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71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docx

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重组EPO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11月

目录

一、慢性肾衰和癌症发病率提高,EPO前景广阔5

1、慢性肾衰和癌症发病率增加,贫血危害凸显5

(1)慢性肾病发病率提升,肾性贫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5

(2)癌症患者数量增加,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高达60%8

2、rhEPO是治疗肾性贫血和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国外已实现长效化10

(1)促红素是人体重要造血细胞因子,对红细胞的生成必不可少10

(2)重组人促红素是治疗肾性和癌症化疗贫血的主要药物,疗效显著11

(3)三代发展,重组人促红素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长效化13

二、国内短效rhEPO进口替代基本完成,长效化升级在即15

1、探寻我国重组蛋白发展路径:

短效产品的进口替代和长效化升级15

(1)国产短效产品凭借价格优势替代进口15

(2)长效化药物优势明显,普通药物逐步实现长效化升级16

2、我国普通EPO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正待长效化升级18

(1)循国内重组蛋白发展趋势,我国短效EPO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18

(2)全球长效化产品发展较为成熟,我国EPO长效化升级在即19

3、长效化趋势下,预计2026年我国市场空间达44~55亿元20

三、全球安进独占半壁江山,国内三生制药领先21

1、全球安进独占半壁江山,三大巨头市占率超过95%21

2、我国国产短效药物占主导地位,沈阳三生市场份额近50%22

四、相关企业简况24

1、三生制药:

国内EPO市场领军企业25

2、中美福源:

技术占优的后起之秀26

慢性肾衰和癌症发病率提高,EPO前景广阔。

慢性肾衰:

全球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大幅提高。

慢性肾病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目前我国成人慢性肾病发病率高达10.8%,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慢性肾脏病增长率将超过17%。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我国透析与非透析CKD患者贫血患病率高达98.2%和52.0%。

肾性贫血是影响慢性肾衰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危害越来越明确。

癌症:

癌症新发病例数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带来患者数量的增加。

全球肿瘤的发病率正在呈现迅猛增长趋势,2014年我国新增恶性肿瘤病例再创新高达到380.4万例,同时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有了显著提高。

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高达60%。

最新研究发现,肿瘤相关性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重组促红素是治疗肾性贫血和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国外已实现长效化。

促红素是人体重要造血细胞因子,对红细胞的生成必不可少。

重组促红素是肾性贫血治疗的主要药物,可显著降低慢性肾衰患者的早期死亡风险。

重组促红素是目前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1989年首个促红素批准上市,促红素经历了三代发展,给药频率从1~3次/周延长到4周/次。

国内短效rhEPO进口替代完成,长效化升级在即。

 探寻我国重组蛋白发展路径:

短效产品的进口替代和长效化升级。

1)国产短效产品凭借价格优势替代进口:

全球的重组蛋白发展较国内相对领先,普通制剂在上世纪90年代后相继进口,之后我国仿制药纷纷上市,凭借价格优势抢占进口药物的市场份额,实现进口代替,如重组人生长激素进口份额从2012年的19%下降到2018年不足1%。

2)普通药物长效化升级:

重组蛋白类药物需反复注射,长效化药物具明显优势,因此长效化药物往往可以取代普通药物,增加其市场份额。

如rhG-CSF的长效制剂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不到1%扩大到2018年上半年接近一半的比例。

目前我国普通EPO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进口5.93%),多家企业布局长效化制剂,长效化升级在即。

长效化趋势下,预计2026年我国市场空间达44~55亿元。

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安进独占半壁江山,国内三生制药领先。

 全球rhEPO市场安进独占半壁江山。

我国rhEPO市场国产短效药物占主导地位,沈阳三生占比近50%,遥遥领先。

我国目前尚无国产上市长效rhEPO产品,长效化产品目前均处于临床前期,中美福源的白蛋白融合蛋白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前景相对确定等优势,具备竞争优势。

2018年10月底,国际上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肾脏病学术盛会美国肾脏病年会ASN在华盛顿召开。

会议上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990年至2016年间全球CKD发病率增加了88.76%,患病率增加了86.95%,CKD死亡率增加了98.02%,慢性肾脏病疾病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问题。

慢性肾衰中肾性贫血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给患者的疾病进展及生活质量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与之类似的是,全球肿瘤患者人数也在增加,随之而来的肿瘤相关性贫血同样是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肾性贫血和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重组人促红素,但由于重组蛋白半衰期短,促红素需要频繁注射给药。

