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高级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3026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0 大小:9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高级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安全高级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安全高级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安全高级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安全高级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高级试题.docx

《安全高级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高级试题.docx(9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高级试题.docx

安全高级试题

安全高级试题

安全高级

1火焰沿液面蔓延的速度取决于液体的初温、热容、蒸发潜力热以及火焰的能力。

(D)

(A)对流(B)蒸发(C)传导(D)辐射

2同一固体物质的燃烧速度还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小,随燃烧表面积的。

(A)

(A)增大而加快(B)增大而减小(C)减小而加快(D)变化而保持不变

3凡能与空气、氧气和其它氧化剂发生剧烈氧化反应物质,都称为。

(A)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易燃物

4可燃物质燃烧实际上是在空气中燃烧。

(B)

(A)物质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性液体(B)物质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

(C)物质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性固体粉末(D)物质受热分解出的可燃性物体

5可燃物质聚集状态,当其接近火源时变化。

(C)

(A)不同,大多数相同(B)不同,有时相同

(C)不同、不同(D)不同,完全相同

6可燃物质的燃烧多在下进行。

(D)

(A)熔融态(B)固态(C)液态(D)气态

7是用来引起可燃物发火的点燃能源。

(C)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易燃物

8高温物体按其本身是否燃烧可分为和两类。

(A)

(A)无焰燃烧放热、载热体放热(B)较大体积、微小体积

(C)无焰燃烧放热、较大体积(D)载热体放热、微小体积

9凡无需明火作用,由于本身氧化反应或受外界温度、湿度影响受热升温后而自行燃烧的物质为。

(D)

(A)可燃物(B)助燃物(C)点火源(D)自燃物

10阴燃是的燃烧特点。

(A)

(A)固体(B)液体(C)气体(D)固体、液体、气体

11可燃液体的燃烧和因素无关(B)。

(A)闪点(B)燃点(C)蒸汽压(D)沸点

12可燃液体的燃烧和因素无关(B)。

(A)闪点(B)自燃点(C)蒸汽压(D)沸点

13由于可燃物质的存在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

(A)

(A)均一系燃烧和非均一系燃烧(B)自燃和引燃(C)闪燃和爆燃(D)闪燃和引燃

14可燃性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气混合而后进行的燃烧称为。

(C)

(A)扩散燃烧(B)自燃(C)混合燃烧(D)闪燃

15可燃性气体与周围空气一边混合一边燃烧,则称为。

(A)

(A)扩散燃烧(B)自燃(C)混合燃烧(D)闪燃

16可燃性气体在管中喷出在管口发生的燃烧即为。

(A)

(A)扩散燃烧(B)自燃(C)混合燃烧(D)闪燃

17可燃气体的燃烧有之分。

(D)

(A)蒸发燃烧与分解燃烧(B)蒸发燃烧与混合燃烧

(C)扩散燃烧与分解燃烧(D)混合燃烧与扩散燃烧

18可燃液体的燃烧有之分。

(A)

(A)蒸发燃烧与分解燃烧(B)蒸发燃烧与混合燃烧

(C)扩散燃烧与分解燃烧(D)混合燃烧与扩散燃烧

19液体产生的蒸汽进行燃烧叫。

(B)

(A)分解燃烧(B)蒸发燃烧(C)混合燃烧(D)扩散燃烧

20难挥发可燃液体的燃烧,是有客观存在热分解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在进行燃烧,故称为。

(A)

(A)分解燃烧(B)蒸发燃烧(C)混合燃烧(D)扩散燃烧

21可燃气体、液体和固体(包括粉尘等),在空气中燃烧时,可以分为种燃烧形式。

(C)

(A)二(B)三(C)四(D)五

22可燃气体分子和空气分子相互扩散、混合,当其浓度达到燃烧极限范围时,在外界火源的作用下,使燃烧继续蔓延和扩大的现象是。

(B)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23液体蒸发产生蒸汽,被点燃起火后,形成的火焰温度进一步加热液体表面,从而是加速液体的蒸发,使燃烧继续蔓延和扩大的现象是。

(D)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24是指在受热过程中伴随有热分解现象,由于热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的燃烧。

(C)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25可燃物表面被加热后发生的燃烧称为。

(A)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26具有爆炸性的物质缓慢热分解引起的燃烧即为。

(C)

(A)表面燃烧(B)扩散燃烧(C)分解燃烧(D)蒸发燃烧

27可燃性气体的燃烧有扩散燃烧和两类。

(C)

(A)弥散燃烧(B)辐射燃烧(C)动力燃烧(D)表面燃烧

28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在燃烧过程中进行,发生稳定式的燃烧为。

(D)

