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43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docx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新版部编人教语文三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练习含答案

 

1.读文段,做习题。

   ①毛茸革的小松树已经返青了,远远望去,绿油油的。

逗留在这些小松树间,多么惬意呀!

这儿的一切都焕发着光彩:

越橘的叶子闪着亮光,柔软的青苔泛着绿光,石楠的枝条上长满了叶芽,犹如一片片绿色的鳞片,树枝上去年保留的浅紫色小花还没有凋谢呢!

   ②沼泽的周边,有一种四季常青的灌木——蜂斗叶。

它的叶子呈暗绿色,叶子的边沿微微向上卷起,露出粉白色的背面。

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

瞧,粉色的小花多漂亮啊,简直像个小铃铛,和越橘花也很像呢!

在初春时节能找到花,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

你采上一束花,再带回家,大家肯定会说这是从温室中摘下来的,谁能说这是从野外采摘回来的呢?

(选自《森林报》)

(1)读选文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想想“惬意”是什么意思,选一选。

(   )(填序号)

A. 满意,称心。

                               

B. 并不满意,也不称心。

(2)根据选文第①段的相关内容连线。

越橘的叶子________             泛着绿光

柔软的青苔________             闪着亮光

石楠的枝条________             还没有凋谢

浅紫色小花________             长满了叶芽

(3)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把粉色的小花比作________,表现了粉色的小花________。

(4)“但没有谁会把心思放在叶子上,因为它的花才更有趣呢!

”这句话表明(   )。

A. 人们很讨厌树叶                           B. 蜂斗叶的花更有趣,更吸引人

【答案】

(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再结合选项正确理解词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选项就能确定答案。

(3)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A

(2)闪着亮光、泛着绿光、长满了叶芽、还没有凋谢

(3)小铃铛、形状很好看(很美)

(4)B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2)结合短文内容进行筛选。

(3)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fá fā)他们站墙角的。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

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1)和“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哪儿去吗?

”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

A. 你看不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B. 你应该看到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

(2)“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的原因是(   )

A. 雨来了,他们就没有办法上课了。

B. 雨来了,他们就不用去学校上课了。

C. 有了雨的滋润,花朵才能自由自在地生长、开放。

(3)“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从“冲”字中可以体会到花孩子们________心情。

(4)对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喻                                 

B. 比喻、拟人                                 

C. 拟人                                 

D. 夸张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

发挥想象,然后写一写。

【答案】

(1)B

(2)C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

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解析】【分析】

(1)、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语句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花朵”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5)仿照课文发挥想象,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怎样的一个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形象,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故答案为:

(1)B;

(2)B;

(3)渴望到地砸上自由地玩耍的

(4)C

(5)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是他们的乐园,那里无拘无束,充满欢乐和幸福。

充满了神圣的母爱。

【点评】

(1)、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3.课内阅读。

掌声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

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

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

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几年以后,我们上了不同的中学。

英子给我来信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

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1)判断下列句子中表现了英子怎样的心情,再选择填入。

A.自信、感激    B.忧郁、自卑    C.紧张、自卑

①因为她小时候生过病,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   )

②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   )

③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   )

(2)课文中一共响起了_______次掌声,分别是_______、_______的掌声。

(   )

A. 2次;鼓励克服懦弱、鼓励勇敢地表现

B. 2;鼓励克服自卑的、祝贺英子挑战自己成功

C. 3次;鼓励、表扬、祝贺

(3)从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可以读出英子有了很大的_______改变,变得_______。

(   )(多选)

A. 开朗、快乐                               B. 爱与人交往                               C. 积极、自信

【答案】

(1)B;C;A

(2)B

(3)A,B,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

(1)B;C;A;

(2)B;(3)AB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课内阅读。

金色的草地

   我们住在乡下,窗前是一大片草地。

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

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我和弟弟常常在草地上玩耍。

有一次,弟弟跑在我前面,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

“谢廖沙!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把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他的脸上。

弟弟也假装打呵欠,把蒲公英的绒毛朝我脸上吹。

就这样,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

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

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

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

(1)草地在早晨、中午和晚上分别是(   )

A. 金色、绿色、绿色                    

B. 绿色、绿色、金色                    

C. 绿色、金色、绿色

(2)下面对“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这句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蒲公英的花比作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蒲公英花可以张开、合上的特点。

B. 这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蒲公英花的喜爱之情。

C. 这句话没有用修辞手法,只是真实地写出了蒲公英花的形状和特点。

(3)“多么可爱的草地!

