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834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家买新房子啦!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材简析】

本课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上册的长度单位以及三年级上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课是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的过渡,学生学习本部分内容为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三角形以及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3.能自选面积单位来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初步学会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练习。

【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和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平面图、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模型,圆形纸片(1角硬币)、正方形纸片、剪刀、彩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面积”

1.谈话:

同学们,几天的数学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面积”,你听说过“面积”吗?

在哪里见过吗?

预设:

在课本上见过,听大人讲过,课本的面有面积,桌子的面有面积......

谈话:

看到“面积”二字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面积从哪来的,为什么要学习面积......

谈话:

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探究什么是“面积”,它究竟从哪来的这些跟“面积”有关的问题。

2.课件呈现平面图。

同学们请看,这是小明同学家新房子的平面图,观察画面,看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

小卧室、书房是长方形的,客厅、餐厅、大卧室是正方形的……

预设2:

餐厅有多大?

他们家房子的面积有多大?

哪个房间最大?

厨房和餐厅哪个大?

……

师指出:

地面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

3.摸一摸:

找到餐厅平面图,摸一摸。

预设1:

摸的是长方形的周长,师指出这是已学过的“周长”;

预设2:

摸的是长方形的面,

师追问:

“他摸到的是长方形的?

预设:

面;面积;表面……

师总结:

我们可以连起来说“长方形的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指生说一说。

4.出示不同形状平面图,说一说它们的面积。

小结:

平面图形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并强调面积与周长是不同的,但又有联系。

谈话:

对“面积”有感觉了吗?

其实物体上也有面积,找一找,说一说。

交流:

桌面,课本面,黑板面,铅笔盒面……

5.总结:

现在能不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学生尝试说一说:

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图形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能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面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摸一摸平面图形的面找一找物体上表面让学生感受“面”从而理解并慢慢建立“面积”这一概念表象,同时在莫的时候提到“周长”,让学生在理解概念之初就意识到两个概念不同但又有联系,这样接下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至于将两个概念混淆。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谈话:

我们先来看“客厅和书房哪个大”?

(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是客厅大)

继续追问,你是怎样判断出来的?

(直接看出来的)对,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用观察法来判断。

2.那“大卧室和客厅哪个大呀”?

学生一时观察不出来,这时,让学生用提前发下的学具(客厅和大卧室的纸片)来比较。

学生就很自然地就想到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自然地引出两种直接比较物体表面或平面封闭图形大小的方法,一是观察比较,二是重叠比较。

这样也为下一步引入面积单位作了铺垫。

3.鼓励学生,你们发明了两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现在还有一个问题等我们来解决:

“餐厅和厨房哪个大?

(学生这时感到很难用刚才的方法来判断。

4.这两个图形,我们很难一下子就判断出来哪个大,哪个小,那该怎么办呢?

请你在小组里,借助你手中的学具,和同伴一起商量一下解决的方法吧。

5.学生在小组中尝试用比一比、摆一摆、填一填的方法自己来解决和验证。

6.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发现:

通过多种方法的验证,学生都能够比较出来餐厅比厨房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提供给学生学具,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通过重叠剪拼、摆摆图形、摆实物等方法尝试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联系实际,认识面积单位。

1.感受统一标准的必要性

比较:

课件出示三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小正方形、大正方形、圆形

提问:

哪种图形不太合适?

为什么?

预设:

圆形,没有铺满。

追问:

小正方形64个,大正方形16个,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如果摆的话,是不是64个有点多了,赶忙摆不完呢?

预设:

用来测量的图形大小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追问: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指出:

为了方便测量,我们要统一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今天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来认识“平方厘米”。

用字母cm²表示。

2.认识平方厘米

画一画:

1平方厘米是多大?

请你用直尺在本子上画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

说一说:

大家刚才画的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涂一涂:

感受1平方厘米的大小。

找一找:

从你身边找找,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预设:

学生可能会找出大拇指指甲或者计算机键盘的按键面、纽扣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次比较、观察、优化,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同时,用找一找、画一画、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来测量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并建立1平方厘米的大小表象。

4、巩固练习,学会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

(1)数一数,引导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说一说方法。

(2)下面4个字母,分别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板?

(3)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哪个最小?

