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作业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85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作业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作业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作业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作业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学设计作业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作业4.docx

《教学设计作业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作业4.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作业4.docx

教学设计作业4

教学设计作业4

  一、填空题

  1.教学目标即指关于教学活动的预期()所要达到的标准、要求所作的规定或设想。

  2.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

普遍性目标取向、()目标取码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3.普遍性目标是以抽象的、普遍的()来陈述的教学目标。

  4.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5.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认为,在课程与教学设计及评价中,应该准备行为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性目标这三种类型的目标。

  6.1948年,在波士顿召开的美国心理学大会上达成了一致意见:

建立一个教育目标分类体系,还计划写一部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著作,该著作包括()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

  7.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六个层次:

知识、领会、运用、()、综合、评价。

  8.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是指,对具体事物、普遍原理、方法、过程,或某种模式、结构或框架的()。

  9.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是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

  10.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指把某一信息剖析为各种组成要素或部分,藉以弄清楚诸概念的相对层次,并使所表达的各()之间明确化。

  11.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运用是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境里()抽象概念、原理。

  12.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层次:

接受、()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

  13.辛普森的运动技能目标分类体系中,动作技能的目标分为七个层次:

知觉;();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

  14.从历史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型的教学内容选择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

  15.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的有三个方面:

()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

  16.纵向组织又称序列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以先后顺序排列教学内容。

  17.横向组织是指打破()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横向地联系起来,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

  18.教学内容的直线组织方式,是指将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上前后相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

  19.教学内容的螺旋组织方式,是指在不同()上重复呈现特定的教学内容,但逐渐扩大范围和加深程度,使之呈“螺旋式上升”的形状。

  20.教学内容的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够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体系,能够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21.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它有利于照顾到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既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又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

  22.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来使用,特别是作为()性目标来使用。

  二、单选题

  1.普遍性目标的有2个基本特点,分别是()。

  A.普遍性和模糊性

  B.原则性和直观性

  C.直观性和普遍性

  D.明确性和实用性

  2.一般来说,普遍性目标取向适合于作为()的教学目标来使用。

特别是作为终极性目标来使用。

而如果是上的教学目标,则不适合于采取这种取向。

  A.高层次

  B.具体层次

  C.低层次

  D.中间层次

  3.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解决问题的目标是()。

  A.不能预先规定的

  B.特定的行为

  C.预先规定的

  D.开放性的

  4.,按照美国学者艾斯纳(E.W.Eisner)的观点,表现性目标是()。

  A.开放性,它只是为学生提供活动的领域、活动的主题

  B.要求学生作出统一的、一致的行为反应

  C.事先规定的结果,即预先规定学生在完成活动后必须获得某种行为

  D.非开放性的,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活动领域和主题模式

  5.在布卢姆等人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育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

  A.工具

  B.理论

  C.方法论

  D.模式

  6.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教学目标被分为()领域。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4个

  B.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3个

  C.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这3个

  D.认知领域、情感领域、行为领域和原认知领域4个

  7.在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学框架中,行为领域包括()5个层次的目标。

  A.获取、同化、适应、施行、达成

  B.获取、同化、理论、施行、模式

  C.获取、同化、方法、施行、达成

  D.获取、同化、方法、模式、综合

  8.()将确定教育目标的过程分为:

首先,根据学生、社会和学科这三个基本来源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接着使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两个筛子,对已经提出的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育目标进行筛选,然后得出精确的具体化的教育目标。

  A.泰勒

  B.布卢姆

  C.霍恩斯坦

  D.梅里尔

  9.“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

在这个例子中,行为主体是()。

  A.学生

  B.识别

  C.帮助

  D.文章

  10.“给予20个要填写形容词的未完成的句子,学生能在15分钟内分别写出形容词以完成句子”。

在这个例子中,行为动词是()。

  A.写出

  B.给予

  C.填写

  D.完成

  11.教学内容直线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

  A.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B.很好地体现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利于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尽可能早地反映在教学内容之中

  C.照顾到学生心理的特点,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D.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有利于既尽可能早地将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

  12.教学内容的螺旋式组织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能够()。

  A.照顾到学生心理特点

  B.较完整地反映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并

  C.使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逐渐加深

  D.避免教学内容的不必要的重复

  三、简答

  1.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包括哪几方面?

  2.普遍性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3.行为目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4.行为目标有哪些主要特点?

  5.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领会”包括哪三个具体的类别或层次?

