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52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用植物学 期末复习总结.docx

药用植物学期末复习总结

药用植物学发展简史

本草名称

成书年代

作者

收载药物总数

历史意义

神农本草经

后汉283B.C

不详

365

将药物分成上中下三品

我国现存第一部本草

本草经集注

梁代南北朝536A.D

陶宏景

730

首创自然属性分类法

新修本草

又称唐本草

唐显庆四年659A.D

苏敬

844

我国第一部国家药典

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

宋代元佑年间1107A.D

唐慎微

1746

本草纲目

明代万历24年1596A.D

李时珍

1892附方11096,200万言,共52卷

我国十六世纪前医药学的全面总结,世界医学和生物学的重要文献,被译成多种文字

本草纲目拾遗

清乾隆30年1765A.D

赵学敏

增加716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一.、细胞-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二.根据植物体所含细胞的多少将植物分为:

A.单细胞植物例如:

衣藻、小球藻、细菌等

B.多细胞植物例如:

种子植物等大多数植物。

三.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

(一).模式植物细胞:

将各种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集中在一个细胞里加以说明,这个细胞称为典型的植物细胞或模式植物细胞。

(二).一个模式植物细胞包括:

A.细胞壁B.有生命的物质:

原生质体C.非生命的物质:

后含物和生理活性

(三)一个典型的植物细胞,外面包围着没有生命的而比较坚韧的细胞壁,壁内的生活物质(有生命的物质)总称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主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质体、线粒体等。

此外,细胞中尚含有多种非生命的物质,它们是原生质体的代谢产物,称为后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四.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三大区别:

(一).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主要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

(二).植物细胞有质体(叶绿体、白色体等)

(三)植物细胞有液泡

五、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的总称。

物质基础:

是原生质(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等组成),它是细胞生命物质的基础

(一)细胞质cytoplasm

1.细胞质是原生质体的基本组成部分,为半透明、半流动的基质。

2.在幼嫩的植物细胞里,细胞质充满整个细胞,随着细胞的逐渐长大和液泡的形成、扩大,细胞质被挤压到细胞的周围并紧贴细胞壁。

3.细胞质可相对划分为三层:

A.细胞质膜:

特性:

一是半透性,二是渗透现象。

B.中质:

在幼小的细胞中细胞质占据着细胞腔的大部分。

C.液泡膜:

液泡液泡膜胞质运动

(二)细胞核:

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分类1.核膜:

:

细胞核表面的一层薄膜。

核膜的作用一般认为是把核中物质--主要是去氧核糖核酸(DNA)〕与细胞质隔开而维持核内一定的代谢环境。

而核膜孔又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物质交换提供了通道

⒉核液:

它的主要成分是聚合度较低的蛋白质、DNA和多种酶。

核仁和染色质就是分布在核液中

⒊核仁:

是细胞核中折光率更强的小球体,有一个或几个。

核仁主要是由蛋白(80%)和核糖核酸(RNA)所组成。

它的作用主要是产生核糖核蛋白体,然后转移到中质中去

⒋染色质:

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称为染色质,散布在核液中。

染色质是由DNA和蛋自质所组成,而DNA又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所以染色质与植物的遗传有重要的关系

(三)细胞器-------是细胞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组成和具有特定功能的微器官,

也称拟器官,分散在细胞质中。

1、质体质体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

质体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⑴白色体:

不含色素,存在植物的分生组织、种子的幼胚以及所有器官的无色部分。

⑵叶绿体:

存在于植物体内能透光的部分,而以叶肉细胞中最多。

是进行光合作用和合成同化淀粉的场所。

所含的色素主要有四种:

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因为叶绿素含量最多,所以呈绿色。

其中叶绿素能直接参与光合作用,其它两种只起辅助作用。

⑶有色体:

常存在于花、果实和根中。

所含色素主要是胡萝卜素及叶黄素。

两者比例的不同而使常使植物呈黄色、橙色或橙红色

上述三种质体三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液泡:

也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A液泡膜是有生命的。

B.细胞液--液泡内含有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各种物质的混合液,称细胞液,是无生命的。

  C.幼小的细胞中无液泡或液泡不明显

二、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植物细胞在生活过程中,由于新陈代谢的活动而产生各种非生命的物质,统称为后含物。

