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91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docx

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

2019年复兴之路5观后感范文

篇一:

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从“千年局变”到“继往开来”,《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先从“千年局变”说起吧,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

《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而中国的几近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

毫无疑问,一个落后的农业化国家遇上一个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工业化国家,鸦片战争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灾难从此降临了?

?

在列强的威逼利诱之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

"国破家何在",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

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

?

随着袁世凯的登台,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的签订,而辛亥革命也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依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始。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5月4日学生游行之后,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

20世纪早期的中国,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个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给年轻的中国带来了希望。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正面站场和敌后站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1945年8

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

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而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内战的胜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

正如片中所说:

“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了,中国新生了!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

-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这过程中,不无曲折的经历,大跃进的错误发展使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几乎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时期,而然,即使这样,中国也没有停止建设新中国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

在外交上,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改革开放的进行,给中国带来了伟大转折。

邓小平的伟大思想不仅仅给中国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

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

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中,邓小平密切关注它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改革经验。

随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从80年代初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而规划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

在多次谈话中,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引导我党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这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如今中国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年头了。

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鉴,避免犯下当年的错误,而且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改革开放的步伐。

因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成功,新科技的进步让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

这期间,有挑战,有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各国都开始贬值本币保全经济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成为负责的大国。

在3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再次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军民共同谱写的抗洪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始终是坚持着中国人民的强大后盾。

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终于跨越了重重困难,以不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新的面貌。

新世纪,新起点,“继往开来”。

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出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

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