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236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docx

1993年大同杯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详解

上海市第七届初中物理竞赛(1993年)

初赛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第二部分以考察能力为主。

(2)第一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第二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全卷满分为110分。

(3)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前的编号填入答卷纸中。

(4)第一部分中的第12、13、15、25、28、31、33、36、37题和第二部分中的第2、3、7、1O题里“[]”内的内容供使用新编物理教材(静安、闸北两区)的学生在答题时使用。

(5)答卷时间为90分钟。

第一部分

1.关于光的直线传播,正确的说法是

(A)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C)光速超过其他物体的速度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D)“影子”的形成能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2.若反射光线跟镜面成40°角,则入射光线跟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是

(A)100°;(B)90°;(C)80°;(D)5O°。

3.黑板若发生“反光”会造成黑板上的字迹看不清,这是因为“反光”的黑板会发生

(A)漫反射现象,使光射向四面八方;

(B)镜面反射现象,使进入人眼的光线太强;

(C)漫反射现象,使进入人眼的光线变弱;

(D)镜面反射现象,使光线射向四面八方

4.某同学站在平静的水池边看到了“鱼在云中游动”这一现象。

对所看到的这一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鱼是折射形成的实像,云是反射形成的实像;

(B)鱼是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C)鱼是反射形成的实像,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

图1

(D)鱼是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折射形成的实像。

5.在图1中画出了光通过某光学器材前后的传播方向。

由图可知,该光学器材可能是

(A)凸面镜;(B)凹面镜;

(B)凸透镜;(D)凹透镜。

6.在铺设铁轨时,两根铁轨的接头处一般要留有空隙,这是为了

(A)防止铁轨的热胀冷缩;(B)减少铁轨的热胀冷缩;

(C)防止因铁轨受热膨胀受阻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D)防止因铁轨冷却时受阻而产生的破坏作用。

7.质量相等、温度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在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后再互相接触,那么(已知铁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大)

(A)热由铁块传给铜块;(B)热由铜块传给铁块;

(B)铁块跟铜块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8.关于蒸发和沸腾,正确的说法是

(A)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发生在液体内部的汽化现象;

(B)蒸发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沸腾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液体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液体蒸发时不吸收热量;

(D)液体在蒸发和沸腾时都要吸收热量。

9.雾的形成过程是

(A)水的汽化;(B)水蒸气的凝华;(C)水蒸气的液化;(D)水的凝结。

10.一个分子的体积大约是

(A)10-24厘米3;(B)10-24分米3;(C)10-36厘米3;(D)10-36分米3。

11.以下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汽化、凝固;(B)凝固、升华;(C)液化、凝固;(D)汽化、升华。

12.关于做功和热传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只能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内能;

(B)热传递过程实际上就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C)做功和热传递是没有区别的;

(D)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而言效果总是不同的。

13.关于内能、热量、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了热量,温度一定会降低;

(B)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会增加;

(D)温度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

14.不考虑其他地区空气流动的影响,可以判断沿海地区的风向是

(A)白天从海洋吹向陆地;(B)无论白天或夜晚都是从海洋吹向陆地;

(C)夜晚从海洋吹向陆地;(D)无论白天或夜晚都是从陆地吹向海洋。

15.下列各情况中,能使气体内能减小的是

(A)气体绝热,压缩气体做功;

(B)气体放热,气体膨胀做功;

(C)给气体加热,压缩气体;

(D)气体温度、体积都不变,增加气体的质量。

16.把两根相同的玻璃棒相互摩擦,其结果是

(A)一根玻璃棒失去电子,另一根玻璃棒获得电子;

(B)两根玻璃棒都从空气里获得等量的电子;

(C)两根玻璃棒都失去等量的电子;(D)两根玻璃棒都没有电子的得失。

17.关于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铜片和锌片浸在硫酸铜溶液中就做成伏打电池;

(B)铅蓄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是铅板组成的;

(C)干电池的正极和负极分别是铜棒和锌筒;

(D)伏打电池和一般的干电池都不是原电池。

18.物体没有带电而呈电中性是因为该物体

(A)既无电子又无质子;(B)只有质子没有电子;

(B)只有电子没有质子;(D)不缺少也不多余电子。

19.如图2所示的元件在实际工作时,将产生电流的

图2

(A)热效应和磁效应;(B)化学效应和磁效应;

(B)化学效应和热效应;(D)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

20.甲、乙两个构造相同的验电器都带了正电,但甲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较大。

当用不带电的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图3

(A)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乙验电器上;

(B)乙验电器上的一部分电子转移到甲验电器上;

(C)甲验电器上的一部分质子转移到乙验电器上;

(D)乙验电器上的一部分质子转移到甲验电器上。

21.如图3所示,在井的上方放置一块平面镜,使跟水平方向成40°角的太阳光能竖直照到井底,则平面镜跟水平方向的夹角θ应是

(A)25°;(B)40°;(C)60°;(D)65°。

22.直线状物体AB与平面镜平行,当平面镜绕跟AB平行的某轴线转过20°时,AB跟它的像之间的夹角是

(A)40°;(B)20°;(C)0°;(D)0°与40°之间的某角度。

23.光从一个盛有水的薄壁玻璃水缸射出,经过空气后射入另一个盛有水的薄壁玻璃水缸,若不考虑玻璃水缸壁对光的折射影响,则图4中正确反映光路的是

图4

24.为了把紧塞在钢瓶口的铜塞拔出,正确的方法是

(A)对钢瓶和铜塞同时加热;(B)单独加热铜塞;