  后含物的种类很多。

有些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些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一)淀粉

(二)菊糖 存在:

由果糖分子聚合而成,存在于菊科、桔梗科和龙胆科部分植物的根的细胞里。

  性质:

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将植物材料浸于乙醇中,一周后切片,可见圆形或扇形结晶。

  

鉴别:

遇25%α-萘酚溶液再加浓硫酸显紫红色而溶解。

  

(三)蛋白质

性质:

化学性质稳定的无生命的物质,为储藏蛋白质,与构成原生质体的活性蛋白质完全不同。

存在:

在种子的胚乳和子叶细胞里多含丰富的蛋白质,有结晶和无定形的。

结晶的有胶体和晶体二重性,称为拟晶体,无定形的以糊粉粒的状态贮存在细胞质或液泡里。

 

鉴别:

遇碘呈暗黄色;遇硫酸铜加苛性碱水溶液显紫红色

(四)脂肪和脂肪油

  存在:

植物各器官尤其是种子中。

性质:

由脂肪酸和甘油结合而成的酯,常温下呈固态或半固态的称脂肪(如可可豆脂),若呈液态的称脂肪油。

鉴别:

遇苏丹Ⅲ溶液显橙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五)晶体

1.淀粉粒的形成:

A.形成淀粉的核心—脐点hilum,然后环绕核心继续向外层沉积,B.形成层纹

C.淀粉粒的形状、大小,脐点的形状,层纹的有无及疏密,均是鉴别药材的一种依据。

单粒淀粉:

一个淀粉粒只具有一个脐点。

复粒淀粉:

具有2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有各自层纹。

半复粒淀粉:

具有2个或多个脐点,每个脐点除有它各自的层纹外,在外面另被有共同层纹。

鉴别:

滴加稀碘液,显蓝紫色。

2.草酸钙结晶

  类型:

主要形状有单晶(又称方晶或块晶)、针晶、簇晶、砂晶、柱晶。

  鉴别:

不溶于醋酸,但遇20%硫酸溶解并形成硫酸钙针状结晶析出。

3.碳酸钙结晶calciumcarbonatecrystal

  形态:

其中一端与细胞壁相连,形如一串悬垂的葡萄,形成钟乳体。

 存在:

植物叶的表层细胞中,爵床科、桑科、荨麻科等植物体中。

三、细胞壁的结构

形成:

植物细胞原生质外的坚硬的外壳.功能:

能保护原生质体、决定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一)细胞壁的层次

1.细胞壁根据形成的先后和化学成分的不同,由外至内分为三层

  A.胞间层  B.初生壁 C. 次生壁

1.胞间层------为细胞壁与细胞壁之间所共有的薄层。

2.初生壁形成:

由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类物质增加在胞间层的内方而形成。

许多细胞终生只有初生壁.有初生纹孔场.

特点:

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3.次生壁

   形成:

细胞壁停止生长后,逐渐在初生壁的内侧层层地积累一些物质,使细胞壁增厚

形成同心层。

成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少量木质素.

特点:

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为大多死细胞的特征. 

(二)纹孔和胞间连丝

1.纹孔

  形成次生壁在加厚的过程中,并不是均匀地增厚,在很多地方留有一些没有增

厚的部分,称为纹孔。

此处没有次生壁,只具有胞间层和初生壁。

  纹孔对纹孔膜纹孔腔 纹孔口

纹孔的类型:

A..单纹孔B.具缘纹孔  C.半缘纹孔

(1)单纹孔:

次生壁上未加厚的部分,呈圆筒形,即从纹孔膜至纹孔口的纹孔腔呈圆筒状

(2)具缘纹孔:

又称重纹孔。

纹孔口小底大。

孔的内缘较大,为初生壁的孔口。

外缘较小,为次生壁的孔口;有时,在松柏类裸子植物的管胞中,其纹孔膜(即纹孔所在的初生壁)上常略为增厚形成纹孔塞,从侧面观察,形成“三重孔”。

(3)半缘纹孔-----在管胞或导管与薄壁细胞间形成的纹孔,即一边有架拱状隆起的纹孔缘,而另一边形似单纹孔,没有纹孔塞。

(三)细胞壁的特化

   木质化  木栓化 角质化  粘液质化  矿质化

1.木质化 形成:

细胞壁在附加生长时(次生壁)增加了较多的木质素。

 作用:

增加了植物细胞群和组织间的支撑能力。

 鉴别:

间苯三酚+浓盐酸→红色。

例子:

导管、木纤维、石细胞。

2.木栓化   形成:

细胞壁内增加了脂肪性的木栓质。

作用:

保护植物内部组织。

  特点:

细胞壁不透气、不透水,使细胞内原生质体与周围环境隔绝而坏死。

  鉴别:

苏丹Ⅲ试液→红色。

例子:

树干外面的褐色外层树皮。

 3.角质化

植物的组织

一.分类

(一)分生组织:

具有细胞分裂能力的细胞群,是分化产生其他各种组织的基础。

(二)成熟组织:

分生组织产生的大部分细胞,逐渐丧失分裂能力,进一步生长和分化,形成各种

组织,也叫永久组织。

植物的组织的分类:

顶端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居间分生组织

植物组织薄壁组织

保护组织

成熟组织机械组织

输导组织

分泌组织

分生组织:

植物体内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

特点:

细胞代谢旺盛,体积小,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细胞壁薄,细胞核大,无明显的液泡。

作用:

1、维持自身的细胞数量

2、产生其它类型的分化细胞使植物进行顶端生长和加粗生长.植物体内其它各组织均由分生组织分化而来.

分生组织的分类:

(一)根据来源分

   原生分生组织   初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

原生分生组织:

来源于种子内的胚,终身具有分裂能力。

位于根、茎的先端,即生长点,又称顶端分生组织;原生分生组织分生的结果,使根、茎和枝不断地伸长和长高。

初生分生组织:

是原生分生组织分化出来,仍然保持分生能力的细胞,如原表皮层、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初生分生组织分生继续分化,产生根和茎的初生构造。

次生分生组织:

是成熟组织中的某些薄壁细胞如皮层、维管柱鞘等细胞重新恢复分生功能而形成的。

举例:

木栓形成层、根的形成层和茎的束间形成层。

所以又称为侧生分生组织。

次生分生组织分生的结果,产生次生构造,使根、茎和枝不断加粗。

单子叶植物无

(二)根据组织所处位置分

1.顶端分生组织:

位于根、茎的顶端。

即原分生组织。

2侧分生组织:

使根、茎加粗生长。

相当于次生分生组织。

3居间分生组织:

位于茎节的基部、叶基部等。

相当于初生分生组织。

与居间生长有关,比如植物的拔节等。

二者之间的关系:

顶端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

侧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

薄壁组织又称基本组织和营养组织。

特点:

为生活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间隙大,壁薄,液泡大。

具有潜在分生能力。

保护组织

一.分类:

初生保护组织——表皮次生保护组织——周皮

(一)表皮组织epidermaltissue:

来源:

为初生分生组织的原表皮分化而来,分布于幼嫩的器官表面。

特点:

多为1列生活细胞,少数2~3列。

细胞为扁平的方形、长方形和波状不规则形。

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液泡大。

外壁常增厚并角质化,或有蜡被。

  

二.表皮表面附着物

(一).气孔1.气孔:

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对合而成,中间的空隙称为气孔。

2气孔器:

气孔和保卫细胞合称为气孔器。

分布:

植物叶片和嫩茎枝上。

作用:

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防止水分蒸发。

3保卫细胞:

比周围表皮细胞小,含叶绿体。

增厚特殊。

与表皮细胞相连的壁不增厚。

4气孔轴式:

保卫细胞与其周围的表皮细胞(与其它表皮细胞形状有所不同)—副卫细胞排列方式称为气孔的轴式或气孔类型。

 

(1)双子叶植物气孔的类型

①平轴式气孔:

副卫细胞2个,长轴与气孔长轴平行。

②直轴式气孔:

副卫细胞2个,长轴与气孔长轴垂直,

③不定式气孔:

副卫细胞3个以上,大小基本相同,并与其他表皮细胞形状相似

④不等式气孔:

又称不等型气孔。

副卫细胞3~4个,但大小不等,其中一个特别小。

⑤环式气孔:

副卫细胞数目不定,较其他表皮细胞小,围绕气孔周围排列成环状

(2)单子叶植物的气孔

  禾本科型Gramineoustype:

保卫细胞较细长,两端的细胞壁较薄,并膨大成小球,中间较厚,形似哑铃.如图2-12、2-13所示。

  石蒜科型Amaryllidaceoustype:

气孔器长轴与周围表皮细胞长轴平行,数目为4个,且大小相近,为石蒜科、百合科植物所特有。

如图2-14所示。

2.毛茸trichome 腺毛和非腺毛

举例:

南瓜茎上的毛茸,金银花上的毛茸,薄荷叶表面毛茸.