  6.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知识”包括哪三个具体的类别或层次?

  7.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综合”包括哪三个具体的类别或层次?

  8.按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分析”包括哪三个具体的类别或层次?

  9.根据我国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包括哪8个分目标?

  10.根据我国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包括哪些内容?

  11.教学目标确定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12.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要包含哪四个要素?

  13.现代课程论奠基人泰勒对选择学习经验提出哪十条原则?

  14.泰勒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提出了那些准则?

  15.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有哪些特点?

  四、论述题

  1.试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特点

  2.试述选择教学内容的基本准则

第三章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发展2.本身3.知识4.皮亚杰5.感知6.自我7.训练8.基本9.期望10.分析11.确定12.内部13.个性14.个性15.独特16.学习17.内部18.内部19.外部

  二、单选题

  1.A2.A3.A4.A5.D6.D7.A8.A9.A10.A11.A

  三、简答

  1.

  这一阶段对应于儿童入学之前和入学之初。

  ⑴知觉的集中倾向性,即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凭知觉所及,集中注意于事物的单一维度或层面,忽略事物的其他维度或层面,不能守恒。

这个阶段的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⑵不可逆性,这是与可逆性相对的。

所谓可逆性是指思考问题时可以从下面去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思考;可以从原因去看结果,同时也可以从结果去分析原因。

不可逆性即指儿童无法改变思维的方向,使之回到起点。

  ⑶自我中心主义,即指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在面对问题情境时,只会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观点思考问题,而不会考虑别人的不同看法,换言之,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不能够客观地分析世界,而只能主观的看世界。

  2.

  ⑴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够进行如下的简单逻辑推演:

如果A>B,B>C,则A>C。

  ⑵处于此阶段的儿童基本上克服了思维中的自我中心主义。

  ⑶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了心理操作能力,儿童可以用这种心理操作能力去认识、表征和反映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其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例如能够在心里自如地转换物体的空间排列方式,能找到物体之间的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⑷但是,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的抽象性程度还不高,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与过去的经验,在面对某些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时,还显得无能为力。

  ⑸在语言方面,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是在获得和使用这类概念时,仍需要实际经验或具体形象的支持。

  3.

  “形式运算”指对抽象的假设或命题进行逻辑转换。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完全具备进行以下思维的能力:

  ⑴进行假设—演绎思维,即不仅能够在逻辑上考虑现实的情境,而且能够根据可能的情境进行思维;

  ⑵进行抽象思维,即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思维;

  ⑶进行系统思维,即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在心理上控制若干变量,同时还能够考虑到其他几个变量;

  ⑷在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趋于成熟,因而逐渐摆脱了具体实际经验的支持,能够理解并使用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

  4.

  ⑴个体的心理区域分成储存空间和操作空间,前者是指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范围和所储存的信息的容量,而后者是指在进行具体的认知操作时所需要的空间范围以及所投入的心理容量,两者相加则构成整个的心理加工空间。

  ⑵随着个体储存空间的逐渐增大及操作空间的逐渐缩小,操作空间的心理能量向储存空间的不断转换,儿童的认知结构会变得越来越巩固,认知策略会越来越丰富,相应的认知能力也因此而获得了发展。

  5.

  ⑴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不是由于认知结构本身的变化所引起的,而是通过原有认知结构的功能的不断激活、工作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以及认知结构间各元素相互作用的熟练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实现的。

  ⑵认知结构由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这3种成分组成,其中元成分的作用是制定计划、选择策略及监控具体的过程;操作成分的作用是执行具体的加工过程,包括编码、联系和反应;知识获得成分的作用是选取问题情境中有关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并将新信息与记忆库中储存的知识相联系,包括信息的获得、提取和转换3种途径。

  ⑶认知结构的这3种成分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推动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

  6.

  ⑴是标准的需要,即个体或集体在某方面的现状与既定的标准之间的差距。

  ⑵感到的需要,这是个人认为的需要,是个体必须改进自己的行为或某个对象行为的需要和渴望,它表达了一种现在行为或技能水平与所渴望的行为或技能水平之间的差距。

  ⑶表达的需要,这是个人或集体认识到有需要,为满足这种需要而表达出来的要求。

  ⑷比较的需要,即同类个体或或通过相互比较而显示出来的差距。

  ⑸预期的需要,这是指将来的可能的需要。

  ⑹紧急事故的需要,是指通过分析潜在的、很少发生但一旦发生就会引起重大后果的问题所引起的培训的需要。

  7.

