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52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docx

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23页

2020四川省仁寿一中南校区2018级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文2020.9.2

语文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规定的相应位置。

2.答选择题时,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卷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卷规定方框内,在方框外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是伟大的“改变者”。

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

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重峦叠嶂架起高速通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

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

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

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

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

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

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

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空气日益稀薄,作者十分痛心,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任何一次技术手段升级,都会引起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C.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的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D.当代文化人要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描述了各种类型的文化景观,是为了论证新技术所造就的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这个观点。

B.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因果论证,论证了技术手段升级所引起的文化焦虑。

C.文章第五段借学者的话指出当今中国所面临的社会特点,进而提出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回答了标题中所提出的问题。

D.文章先阐述新技术带来的文化百花齐放的局面,然后论述这个局面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最后作者提出当代文化人应担当的历史使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技术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游览文化中国的不同风光。

B.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只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就会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士志于道”曾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

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

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

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

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俨然成为了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

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了2.0的时代。

其它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在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扩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初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并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摘编自《新闻写作机器人将被普遍应用》)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

如今,业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

李开复认为,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

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

“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

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

”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

你给AI再多次的训练,它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价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价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

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极为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

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阅读产品。

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的人的价值依然存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

B.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它不理解“价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新闻写作新样态,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6、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新闻写作机器人有哪些局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后生可畏

刘斌立

我第一次去鉴睿律师楼,就注意到了前台旁边多了一张不怎么和谐的小桌子。

一个大男孩模样的小伙子,睡眼惺忪地在那儿捧着厚厚的《刑法》,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着。

我问了问律师楼的合伙人李信,他一脸嬉笑地回答:

“这孩子他爸是我们律师楼的大客户,也是老朋友了。

他想让他儿子考律师,非得要我们把这孩子安排在这里打杂,一边让他看书备考。

其实我们啥事儿也没给他安排,让他自己在那儿天天待着呢。

“哦,这孩子看着还挺老实的。

”我随口应和道。

“老实?

您可别小瞧这小子。

听他爸说,他一心要当摇滚乐手,跟着一个不靠谱的摇滚乐队干了两年的鼓手。

”老李边说边摇着头。

后来我再去律师楼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看看这个叫常远的“摇滚”男孩。

他经常应景似地挺时尚,一会儿夹克上带钉,一会儿头发颜色又变了。

那年律考后没几天,我去律师楼办事,发现常远的那张桌子没了,人也没了踪影。

问到老李,没想到老李苦笑着说:

“那小子跑了,据说和一个摇滚乐队跑到青海茫崖矿区那边,在矿区的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呢。

他爹差点没气得背过去,已经发誓不管他了。

我又惊讶又好笑,随着老李附和道:

“现在的年轻人啊。

一年后的一天,我突然接到鉴睿律师楼李信律师的微信。

“还记得那个玩摇滚的男孩儿吧——从我这儿跑了的那个,又回来了,这次据说是自己主动回来的。

今天来求的我,要继续准备考律师,还在我这儿坐着打杂看书,我也是服了!

”后面老李加了几个微信的笑脸图标。

“您就当浪子回头吧,兴许真考上了,您也是积德了。

”我回复了微信,也不忘调侃地加了几个坏笑的表情。

那以后,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离开了那座城市,也与律师楼和老李少了很多的交集。

至于记忆里的玩摇滚还要考律师的常远,就遗忘得更远了。

青海茫崖的矿难,突然成了整个国家的头条新闻。

部分矿务局领导受贿私自外包矿坑,私人小矿主违规野蛮开采,导致了一次灭顶的矿难。

在矿难中死去的矿工遗孀,因为没有基本的合同和安全保险凭据,无法获得赔偿,更无人愿意替她们去争取权利。

就当矿难的悲哀正在褪去的时候,媒体上一个很不起眼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

一个名叫常远的律师,带领着自己的小团队义务承揽下了所有死难矿工家属的索赔事务。

这条很短的信息,却因为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而让我震惊!

当我致电李信律师的时候。

他立刻给了我确认的答复。

“没错儿,这个常远就是他。

我也很佩服这小子。

”老李在电话那边肯定道。

“您觉得他接这个案子是为了出名吗?

”我问道。

“还真不是。

你记得他曾经在青海一个矿区的酒吧演出过一段时间吧。

”老李继续说道。

“那地方就在茫崖。

听常远爸说,常远在那儿生活过一段时间,很了解矿工们的生活状况。

他自己后来跑回来要继续考律师时就跟他爸说,以后要帮请不起律师的穷人打官司。

我在电话那头听老李说完这些,沉默了许久。

最后,我发自内心地说了一句:

“后生可畏啊!