(A)弥散燃烧(B)辐射燃烧(C)动力燃烧(D)扩散燃烧

29如果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前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的爆炸式燃烧称为。

(C)

(A)弥散燃烧(B)辐射燃烧(C)动力燃烧(D)扩散燃烧

30如果可燃气体在低压情况受冲击、磨擦或其它着火源作用,可发生。

(C)

(A)弥散燃烧(B)辐射燃烧(C)喷流式燃烧(D)扩散燃烧

31引燃有四种形式:

热表面引燃、高温气体引燃、热辐射引燃。

(A)

(A)电火花引燃(B)点火引燃(C)高温液体引燃(D)高温固体引燃

32在有氧存在条件下任何状态的可燃物质与高温的固体表面接触都可能被引燃,此种引燃是。

(A)

(A)热表面引燃(B)高温气体引燃(C)电火花引燃(D)热辐射引燃

33热表面引燃与自燃发火最大的差别在于。

(A)

(A)热源的大小(B)温度的高低(C)热源的种类(D)可燃物的性质

34热表面引燃的点火温度自燃发火温度。

(C)

(A)低于(B)等于(C)高于(D)不确定

35热表面,它的点火温度与自燃发火温度的差异越大。

(A)

(A)越大(B)越小(C)越干(D)越湿

36的场合是局部热源,往往从一面加热而系统的其它面放热。

(A)

(A)热表面引燃(B)高温气体引燃(C)电火花引燃(D)热辐射引燃

37与火焰接触的混合气受对流传热的加热而发生的自燃发火为。

(B)

(A)热表面引燃(B)高温气体引燃(C)电火花引燃(D)热辐射引燃

38是指火焰。

(B)

(A)热表面引火源(B)高温气体引火源(C)电火花引火源(D)热辐射引火源

39中,固体的一个侧面受热,内部温度上升而分解,产生的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最后起火。

(B)

(A)热表面引燃(B)高温气体引燃(C)电火花引燃(D)热辐射引燃

40是指通过析出的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相互扩散,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并发生化学反应而着火。

(D)

(A)热表面引燃(B)高温气体引燃(C)电火花引燃(D)热辐射引燃

41能在整个混合可燃气体中,以快速传播的化学反应区域称为。

(D)

(A)燃烧速度(B)活性中心源(C)热源(D)燃烧波

42燃烧过程就是以形式传播到整个空间。

(D)

(A)燃烧速度(B)活性中心源(C)热源(D)燃烧波

43在传播的混合气体层内,化学反应区反应速度随温度上升而加快。

(D)

(A)燃烧速度(B)活性中心源(C)热源(D)燃烧波

44遇火源而发生的持续燃烧现象叫。

(C)

(A)引爆(B)闪燃(C)引燃(D)自燃

45可燃物质受到外界火源的直接作用而开始的持续燃烧现象叫。

(B)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46火焰和炽热物体接近易燃和可燃液体时,其液面上的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燃烧现象叫。

(C)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47同一液体的饱和蒸汽压随的增高而变大,故较高时容易发生闪燃。

(C)

(A)温度、温度(B)湿度、湿度(C)体积、体积(D)燃点、燃点

48可燃物质受热达到一定温度而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叫。

(A)

(A)自燃(B)着火(C)闪燃(D)爆燃

49可燃物质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该物质的。

(A)

(A)燃点或着火点(B)闪点(C)自燃点(D)爆燃

50可燃物质在没有外界火花或火焰的条件下能自燃燃烧的最低温度为。

(C)

(A)燃点或着火点(B)闪点(C)自燃点(D)爆燃

51物质的越低则越容易被引燃,火灾的危险性。

(D)

(A)着火点,越小(B)燃点,越小(C)闪点,越大(D)燃点,越大

52影响自燃点的因素有压力、等。

(D)

(A)诱导期(B)组分、可燃物质的化学结构(C)催化剂(D)前三项

53一般来说,压力,自燃点。

(A)

(A)越高、越低(B)越高、越高(C)越高、不变(D)越低、越低

54活性催化剂的作用使物质的自燃点,混合气体中氧浓度增高使物质的自燃点。

(A)

(A)降低、降低(B)降低、升高(C)升高、降低(D)升高、升高

55各种固体粉碎得,物质的自燃点。

(B)

(A)越粗、越低(B)越细、越低(C)越细、越高(D)越细、保持不变

56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其相应的不饱和化合物的自燃点。

(C)

(A)低于(B)等于(C)高于(D)不高于

57芳香族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含有相同碳原子数的脂肪族碳氢化合物的自燃点。

(C)

