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590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高三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配套K12高三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一、选择题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解释或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漂白粉样品中滴入少量浓盐酸,试管口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

试纸变蓝

逸出的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的Cl2

B

浓磷酸与NaBr固体混合加热

有气体产生

H3PO4的酸性比HBr的酸性强

C

BaSO4加入饱和Na2CO3溶液中,充分搅拌、过滤、洗涤,沉淀加入盐酸中

沉淀部分溶解且有气体产生

Ksp(BaCO3)<Ksp(BaSO4)

D

Mg(OH)2悬浊液中加入pH=7的醋酸铵溶液

沉淀溶解

加入醋酸铵发生NH4++OH﹣

NH3•H2O,使Mg(OH)2

Mg2++2OH﹣平衡向右移动

2.下列关于氯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具有很强的酸性,所以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

B.

Cl、

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C.1.12LCl2含有1.7NA个质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D.氯气可从KI溶液中置换出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3.用如图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①②

③④

A.装置①可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B.装置②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装置③可制取金属锰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4..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D为气体单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反应①在常温下进行,则1molA在反应中能转移1mol电子

B.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Cl2↑+Mn2++2H2O

C.新配制的F溶液一般需要加入铁屑和稀盐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

D.已知C的浓溶液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与B反应生成D,由此可以推断B的氧化性比MnO2强

5.将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含有品红和Ba(NO3)2的混合溶液里,发生的现象是(  )

①溶液很快褪色;②溶液不褪色;③有沉淀生成;④溶液仍然透明.

A.仅①和④B.仅①和③

C.仅②和③D.仅②和④

6.如图是氯气的制备以及氯、溴、碘的非金属性比较实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装置D的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实验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不能与NaCl溶液反应置换出氯气

B.装置B中可盛放水吸收氯气中的HCl气体

C.装置E下层呈现紫红色

D.装置E中有机试剂层呈现紫红色,能说

明非金属性Br>I

7.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再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I﹣

B.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C.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

D.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可能呈紫红色

8.某温度下将Cl2通入KOH溶液里,反应后得KCl、KClO、K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和ClO3﹣两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则Cl2与KOH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原子和被氧化的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

3B.4:

3C.10:

3D.11:

3

9.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其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

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a~b段,溶液中C(H+)/C(OH-)

减小

C.b点对应溶液中:

c(Cl-)>c(H+)>c(HClO)>c(ClO-)>c(OH-)

D.c点对应溶液中:

c(Na+)=2c(ClO-)+c(HClO)

10.将NaCl和NaBr的混合物mg,溶于足量的水配成500mL溶液A,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l2,充分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m-2)g,则A溶液中Na+、Br-、Cl—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可能是()

A.3:

2:

1B.3:

1:

2C.4:

3:

2D.5:

1:

4

二、非选择题

11.室温下,三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A、B、C分别为固体、黄绿色气体和无色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的反应如下:

请回答:

(1)C的化学式为  ,它在充满B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的现象是:

  ;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

  ;

(4)D、E、F三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主要阴离子是  ,检验该阴离子所用的试剂是 .

 

12.在下列物质转化关系中,反应的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乙是两种常见金属,反应Ⅰ是工业制盐酸的反应.

①反应I中,甲在通常条件下和水剧烈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焰色反应为黄色的物质,则工业上生产甲的一般方法是.

A.热分解法B.热还原法C.电解法

②反应Ⅱ中,乙与H2O在高温下反应,除丙外,还生成一种有磁性的物质,则反应a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通过比较反应I、II的反应条件,可得出甲的金属性比乙的金属性(填“强”或“弱”).

(2)若甲、乙是化合物,且反应Ⅲ是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

①反应II是化合反应.目前常用乙作为燃煤的脱硫剂,则乙脱硫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在饱和氯水中加块状石灰石,能制得较浓HClO溶液,同时放出一种气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3..Na2S2O3可做分析试剂。

它易溶于水,遇酸易分解。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Na2S2O3·5H2O的制备

I实验原理:

Na2SO3(aq)+S(s)△ Na2S2O3(aq)

II实验装置:

如图1所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

III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按图1所示加入试剂,其中装置B和D中加的是,装置C

中的硫粉应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否则会影响。

(2)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浓硫酸并加热,烧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中混合液被气流搅动,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