随着制剂水平的提高,长效化重组促红素应运而生,成为重组促红素的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发现,相比国外长效化促红素的过半的市占率,我国促红素依然以普通药物为主。

基于已上市长效化重组蛋白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长效化重组促红素必将不断取代普通药物,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达44~55亿元。

一、慢性肾衰和癌症发病率提高,EPO前景广阔

1、慢性肾衰和癌症发病率增加,贫血危害凸显

(1)慢性肾病发病率提升,肾性贫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全球慢性肾脏疾病发病率大幅提高,慢性肾病成为世界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显著增长,老龄化以及流行病学趋势等变化,全球慢性肾病发病率大幅提高。

2018年美国肾脏病学术年会上,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对全球范围内的19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详细的流行病学评估,发现1990年至2016年间全球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发病率增加了88.76%,患病率增加了86.95%,死亡率增加了98.02%,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增加62.21%。

回到国内,根据2012年公布《我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目前我国成人慢性肾病发病率高达10.8%,预计在未来十年内,慢性肾脏病增长率将超过17%。

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病因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遗传性肾脏疾病以及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及接触重金属等。

我国传统地将慢性肾衰可分为肾功能代偿期、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终末期,尿毒症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

国际上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为5期,目前多采用这种分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衰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随肾功能的下降发生率逐渐增加。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类肾脏疾病造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相对或者绝对不足导致的贫血,以及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一些毒性物质通过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

根据2018年ASN年会来自美国非透析CKD(NDD-CKD)近百万人群大样本的研究数据显示,CKD3期以上患者中有16.9%的患者存在轻度贫血,4%为中度贫血,0.6%为严重贫血,合计21.5%。

在686649名高危NDD-CKD患者中,贫血发病率为110.3/千患者年,近十分之一。

而国内贫血的发生率更高,一项对肾脏科门诊和住院CKD患者贫血状况的调研显示,CKDl—5期患者贫血患病率依次为:

22.0%、37.0%、45.4%、85.1%和98.2%。

透析与非透析CKD患者贫血患病率分别为98.2%和52.0%。

肾性贫血是影响慢性肾衰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危害逐渐凸显。

在2018年ASN年会上,一项终末期CKD患者贫血与透析事件、不良心血管事件(CV)结局、死亡相关性的研究被公布,该研究纳入了丹麦4120名CKD4-5期患者,随访调查患者首次透析、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及全因死亡的情况,并计算出发病率及风险曲线并调整危重比。

结果显示,随着贫血的严重程度的增加,首次透析、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全因死亡HR值也随之升高。

本届ASN年会上也公布了一项囊括中、法、美等国的非透析(n=2789)与透析CKD患者(n=1726)的大型横断面调查,研究显示低Hb水平确实与患者生活质量恶化存在相关性。

而根据国内一项针对血液透析(HD)患者的肾性贫血与生存质量关系的对照研究结果显示,HD患者在生理机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等与生存质量相关的指标均表现出较低水平,且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导致生存率的明显下降。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及时纠正血红蛋白水平,可使患者生存质量和生理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2)癌症患者数量增加,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高达60%

癌症新发病例数的增加和生存时间的延长带来患者数量的增加。

从全球来看,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肿瘤的发病率正在呈现迅猛增长趋势。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未来20年全球新发病例数将增加70%,由2012年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18年1810万人、2035年2400万人。

而我国是肿瘤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2012年中国大陆肿瘤新增病例(306.5万)占全球的22%。

2018年4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最新版的2018中国恶性肿瘤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新增恶性肿瘤病例380.4万例。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肿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经有了显著提高,带来我国癌症患者数量的增加。

肿瘤相关性贫血发生率高达60%。

肿瘤相关贫血(Cancerrelatedanemia,CRA)指肿瘤患者在其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

引起CRA的因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肿瘤本身所致的肿瘤消耗、失血、溶血、骨髓受侵犯等,二是肿瘤治疗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

2012年中国CRA调查显示,共有7972例肿瘤患者有Hb记录,平均Hb为(114.48±19.64)g/L,CRA发生率为60.83%,其中轻度贫血40.84%,中度贫血15.67%,重度贫血3.47%,极重度贫血0.84%。

肿瘤相关性贫血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肿瘤恶性进展。

对于患者来说,贫血的负面影响广泛,其最主要的主观感受就是疲劳感。

疲劳感是一种慢性持续的劳累感,其发生与活动的程度不成比例,并且很难在睡眠后获得满意的缓解。

CRA和乏力是导致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过治疗贫血改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改善。