  ⑴发现学习者学习所面临的问题,这种问题集中表现为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与期望值之间存在的差距。

  ⑵分析学习者学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从而为寻求在教学设计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供前提条件。

  ⑶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并确定教学设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

  ⑷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制约因素,从而论证解决该问题、达到目标的可能性。

  ⑸寻求解决学习者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8.

  在进行学习需要分析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⑴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方面的需要,即学习者的现状与对学习者的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而不是教师的需要,更不是对教学过程、手段的具体需要。

  ⑵获得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地反映学习者和有关人员的情况,它包括现在的状和将来应该达到的状况,而不能仅凭主观想象或感觉来处理学习需要方面的问题。

  ⑶要注意协调参加学习需要分析的所有合作者,包括学习者、教师、社会人士等方面的合作者的价值观念,以取得对有关问题的尽可能接近的看法。

  ⑷要以学习行为结果而不是过程(手段)来描述差距,要避免用方法或手段找问题,避免在确定问题之前就急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需要明确,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重要的是确定问题,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手段。

  ⑸要明确学习需要分析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不断的、无止境的过程,应该在实践中经常地对学习需要进行检验和评估,随时修订有关的资料。

  9.

  ⑴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诸如:

在学校教学中,学生的成绩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⑵分析所存在的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例如,学生学习成绩未能达标,这是由教学或培训中计划的实施或评价方面存在缺陷所引起的,还是由学生生人数太多、教学质量下降所引起的,还是由教学管理混乱所引起的。

  ⑶分析现有的资源及制约条件,以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10.

  第一步是计划。

这个步骤包括确定分析的对象、选择分析的方法、确定收集资料的工具与技术(包括问卷、评估量表、面谈、小组会议和案卷查寻等)、选择参与学习需要分析的人员等工作。

  第二步是收集数据。

即根据第一个步骤所作的计划,收集所需要的资料数据,具体包括收集资料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有关人员,使用计划好的工具、技术与方法,实施计划收集资料。

  第三步是整理和分析数据。

通过第二步,收集到了需要的有关资料数据,第三步就是对这些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第四步是撰写分析报告。

  11.

  ⑴场独立型的学习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而不受或很少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习惯于单独学习、个人研究、独立思考。

他们在与人的交往中,不易被个人感情所左右,也不易受群体压力的影响。

他们一般都有很强的个人定向,且比较自信,自新心较强。

他们似乎对数学与自然科学更感兴趣。

  ⑵场依存型的学习者较易受别人的暗示,如往往受教师的鼓励或别的暗示所决定,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

他们乐意于在集体环境中学习,在集体中又比较顺从,与别人相处充满情意。

他们喜欢交往,似乎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

  ⑶需要注意的是,真正属于典型的场独立型学习风格或场依存型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只有少数,而大多数学习者都是介于两者之间。

  12.

  ⑴内部控制型的人相信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及其结果是由自身具有的内部因素决定的,他们自己的能力和所做的努力能够控制事态的发展。

而外部控制型的人则认为自己受命运、运气、机遇和他人的控制,是这些外部的、且难以预料的因素决定着自己的行为及其结果。

  ⑵在学习中,一般地说,内部控制型的学习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而外部控制型的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则较低。

  ⑶在学习上,内部控制型的学习者往往会把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身的能力和勤奋,因此,学习上的成功往往会带给他们更多的鼓励,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失败也往往成为对他们的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的鞭策。

这样,他们对待困难的学习任务常常会抱积极的态度,并常常会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能力的适度的学习任务。

相反,外部控制型的学习者往往会把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归因于外因,因而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他们不能恰当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任务,也不能适时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合于当时的学习任务。

  13.

  学习方式的设计需要达到以下一般要求:

  ⑴多样性、完整性。

如,语文、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思等活动;数学学科的阅读、观测、想象、思维和计算等活动;自然学科的阅读、观测、实验、分析和计算等活动;社会学科的阅读、观察、调查、分析和辨别等活动;劳技学科、体育学科、艺术学科中的一系列智力活动与操作活动等;活动课中的社会政治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保健活动、旅游参观活动、公益劳动等,都应该完整地设计。

  ⑵有序性。

一般要体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

  ⑶适度的强化,即每一种学习方式都应该有适当的强化的时间,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也应该起到相互强化的作用。

  ⑷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学习活动总量是指一个学生平均每天用于学习活动的学习时间及所完成的全部学习量。

所谓学习量是学生所学习的一切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总和。

学习活动总量的确定和分配要依据一定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可能。

学习活动总量太小,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而总量太大,又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性的体现、个性的发挥和身心健康。

  四、论述题

  1.