多么有趣的蒲公英!

”这句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方法,强调了草地的______和蒲公英的______,表达了作者对草地和蒲公英的______与______之情。

A. 重复;可爱、有趣;喜爱、赞美

B. 反复;有趣、可爱;喜爱、赞美

C. 反复;可爱、有趣;喜爱、赞美

(4)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 概括上两段的内容                                B. 总结全文                                C. 过渡

【答案】

(1)C

(2)A

(3)C

(4)B

【解析】【分析】

(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2)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短文内容来理解。

(3)此题意在明白反复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反复”,就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辞格。

(4)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

(1)C;

(2)A;(3)C;(4)B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考查学生对反复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柱山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那里山高石奇,云蒸雾绕,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天柱山的山峰很高,我们在天柱山的眼中,不过是一群蚂蚁罢了。

天柱山最好玩的是它的奇石,这里的石头很奇特:

有的白白的,像雪;有的细细的,像针;有的圆圆的,像球;还有的像老虎,像飞鸟,像巨树,像象鼻……远远地看,绿树和石头给大山披上了白绿交加的外衣。

这里最有名的霹雳石,它本是一块好端端的大石头,经过风吹日晒,日积月累(lěi lèi),就形成了一个大裂缝,像被雷劈过一样。

   天柱山的雾很大,进了山仿佛就进入了仙境。

在山脚时,天很蓝,像海;云很白,像棉花糖。

但到了山顶,远处的山峰看不见了,近处也若隐若现,像在和我们捉迷藏(zàng cáng)。

我们置身于云雾之中,飘飘欲仙。

那些隐约可见的松树,它们舒展着美妙的身姿,伸着双手,像是要拥抱我们一样。

   难怪大诗人李白赞美天柱山“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天柱山真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啊!

(1)选出文中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日积月累________(lěi lèi)    捉迷藏________(zàng cáng)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四字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名声远扬到国内外。

________

②形容隐隐约约。

________

(3)“有的白白的,像雪;有的细细的,像针;有的圆圆的,像球;还有的像老虎,像飞鸟,像巨树,像象鼻……”这一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   )

A. 比喻和拟人                               B. 拟人和排比                               C. 比喻和排比

(4)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5)本文先写天柱山是________的旅游胜地,然后写天柱山的________很________。

天柱山的________很________,最后又说天柱山真是个________的地方。

这是一种________的结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6)关于“但到了山顶,远处的山峰看不见了,近处也若隐若现,像在和我们捉迷藏”这句话。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借助若隐若现的山来表现天柱山的雾很大。

B. 这里写山和雾没有关系,只是作者看到了而已。

(7)试着写出“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的意思。

提示:

想想本文描写了天柱山的哪些景物,它们有哪些特点。

天柱山有奇特的________和奇特的________,二者相映成趣,秀色无边。

【答案】

(1)lěi;cáng

(2)驰名中外;若隐若现

(3)C

(4)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那里山高石奇,云蒸雾绕,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5)驰名中外;山峰;高;雾;大;美丽神奇;B

(6)A

(7)山峰;云雾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4)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5)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7)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故答案为:

(1)lěi、cáng

(2)驰名中外、若隐若现

(3)C

(4)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那里山高石奇,云蒸雾绕,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5)驰名中外、山峰、高、雾、大、美丽神奇、B

