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609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docx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

高校辅导员培训教程笔记(全册)

导论辅导员角色定位与素质要求

第一节辅导员角色定位概述

一、辅导员工作的历史回顾

我国现行的高校辅导员制度是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在角色认知与实践多个层面上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表现在:

1、辅导员作为思想教育者的角色存在理解偏差,

2、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色扮演存在困难,

3、辅导员在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关系时扮演角色需要恰当定位,

4、辅导员角色拓展方向与途径不够明确。

二、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有: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工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3、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三、对辅导员角色扮演的建议

1、辅导员要充分扮演好“解惑者”的角色,

2、辅导员要处理好“管理者”的角色,

3、辅导员要发挥好中介作用,

4、要注意辅导员团队的角色组合。

第二节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

一、辅导员的岗位职责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身,主要应该履行如下岗位职责:

1、要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要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3、要注重思想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4、要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1、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

2、具有高尚的道德素质,

3、具有较强的综合业务素质,

4、具有良好的健康素质。

第一章大学生思想特点的把握

第一节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重要性

一、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环境变化的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的要求

3、教育者自身工作的要求

二、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1、把握规律性

2、增强协调性

3、激发主体性

三、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需要

1、明确教育目标

2、丰富教育内容

3、改进教育形式

第二节大学生思想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公民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点,具有共同的时代性、主体的差异性和发展的有序性等特点。

1、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出现多样性、务实功利的倾向。

(理想信念:

从内容上可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

2、民族精神振奋昂扬,但存在感性多于理性的特点。

(我国的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公民道德观基本取向健康向上,但有知行脱节现象。

(1)崇尚良好社会公德,但是非感模糊

(2)婚恋性爱宽容和开放,但的非道德化倾向

(3)诚信意识强,但有少许失信现象

(4)崇尚科学,但出现迷信行为

(5)竞争意识强,团结协作意识弱

4、积极进取精神突出的同时,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亟待加强。

二、影响大学生思想特点变化的主要因素

1、社会时代的大背景

2、家庭环境的熏陶

3、地域特征的延续

4、不同年级的特点

一年级大学生处于过渡适应阶段,思想单纯,可塑性和可变性很强。

二年级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确立,大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初步规划。

三年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定型,趋于稳定,学生差异性增大,分化明显。

四年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思想较成熟,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有很大提高。

5、学生自我主观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的诱导、社会工作经历的磨炼和自身的约束作用)

第三节把握大学生思想特点的基本方法

一、日常观察法

二、个别谈心法(接近性谈心、了解性谈心、帮助性谈心、安慰性谈心)

三、活动检验法

四、理论学习法

第二章班级及党团组织建设

坚持班级、年级为主,发挥好三个优势:

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共宵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班级在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的优势。

第一节班级及党团组织概述

一、班级及党团组织的重要性

1、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

2、发挥组织育人功能的有效阵地

3、学生共同成长的温暖集体

二、班级及党团组织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以党支部工作为核心,发挥领导作用

2、以团支部工作为抓手,突出服务和育人功能

3、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提升集体归届感和凝聚力。

三、班级及党团组织的建设目标

1.总体建设目标

一般而言,班级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基层单位,也是学生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需要协助学校、院系完成相关任务。

要做好学风建设、寝室文明建设和稳定工作,开展文体活动并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致力于为同学提供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服务好学生的生活学习。

党支部要成为学生群体的核心,要具有坚强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要认真做好党员的吸收、发展、培养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指引,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把握班级工作的大方向。

建设充满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党组织,是支部建设的重要目标。

团支部通过开展团员教育,进行骨十培养,为党组织输送人才。

指导社会实践、素质拓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才艺展示平台。

组织调查研究、科技创新等活动,培育学生成长成才。

2.具体工作的目标管理

在明确了班级党团组织总体建设目标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对各个组织的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通过对工作目标的明确定位、工作流程的细致规划来降低工作难度,达到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同时有利于效率控制,能够对班级的工作起到督促的作用。

第二节队伍建设是关键

一、班子成员搭配

1、班级及党团组织班子成员基本构成

党(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

班级管理可分为日常管理与活动项目管理两大类。

2、成员搭配注意事项

组建团队时注意班级目标、工作性质、服务对象三大方面的特点。

同时,注意团队中的男女比例、寝室搭配等,性格互补,各有所长。

二、队伍骨十的选拔与培养(慎重选拔、大胆作用、悉心培养)

1、队伍骨十的选拔标准

(1)学习成绩

(2)工作能力

(3)群众关系

(4)道德品质

(5)合作精神

(6)发展潜力

还应考虑学生是否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拥有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等。

2、队伍骨十的选拔方式

(1)学生全体投票选举

(2)辅导员指定

(3)学生代表讨论推优

3、重视队伍骨十的培养

将队伍培养长效化、日常化、人本化,“养用结合”。

三、队伍考核与激励

1、队伍考核

队伍积极性的发挥出取决于成员的能力和动力两大因素。

队伍考核应从队伍整体工作考核和队伍成员考核

考核方面包括:

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群众满意程度。

2、队伍激励

队伍激励要从激发动机和提升积极性两方面着手。

第三节制度建设是保障

一、制度体系的建设

1、班级制度的类别

班级需要的制度包括:

(1)由学校及相关部门规定、

(2)需要由

班级自主制定(学习类、生活类、班级事务类、队伍建设类、支部活动类等制度)

2、制定班级制度的重要事项

(1)明确制度的制定者

(2)确保制度的合法合理性

(3)摆脱制度的单一面孔

二、制度的贯彻执行

(1)树立制度的“外在”权威

(2)对制度执行进行有力监控

(3)对制度进行评价与调整

(4)将制度内化为每个成员内心自觉的遵守

第四节文化建设是主线

班级文化(情商)体现在制度建设、各类活动、班级风气、寝室文明、学生精神面貌等方面,可以从余围塑造、活动创新、人心凝聚三大方面着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一、余围塑造

1、物质文化形态余围的塑造

2、精神文化形态余围的塑造

二、活动创新

1、丰富的智能文化活动

2、独特的品牌文化活动

二、人心凝聚

(1)建立班级独特的视觉识别系统

(2)让文化建设成为每位学生的事情

(3)以学生为本

第三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指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实际,以宿舍、党团组织和学生社团为载体,从学习、生活细微入手,对高校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以及其他养成教育进行潜移默化影响的一种教育手段。

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

1、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

2、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1、教育引导与行政管理相结合,以教育引导为主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隐性教育为主

3、外在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自我教育为主

4、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以正面教育为主

三、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

1、“两个着力点”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

(1)学籍管理

(2)学生宿舍管理

2、“五个环节”是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时机

(1)奖惩评定过程(激励引导和规范告诫)

(2)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理解节日蕴涵的教育意义,培养团结协作意识)

(3)学生出现困难时(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自强自立精神)

(4)学生有意见和建议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参与意识)

(5)学生出现思想情绪时(培养学生自我调节和抗挫能力)

3、“三关”

(1)形势与政策教育关

(2)入学教育关

(3)毕业教育关

第二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一一入学教育

一、入学教育的重要意义

1、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角色变化的需要

(1)校内角色发生变化:

由高才生到一般生的转变。

(2)社会角色发生变化

(3)自我角色发生变化

2、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生活变化的需要

(1)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2)生活习惯发生变化

(3)生活范围发生变化

3、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学习变化的需要

(1)学习任务发生变化

(2)学习内容发生变化

(3)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4、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交往变化的需要

(1)交往范围发生变化

(2)交往方式发生变化

(3)交往需求发生变化

5、入学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管理变化的需要

(1)教学管理发生变化(学年制——学分制)

(2)日常管理发生变化

(3)管理系统发生变化

二、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爱校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基础

2、专业思想教育是稳定学生思想的关键

3、法规校纪教育是学生规范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

4、适应教育是引导学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内容(生活、从际、学习、角色适应

指导等。

5、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保持长久精神动力的源泉

三、入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课堂教学法

2、活动教育法

3、环境陶冶法

4、榜样示范法

5、问卷调查法

第三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一一形势与政策教育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意义

1、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2、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辨别政治方向的指南针

3、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大学生规范行为的思想武器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本理论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础

2、基本形势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核心内容

3、热点问题教育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有益补充

三、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点工作

1、关注学生思想实际,提高针对性

2、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提高时效性

3、整合学科人力资源,提高知识性

4、创新教育形式手段,提高有效性

第四节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升华一一毕业教育

一、毕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1、毕业教育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毕业教育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毕业教育的主要内容

1、择业观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

2、职业道德教育是毕业教育的思想修养内容

3、能力素质培养是毕业教育的业务技能内容

4、就业指导是毕业教育的择业技能内容

三、毕业教育的基本方法

1、结合形势与政策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2、结合专业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3、结合典型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4、结合实践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5、利用情景教育开展毕业教育

第四章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节大学校园文化概述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性

校园文化:

是一种业文化,以社会先进文化为主导,以师生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是由校园中的所有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而形成的校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校园文化的特征:

1、校园文化的继承性和创造性

2、校园文化的相互交融性

任何一个时期的校园文化都形成于大学传统、文化发展和社会运转的三种力量的互动之中。

3、校园文化的高雅性和多元性

4、校园文化载体的多样性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

1、校园精神文化

2、校园物质文化

3、校园制度文化

(组织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生活行为管理制度)

5、校园行为文化

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

2、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3、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

4、有助于开拓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节建设高水平的和谐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中彼此关爱、团结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分(围,身在其中的学生充满自信、富有爱心、朝气蓬勃。

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背景与意义

1、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

3、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二、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总体要求和基本理念

1、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引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

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

射源。

2、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理念是:

面向世界文化发展潮流,立足中国文化发展的实际,确立与社会前进、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相一致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服务本校人才培养的特点,确立与学校整体发展相协调、大学精神相符合、育人目标相统一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具体而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应突出以下特征:

(1)以人为本(校园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的和谐)

