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84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18.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

要想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

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股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

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拋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

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方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因此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现在起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文化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

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

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选自《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费孝通,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在文化观念上进行深刻变革并付出必要的代价,就会实现“美美与共”的现想。

B.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走很长的路,去克服其普遍仇视强势西方文明的这一现状。

C.“美美与共”是指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能“理解”又有所“选择”和宝贵经验的文化心态。

D.“美美与共”就是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积聚了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天的中国学术界,应彻底抛弃中国出现过的盲目崇拜西方或闭关排外的心理。

B.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往往相抵触,导致了任何一种文明精华与糟粕并存。

C.要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是各自能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态度。

D.我们需认真思考,如何应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形形色色的“异文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享一种理智、稳健而非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人类就能实现“美美与共”的文化。

B.我们不要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衡量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精华”与“糟粕”。

C.我们不仅要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做到“美人之美”,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文化。

D.“天下大同”即人类能生活在“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远处的青山

【英】高尔斯华绥

①就在刚刚过去的三月里,在一个充满痛苦的日子——德国发动它最后一次总攻后的那个星期天,我还登上过这座青山呢。

那个阳光和煦的日子,南坡上的野茴香浓郁扑鼻,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

当时我俯身草上,暖着面颊,为那新的恐怖寻找安慰。

“但愿这一切快些结束吧!

”我自言自语道,“那时我就又能到这里来,而不致这么伤神揪心,不致随着表针的滴答,又有一批生灵惨遭涂炭啊,难道这事永无完结吗?

②现在,总算有了完结,于是我又一次登上了这座青山。

头顶上阳光灿烂,远处的海面一片金黄:

这时心头不再痉挛,身上也不再有毒气侵袭。

和平了!

仍然有些难以相信。

不过再不用紧张地去谛听隆隆炮声,或去查看那倒毙的人们,张裂的伤口与死亡。

和平了,真的和平了!

③此刻,在这座青山之上,我能在温暖阳光的覆盖下安然睡去。

我甚至能心情欢快地做梦,不必担心醒后好梦破碎;即使做了噩梦,睁开眼睛后也就一切消失。

我可以抬头仰望,而不会突然瞥见那里拖曳着一长串狰狞可怖的幻象,或者人对人所干出的种种伤天害理的惨景。

我能一动不动地凝视澄澈而蔚蓝的晴空,而不会时刻受着悲愁的拘牵;或者俯视光滟的远海,而不致担心波面上会再浮起血污。

④天空中各种禽鸟的飞翔,海鸥、白嘴鸭,以及那徘徊于白垩坑边的棕色小东西,对我都是欣慰,它们自由自在,一只画眉正鸣啭在黑莓丛中,那里叶间晨露未干。

轻如蝉翼的新月依然隐浮在天际,远方不时传来熟悉的声籁,而阳光正暖着我的脸颊。

这里见不到凶猛可怕的苍鹰飞扑,而下,攫去那快乐的小鸟。

这里不再有歉疚不安的良心把我从这逸乐之中唤走。

张目四望。

你看到眼前的蜗牛,它那甲壳被雕镂得如此精致,它头顶细角,恍如童话里的小精灵,角端作蔷薇色。

你俯瞰从此处至海上的一带平芜,它浮游于午后阳光的微笑之下,活了起来,这里一片空旷,没有树篱,但有许多生机勃勃的树木,还有那银白的海鸥,翱翔在色如蘑菇的耕地或青葱翠绿的田野之间。

你凝视一株小小的粉红的雏菊,慨叹它生逢其时。

你注目那棕红灰褐的满谷林木,上面乳白色的流云低低悬垂,暗影浮动。

这一切,是只有大自然的一个日子风和日丽,而观赏大自然的人的心情也分外悠闲的时候,才能见得到。

⑤在这座青山之上,我对战争与和平的区别也认识得更加透彻。

我们并没有领得更多的奶油或更多汽油,战争的外衣与装备还笼罩着我们,报纸杂志上还充溢着敌意和仇恨。

据说,此次战争爆发之初曾有一位艺术家闭门不出,把自己关在家中和花园里,不订报纸,不会宾客,不闻杀代之声,不睹战争之形,每日唯以作画赏花自娱。

只不知他持续了多久。

难道他这样做法便是聪明,还是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那些不知躲避的人更加厉害?