对于肿瘤来说,CRA会加剧肿瘤乏氧,乏氧不仅产生影响肿瘤播散的蛋白质组学改变,导致肿瘤恶性进展,同时也会影响多种抗肿瘤治疗的效果,从而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

例如乏氧会诱导蛋白质组和基因组的改变,有可能产生放射抗拒,也可以导致肿瘤细胞

2、rhEPO是治疗肾性贫血和肿瘤相关性贫血的主要药物,国外已实现长效化

(1)促红素是人体重要造血细胞因子,对红细胞的生成必不可少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糖蛋白,为造血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

EPO由166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30.4KDa。

人类EPO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2区,含有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编码193个氨基酸,经剪切修饰后形成由165个氨基酸残基和4条糖链组成的成熟EPO,其中糖类的含量为40%。

胎儿的EPO主要在肝脏产生,出生后近90%的EPO由肾脏产生,主要产生部位为肾皮质小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但在肝脏、大脑等身体的其它器官也有少量的表达。

EPO主要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对红细胞的生成必不可少。

正常人红细胞的生成包括:

造血干细胞阶段、红系祖细胞阶段、红系前体细胞(原红细胞至晚红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阶段、网织红细胞的增殖及成熟过程,以及网织红细胞向外周血释放成熟为红细胞的过程。

在红系祖细胞阶段,EPO通过与细胞表面的红细胞生成素受体EPOR结合,刺激红系组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

除此之外,EPO还具有能稳定红细胞膜,增强红细胞抗氧能力的功能。

(2)重组人促红素是治疗肾性和癌症化疗贫血的主要药物,疗效显著

重组促红素是肾性贫血治疗的主要药物,可显著降低慢性肾衰患者的早期死亡风险。

促红素的减少是肾性贫血的根本原因,重组促红素是肾性贫血治疗的主要药物。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来说,其贫血的原因有:

1)促红细胞生成素急剧减少。

肾脏分泌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急剧减少,使骨髓的造血动能不足;2)造血原料,主要是铁的缺乏。

胃肠道吸收铁能力减低,体内转体蛋白活性减低,铁利用障碍,多次化验失血、透析失血等。

3)红细胞破坏过多。

慢性肾衰患者由于原发病(如狼疮)等的活动及长期毒性代谢产物的堆积,造成红细胞平均寿命缩短。

三个原因中促红素的减少是肾性贫血的根本原因。

因此促红素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药物。

重组促红素可显著降低慢性肾衰患者的早期死亡风险。

在重组促红素产生之前,肾性贫血的治疗主要依靠输血治疗。

EPO的出现减少了输血治疗及其带来的医源性的问题,成为肾性贫血治疗的里程碑。

多项研究显示rHuEPO纠正贫血疗效确切,可减少红细胞输注、改善CKD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心功能、降低住院率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2006年美国肾脏病数据系统数据显示近90%的透析患者应用rHuEPO治疗,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从早期的97g/L增加到120g/L。

co-JET研究显示,非透析CKD患者应用rHuEPO可以降低开始透析早期死亡风险,提高透析后1年生存率。

重组促红素是目前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重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肿瘤相关贫血的治疗主要有输血治疗和EPO治疗。

EPO具有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用于门诊患者,耐受性好等优点,也有反应慢、副反应等缺点,但是相比输血治发生过敏、感染的危险,其缺点相对较小。

除此之外,根据《肿瘤相关性贫血临床实践指南(2015—2016版)》,目前由于血源日趋紧张、临床用血的逐步规范以及输血治疗CRA往往弊大于利,因此原则上不主张输血作为肿瘤患者纠正贫血的首选治疗手段。

(3)三代发展,重组人促红素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长效化

从1989年首个促红素批准上市,促红素经历了三代发展。

从第一代的短效短效的EPO到第二、三代的长效制剂,EPO的半衰期得到延长,药物耐受性不断提高。

第一代:

普通重组人EPO。

氨基酸序列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同,基本通过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转染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hamsterovary,CHO)表达。

第二代:

长效化EPO。

通过高糖基化、PEG化等方式,在分子水平上对rHuEPO分子进行改造,使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得到改善,半衰期明显延长。

第三代:

促红细胞生成素拟肽。

通过噬菌体文库技术筛选、合成的能够模拟EPO活性的低聚肽,具有价格较低、工艺较为简单的优点,已有多个药物上市。

促红素通过增加糖基化位点、聚乙二醇修饰等方式实现长效化。

促红素长效化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增加糖基化位点。

在蛋白质分子的骨架上增加N-糖基化位点,增加唾液酸含量,能够延长蛋白质药物的半衰期和改善生物学活性;2)聚乙二醇修饰。

通过化学的方法将PEG分子共价结合到rHuE-PO上,PEG化的rHuEPO在体内被酶水解的速度降低,体内稳定性提高,从而半衰期延长,可降低给药频率。

3)融合蛋白。

通过化学方法或基因重组技术构建EPO二聚体或多聚体,目前还没有药物上市。

4)促红细胞生成素拟肽。

通过噬菌体文库技术筛选出一系列能够模拟EPO活性的低聚肽,该短肽与EPO氨基酸序列无同源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合成EPO拟肽EMP,并通过聚乙二醇修饰或与抗体Fc片段融合的方法形成EMP二聚体,改善EMP的药动学特性和生物学效应。

其中融合蛋白具有安全性佳、成本低等优势,前景较好。

1)免疫原性低,安全性较好:

不像PEG会积聚于机体,大剂量注射药物很可能会导致皮下脂肪萎缩等副作用,融合蛋白药物的免疫原性相对较低,几乎不产生严重副作用。

2)表达系统直接表达,生产成本较低:

融合蛋白一般可以通过酵母或是CHO细胞表达载体进行直接表达,纯化过程中无需进行进一步修饰,且这两个表达系统都是如今已经研究得较为透彻、发展得较为成熟的,表达高效、纯化简便且成本低廉。

二、国内短效rhEPO进口替代基本完成,长效化升级在即

1、探寻我国重组蛋白发展路径:

短效产品的进口替代和长效化升级

(1)国产短效产品凭借价格优势替代进口

全球的重组蛋白发展历程领先国内,上世纪90年代后相继进口。

从1972年Berg等人创立基因重组技术以来,重组蛋白药物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历经十年,1982年全球重组蛋白药物重组胰岛素上市。

相比国外,我国重组蛋白发展相对滞后,前期主要提取人体内的血源或尿源产品,上世纪90年代后国外重组蛋白陆续进口。

与传统的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重组蛋白药物具有治疗效果显著、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等优势,通过专业的学术推广,在临床的欢迎度逐渐提升,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之后我国仿制药纷纷上市,凭借价格优势抢占进口药物的市场份额。

上世纪90年代重组蛋白药物进口后,由于当时我国对专利药的法律尚不完善,我国重组蛋白类药物迅速发展,多家企业的药物获批上市,而国产的药物也凭借着价格的优势逐渐取代进口药物。

以重组人生长激素为例,1998年前国内重组人生长激素市场尚无国产产品,1998年后金赛药业研发完成国内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结束了进口重组人生长激素垄断的局面,此后联合赛尔、安科生物、中山海纪的生长激素产品陆续在国内上市。

同样,我国样本医院进口短效rhG-CSF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步下降。

(2)长效化药物优势明显,普通药物逐步实现长效化升级

重组蛋白类药物需反复注射,长效化药物具明显优势。

重组蛋白药物本质为蛋白质,一般通过静脉和皮下注射给药,而蛋白质较易降解,降解后易失去其活性,因此需要反复给药来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和治疗效果。

反复注射需要频繁去医院,不仅带来较高的治疗费用,也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一定的伤害,因此长效化的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可大大提高药物的顺应性。

长效化药物往往可以取代普通药物,增加其市场份额。

以长效化rhG-CSF为例,2012年石药集团的长效rhG-CSF上市,2016年齐鲁的长效化产品上市,直至最近2018年恒瑞的19K上市,长效化药物逐渐代替短效药物,市场份额持续扩大,从2012年的不到1%迅速提升到2017年的28.84%,到2018年上半年甚至长效药物已经和短效药物的销售额持平,市场份额接近一半。

与之类似的还有生长激素,其长效化产品PEG-rhGH给药频率为1周/次,相比普通制剂每天给药的频率大大减少,2015年上市后市场份额快速提升。

2、我国普通EPO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正待长效化升级

(1)循国内重组蛋白发展趋势,我国短效EPO已基本完成进口替代

目前我国短效产品已经基本完成进口替代。

通过梳理我国已上市的EPO药物,我国尚无长效类产品上市,短效类产品包括进口和国产药物,进口药物有KirinBrewery的“利血宝”和罗氏的“罗可曼”,其市占率从2012年的6.84%逐步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的5.93%,我国短效类EPO药物基本完成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后,国内产品竞争激烈,平均价格下降,国内市场增长相对乏力。

