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859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docx

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案

第二单元比一比

第一课时:

比多少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自主、合作学习。

观察课本第6、7页主题图,完成下面的填空

1.小猪猪开始修它们的房子了,小兔子也来帮忙,你看一共来了()只小兔子,小兔子们都在帮小猪运砖,每只兔子运()块砖。

一共运了()块砖,砖有剩下吗?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是()

2、小猪猪们力气可比兔子大多了,每头猪都运了()根木头,一共有()头猪,运了()根木头,地上还有()根木头,用圆代表猪,用小棒代表木头,画一画。

 

()比()多

()比()少

3、亲爱的小朋友,请你观察一下,图中还有哪些你可以进行比较,说给爸爸妈妈听,把它们用图画下来好吗?

 

4、小朋友们,请你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分享,看有没有小朋友观察得比你细,找的数学资源比你多,如果有,那么你向他学习,再找一找,说一说吧,相信你也行的!

5、结合小组学习,让每个小组到黑板前指出自己的发现。

6小结:

什么样的情况是一样多,什么样的情况少,什么样的情况多

(小结:

在比的时候,我们要一个对一个,如果正好对完没有剩余,那么就同样多,如果不是那么一个一个对,有多的就多一些)

2.完成学具的对比练习(任选两种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并用“多”

“少”“同样多”说一说。

活动三:

拓展训练

1、比一比你们小组男生和女生…

2、比一比你们小组男生与下一小组的男生

3、比一比教室里的物品,

活动四:

小结

通过本节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多”“少‘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点:

会正确的进行“多、少”的比较。

教学难点:

会比较几个物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长短、比高矮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1、计算下列各题

64+28-4572×4÷1235-17+28

186÷6×4

2、加、减法混合和乘、除法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呢?

 

活动二:

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

1.自学课本第6页例3,从图画上你观察到什么?

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2.“儿童票:

半价”是什么意思?

怎么用数学方式表达?

3.玲玲一家去“冰雪天地”应购几张票?

分别是多少钱一张?

应怎样计算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4.方法一和方法二各表示的意义是怎样的?

 

5.根据算式的意义,你认为这两道算式应怎样计算?

 

6.思考:

有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应怎样计算?

 

7、买4张成人票,付100元,够吗?

还差多少钱?

 

活动三:

思维扩展

你还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自己列式解答,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活动四:

综合练习

1、完成课本第7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在小组内说一说每道算式的运算顺序。

2、完成课本上第7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先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计算。

(每步里先算的部分画上“————”

124+75÷3100÷5+528÷4+45×3

 

181-32×5+1821×3-98÷795-15×4+65

 

4、完成课本第8—9页练习一的第5、6、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

(2)能根据生活情境,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养成勤于思考、刻苦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减法和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正确列出综合算式。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1、说说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

24+6×348-96÷664÷8+12×3

24÷6×348+96÷664-8+12×3

2、计算下列各题。

270-180÷3024÷8×2100-24×3

 

活动二: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1.自学课本第10页例4,从图画上你观察到什么?

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为什么要在冰雪天地派保洁员?

我们应该怎么做?

 

2.怎样计算要多派几名保洁员呢?

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

3.分别说一说方法一和方法二的解答思路。

方法一

 

方法二

 

4.思考:

(1)为什么方法二中270-180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活动三:

综合练习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56+25-1724÷8×2

 

56+(25-17)(24-8)×2

 

2、完成课本上第11页的做一做,先独立思考,列式解答,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3、完成课本第14页练习二的第1、2题。

(每步里先算的部分画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和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演绎推理、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体验一题多解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⑶培养讲究公共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会正确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解读教学目标,完成课本14页第3题。

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

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分步列式:

综合列式:

 

2、回忆: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举2至3个例子说明。

 

活动二:

研究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自学课本第11页例5。

在小组内先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42+6×(12—4)

(2)42+6×12—4

==

==

==

2、请仔细观察回答,上面两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

为什么?

计算()的不同,所得到的()也不样,我们一定要按照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归纳总结

(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几种运算?

()法、()法、()法和()法。

(2)()法、()法、()法和()法统称四则运算。

⑶只有加、减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往()的顺序计算。

(举例:

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往()的顺序计算。

(举例:

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法,再算()法。

(举例:

如果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举例:

活动三:

练习

完成课本第12页做一做。

第1题:

在小组中分别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第2题:

组内读题,理解题意,分析题目中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请问:

列出的综合算式“为什么要用到小括号呢?