(A)低于(B)等于(C)高于(D)不高于

58正构烃类的自燃点异构烃类的自燃点。

(C)

(A)低于(B)等于(C)高于(D)不低于

59一般说来,液体燃料的比重,闪点,自燃点。

(D)

(A)越大、越低、越高(B)越小、越高、越高

(C)越小、越低、越低(D)越小、越低、越高

60对于燃点没有实际意义。

(D)

(A)可燃性固体(B)可燃性气体和易燃液体

(C)闪点较高的可燃性液体(D)所有可燃物质

61与物质的饱和蒸汽压有关系,饱和蒸汽压越大,越低。

(A)

(A)闪点、闪点(B)闪点、着火点(C)着火点、着火点(D)着火点、闪点

62是衡量可燃液体危险的一个重要参数。

(B)

(A)燃点或着火点(B)闪点(C)自燃点(D)爆燃

63一般情况下液体比重,闪点,自燃点。

(A)

(A)越大、越高、越低(B)越大、越低、越低

(C)越小、越高、越低(D)越大、越高、越高

64一般情况下,燃烧温度就是。

(C)

(A)闪点(B)自燃点(C)火焰温度(D)越大、越高、越高

65所谓,就是单位重量的可燃物质在完全烧尽时所放出的热量。

(C)

(A)闪点(B)自燃点(C)热值(D)热能

66是决定燃烧温度的主要因素。

(C)

(A)闪点(B)自燃点(C)热值(D)热能

67?

包括燃烧生成的水蒸汽全部冷凝成水所放出的热量。

(C)

(A)高热值(B)低热值(C)燃烧温度(D)燃点

68液体燃烧时所生成的取决于液体从自由表面上蒸发的速度与蒸汽燃烧的速度(A)

(A)火焰高度(B)火焰温度(C)火焰形状(D)火焰性质

69液体的蒸汽与空气中的氧相互扩散,该火焰称。

(C)

(A)辐射火焰(B)对流火焰(C)扩散火焰(D)火焰峰

70的表面是蒸汽运动速度与蒸汽燃烧速度达到平衡的边界。

(C)

(A)辐射火焰(B)对流火焰(C)扩散火焰(D)火焰峰

71扩散火焰的表面是蒸汽运动速度与蒸汽速度达到平衡的边界。

(D)

(A)蒸发(B)对流(C)扩散(D)运动

72如果降低液体的蒸发速度,则火焰体积并液体表面。

(C)

(A)增加、远离(B)增加、接近(C)缩小、接近(D)缩小、远离

73如果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则火焰体积并液体表面。

(A)

(A)增加、远离(B)增加、接近(C)缩小、接近(D)缩小、远离

74减少空气中氧的含量对熄灭液体燃烧的灭火工作。

(B)

(A)不利(B)有利(C)无影响(D)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75降低液体的蒸发速度对熄灭液体燃烧的灭火工作。

(B)

(A)不利(B)有利(C)无影响(D)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76物质自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的现象称为。

(C)

(A)燃烧(B)燃爆(C)爆炸(D)烧爆

77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C)

(A)势能(B)动能(C)机械能(D)化学功

78物质在发生极迅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高温、高压和新的反应产物而引起的爆炸为。

(A)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79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后产生的压力与等因素有关。

(D)

(A)混合物的种类、浓度(B)初始压力(C)容器的开关和大小(D)前述全部选项

80物质的燃烧热值越大,其爆炸危险性。

(A)

(A)越大(B)越小(C)不大不小(D)不变

81下列具有爆炸性质。

(C)

(A)(NH4)C2O4=2NH3+H2O+CO2-63千卡(B)CuC2O4=Cu+2CO2+5.7千卡

(C)HgC2O4=Hg+2CO2+18.8千卡(D)2Al+Fe2O3=Al2O3+2Fe+198千卡

82煤矿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2130千卡/公斤的热量形成爆炸。

(B)

(A)能(B)不能(C)或许能(D)不知道

831公斤的梯恩梯的反应热只有1000千卡形成爆炸。

(A)

(A)就能(B)不能(C)或许能(D)不知道

84是指某些物质的原子核发生裂变反应或聚变反应,瞬间放出巨大能量而形成的爆炸现象。

(D)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85铀235或钚239的裂变反应,由较重的原子核分裂成较轻的原子核,放出大量核能而形成的爆炸现象为。

(D)

(A)化学爆炸(B)生物爆炸(C)物理爆炸(D)原子弹爆炸

86易燃液体的蒸汽、可燃气体和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混合在一定比例浓度范围时,若遇明火等点火源,就会发生。

(A)