难道一个人连自己头顶上的苍穹也能躲避得开吗?

连自己同类的普遍灾难也能无动于衰吗?

⑥我把手掌狠狠地压在草叶上面,然后把手拿开,再看那草叶慢慢直了过来,脱去它的损伤:

我们自己的情形也正是如此,而且永远如此。

战争的创伤已经深深侵入我们的身心,如严霜浸入土地。

在为了杀人流血这桩事情而战斗、护理、宣传、修工事的人们当中,很少有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真正热忱。

如果我们能把一切男女对战争所发出的诅咒全部聚集起来,那些哀歌之多恐怕连笼罩地面的高空也盛装不下。

⑦那美与仁爱所在的“青山”离我们还很遥远。

什么时候它会更近一些?

人们甚至在我所偃卧的这座青山也打过仗。

.在这里,云雀的欢歌,香花与芳草,健美的欢畅,空气的新鲜,星辰的庄严,阳光的和煦,还有清歌与曼舞,淳朴的友情,这一切都是人们渴求的呀。

但是我们却偏偏要去追逐那浊流一般的命运。

所以,战争能永远终止吗?

⑧现在我躺在草地上,听任思想自由飞翔;那安详,如海面上轻轻袭来的和风;那幸福,如这座青山上的睛光:

这些属于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没有领略过的快乐。

4.下列对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选取景物,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景物的明丽、生机,自由,美好。

B.作者写一位艺术家“不订报纸,不会宾客,不闻杀伐之声,不睹战争之形”,对他躲避战争、逃避现实表示了批评。

C.文章写到了“阳光和煦”“阳光灿烂”“温暖阳光”“风和日丽”等,这些实地景物描写起到了很好的象征与暗示效果。

D.本文从登山的见闻和感受写起,没有正面描述战争,围绕着战争与和平这一内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思路自由。

5.为表达创作意图,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对比?

请简要说明。

(5分)

6.文章第⑧段说“这些也属于四年零四个月以来我没有领略过的”。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我领略过的”的内容。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统计发布)

榜单名次

书名

榜单名次

书名

第1名

《红楼梦》

第2名

《百年孤独》

第3名

《三国演义》

第4名

《追忆似水年华》

第5名

《瓦尔登湖》

第6名

《水浒传》

第7名

《水浒传》

第8名

《西游记》

第9名

《尤利西斯》

第10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材料二:

我坐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起身去厕所。

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住,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一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

当然,我知道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微博和微信的太过流行,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

当然,网络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只是中国才有。

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

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一一对话的空间。

(摘自《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删改)

材料三:

李伟明先生在《闲看图书印教》一文(见《文汇读书周报》2011-3-11)中说道,“比起上世纪80年代,现在的图书平均印教要少得多。

如今的图书,发行5000册就算不错的,能上万则是‘畅销’了。

”李先生认为,这种图书印教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

对此说法,我当然认同。

因为当今的图书出版的品种的确呈现为一种多元丰富的状态。

然而,从目前的单本平均印数的大幅度下滑的现象看,这无疑也聚露了国人对于图书需求量的锐减的事实。

抑或说,从其中我们亦可以窥见当下中国的真正坚持购书而读书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的状况。

(摘自《中国人读书之现状》)

7.(填涂答题卡第5题)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调查显示,我国“四大名著”也上了“死话读不下去排行榜榜单”。

B.中国人也在阅读,但大多是网络阅读,片段信息阅读。

C.有阅读习惯的人口在中国庞大的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低的。

D.中国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充分说明了图书品种的丰富。

8.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名著死活读不下去”的原因。

(4分)

9.请简要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并针对材料反映的现象,请你提出建议,倡议阅读名著。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

为人深厚,不伐善。

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

数月,迁御史大夫。

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

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

“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吉曰:

“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

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

“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遂不去也。

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

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

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吉乃叹曰:

“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

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

”掾史由是益贤吉。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

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

吉止驻,使骑吏问:

“逐牛行几里矣?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

吉曰:

“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

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问也。

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

是以问之。

”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

五凤三年春,吉病笃。

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

放长假,使……离职。

②刺取:

刺探。

10.(填涂答题卡第6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A.为人深厚,不伐善伐:

征讨,讨伐

B.共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陋:

认为……见识短浅

C.公府不案吏,自吉始案:

审问,调查

D.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去:

使……离开

11.(填涂答原卡第题)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B.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C.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D.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12.(填涂答题卡第8题)下列对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丙吉为人能周密情感不外露,处理政务宽松。

三公之府不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处世宽容,小节显德。

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不能因醉酒将他赶走。

C.丙吉应对从容,受到褒奖。

他的车夫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丙吉能详细答皇帝召问。

D.丙吉抓大放小,有为有不为。

他认为处理百姓斗殴、追赶捉拿杀伤人犯之类的事情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

1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3分)

(2)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张溥《五人墓碑记》)(3分)

(3)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周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注]孙登是晋朝隐士,阮籍慕名入山访问,孙登不发一语,阮籍不悦,长啸一声悻悻而去,走到半山,听见孙登在山上作啸,声如龙吟,乃大钦服。

14.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人起笔以叙事来抒情,说自己这几年游遍江南,最是喜欢惠山;诗人以众山普通、平凡,来凸显“江南第一山”惠山的奇绝。

B.诗中用“小团月”来比喻“小龙团茶”,传神地写出名泉泡茶的清澈宁静的的韵味,“独”字突出苏子对钱道人和惠山情有独钟。

C.颈联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把山路比喻为九龙脊背,表现了山路的;折将月下水面波动的太湖夸张为五湖,突出了太湖的浩淼。

D.孙登与阮籍,以啸相呼相谈,尽得风流;看似隐士无语,而访者空手而归,但双方心灵确实充实着、涌动着生命的活力。

E.尾联收合全篇,诗人既化用典故,又以景结情,此联呼应诗题“惠山谒钱进人”,苏子之于钱道人,犹如孙登之于阮籍。

15.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商隐《锦瑟》的领联“,”运用典故,描绘了或美好或缥缈的梦境。

(2)杜甫《登高》“,”一联,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难以排遣的自身之苦与国运之恨。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

(《诗经·氓》)

三、语言文宇运用(20分)

17.(填涂答题卡第9题)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近百万言,作者却并不因为是写长篇就滥用笔墨,有时用笔极为简省。

②我国2018年针对各类购房需求要实行差别化调控政策,但普通民众在拔地而起、望之俨然的现房面前的表现还是不够理性。

③打鼾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人们由于缺乏相关的生活常识,对打鼾的危害往往不以为然,多认为不需要就医治疗。

④当今人们不再把某些格言训诚奉为圭皋,如古代劝说人们要“知足常乐”,现有时会用“不知足者常乐”激励人们进取。

⑤近年来,某市经济开发区实施了“爱诚孝仁”四德工程,先后开展了4大主题64项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将开发区建设成首善之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⑤

18.(填涂答题卡第10题)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通过把“人”字上下颠倒、转动以及把“人”字与“人”字组成,古代中国人创法了很多新字,比如“比”“从”“众”等字。

B.杨绛先生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小胡同大院里那几间坍败的小屋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这儿多年了。

C.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创新与横向的沟通、借鉴:

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文化才能共同繁荣。

D.中国顾客在麦当劳的行为举止表明,他们在逐步接受伴随而来的外国餐桌行为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麦当劳快餐。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画线部分标好了序号,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

中国的茶俗以大众化为主流,茶馆茶客盈门,就会完全①足以说明这一点;而文人雅士在饮茶上另有讲究。

历来的研究者在饮茶著述中,他们②试图教给人们一种优雅的饮茶方式;③茶社要雅致,茶叶需上品,入茶之④水最好是甘冽的山泉;⑤主宾身份情趣要相宜,或有诗文唱和、书画助兴;⑥或会心赏鉴;切忌⑦主宾不解茶道和饮茶时佐以荤食;茶舍布置混乱,⑧茶具粗劣,也是犯忌之事。

(1)为了表达简明,画线的词语有两处应该删除,序号分别是和

(2)面线的标点有两处错误,序号分别是和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分条概括志愿服务的作用。