 

活动四:

讨论有0的运算

1、自学课本13页例6。

在我们的运算中经常会出现0,那么有哪些有关0的运算?

运算时又应该注意些什?

(1)一个数加上0,还得()。

举例:

⑵一个数减去0,还得()。

举例:

⑶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

举例:

⑷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

举例:

⑸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

举例:

⑹在除法算式里,除数能为0吗?

为什么?

请举例说明。

活动五:

完成课本第14页第5、8、9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归纳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2)了解有关0的运算,掌握有0的运算方法和应注意些什么?

⑶会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四则运算的计算和归纳运算顺序的过程,体验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应用过程,体验合作探究、应用反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逻辑之美,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正确地进行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

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加法运算定律之加法交换律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计算

1、计算下列各题

75+15=24+16=30+45=

15+75=16+24=45+30=

观察以上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如果a+b=20,那么b+a=()

活动二:

加法交换律

1、自学课本第28页的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方法一:

方法二:

2、思考:

观察方法一与方法二得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3、你能列举几道这样的算式吗?

活动三:

归纳总结

1、根据上面的计算,你能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吗?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2、根据加法交换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315+278=()+()x+()=19+()

647+()=156+()67+29=()+()

()+167=()+59

()+()=()+()

3、先计算,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254+346=512+178=

验算验算

 

643+215=490+320=

验算验算

 

4、完成课本第28页的做一做。

(做在书上)

5、完成课本第31页的1、2、3题,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小组互相检查并交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代数思想。

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举例论证、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

(2)经历加法交换律的应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它的广泛应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之加法结合律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加法结合律

1、自学课本第29页的例2。

李叔叔骑自行车三天的里程记录表:

第一天

88千米

第二天

104千米

第三天

96千米

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1)88+104+96

(2)88+104+96

=()+96=88+()

==

2、比较:

这两种方法的运算顺序一样吗?

计算结果呢?

答:

(1)种先(),再算()

(2)种先(),再算()

活动二:

归纳总结

1、根据上面的计算,你能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吗?

答: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根据加法结合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136+157)+143=136+(+)

(286+495)+105=286+(+)

304+(496+257)=+(+)

267+(333+214)=+(+)

1、连一连,把得数相等的算式连起来。

76+28+3945+54

45+63256+(134+366)

134+256+366241+(39+161)

241+39+16163+45

54+4576+(28+39)

3、完成课本第29页的用符号表示一下。

(做在书上)

4、完成课本31页的第4题。

活动四:

加法运算定律的综合应用

1、自学课本30页例3。

(小组内互相说说分别用了哪些定律)

2、135+39+65+11

=135+65+39+11加法()律

=(135+65)+(39+11)加法()律

=

=

3、341+218+82340+489+660456+178+144

 

414+684+586+316153+241+47+15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演算比较,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意义。

(2)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加法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发现知识的快乐,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1、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45+56=56+(25+49)+51=25+(+)

A+b=b+(a+b)+c=+(+)

2、说一说加法运算中有哪些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字母:

加法结合律:

字母:

活动二:

乘法交换律

1、自学课本34页例1。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交流。

2、24×16=16×25×8=×25

3、什么是乘法交换律,请你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并举例。

答:

字母表示:

举例:

×=×

×=×

活动三:

乘法结合律

1、自学课本34页例2。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交流。

2、(7×25)×4=7×(×)

(125×9)×8=×(×)

3、请你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

(×)×=×(×)

(×)×=×(×)

4、什么是乘法结合律,请你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答:

 

字母表示:

活动四:

综合练习

1、口算并熟记

12×5=35×2=125×8=25×4=

15×4=45×2=16×5=25×8=

2、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适当的数。

25×8=8×125×14×8=××14

(50×12)×=12×(×2)

4×(25×7)=(×)×

2×5×8×50=(×)×(×)

3、一个正方形铁丝框边长20厘米。

做3个这样的铁丝框需铁丝多少厘米?

王大妈共养公鸡64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7倍。

王大妈养鸡多少只?

