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47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docx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

初二上册《桃花源记》试讲教案

报名号:

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

姓名:

工作单位:

申请资格种类:

试讲教案版次:

试讲教案年级:

初二语文(上册)

试讲教案名称:

2016年5月14日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与基本内容。

3•对文章所写社会现实与社会生活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

2•提高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兴趣,在比较阅读中品鉴文言文。

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文章字词的理解是通过朗读及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2.学生对文章基本内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过课堂讨论来完成,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

3•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阅读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过教师讲授与课堂实践来完成,在实践中掌握与运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从《消失的地平线》中对香格里拉的描写,引导学生走进“世外桃源”。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样子”。

导语:

英国詹姆斯•希尔顿在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虚构”了一个叫

“香格里拉”的东方城市,那里有着旖旎的风光、蔚蓝的天空和纯净的土地,是一个宁静、安逸、悠远、知足、明朗、和谐的理想归宿。

人们常常将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为“世外桃源”。

这个成语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是怎样一个地方呢?

为什么说它在“世外”呢?

让我们一起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探访那片神秘的土地。

【设计意图】从学生较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学生走进将要学习的课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内涵。

(二)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2•学生自读课文,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

3•逐句疏通文意,教师进行纠正和强调。

【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让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运用所学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课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具有具足轻重的地位,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和强调重点文言字词有助于学生文言词语的积累,同时也为理解文章做好铺垫。

(3)理解内容

1•梳理行文线索。

(1)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为故事的不同片段拟写小标题。

发现桃花源——探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走进桃源生活。

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探究。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归纳,引导学生明确桃源人的生活及处世态度,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渔人进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引导学生从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两个角度去思考。

(2)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对待渔人的?

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时乱”之后为何“不复出”?

渔人“——为具言所闻”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行文线索的梳理与文章细节的探究,学生可以从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对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为明确文章主旨做好准备。

3•明确文章主旨。

(1)带领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桃源生活。

陶渊明为我们呈现的桃花源是一个他心中的理想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

(2)引导学生明确文章写作主旨。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平等、安乐的理想社会,描写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幸福生活图景,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隐含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抨击,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在“理解内容”这一教学环节的基础上,明确文章主旨变得水到渠成,有利于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4)拓展比较

1•文意理解。

(1)学生自由朗读《秦时妇人》。

(2)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简要疏通文意,进行口译。

(3)学生逐句翻译文章,教师进行点拨和纠正。

【设计意图】《秦时妇人》字词难度不大,由学生自读、自译,有助于培养学

生自主阅读、快读阅读的能力。

2•勾连回顾。

(1)引导学生由《秦时妇人》联想到《桃花源记》,并初步发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

(2)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比较阅读的意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调动已学内容,为后面比较阅读打好基础。

3•方法讲授。

(1)引导学生由“已知”到“未知”提出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

(2)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给予方法指导。

方法点拨:

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

(1)文章内容;

(2)

中心主旨;(3)写作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知联系到未知,有助于学生迁移运用已学阅读方法,

同时“降低”比较阅读的陌生感和难度

4•方法应用。

(1)学生结合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就《桃花源记》

《秦时妇人》进行比较阅读,发现其中的异同。

(2)教师进行归纳和总结。

【设计意图】《桃花源记》《秦时妇人》两篇故事架构“大同小异”,但表达主旨、表达方式“小同大异”的文章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方法。

5•小结。

教师在学生课堂实践的基础上,再次强调文言文比较阅读的基本角度。

【设计意图】小结回顾,有助于学生夯实本课重点。

(五)布置作业

拓展迁移:

课后运用所学方法,从比较阅读的角度,分析《桃花源记》和

《乙亥北行日记(节选)》的异同。

【设计意图】再阅读一篇与《桃花源记》有相似之处的《乙亥北行日记(节选)》可以帮助学生迁移所学方法,能够在“旧文章”中有“新发现”。

桃花源记

朝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桃花源记

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

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东晋太元中,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循,沿着)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有多远。

3、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紧靠着溪流两岸生长,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其他的树。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落英: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地上青草鲜红美丽,落花繁多。

5、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

对……感到奇怪)

渔人对此感到诧异。

再往前走,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6、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地地方就到头了,于是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

7、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才:

仅)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8、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俨然:

整齐的样子;属:

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

田间小路;交通:

交错相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11、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悉:

全,都)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1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黄发:

指老人;垂髫:

指儿童)

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的样子。

1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中人)看见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14、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

通“邀”)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1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咸:

都;讯:

消息)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他们说自己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7、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间隔:

隔离)

没有再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

竟然;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汉朝了。

19、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这渔人一个一个地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惋惜。

20、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延:

邀请)

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美酒和饭菜来招待。

21、停数日,辞去。

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去。

22、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2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扶:

沿着、顺着;向:

原先;志之:

渔人已经出来,找到了他的船,就延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

2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诣:

至叽特指导尊长那去)

回到(武陵)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2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向所志:

寻找先前所

做的标记)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然迷失了(方向),而不能再

次找到(通往桃花源的)那条路了。

26、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规:

计划,打算)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27、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闻津者。

(未果:

没有实现;寻:

随即,不久;遂:

终于;问津:

问路,访求)

没有实现,不久因病而终。

后来就再没有问路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出自本文的成语:

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不

足为外人道、与世隔绝、别有洞天、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曲径通幽、不论魏

古今异义: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

连词,表示条件

妻子:

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与世人隔绝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