(3)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

采取该措施的理由是。

(4)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将滤液经过、、过滤、洗涤、烘干,可

得粗产品Na2S2O3·5H2O。

IV产品检测:

(5)粗产品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利用所给试剂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

否存在Na2SO4,简要说明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供选择的试剂:

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BaCl2溶液、AgNO3溶液

【实验二】自来水中余氯的测定

含氯消毒剂给自来水消毒后有余氯。

测定自来水中余氯含量的方案如下:

在250ml碘量瓶中(或具塞锥形瓶中)放置0.5g碘化钾,加10ml稀硫酸,准确量取流动水样100ml(打开自来水龙头,待水流数十秒后再取水样)置于碘量瓶,迅速塞上塞摇动,见水样呈淡黄色,加1ml淀粉溶液变蓝,则说明水样中有余氯。

再以Cmol/L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呈无色透明溶液,记下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

(已知:

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2+2Na2SO3=2NaI+Na2S4O6)

(6)若该自来水是以漂白粉消毒,能说明水样中有余氯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7)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Na2S2O3溶液VmL,该次实验测得自来水样品中余氯量(以游离Cl2计算)为mg·L-1。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塞上塞摇动”动作不够迅速,则测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参考答案

1.A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分析:

A.氧气和氯气都能使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单质;

B.利用难挥发性酸制取易挥发性酸;

C.Qc>Ksp时,生成沉淀;

D.醋酸铵电离生成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促进氢氧化镁溶解.

解答:

解:

A.漂白粉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漂白粉和酸反应生成HClO,HClO分解生成氧气,氯气、氧气都能氧化碘离子生成碘,所以逸出的气体不一定是纯净的Cl2,故A正确;

B.磷酸没有挥发性、HBr有挥发性,利用难挥发性酸制取易挥发性酸,故B错误;

C.将BaSO4浸泡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部分BaSO4转化BaCO3,是Qc(BaCO3)>Ksp(BaCO3)生成沉淀,不发生沉淀的转化,Ksp(BaSO4)<Ksp(BaCO3),故C错误;

D.醋酸铵电离生成的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从而使Mg(OH)2

Mg2++2OH﹣平衡向右移动,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溶度积常数判断、酸的制取、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会从实验的可行性及评价性进行分析判断.

2..D

考点:

氯气的化学性质;同位素及其应用.

分析:

A.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

B.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

C.温度和压强不同,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无法计算氯气的物质的量;

D.氧化还原反应在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解答:

解:

A.非金属强弱的判断依据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HCl具有很强的酸性,氮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误;

B.这两种原子属于同位素,同位素的核外电子数及电子排布相同,所以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故B错误;

C.温度和压强未知,所以气体摩尔体积未知,导致无法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所以无法计算含有质子数,故C错误;

D.氯气和KI溶液反应置换出I2,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碘单质,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氯气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强弱规律、非金属性判断依据和方法,气体摩尔体积的应用条件分析等知识点,易错选项是C,有关气体体积的计算要注意温度和压强,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3..B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氯离子抑制氯气溶解,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B.Fe(OH)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

C.Mn的金属活动性小于Al,Al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冶炼Mn;

D.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和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

解答:

解:

A.氯气在水溶液中存在Cl2+H2O⇌H++Cl﹣+HClO,NaCl中含有氯离子,氯化钠抑制氯气溶解,HCl极易溶于水,所以采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故A正确;

B.Fe(OH)2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Fe(OH)3,为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应该将胶头滴管伸入到液面下而隔绝空气,故B错误;

C.Mn的金属活动性小于Al,Al和二氧化锰发生铝热反应冶炼Mn,3MnO2+4Al

2Al2O3+3Mn,故C正确;

D.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密度和空气相差较大的气体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常温下和空气不反应,且和空气密度相差较大,所以可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但收集氢气时a为进气口、b为出气口,收集CO2、Cl2、HCl、NO2时,b为进气口、a出气口,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方案评价,涉及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制备、金属的冶炼、气体的收集等知识点,同时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实验能力和评价能力,注意把握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易错选项是B.

4..D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

分析:

本题的突破点是MnO2,在中学化学中MnO2参与的反应主要是氧气和氯气的制备,所以依据框图的转化特点可知B是氧气,D是氯气,C是浓盐酸,E是四氧化三铁,F和G为氯化亚铁和氯化铁;Fe2+具有还原性,因此配制时需要加入铁粉防止被氧化,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解答该题.