4、完成课本第35页的做一做。

(做在书上)

5、完成课本37页的第2题。

(做在书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

(2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⑶掌握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发现过程,体验类推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和结合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乘法分配律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1、口算并熟记

12×5=35×2=125×8=15×4=

45×2=25×4=16×5=24×5=

25×8=15×7×4=25×3×4=

8×6×125=

2、请写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字母:

乘法结合律:

字母:

活动二:

乘法分配律

1、自学课本36页例3。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交流。

2、计算下列算式:

(1)117×5+117×7117×(5+7)

==

==

=

(2)117×5+117×7117×(5+7)

25×(4+200)25×4+25×200

 

25×(4+200)25×4+25×200

⑶24×(5+12)24×5+24×12

 

24×(5+12)24×5+24×12

⑷46×4+46×546×(4+5)

 

46×4+46×546×(4+5)

3、你还能举例写出这样的几组算式来吗?

算一算,再比较。

(至少写两组)

举例:

×(+)=×+×

×+×=×(+)

4、什么是乘法分配律,请你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请熟记乘法分配律)

答:

字母表示:

活动三: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有什么区别?

(小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四:

综合练习

1、完成课本36页的“做一做”。

(做在书上)

2、完成课本38页的第5题。

(做在书上)

3、完成课本38页的第6题。

(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律的意义,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的不同点。

⑶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推导,发现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区别乘法分配律与结合律。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连减的简便计算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1、先算一算,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起来。

456-51-49545-145-167

868-32-681500-28-272

1500-(28+272)415-74-26

415-(74+27)868-68-32)

545-167-145456-(51+49)

2、请你将上面的算式分类:

第一类:

第二类:

活动二:

乘法分配律

1、自学课本39页例1。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交流三种不同的算法。

2、方法一:

234-66-34方法二:

234-66-34

 

方法三:

234-66-34

 

3、思考:

方法一:

是按照()顺序计算的。

方法二:

是将连续减去的两个数先(),刚好得到(),再用()减去(),得到()。

方法三:

是先用()减去(),再减去(),结果也是()。

4、以上三种算法都正确,在小组内讨论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答:

遇到这类比较有特点的题目时,第()、()种简便算法比较好。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几个数的()。

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部分,把它先减去比较简便。

用字母表示:

--=-(+)

或--=--

活动三:

综合练习

1、完成下列计算:

528-53-47470-254-46545-167-145

 

2、完成课本39页做一做的第2题。

 

3、完成课本41页第1题。

(做在书上)

4、完成课本41页第2题。

列式:

5、完成课本41页第3题。

列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2)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减式题的计算过程,体验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算法的优化过程,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连减式题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运用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解决问题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1、口算

13+24+16=48-7-3=56-18-16

45+128+55=32+47+18=55-17-8=

67-29-17=17+23+18=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口算过程。

活动二:

运用加法的简便计算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40页例2的左图。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算法。

2、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第二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先算出四本书的总价,再同100元比较,多的钱与哪本书的价钱最接近。

列式:

 

3、思考:

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呢?

为什么?

活动三:

减法的简便计算解决问题

1、自学课本40页例2的右图。

理解题意,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一:

用()元钱分别减去两本书的价钱,得到(

)的钱数。

方法二:

先算出(),再计算(

)。

方法三:

把100元分成两个50元,分别买两本书,再把找回的钱()起来。

2、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呢?

(在小组议一议)

活动四:

综合练习

1、完成课本42页第5题。

(做在课堂练习本上)

2、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45+263+55-198127+133+184+240

487-187-139-61300-123-75-77

452-52-48358-73+173

650-78-222+150129-92+171-10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比较优化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肯动脑筋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会用加、减法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连除的简便计算

导学案

教案

活动一:

回忆

口算

25÷5=120÷3=168÷8=64÷2=

56÷7=1000÷8=325÷5=420÷3÷7=

活动二:

连除的的简便计算

1、自学课本43页例3。

理解题意,小组内讨论。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

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方法一:

先算出每个小组买树苗花多少钱?

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式是:

 

方法二:

先算出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苗,再计算每棵树苗多少钱。

列式是:

 

2、仔细观察以上两种解答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

活动三:

综合练习

1、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2000÷125÷81280÷16÷8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5×(4+8)5×99+5560÷28÷2

 

1000÷25÷4165÷5÷11960÷24÷4

 

3、我用了3个星期才把这本习字本写完。

一共写了420个毛笔字。

平均每天写多少个毛笔字?

 

4、顺达物流公司用5辆汽车3次共运货物60吨。

平均每一辆汽车一次运货多少吨?

 

5、在“绿色环保行”活动中,四

(2)班学生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