我听到电话那头老李很肯定地重复了这句话。

(选自《小说选刊》2016年第6期,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远他爸让他到律师事务所来见习,是想让他当一名律师,可他却想当一个摇滚乐手,可见他个性张扬,所以与父亲有很深的矛盾。

B.听到常远“跑了”的消息,“我”感到又惊讶又好笑,并附和道:

“现在的年轻人啊。

”由此看出“我”对常远这类年轻人的做法不以为然而又无可奈何。

C.小说通过““我”和李信的四个阶段的对话,先抑后扬,刻画出常远这一新时代的青年形象,他有闯劲,有社会责任感,对弱者有悲悯情怀。

D.常远在青海茫崖矿区那边一个小镇上的酒吧里演出期间,接触到了中国底层的民众,了解到了中国最基层的现实。

这次经历使他逐渐地成熟起来。

8.联系小说内容分析,常远的哪些品质让“我”和老李觉得“后生可畏”?

(6分)

9.小说是如何刻画常远这个人物的?

试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分)

二、古文诗歌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1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

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

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

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

释之从行,登虎圈。

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

文帝曰:

“吏不当若是邪?

尉无赖!

”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久之前曰:

“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

”上曰:

“长者也。

”又复问:

“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

”上复曰:

“长者。

”释之曰:

“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捷给哉!

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

以故不闻其过,陵迟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

”文帝曰:

“善。

”乃止不拜啬夫。

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

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

“教儿子不谨。

”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

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

“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

“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廷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刑狱,可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三公提出的判决。

B.长者,指年纪较大或辈分较高的人,也可以指身份显贵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

文中的“长者”的意思用的是前者。

C.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吏指主办文书的小吏。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之间的敬礼,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来表示敬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释之颇有贤才。

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汉之事,受到了汉文帝赏识。

B.张释之善于进谏。

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

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及汉文帝自责教子不严后才让太子、梁王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

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5分)

(2)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

禹门①中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也以“桃花浪”比喻春闱(即会试)。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送别之作,送门人范廓之参加科考。

它不同于一般抒写离情别绪的送别作品,侧重于表现对应考者热情的鼓励和美好的祝愿,以及词人因身在局外而来的轻松。

B.首句“白苎新袍入嫩凉”中的“嫩”字很有意蕴,词人将天气的凉爽感受着一“嫩”字来表现,可谓出语惊人。

这“陌生化”的表达,将秋天天气微凉、清爽和清新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C.此词大量用典,“春蚕食叶”“禹门”“桃花浪”“桂子香”“鹏北海”“凤朝阳”“青云”都用了典故,极好地贴合了被送别者是应考书生的身份。

D.此词在意象运用与意境创设上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

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朝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既文又武,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15.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请对上下阕在虚实上的各自特点做具体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写信给孙权说: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赤壁赋》中描写曹操水军南下的情形是:

“,。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对比、夸张的手法,极言洞庭湖湖光山色变化无穷,为下文具体写洞庭湖阴晴景象作伏笔。

(3).陶渊明《饮酒》(其五)中“,”两句了写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

(9分)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

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的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从他的故居直至老街,我感受到的是的鲁镇,它闲适、恬静、慵懒、舒缓,这种环境是能让人的想象飞翔。

():

他赊账喝酒,他偷了书被人打断了腿时为自己的辩解,都体现了鲁迅在其身上________的浪漫主义的热情,而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

《奔月》里吃腻了炸酱面的嫦城,《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铸剑》里在滚烫的大金鼎里那颗如泣如诉的报仇的人头,不都在向我们着:

这是些有光彩、有魅力,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浪漫主义人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惟妙惟肖急剧灌注展示B.栩栩如生急遽倾注昭示

C.栩栩如生急剧倾注展示D.惟妙惟肖急遽灌注昭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孔乙已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来的辛酸的浪漫,但他又是现实的

B.孔乙己既是现实的,又有着被苦难压榨出来的辛酸的浪漫

C.孔乙己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只不过那是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

D.孔乙已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那浪漫里有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B.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C.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浪漫主义情怀。

D.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位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谚语有云: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然而,①_________,这样做是因为我们还没有认识到,给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对健康的好处超过你的想象。

给予不仅能让人获得快乐、幸福的正面情绪,而且还能保护心脏,提高免疫力,降低抑郁和自杀风险,延长寿命等,总之,②_________。

其实,只要愿意,③_________,你可以做慈善,帮助困难之人,你可以常怀感恩之心,谅解和尊重别人,你还可以绽放一个动人的微笑,说出一句由衷的赞美。

21.下面是某中学学生食堂就餐情况调查表。

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5分)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表格内容,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

(不超过7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苦的劳动里,啊,幸福就在你晶莹的汗水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我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

它在辛勤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智慧里。

这首早在1984年春晚中就唱红的经典老歌,给今天的你带来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学期伊始,请你以“幸福在哪里”为主题,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