解答:

解:

在中学化学中MnO2参与的反应主要是氧气和氯气的制备,所以依据框图的转化特点可知B是氧气,D是氯气,C是浓盐酸,E是四氧化三铁,F和G为氯化亚铁和氯化铁,

A.MnO2参与制备氧气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是由MnO2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KClO3分解制得氧气;另一种是

MnO2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常温下H2O2分解制得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H2O2中O元素化合价由﹣1价分别变化为0价、﹣2价,由方程式可知1molH2O2在反应中能转移1mol电子,故A正确;

B.反应②为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常用方法,由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制得,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Cl2↑+Mn2++2H2O,故B正确;

C.F是氯化亚铁,G是氯化铁,Fe2+易被氧化,且能水解,加入铁屑和稀盐酸,前者用于防止Fe2+被空气氧化成Fe3+,后者可抑制Fe2+的水解,故C正确;

D.反应条件相同,不同的反应,无法比较B和MnO2的氧化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属于无机框图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制备和检验,本题由化学中常见的反应入题,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和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C

解:

等物质的量的SO2和Cl2混合后通入含有品红中,发生SO2+Cl2+2H2O=SO42﹣+2Cl﹣+4H+,品红不褪色;

通入Ba(NO3)2的混合溶液中,发生SO2+Cl2+2H2O=SO42﹣+2Cl﹣+4H+、SO42﹣+Ba2+=BaSO4↓,观察到生成白色沉淀,

故选C.

6..A

解:

A、氟气与水溶液反应是氟气与水的反应生成氟化氢和氧气,所以F2不能与NaCl溶液反应置换出氯气,故A正确;

B、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小,如果用水,水与氯气要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所以不能用水吸收,故B错误;

C、苯的密度比水小,应在上层,所以装置E上层呈现紫红色,故C错误;

D、,生成的溴单质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过量氯气也会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造成干扰,所以不能证明非金属性Br>I,故D错误;

故选A.

7..B

A.还原性:

I﹣>Fe2+>Br﹣,向含有FeBr2、FeI2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I﹣一定全部被氧化,故A正确;

B.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故B错误;

C.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Fe2+部分或全部被氧化,出现铁离子,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故C正确;

D.如Br﹣被氧化生成Br2,则加入CCl4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分液,下层溶液可能呈紫红色,故D正确.

故选B.

8..D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根据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计算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得到电子的总物质的量,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则可计算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

解:

Cl2生成ClO﹣与ClO3﹣是被氧化的过程,化合价分别由0价升高为+1价和+5价,

ClO﹣与Cl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

2,

则可设ClO﹣为1mol,ClO3﹣为2mol,被氧化的Cl共为3mol,

失去电子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1﹣0)+2mol×(5﹣0)=11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

Cl2生成KCl是被还原的过程,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1价,

则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也应为11mol,

则被还原的Cl的物质的量为11mol,

所以被还原的氯元素和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mol:

3mol=11:

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从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得失电子数目相等的角度计算,注意守恒法的利用.

10.C

9..D

解析:

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方法。

溶液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应选pH计,故A错误;由a点到b点的过程是氯气的溶解平衡Cl2+H2O

H++Cl-+HClO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C(H+)/C(OH-)增大,故B错误;b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H2O

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

H+、Cl-、ClO-、OH-,H2O、HClO、Cl2,溶液中:

c(H+)>c(Cl-)>c(HClO)>c(ClO-)>c(OH-),故C错误;c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O-)+c(OH-),所以c(Na+)=c(Cl-)+c(ClO-),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ClO-)+c(HClO),所以c(Na+)=c(HClO)+2c(ClO-),故D正确;故选D。

11.

(1)H2;剧烈燃烧,苍白色火焰;

(2)2Fe+3Cl2

2FeCl3;

(3)Fe+2H+═Fe2++H2;

(4)Cl﹣;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

分析:

B是黄绿色气体,故B是氯气,A和B生成D,D是氯化物,D溶于水得黄色溶液,D含有铁离子,则D是氯化铁,A是铁,氯气和C反应生成E,E溶于水得无色溶液,无色溶液和A反应,生成F和C,则C是氢气,E是氯化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为氯化亚铁,据此答题.