要求:

①要点全面;②不超过50字。

(4分)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自愿且不图物质报酬为参与前提的社会事业,重在出力而不是出钱,致力于弥补政府服务和市场服务的不足。

这项事业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人的内心都有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面,都期望实现个人的美好价值,志愿服务是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一种途径。

志愿者在从事服务的过程中,会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威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

①,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

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

因此,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传家宝指家庭里世代相传的宝贵物品。

请以“珍爱传家宝”为主题,写一篇记做文。

要求:

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人物真实姓名等信息。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2018.4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C(A.逻辑事理关系不正确。

B.原文说“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上大都遭受过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国家的民众”。

D.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欣赏,即“各美其美““自美”的文化心态)人类如能坚持,达到“美美与共”,需要人们文化观念上的深刻变革,变革会引起一些非议甚至抵制。

2.B(强加因果关系)

3.A(原文说要用“一种理智、稳健而非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形形色色的“异文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4.(3分)C(“这些实地景物描写“错,应是“虚实结合”)

5.(5分)战时登山时的恐怖与战后登山的自由、幸福对北;(2分)不少人的忘却与“我”的不忘记对比;(2分)纵情讴歌战争的诗歌的优美与多得连高空也盛不下的哀歌的深切诅咒对比。

(每组2分,答出两组即可)

6.(6分)①战争时日子充满痛苦,充满恐情,寻求安慰的艰难。

②战争结束,为又能自由悠闲地领略大自然的美景,登上青山感到自己自由、安详、幸福。

③感到战争的残暴景象仍历历在目,意识到在战争中,没有人能躲避,没有人能无动于衷。

④认识到人们厌恶战争,渴求和平,但美与仁爱的“青山“距离人们还很遥远,作者对人类不能永离战争还很忧虑。

(答出三条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7.D(原文是“这种图书印数少的背后则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原意是从一个侧面说明“有图书品种丰富的好现象”,面不是“充分说明”)

8.①微博和微信太过流行(或网络侵蚀阅读)②缺少与自己心灵对话的空间。

9.我国国民不喜欢阅读名著,阅读现状堪忧。

(3分)少玩游戏,多读名著,培养阅读习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伐:

夸耀)

11.(“吉本起狱法“吉本起狱法小吏“两种断法,决定了后面句子“后学《诗》《礼》”的主题是“小吏“还是“吉”,本部分内容是介绍传主的经历,“吉本起狱法”讲不通。

由此可排除A、C。

“终无所案验”“告终无所案验”两种断句同样决定定了“无所案验”的主体是谁,“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的主语都是“吉”,据此再排除D)

12.C(“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概括有误)

[参考译文]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

他为人能周密不外露自己的感情,不夸耀做过的好事。

(汉宣帝)地节三年,立皇太子,丙吉当了太子太傅。

过了几个月,升为御史大夫。

五年以后,接替魏相(人名)担任丞相。

丙吉本来出身于主管刑事案件的小官吏,后来学习《诗经》和《周礼》,都能通晓主要内容。

到担任丞相,崇尚宽容大度,喜欢礼仪谦让。

部下官员有人犯罪贪污,不称职,总是给这种人放长假,到底不去审问调查。

他的宾客中有人告诉他说,“大人担任汉丞相,那些坏官吏已经形成了贪污事实,为什么一点也不惩办呢?

”丙吉说,“在中央官府做丞相而获得审判官吏的名声,我认为是见识短浅的。

”。

以后凡是接替丙吉做丞相的人,就把这作为老例奉行,三公官府不审判官吏从丙吉开始。

他对于本部门所领导的部下官吏,极力为他们掩饰过错而宣传他们的优点。

丙吉的车夫喜欢喝酒,曾经跟随丙吉外出,喝醉吐在丞相的车上。

西曹(有关部门)主管官吏报告丙吉想斥退这个车夫。

丙吉说:

“为喝醉的缘故就赶走士人,让这个人将再到什么地方容身?

西曹(有关部门)还是容忍他一下吧!

这不过是弄脏了丞相专车上的草席罢了。

”就没有驱赶这名车夫。

这个车夫是在边城人,熟悉了解边城派出快马报告紧急情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