(2)求实创新

(3)明礼诚信(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的基础)

(4)文化活力

三、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任务

主要任务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重视和加强校风建设,培育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途径主要包括:

1、建设校园政治文化是灵魂

2、建设校园道德文化是基础

3、建设校园学术文化是核心

4、校园文体活动是助推

四、扎实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分步实施,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校风建设

营造崇尚科学、严谨求实、善于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校园特色的良好校园风气;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帅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努力形成勤于学习、奋发向上、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

2、大力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

3、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

4、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

第三节全面繁荣学生社团文化

一、学生社团的特征和作用

学生社团:

是学生自发或自觉地凭借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组成的群众性业余团

体。

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成为社团接纳成员,开展活动的纽带。

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进而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分(围,则是学生社团活动的宗旨。

学生社团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自发组织和参与各类课外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

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学生社团的特征

(1)学生是社团的主人。

(本质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创造性和开放性。

社团的根本特征和发展方式: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社团发展和壮大的原动力:

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学生社团的发展方向:

立足校园、走向社会。

(2)学生社团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延伸

(3)学生社团是社会交流的学校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创新品质和开放精神的有效模式。

2、学生社团的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一,巩固并拓宽学生的知识

第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

(2)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繁荣校园文化

一是促进高校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促进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学生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学生社团未来发展的趋势:

品牌化

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品牌是社团的灵魂,品牌社团不但能在校园中造成良好的活动余围,更是社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

三、辅导员在学生社团建设和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指导、服务、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职责。

1、把握发展方向

(1)积极鼓励,正确引导

(2)强化实践,鼓励创新

(3)突出重点,分类指导

(4)育人作用,着重加强

2、健全学生社团管理体制

(1)规范和健全管理制度

(2)合理、可行的评优方法

(3)尊重社团的自主管理

3、切实发挥学生社团在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第五章社会实践

高校三项基本任务:

培养人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

第一节社会实践的意义和作用

一、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

2、社会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社会实践是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途径

4、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社会实践是重要作用

1、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社会实践有益于课堂教育的完善与提高

3、社会实践有益于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

4、社会实践有益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

第二节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一、社会实践的基本内容

1、实践教学

(1)理论宣讲

(2)专业实习

2、学生军训(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有效方式;学生军

训重在加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团结协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3、社会调查

4、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

5、社会服务(核心是“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6、科技发明

7、学习参观

及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勤工助学等。

二、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

1、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

2、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

第三节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与组织实施

一、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

1、基地化

2、实体化

3、项目化

4、社会化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的关键在于确立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实际的可操作性。

社会实践

的组织成功取决于多个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是:

1、组建团队

2、组织形式(分散活动和集体组织)

三种组织形式:

第一,重点团队

第二,就近就便

第三,点面结合

3、进程安排(实践的时间、地点、人员、活动内容的摘要、指导老师等)

4、安全措施

5、宣传方案

三、社会实践的实施程序

六个相互关联的步骤:

1、项目申报阶段

2、筹备布署阶段

3、调查选点阶段

4、组队动员阶段

5、项目实施阶段

6、总结表彰阶段

第四节社会实践的评价与考核

一、社会实践报告的指导提升

1、社会实践报告的类型

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来划分,分为

(1)综合性社会实践报告

(2)专题性社会实践报告

按照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划分,分为

(1)应用性社会实践报告

(2)学术性社会实践报告

2、社会实践报告的结构

其基本结构是由报告的标题、前言、正文、结尾四个部分组成,有的还有附录等。

3、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一般程序

主要在于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

(1)确定主题

(2)选择材料

(3)拟定提纲

(4)撰写报告

二、社会实践的考核标准

1、选题是否具有独创性

2、是否按照项目申请书完成了所有计划

3、课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4、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

5、是否有长期化、基地化前景

6、能否培养学生素质,为课堂学习提供有益补充

第六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评定

1、心理问题的概念与类别

心理问题,有时也称为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由丁自身或环境的影响,在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情况下,所形成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以及所伴随的异常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

根据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心理问题可分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两类。

2、大学生心理问题和评定与鉴别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可从以下几个原则进行判断:

(1)思维是否符合逻辑

(2)行为反应是否与外界刺激相称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突然发生较大变化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美国心理学家坎布斯认为一个健康、人格健全的人至少有四种物质:

(1)积极的自我概念

(2)能恰当的认同别人

(3)能面对和接受现实

(4)能对自己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有较活楚的认识,不会迷惑或彷徨。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能正确认识自我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3)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4)具有顽强的意志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

二、大学生主要心理及其表现

1、生活适应问题

2、学习问题

3、人际关系I可题

4、恋爱和性心理问题

5、性格与情绪问题

6、神经症

三、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是由心理、社会与环境因素造成的

1、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个体原因

2、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学校原因

3、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

4、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家庭原因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原则:

以发展性辅导为主,以障碍性咨询为辅

一、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筛工作,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1、大学生心理问题筛查的作用:

(1)能够科学有效地将大学生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跟踪、控制和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