解答:

解:

B是黄绿色气体,故B是氯气,A和B生成D,D是氯化物,D溶于水得黄色溶液,D含有铁离子,则D是氯化铁,A是铁,氯气和C反应生成E,E溶于水得无色溶液,无色溶液和A反应,生成F和C,则C是氢气,E是氯化氢,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为氯化亚铁,

(1)通过以上分析知,C是氢气,C的化学式为H2,氢气在充满氯气体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的现象是剧烈燃烧,苍白色火焰,

故答案为:

H2;剧烈燃烧,苍白色火焰;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l

2

2FeCl3,

故答案为:

2Fe+3Cl2

2FeCl3;

(3)反应③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故答案为:

Fe+2H+═Fe2++H2;

(4)D是氯化铁,E是氯化氢,F为氯化亚铁,三种物质的水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的主要阴离子是Cl﹣,检验Cl﹣离子所用的试剂是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故答案为:

Cl﹣;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点评:

本题以元素化合物的推断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能正确推断元素化合物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氯离子的检验是高考的热点,铁在氯气中燃烧时,无论铁是否过量都生成氯化铁,为易错点.

12.

(1)①C;

②2Fe+4H2O(g)

Fe3O4+4H2;

③强;

(2)①CaO+SO2=CaSO3,2CaSO3+O2

2CaSO4,;

②2Cl2+H2O+CaCO3=Ca2++2Cl﹣+2HClO+CO2↑.

解:

(1)①反应Ⅲ是工业制盐酸的反应,根据元素守恒知,丙是氢气,丁是氯化氢;若甲、乙是两种常见金属,能和水反应的常见金属是铁、钠,焰色反应的物质含有钠元素,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甲是钠乙是铁,钠是活泼金属,采用电解熔融盐的方法冶炼,故选C;

②通过以上分析知,乙是铁,高温条件下,铁和水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Fe+4H2O(g)

Fe3O4+4H2,

故答案为:

2Fe+4H2O(g)

Fe3O4+4H2;

③根据反应条件知,钠的金属性比铁强,比较金属性强弱的方法还有:

与酸反应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其碱的碱性强弱等,

故答案为:

强;

(2)①反应II是化合反应.目前常用乙作为燃煤的脱硫剂,则乙脱硫的主要反应是氧化钙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和氧气反应生成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是,CaO+SO2=CaSO3,2CaSO3+O2

2CaSO4,;

故答案为:

CaO+SO2=CaSO3,2CaSO3+O2

2CaSO4,;

②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在饱和氯水中加块状石灰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能制得较浓HClO溶液,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Cl2+H2O+CaCO3=Ca2++2Cl﹣+2HClO+CO2↑,故答案为:

2Cl2+H2O+CaCO3=Ca2++2Cl﹣+2HClO+CO2↑

13.

(1)NaOH溶液(1分)会降低反应速率(或会减少产量)(1分)

(2)Cu+2H2SO4(浓)

CuSO4+SO2↑+2H2O(2分)

(3)防止SO2过量,溶液呈现酸性,导致生成的Na2S2O3分解。

(2分,合理即得分)

(4)蒸发浓缩(1分)冷却结晶(1分)

(5)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2分,合理即得分)

(6)ClO-+2I-+2H+=Cl-+I2+H2O(2分)

(7)355CV(1分)偏高(1分)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实验设计与探究、评价与操作、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计算

解析:

⑴烧瓶中产生二氧化硫(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二氧化硫在装置C中与碳酸钠、S反应生成Na2S2O3,没有反应完的二氧化硫用装置D中的氢氧化钠吸收,防止污染,装置B中的也是氢氧化钠,反应结束时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

硫粉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而乙醇溶于水,故事先研细并用乙醇润湿,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增大反应速率。

⑶根据Na2S2O3遇酸易分解知当C中溶液的pH接近7时,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否则二氧化硫过量使Na2S2O3分解。

⑷将C中的混合液过滤除去S,然后将滤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得到产品

⑸检验Na2SO4之前,应该排除Na2SO3、Na2S2O3干扰,即先加盐酸,除去Na2SO3、Na2S2O3,而Na2S2O3与盐酸反应生成S,故还需过滤,或取上层清液。

具体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⑹若该自来水是以漂白粉消毒,则余氯是次氯酸钙,可氧化I-:

ClO-+2I-+2H+=Cl-+I2+H2O

⑺Cl2~I2~2Na2S2O3

712mol

mVc×10-3,m=3.55Vc×10-2g,35.5Vcmg/0.1L=355Vcmg/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