我国rhEPO的样本医院销售额从2012年的4.18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5.63亿元,年增长率在5%以上,但近些年可以很明显看到,市场增长率在下降,甚至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出现了轻微的负增长。

销售额受价格和销售量两个因素影响,我国样本医院rhEPO的销售量逐年上涨,因此其市场增长乏力主要与价格的下降有关。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国产产品的价格相对进口低80%,国产替代进口必然带来平均价格的下降;二是我国普通rhEPO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市场较为成熟,十余家企业竞争激烈,价格不断下降。

(2)全球长效化产品发展较为成熟,我国EPO长效化升级在即

和全球相比,我国rhEPO发展代差明显,我国EPO长效化升级在即。

1)从药物上市时间来看,我国相关产品的上市落后近十年。

在短效产品方面,全球首个重组人促红素安进的Epogen于1989年就已经上市,而我国首个产品沈阳三生制药公司的“益比奥”于1998年才上市。

在长效产品方面,全球的安进2001年就推出了高糖基化的长效产品,而我国目前尚无国产产品,长效化产品最快进展到临床Ⅰ/Ⅱ期。

2)从长效药物的市场份额来看,全球长效化产品已经超过50%,而国内尚无长效化产品。

通过梳理全球主要促红素的销售额,2017年全球长效化产品的销售额为27亿美元,占比为53.26%,而国内尚无长效化产品。

3、长效化趋势下,预计2026年我国市场空间达44~55亿元

目前我国尚无长效类产品上市,预计随着长效类产品的上市,我国促红素市场规模将会得到大幅提高。

基于已上市的长效化重组蛋白的市场销售情况,作出如下假设:

1)2018~2020年EPO市场继续维持零增长,到2020年样本医院销售额接近5.5亿元。

2017年我国短效的EPO市场规模开始轻微下调,几乎不增长,预计未来几年维持零增长;2)2020年我国首个长效化EPO上市。

根据国内长效促红素的临床试验进度,类比恒瑞医药的长效rhG-CSF从获批临床到上市五年的时间,预计我国长效化EPO在2020年可实现上市;3)长效促红素上市五年后市场规模将增加50%。

以rhG-CSF为例,2012年石药集团的长效rhG-CSF上市,之后长效化药物逐渐代替短效药物,由于长效药物相比普通药物价格更高,因此整个市场规模得到提升,2017年相比2012年市场规模增加了50%。

基于以上假设,预计2026年预计我国样本医院EPO销售额将达到11亿元,放大到全国约44~55亿元。

三、全球安进独占半壁江山,国内三生制药领先

1、全球安进独占半壁江山,三大巨头市占率超过95%

全球rhEPO市场安进独占半壁江山,与罗氏、强生的市占率合计接近95%。

根据医药魔方2017主要rhEPO销售数据推算,2017年全球rhEPO市场上安进的短效和长效药物市场份额合计约超过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首个rhEPO就是安进研发生产的Epogen,首个长效化制剂Aranesp也是安进率先通过高糖基化的方式研发出来的,可以说,安进一直都是rhEPO行业的领头羊。

除了安进之外,强生和罗氏均占据约20%的市场份额,因此三大巨头的市占率超过95%。

在长效化制剂方面,目前全球长效化rhEPO产品主要包括安进的Aranesp、日本协和麒麟公司的NESP和罗氏的Mircera,其中罗氏的Mircera是目前唯一一种每月只需打一针的持续红血球生成素受体激动剂(CERA)。

2、我国国产短效药物占主导地位,沈阳三生市场份额近50%

我国rhEPO市场国产短效药物占主导地位,沈阳三生占比近50%。

2018年上半年我国rhEPO市场中,市占率超过5%的企业有五家,市场占有率合计81%,分别是沈阳三生制药、深圳赛保尔、山东科兴生物、上海凯茂生物、华北制药等,其中沈阳三生制药以近50%的市占率占据主导地位。

剩余19%的市场份额由近十家药企争夺,市占率均小于5%。

由于长效rhEPO研发难度大,长效rhEPO产品尚无国产产品上市,目前均处于临床阶段。

长效rhEPO研发难度较大,主要体现在:

1)rhEPO最常见的副作用是血压升高,因此对剂量的控制较为严格,在长效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剂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临床风险;2)rhEPO是纺锤体状的糖基化蛋白,制备难度大。

根据药渡数据显示,国内只有几家企业的药物于2014年后进入临床,大部分处于临床研究的I期,其研发难度可见一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