(6)A

(7)山峰、云雾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5)这道题是短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7)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穷磨坊小工和猫(节选)

   花猫带汉斯到了她那被施了魔法的城堡,里面除了一些小猫——他们都是花猫的仆人,其余一无所有。

他们轻快地在楼上楼下跳来跳去,一片快乐无忧的景象。

   晚上花猫和汉斯坐下吃晚饭,席前有三只小猫在演奏乐曲,一只拉大提琴,一只拉小提琴,第三只吹号,他鼓着腮帮子使劲地吹着。

吃完饭,桌子被撤去,花猫说:

“现在,汉斯,你陪我跳舞吧。

   “不,”汉斯说,“我可不跟母猫跳舞,我从来没这么干过。

   “那么,带他上床吧。

”她向其他猫命令。

   于是,一只猫点起灯引汉斯去卧室,一只给汉斯脱鞋,一只脱袜子,最后一只吹灭了蜡烛。

第二天早晨他们又来伺候汉斯起床,一只给汉斯穿袜子,一只系袜带,一只穿鞋,一只洗漱,一只用尾巴给汉斯擦干脸。

   “这感觉好柔和。

”汉斯说。

   但是汉斯还得去伺候花猫,然后每天去砍柴,砍柴工具是一把银斧头,还有银凿子和银锯子,锤子是铜的,汉斯将柴劈得细细的。

汉斯留在城堡里天天好吃好喝,天天和花猫以及她的仆人们相守,再也见不到其他任何人了。

   一天花猫对汉斯说:

“去草地割点草,然后把草晒干。

”说着给了汉斯一把银镰刀和一块金磨石,但要汉斯小心使用,安全归还。

   汉斯去草地,把活儿干完了,他拿着镰刀、磨石和干草回到了屋里,问是否该给他工钱了。

   “不,”花猫拒绝地说,“你必须先为我多做些事。

这儿有银木、木匠的斧子、角铁和各种所需要的东西,全都是银质的。

用这些东西你给我盖座小房子。

   汉斯把小房子盖好了,汉斯说他什么事都干了,可仍然没得到马。

其实七年过得很快,就如同六个月似的……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一无所有——________     拒绝——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体现“快乐无忧”的语句。

(3)汉斯都为花猫做了哪些事?

(   )

A. 割草                                

B. 陪花猫跳舞                                

C. 砍柴                                

D. 盖房子

(4)汉斯为花猫做事的目的是________(填序号),结果________。

A.能早点离开城堡   B.得到工钱   C.得到马

(5)你觉得花猫和汉斯可爱吗?

为什么?

【答案】

(1)应有尽有;同意

(2)他们轻快地在楼上楼下跳来跳去。

(3)A,C,D

(4)C;没有得到马

(5)可爱。

花猫好像在有意捉弄汉斯,故意让他做很多事情。

汉斯比较忠厚,面对花猫的捉弄,一点儿也不生气,还是很认真地为花猫做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一无所有:

什么也没有。

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拒绝:

不答应;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意。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

(1)应有尽有、同意

(2)他们轻快地在楼上楼下跳来跳去。

(3)ACD

(4)C、没有得到马

(5)可爱。

花猫好像在有意捉弄汉斯,故意让他做很多事情。

汉斯比较忠厚,面对花猫的捉弄,一点儿也不生气,还是很认真地为花猫做事情。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7.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着瓜溜走了。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的四肢________,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________、________。

它浑身长满了________。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3)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并出来,这句话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你喜欢哪种小动物?

请你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外形特点。

【答案】

(1)尖尖的;很小;锋利;特别长;很短;锐利;有力;硬刺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刺猬身上的硬刺;钢针

(4)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3)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

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4)要抓住动物的特征写。

所谓特征就是同其他物体有区别的地方,抓住特征描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状物要言之有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不能一下子说这,一下子说那,东拉西扯,没有顺序;状物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联想,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还要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把描写的动物写生动,写形象;状物要描写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做到写什么,像什么。

故答案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