(C)使钢瓶和铜塞同时冷却;(D)单独冷却钢瓶。

25.质量相等的甲物质和水,分别放出了90卡[即378焦耳]和200卡[即84O焦耳]的热量之后,降低了相同的温度,则甲物质的比热容是

(A)0.82卡/(克·℃)[即3.44×103焦耳/(千克·℃)];

(B)0.69卡/(克·℃)[即2.90×103焦耳/(千克·℃)];

(C)0.55卡/(克·℃)[即2.31×103焦耳/(千克·℃)];

(D)0.45卡/(克·℃)[即1.89×103焦耳/(千克·℃)]。

26.下列各现象中,最能够说明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就越快的是

(A)同样多的酒精和水,在相同条件下酒精干得快;

(B)把粮食摊放在阳光下比堆放在仓库里容易干;

(C)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分别装在碟子里和瓶子里,装在碟子里的热酒精比装在瓶子里的冷酒精干得快;

(D)同样多的热酒精和冷酒精,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碟子里,在相同环境下,热酒精比冷酒精干得快。

27.下列事实中,最能说明燃料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跟燃料的种类有关的是

(A)2克酒精完全燃烧比2克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B)2克酒精完全燃烧比1克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C)2克酒精完全燃烧比1克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D)3克酒精完全燃烧比2克烟煤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28.一只家用水壶里盛满了沸水,把这壶水冷却到室温,它能放出的热量大约是

(A)几万千卡[即107~108焦耳];(B)几百千卡[即105~106焦耳];

(C)几千卡[即103~104焦耳];(D)几百卡[即102~103焦耳]。

29.一个验电器由于带了负电而使金属箔张开了一定的角度。

若用一根不带电的绝缘金属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

(A)变小;(B)变大;(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0.两块金属板M和N之间夹有一滴水银,当金属板M和N靠近时,通过精密测量可以发现M和N之间的电阻将

(A)变大;(B)变小;(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1.电源两端仅仅接一个10欧姆的电阻时,电流强度[即电流]为2安培,再串联一个未知电阻时,电流强度[即电流]为0.5安培,则未知电阻的大小为

(A)10欧姆;(B)20欧姆;(C)30欧姆;(D)40欧姆。

32.三个相同的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范围都是0~30欧姆,把它们并联起来后,得到最大的电阻变化范围是

(A)0~10欧姆;(B)0~15欧姆;(C)0~20欧姆;(D)0~30欧姆。

图5

33.一根均匀的电阻丝(它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当它两端的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强度[即电流]为I。

现将该电阻丝截成等长的三段,并绞合在一起,为使通过它的总电流强度[即总电流]为I/3,则所加的电压为

(A)3U;(B)U/3;(C)U/9;(D)U/27。

34.如图5所示,M和N间的电阻为

(A)6欧姆;(B)1.33欧姆;(C)0.75欧姆;(D)0欧姆。

图6

35.如图6所示,R1=3欧姆,R2=6欧姆,则电键K断开和闭合时,a、b间的电阻分别为

(A)2欧姆和2欧姆;

(B)2欧姆和0欧姆;

(C)9欧姆和0欧姆;

(D)0欧姆和9欧姆。

36.n个相同的电阻并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源的两端,通过的总电流强度[即总电流]为I,如果再并联一个相同的电阻,则该电阻上通过的电流强度[即电流]为

37.已知电子的电量为e。

假设在t秒内,沿a→b的方向通过电阻R的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为n,则通过R的电流强度[即电流]I的大小和方向及R两端的电压U分别是

(A)I=ne/t,方向沿a→b,U=neR/t;

(B)I=ne/t,方向沿b→a,U=neR/t;

(C)I=ne,方向沿a→b,U=neR;

(D)I=ne,方向沿b→a,U=neR。

图7

38.如图7所示的电路在电键闭合后,则

(A)灯L1和灯L2都能工作;

(B)灯L1和灯L2都不能工作;

(C)灯L1不能工作,灯L2能工作;

(D)灯L1能工作,灯L2不能工作。

39.由两个电灯L1和L2、一个电键K、一个蓄电池及若干导线组成的电路,当电键断开时,灯L1和L2均能发光;当电键闭合后,灯L1不发光而L2发光。

则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电键K的

(A)两个接线柱直接和电源两极并联了;

(B)两个接线柱直接和L1的两接线柱并联了;

(C)两个接线柱直接和L2的两接线柱并联了;

(D)两个接线柱中有一个接线柱处断路了。

40.把小灯泡L1和L2、电池组、电键及若干导线组成电路,闭合电键后发现灯泡L1发光而灯泡L2不发光,则下列判断中可能正确的是

(A)灯泡L1和L2串联,灯泡L2的灯丝断了;

(B)灯泡L1和L2并联,灯泡L1的灯丝断了;

(C)灯泡L1和L2串联,灯泡L1的灯丝断了;

(D)灯泡L1和L2并联,灯泡L2的灯丝断了。

第二部分

图8

41.平面镜前有一个发光点S,由发光点到平面镜的垂线的垂足为O,如图8所示。

当平面镜绕过O点并与纸面垂直的轴逆时针转动时,像点

(A)跟平面镜的距离保持不变;

(B)沿一直线越来越接近平面镜;

(C)和发光点的距离越来越大;

(D)按逆时针方向沿一圆弧运动。

图9

42.在图9中,P、Q为某凸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