(1)腺 毛glandularhair:

由表皮细胞分化而来。

特点:

①有腺头和腺柄之分;②腺头圆球形,具有分泌功能。

头1~2个分泌细胞,腺柄1~多个细胞。

类型:

腺毛:

头1~2cell,柄1~多cell.

腺鳞:

一种具短柄或无柄的腺毛。

头多6~8个cell,柄0~1cell.

间隙腺毛:

存在植物薄壁组织内部细胞间隙中的腺毛。

(2)腺 鳞:

在薄荷等植物的叶上,有一种具短柄或无柄的腺毛,头部通常是6~8个细胞组成,略呈扁球形,排列在一个平面上,中间有一圆形细胞,常含有分泌物。

(3)非腺毛nonglandular:

①无腺头和腺柄之分;②无分泌功能,仅起保护作用。

顶端通常狭尖。

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

非腺毛中有的细胞壁表面常作不均匀的角质增厚,形成多数小凸起,称为疣点,有的细胞壁内常作硅质化增厚。

(二)周皮periderm:

  形成:

  组成: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部分合称周皮。

木栓层为栓化的死细胞。

附:

皮孔lenticel

  定义:

皮孔是植物枝条上一些颜色较浅而凸出或凹陷的点状物。

  形成:

  功能:

可作为气体交换的通道

分泌组织secretorytissue

(略)

一、概  述:

  是由具有分泌作用的细胞组成,分泌挥发油、树脂、蜜汁、乳汁等。

二、分  类:

腺毛分泌细胞:

不形成组织

腺鳞分泌腔

蜜腺分泌道

乳汁管

图 分泌组织

Ⅰ油细胞〈图中1所指〉Ⅱ腺毛(天竺葵叶上腺毛〉Ⅲ蜜腺(大戟属植物蜜腺〉Ⅳ间隙腺毛〈图中1所指〉(广藿香茎〉

Ⅴ分泌囊〈橘果皮内的分泌囊〉

Ⅵ树脂道〈松属木材的横切面〉 

Ⅶ乳管〈蒲公英根,a.纵切面.b.横切面〉

机械组织mechanicaltissue

二、分类:

  根据细胞壁增厚的成分、增厚的部位和增厚的程度,可分为

厚角组织

厚壁组织。

(一)厚角组织collenchyma:

特点:

为活细胞,含有叶绿体;

不木质化;

呈不均匀增厚,一般在角隅处增厚(真厚角组织),横切面多角形状;

分布:

草本茎或木本植物的嫩茎中、叶的主脉部分。

在表皮下成环或成束存在,

举例:

如唇形科植物的棱角处即为厚角组织集中的地方。

(二)厚壁组织sclerenchyma:

特点:

为死细胞,

多木质化

次生壁全面增厚,具层纹和纹孔,成熟后细胞腔变小。

分类:

纤维和石细胞。

1.纤维fiber

特征:

两端狭尖的细长细胞;木质化;增厚;

 分类:

韧皮纤维(皮层纤维)、木纤维、分隔纤维、嵌晶纤维和晶纤维。

分隔纤维:

细胞腔中有菲薄的横隔膜,如姜、当归。

  ★嵌晶纤维:

纤维次生壁外层密嵌细小的草酸钙方晶,如五味子的根。

  ★晶(鞘)纤维:

一束纤维的外侧包围着许多含草酸钙结晶的薄壁细胞所组成的复合体,如甘草、黄柏。

  

(1)韧皮纤维phloemfiber

 分布:

韧皮部 

特点:

增厚物质主要为纤维素;不木质化

较柔韧,壁具层纹。

(2)木纤维xylemfiber

分布:

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

特点:

但较韧皮纤维短,细胞壁均木质化,较坚固,胞腔更小。

 

2.石细胞stonecell

与纤维区别在于强烈增厚和形状;