(A)燃烧爆炸(B)燃烧(C)闪燃(D)引燃

87燃烧速度极快的爆炸性混合物,在全部或部分封闭状态下,或处于高压下燃烧时,假若混合物的组成或预热条件适宜,可以产生一种比爆炸更为剧烈的现象,称为。

(B)

(A)爆炸(B)爆震(C)烧爆(D)爆燃

88爆震的特点是。

(D)

(A)具有突然引起的极高压力(B)传播通过超音速的“冲击波”

(C)物质完全燃烧(D)具有突然引起的极高压力、传播通过超音速的“冲击波”

89可燃气体、粉尘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称为。

(C)

(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极限(D)爆炸点

90发生燃爆的易燃液体的蒸汽、可燃气体和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混合物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间的范围称为。

(C)

(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极限(D)爆炸点

91发生燃爆的易燃液体的蒸汽、可燃气体和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混合物最低浓度称为。

(B)

(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极限(D)爆炸点

92发生燃爆的易燃液体的蒸汽、可燃气体和粉尘、纤维与空气或氧混合物最高浓度称为。

(A)

(A)爆炸上限(B)爆炸下限(C)爆炸极限(D)爆炸点

93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燃烧或爆炸。

(B)

(A)在任何比例下都能(B)不是在任何比例下都能(C)在任何比例下都不能(D)不

94燃爆性气体和燃爆性粉尘、纤维在空气中浓度低于爆炸下限,遇到点火源。

(C)

(A)燃烧(B)爆炸(C)既不燃烧也不爆炸(D)燃烧不爆炸

95燃爆性气体和燃爆性粉尘、纤维在空气中浓度高于爆炸上限,遇到点火源。

(D)

(A)燃烧(B)爆炸(C)既不燃烧也不爆炸(D)燃烧不爆炸

96是衡量有可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汽和可燃性粉尘、纤维作业场所是否有爆炸危险的重要指标。

(B)

(A)爆炸上限(B)爆炸极限(C)爆炸下限(D)爆炸程度

97氯和氟在容器中混合,即使在液态空气的温度下于黑暗中也会发生爆炸,若在容器中,在一般温度下就能发生反应。

(A)

(A)玻璃、银制(B)钢制、玻璃(C)银制、玻璃(D)银制、钢制

98在氢与氯的反应十分缓慢,在则能发生链锁反应,导致爆炸。

(B)

(A)强光下、黑暗中(B)黑暗中、强光下(C)黑暗中、弱光下(D)弱光下、黑暗中

99在530℃时,氢与氧完全无反应,但如果投入时,则发生爆炸。

(D)

(A)石英(B)玻璃(C)钢或铁棒(D)前述全部

100爆炸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

(D)

(A)震荡作用、冲击波(B)碎片冲击

(C)造成火灾(D)震荡作用、冲击波、碎片冲击、造成火灾

101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危险性越大。

(C)

(A)爆炸上限(B)爆炸极限(C)爆炸下限(D)爆炸程度

102汽油的爆炸下限比乙炔的爆炸下限低,因而汽油比乙炔发生爆炸。

(B)

(A)不易(B)容易(C)没法比(D)同时

103混合物的初始温度增高,燃爆下限。

(B)

(A)不变(B)降低(C)升高(D)不确定

104混合物的初始温度增高,爆炸危险性。

(B)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

105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增高,燃爆下限。

(B)

(A)不变(B)降低(C)升高(D)不确定

106混合物的初始压力降低,燃爆下限。

(C)

(A)不变(B)降低(C)升高(D)不确定

107混合物的初始压力降低至某一点时,燃爆上、下限合为一点,此时的压力称为。

(A)

(A)爆炸临界压力(B)爆炸压力(C)爆炸压力上限(D)爆炸压力下限

108混合物的初始压力临界压力值时,混合物就推动了燃爆性。

(B)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

109混合物的初始压力越高,爆炸危险性。

(B)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

110空气中的氧含量增加,爆炸下限。

(B)

(A)不变(B)降低(C)升高(D)不确定

111空气中的氧含量增加,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

(B)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

112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混合物的爆炸危险性。

(C)

(A)不变(B)增大(C)减小(D)不确定

113对于可燃性粉尘和空气中的混合物,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大,其燃爆下限。

(B)

(A)不变(B)越低(C)越高(D)不确定

114对于可燃性粉尘和空气中的混合物,粉尘粒度越细,分散度越大,燃爆危险性。

(C)

(A)不变(B)越小(C)越大(D)不确定

115在易燃气体或蒸汽中掺入,使混合物中的氧含量降到适当程度,可以避免发生燃烧爆炸事故。

(A)