五、共同交流收获。

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设计:

认识面积、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平方厘米观察

面的大小c㎡重叠

平面图形摆、数、算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学生在此之前己经建立了长度、长度单位的概念。

但是由“长度”概念到“面积”概念。

由“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知识跨度大,难度高,抽象性比较强。

因此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从学生己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建立面积的表象,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效果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

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学生自己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5个封闭平面图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效果较好,学生都能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指的是面的大小,遗憾的是没有指出封闭的平面图形才有面积。

2.在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后,引导学生通过体会用1平方厘米作为面积单位测量图形面积的方法,效果很好,学生都能初步领会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3.在交流不规则封闭图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谈一谈方法,先数完整的正方形有几个,学生大都会通过移一移、补一补拼成2个完整的正方形。

4.让学生通过操作有意识的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面积,只要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便于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此类实际问题。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平面图形面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面积计算的基础。

2、教材解读:

本单元教材的主要编写特点:

1.选取的素材具有现实性。

教材从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活动来体会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比较周长和面积,使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始终处于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时时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2.注重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发展、运用的过程。

对面积意义、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知识的学习,教材倡导学生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

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是怎样产生及发展的,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整个单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寓知识学习与解决问题之中。

面积的意义及面积的计算,都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

教材由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又把学习新知识作为解决现实情境中问题的工具,让学生把解决问题与知识学生融合在同一过程中,既益于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包括3个信息窗:

信息窗1:

面积和面积单位

信息窗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信息窗3: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个信息窗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第二个信息窗承接第一个信息窗,展开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学习。

第三个信息窗引入对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求出面积或周长。

重点:

面积的意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难点:

是初步建立面积的概念,理清周长和面积的区别。

三、本单元课时按排(共10课时)

窗1:

3课时

窗2:

3课时

窗3:

2课时

综合练习:

2课时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评测练习

1.在教学认识平面图形面积时,通过说一说几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2.在认识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后,引导学生通过如下练习体会用1平方厘米作为面积单位测量图形面积的方法。

3.通过如下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测量面积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便。

(自主练习第3题)

4.下面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

(自主练习第1题)我对此题加以改动,把每一小格定为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5.摆一摆,说一说。

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操作有意识的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面积,只要有几个1平方厘米,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

6.先估计名片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下。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课后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一节典型的概念型课题,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掌握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观念。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的遗憾:

1、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新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创造的机会。

”由于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为了使学生较好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一概念,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教学情境:

以学生较熟悉的经常谈论的“房子面积”话题引出小明家新房子平面图,这样就自然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顺利地引入“面积”的教学。

  2、动手操作,强化感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应采用实践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面积”的感知比较弱,不像对时间、长度等有很多的感性认识。

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

数学书的封面,黑板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出发,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物体的表面,感知“物体的表面”随处可见,初步建立“面”的表象。

通过让学生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将感性知识逐步化为理性知识,即在具体的活动中感悟面积的第一层含义:

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又通过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画一画、涂一涂、说一说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平面图形也是有大小的。

还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和两个图形的面的大小,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从而得出面积的完整结论: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我也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操作测量,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实现。

通过画一画、找一找1平方厘米这些操作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对面积、面积单位的感知,而且让学生学会了选择身边有用的材料操作,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活动,从生活中的面积——图示中的面积——实物中的面积——图形中的面积——又回到生活中的面积,来引导学生实现“面积”的知识建构,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渡,很好地建立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反思整节课,还存在许多遗憾和不足的地方:

1.在教授面积概念时,在教学设计时设计了学生通过摸一摸的不同感受“周长”与“面积”的不同,但是当学生反复2次出现表述面积概念时摸的是周长这种情况时,我却没有及时抓住这一宝贵资源及时提醒学生。

2.教学过后,发现部分学生对“1平方厘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不知起所言”的层次,还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如果新课后能够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就会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中某些细节的设计还是不够严谨、规范。

对课堂中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关注把握还不够到位。

比如学生在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有些学生的比较并不规范,但我没有及时关注指导。

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我注意到地方。

《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为小学第一学段几何的初步认识中的教学范畴,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

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

”因此在教学本科时我依据教材创设的“我家买新房子了”这一主情境,设计了观察房子平面图这一环节来导入,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自然的引出“面积”这一概念。

新课标还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

”本课内容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较抽象化,因此在认识面积过程中我设计了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直观演示等活动来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从而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