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318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docx

份高三百题精练2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6年3月份百题精练

(2)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明清之际的某人当作反孔的先驱。

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

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

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A.丰富和更新了儒学思想体系B.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工具

C.压抑了知识阶层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与信仰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4.“宏伟归于罗马!

”罗马的宏伟不仅体现在其辽阔的疆域、宏伟的建筑,更体现在其宏大而缜密的法律中。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罗马法的发展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内容零散到体系完整的过程

②《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③罗马法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④《民法大全》的编纂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5.“雅典民主不是某个天才的瞬间发明,而是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B.雅典民主是不断改革创新的成果

C.雅典民主的确立与伟大人物无关

D.雅典民主制度是最完美的政治制度

6.伯利克里说:

“我们的城市,对全世界的人都是开放的。

”这主要是由于

A.雅典在希腊诸城邦中势力最大B.雅典拥有较强大的海军

C.雅典公民视城邦为自己的生命D.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7.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载:

“淳化中,赵韩王出镇,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这表明宋太宗

A.废除相权强化君权B.将相权一分为三C.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意图解散中书省

8.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

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

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9.有学者认为:

“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

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行省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学者的观点强调了

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10.秦朝实行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作用,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引起了农民起义

C.打破了世袭特权D.推进了民主进程

11.根据以下图片判断下列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都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

B.都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都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

D.当时的中国社会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12.《孔子改制考》: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宣传变法 ②托古改制 ③讲求改革策略 ④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13.“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

零零碎碎的。

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A.林则徐B.曾国藩

C.洪仁玕D.康有为

14.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下列与人类民主化进程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

③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

④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推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④D.③④

15.有学者认为“从世界近代史的一般进程来看,传统农业社会不可能直接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

在这两个社会之间,一般要有一个以商业贸易发展为特征的过渡性社会。

”就欧洲历史而言,符合这一“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是

A.自由主义经济贸易规则的确立B.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

C.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基本完成D.民主制度建立并居世界主流地位

16.主教扯着嗓子喊:

“教皇规定:

……抢劫教堂的犯人出9个金币,谋杀父母或兄弟姐妹的犯人出15个金币,就可以获得赦免。

快把购买赎罪券的金币投进这个柜子吧,当啷一响,灵魂就可以升天堂了啊!

”对这一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①材料中的事件应该发生在16世纪初

②材料中的事件成为路德宗教改革的导火线

③该材料体现了教会的“因信称义”

④该材料体现了教会对教徒的欺诈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7.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思想大师把人文主义当作自己的旗帜,他们颂扬“人”,蔑视“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权”,否定“神权”。

造成这种社会现象的社会根源在于

A.反对天主教会宣扬的神权封建思想

B.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反映

C.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束缚,要求提高政治经济地位的反映

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18.《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

“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漂亮姑娘。

青年问父亲这是什么东西,虔诚信教的父亲答道:

‘她们全都是祸水,叫绿鹅。

’他嘱咐儿子别去看她们。

儿子却说:

‘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家吧。

’”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

A.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幸福B.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

C.青年人从来不盲从盲信D.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

19.下列各项中,属于图中所示战争的影响的是

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B.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列强开始大规模在华输出资本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工具

20.在19世纪晚期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B.②③

C.②④D.③④

21.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

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3.“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习俗、旧习惯。

下图“文革”中孔子塑像的命运,反映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

①破坏了文物 ②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倒退

③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美德④破坏了社会秩序

A.①③④B.①②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24.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25.“何谓三民主义呢?

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

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

”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李贽的思想。

紧扣题干中的“明清之际”和“反孔的先驱”,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李贽。

A项是孟子的主张,故排除。

B项强调孔子就是“众人”,这与李贽主张的“不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一致,故本题选B。

C项体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故排除。

D项强调人的节操,故排除。

2.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程朱理学。

题干强调的是“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A项强调的是儒学思想的发展,故排除。

紧扣题干中的“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强调了程朱理学注重气节,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B项体现封建统治方面,故排除。

C项体现知识阶层方面,故排除。

因此本题选D。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A项是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民本思想;B项是荀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论;C项体现的是董仲舒“天人合一”学说;“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由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项。

4.D

【解析】

试题分析:

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主要原因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原因是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罗马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故③说法错误。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D项。

5.B

【解析】

试题分析:

雅典的民主政治受到其地理环境的影响,但不能说由其地理环境“决定”;在雅典民主确立的过程中,梭伦、克利斯提尼、伯利克里等人物起了重要作用;雅典民主存在一定的弊端,故A.C.D说法错误。

6.D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对雅典城邦国家的海洋经济和地理环境的分析可知,D符合题目要求。

7.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废除相权”错误;“相权一分为三”是指分为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材料不能体现,排除B项;根据“太宗患中书权太重……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

刑院”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分化事权削弱相权;D项说法错误。

8.B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表明,分封制是各封国“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故B项正确。

9.B

【解析】

试题分析:

“元朝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说明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C说法不正确。

材料显示行省有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的权力,说明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B正确。

行省是元朝最高地方行政机构,故D说法不正确。

10.C

【解析】

试题分析:

秦朝郡县制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打破了世袭特权,加强了君主专制,但对缓和社会矛盾没有多大影响。

梭伦改革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生的不平等,打破了世袭特权,推进了民主进程。

两种制度的实施都不是引起农民起义的原因。

所以C项正确。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相关知识。

陈独秀并未借助儒家思想进行斗争,故C错误,不选。

12.D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没有反映“走西方君主立宪道路”的信息。

13.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的“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可知该运动是洋务运动,题中人物只有曾国藩属于洋务派。

14.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民主化的进程的相关知识。

在人类民主化进程中,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家们的共同努力,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人民群众不断斗争的推动等有密切的关系,故本题应选B。

15.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历史的相关知识。

人们日益追求人性的解放反应了欧洲过渡性社会的历史现象,故本题应选B。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的主要要求,因此③的理解是错误的。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正是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发展。

18.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薄伽丘的主张。

从故事中《十日谈》可以看出,反应了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故本题应选B。

19.C

【解析】

试题分析:

从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朝鲜及中国东北与渤海、黄海,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而A项是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中的内容,排除;B项始自1843年《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故排除;C项始自《马关条约》,符合题意;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影响,故排除。

20.B

【解析】

试题分析:

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虽有议会机构,但大权在皇帝手中,故②③符合题目所要求的“政治民主发展滞后”的表现,B项正确;实行联邦制有利于国家统一,这结束了德国分裂的局面,是进步的;而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是民主性的体现,也是进步的,故①④不符合设问要求。

21.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教育。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采取“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教育方针,故本题应选B。

22.A

【解析】

试题分析:

题目隐性考查历史时间: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是在1977年12月。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23.A

【解析】

试题分析:

“文革”虽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改变。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图片中快乐的演员和快乐的总理是文艺事业获得发展的一个缩影,这种成绩得益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贯彻。

25.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紧扣材料中的“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知,三民主义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故本题选A。

材料体现的是人民主权说,不是天赋人权,故排除B。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排除C。

三民主义的前提是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在材料中也未涉及,故排除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