(A)N2、CO2(B)O2、CO2(C)CO(D)O2、H2

116是反映爆炸对容器或建筑物冲击程度的一个量。

(A)

(A)爆炸威力(B)传爆能力(C)爆炸危险度(D)爆炸极限

117可燃气体的爆炸危险性可以用和爆炸危险度来表示。

(D)

(A)爆炸威力(B)传爆能力(C)爆炸压力(D)爆炸极限

118是爆炸浓度极限范围与爆炸下限浓度之比值。

(C)

(A)爆炸威力(B)传爆能力(C)爆炸危险度(D)爆炸极限

119爆炸极限范围,爆炸下限值,爆炸下限浓度时,爆炸危险性就越。

(A)

(A)越宽、越低、越高、越大(B)越宽、越高、越高、越大

(C)越宽、越低、越低、越大(D)越宽、越低、越高、越低

120是爆炸性混合物传播燃烧爆炸能力的一种度量参数,用最小传播断面表示。

(B)

(A)爆炸危险度(B)传爆能力(C)爆炸极限(D)爆炸威力

121是衡量爆炸性混合物爆炸产生的热量用于作功的能力。

(D)

(A)爆炸危险度(B)传爆能力(C)爆炸极限(D)爆炸压力

122大于容器的极限强度,容器便可发生破裂。

(D)

(A)爆炸危险度(B)传爆能力(C)爆炸极限(D)爆炸压力

123与比重相近的可燃气体,容易互相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A)

(A)空气(B)氧气(C)氮气(D)氢气

124比重的可燃气体沿地面扩散,遇火源则发生燃烧或爆炸。

(A)

(A)空气(B)氧气(C)氮气(D)氢气

125比轻的可燃气体容易扩散,且能顺风飘动,会使燃烧火焰蔓延扩散。

(A)

(A)空气(B)氧气(C)氮气(D)氢气

126应该根据可燃气体的特点,正确选择排气口的位置,确定防火间距值以及采取防止火势蔓延等措施。

(B)

(A)密度(B)比重(C)燃点(D)闪点

127是指物质在空气及其它介质中的扩散能力。

(A)

(A)扩散性(B)爆炸性(C)燃烧性(D)传播性

128可燃性气体(蒸汽)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火灾蔓延扩展的危险性。

(A)

(A)越快、越大(B)越快、越小(C)越慢、越大(D)越慢、不变

129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则蒸发速度。

(A)

(A)越大、越快(B)越大、越慢(C)越小、越快(D)变化、不变

130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则闪点。

(A)

(A)越大、越低(B)越大、越高(C)越小、越低(D)变化、不变

131可燃性液体的饱和蒸汽压则火灾危险性。

(A)

(A)越大、越大(B)越大、越小(C)越小、越大(D)变化、不变

132超过时的蒸汽压力能导致容器炸裂。

(C)

(A)燃点(B)闪点(C)沸点(D)熔点

133是沸腾时的温度,即蒸汽压等于大气压力的温度。

(C)

(A)燃点(B)闪点(C)沸点(D)熔点

134液体的自燃点比较。

(C)

(A)粘稠、低(B)粘稠、高(C)不粘稠、低(D)不确定、低

135燃烧爆炸危险性液体主要根据不同进行分类。

(B)

(A)燃点或着火点(B)闪点(C)自燃点(D)爆燃

136运输单位和个人必须对装运物品严格检查,对、破损,品名标签、标志不明显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和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罐体、气体钢瓶不得装运。

(A)

(A)包装不牢、没有瓶帽(B)包装很好、没有装满的

(C)包装很好、有瓶帽(D)标准包装、标准

137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应当轻拿轻放,防止。

(D)

(A)碰撞(B)拖拉(C)倾倒(D)前三项

138运输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车辆、船舶,,能继续装填其他危险物品。

(B)

(A)不用清扫(B)彻底清扫冲洗干净后(C)随便清扫一下(D)随时随地

139化学性质、安全防护、灭火方法的易燃易爆化学物品,装运(A)

(A)互相抵触、不得混合(B)互相抵触、可以混合

(C)互相抵触、随意(D)一致、不能混合

140遇热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物品,按夏季限运物品安排,宜在

运输。

必要时应采取措施。

(C)

(A)中午、隔热降温(B)白天、隔热降温(C)夜间、隔热降温(D)夜间、保温

141遇潮容易引起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物品,不宜在运输。

若必须运输时,除具有良好的装卸条件外,还应有措施。

(D)

(A)阴雨天、隔热降温(B)白天、隔热降温

(C)晴天、防潮遮雨(D)阴雨天、防潮遮雨

142运输压缩、液化气体和易燃液体的槽、罐车的颜色,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