  ⑴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

如:

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以使概念具体化、清晰化、使用类比的方法、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用各种方法使教学材料中包含一些矛盾、冲突和惊奇等。

  ⑵加强针对性的技术。

如:

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内容)的生疏程度、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让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与学习者爱好的、感兴趣的活动活动联系起来、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

儿童通常都怀有对于未来生活或活动的目标,在引导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时,将这些知识、技能与他们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让他们意识到这些知识、技能对未来的价值,意识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掌握是达到未来目标所需要的。

  ⑶建立自信心的技术。

如:

清楚明确地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

学习者一般都希望知道学习目标,即希望预先知道学习结束后要掌握什么,这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

如果通过排序,使得各项学习任务能够循序渐进地排列起来,而且这些任务都能保证准确地得到执行,那么这将会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

允许学习者不断提高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

如果给学习者以控制教学过程的适当的权限,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将能得到维持与增强。

可以允许或鼓励学习者自己决定某一步骤做什么、选择什么新的任务,通过这种自主性决定来控制行为和反馈。

如果这一过程进行得审慎,那么允许学习者判断自己所掌握的程度和估计可能存在的难度,这有利于学习者形成自信心。

而且,通过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学习者还能够掌握自我管理的策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

  ⑷产生满意感的技术。

如:

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

当学习者完成某一学习任务,达成某一学习目标时,就给他们提供适当的反馈,那么就能够向他们展示他们所形成的能力,使他们产生满意感,从而推动他们的进一步学习。

反馈应该是及时的,才能得到最佳效果。

反馈应该显示学习者有关的行为反应是正确的、接近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如果不正确,则需要告诉学习者为什么不正确,并给他们指出一条能够得出正确答案的途径。

鼓励作出概括、迁移。

当学习者掌握了一种技能之后,鼓励他们将这种技能加以概括并迁移到类似的或新的情境中去,有助于他们形成满意感,并进而强化学习动机。

  2.

  在教学设计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一块,如何对这一块进行设计呢?

一般来说,要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本书第三章中有关教学目标设计的知识都可以适用之外,还要特别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科学精神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科学探究兴趣的目标;社会责任感的目标。

  ⑵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也是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学程序与一般的课堂教学程序有较大的不同。

在多数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科学研究的程序。

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①提供问题情境;②明确研究问题;③进行研究设计;④收集研究的资料;⑤分析处理资料;⑥得出研究结论;⑦检验。

当然,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程序应该有较大灵活性,因具体情境的不同而不同。

  ⑶师生地位与师生关系。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

学生的主体性是很显著的,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强。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来源的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要尽量降低教师对学习活动控制,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在处理师生关系上,比在其他种类的教学活动中更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民主。

  ⑷教学评价。

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的设计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即注重过程评价;第二,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作用;而不能仅仅由教师去对学生进行评价;第三,在作为评价之标准的教学目标上,要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兴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目标;第四,在评价方式上,要尽量注重采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即注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学生的实际研究成果,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考试与测验;第五,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式都要尽量地个性化,符合学生个人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

  ⑴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内部参照分析法;二是外部参照分析法。

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前一种方法即内部参照分析法用得更多,而且使用起来也较为方便和省时、省力。

  ⑵内部参照分析法。

所谓内部参照法,是指由学习者所在的组织机构内部,将学习者的现状与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即期望状态)进行比较,找出再者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鉴别出学习需要的一种方法。

现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因此可以将新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作为教学任务的依据和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这也是内部参照分析法,因为这是教育系统内部制定的标准。

  由于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已经由教育机构内部制定,分析学习需要所参照的期望值大多已存在于有关的文件之中,因此,收集分析资料的重点就是收集关于学习者目前状态的信息了。

而收集关于学习者目前状态的信息的具体做法有许多,如:

使用测验、问卷来测量或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现状;使用观察的方法对学习者在相关问题上的现状进行评价;查阅学习者近期的测试项目和成绩;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他们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意见,从而收集关于学习者学习现状的信息;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他们对已经安排的新的学习任务的看法。

总之,从各种形式的调查中获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