分类:

一般以形状作为分类标准,但是因为有许多中间形式,故分类比较困难。

孔道:

又称纹孔,细胞壁上未增厚的

层纹:

细胞壁上渐次增厚所形成的纹理。

单个或成群存在植物的薄壁组织中。

  

eg梨果肉中石细胞很丰富;某些果皮和种皮中。

输导组织conductingtissue

一、概述:

  植物体中输送水分、无机盐和营养物质的组织。

细胞长形,上下连接。

分 类:

  导管被子植物

管胞蕨类、裸子  

筛管、伴胞被子植物

筛胞 蕨类、裸子

(一)导管vessel:

  被子植物最主要的输导组织。

少数低等被子植物和一些退化了的寄生植物则无导管。

  由多数纵长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相连处的横壁常溶解消失,或形成大的穿孔;侧壁上也有纹孔。

  次生壁不均匀增厚,根据增厚情况可以进行以下分类:

 

1.环纹导管annularvessel:

增厚部分呈环状,多存在于幼嫩器官中。

2.螺纹导管spiralvessl:

增厚部分呈螺旋状,螺旋带一条或数条。

幼嫩器官中。

3.梯纹导管scalariformvessl:

增厚部分(连续)与未增厚部分(间断部分)间隔成梯形,(导管壁既有横的增厚,也有纵的增厚)。

成熟器官中。

4.网纹导管reticulatevessl:

未增厚部分呈网孔状,多存在于成熟器官中。

 5.孔纹导管pittedvessl:

细胞壁绝大部分已增厚,未增厚处呈单纹孔或具缘纹孔。

(二)管胞tracheid:

  蕨类植物和大多数裸子植物主要的输导组织,同时兼有支持,有些被子植物的某些器官也有管胞。

  

(三)筛管sievetube:

存在被子植物韧皮部中的输导组织;

运输有机物质,生活细胞组成的管道;

侧壁不增厚,端壁有筛孔;筛板,筛域.

(四)伴胞companioncell:

  位于筛管分子旁侧的一个近等长,两端尖,直径较小的一个薄壁细胞。

  具有浓厚的细胞质和明显的细胞核,并含有多种酶,呼吸作用旺盛。

  筛管的疏导功能与伴胞有密切的关系。

  为被子植物所特有,蕨类和裸子植物则不存在。

(五)筛胞sievecell:

  蕨类和裸子植物中,运输有机养料;

   为单个生活细胞;端壁无筛板;无伴胞.

维管束vascularbundle及其类型  

一、维管束

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体内的输导系统,呈束状存在,也起支持作用。

主要由韧皮部phloem和木质部xylem组成。

无限维管束(开放) 

有限维管束(闭琐) 

二、维管束的类型

(三)双韧维管束bicollateralbundle:

  常见于茄科、葫芦科、夹竹桃科、萝藦科、旋花科、桃金娘科等植物的茎中。

(一)无限外韧维管束opencollateralbundle:

(二)有限外韧维管束closedcollateralbundle:

(四)周韧维管束amphicribralbundle:

  木质部在中间,韧皮部围绕在木质部的四周,常见与百合科、禾本科、棕榈科、蓼科以及某些蕨类植物。

(五)周木维管束amphivasalbundle:

  韧皮部在中间,木质部围绕在韧皮部的四周,常见于百合科(轮叶王孙属)、鸢尾科、天南星科(菖蒲属)、莎草科、仙茅科的根状茎中。

如菖蒲、石菖蒲、铃兰等。

(六)辐射维管束radialbundle:

  韧皮部和木质部交互间隔排列,常见于被子植物根的初生构造。

维管组织:

是植物中形成维管系统的特化的输导

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种复合组织。

维管束:

为成束状的维管组织。

根中的初生维管

组织即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而茎中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列,共同组成维管

束。

茎中维管束根据有无束中形成层而分为有限维

管束和无限维管束;根据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

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分为外韧维管束、双韧维管束和

周韧维管束和周木维管束四类。

维管柱:

指茎或根中皮层以内的部分,包括维管束和薄壁组织。

单子叶植物茎中多无维管柱。

中柱:

过去把维管柱称中柱。

现多用维管柱取代中柱一词。

维管系统:

是连续地贯穿于整个植物体内的维管组织(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的组织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