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22219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docx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2020年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专业能力测验》教师招考考试真题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

远”是()提出来的。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温家宝

【答案】B

【解析】“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专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

高远。

”故选B。

2、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A、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单元测验、个别教育

B、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操行评定、批改作业、个别教育

C、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操行评定、个别教育

D、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建立学生档案、备课、批改作业

【答案】C

【解析】班级日常管理包括:

(1)班级财物管理;

(2)班级信息管理;(3)操行评定;(4)班主任工作

计划与总结;(5)个别教育;(6)建立学生档案。

故选C。

3、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A、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速率前进的

C、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

【答案】C

【解析】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

是:

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同的。

即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

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

故选C。

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答案】B

【解析】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确立我国实施九年义务教育

制,并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公益性、统一性和义务性这三个基本性质。

故选B。

5、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答案】C

【解析】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

故选C。

6、人们常说“聪明早慧”“大器晚成”,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个别差异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顺序性

【答案】A

【解析】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的人则“大器

晚成”。

故选A。

7、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

A、形象记忆

B、情绪记忆

C、逻辑记忆

D、动作记忆

【答案】B

【解析】情绪记忆又叫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题干中,学生接到录取通知书时

愉快的心情属于情绪记忆。

故选B。

8、某学校准备对学校的20多位进行考核,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学校对教师考核内容?

()

A、政治思想

B、业务水平

C、工作成绩

D、课时量

【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

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行考核。

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故选D。

9、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叫做: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答案】A

【解析】心理自我时期个体能够透过自我去认识客观世界。

故选A。

10、教师职业道德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教学道德和()。

A、语言道德、交际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B、语言道德、伦理道德、个人生活道德

C、交际道德、爱岗敬业、个人生活道德

D、语言道德、为人师表、交际道德

【答案】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教师的教育思想道德、教师的教育教学道德、教师的语言道

德、教师的交际道德和教师的个人生活道德。

故选A。

11、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A、查名原因后

B、在当日

C、在学校领导同意后

D、及时

【答案】D

【解析】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取得联系。

故选D。

12、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维果斯基

B、班杜拉

C、奥苏贝尔

D、荣格

【答案】B

【解析】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包含观察学习、自我效能、行为适应与治疗等

内容。

他把观察学习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四个阶段,简单地说就是观察学习须先注意榜样

的行为,然后将其记在脑子里,经过练习,最后在适当的动机出现的时候再一次表现出来。

故选B。

13、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欲发言时先举手,这是()。

A、课堂提问的一个环节,不可缺少

B、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定课堂秩序

C、与教师个人好恶有关的行为,不宜统一要求

D、激励学生的行为,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答案】B

【解析】教学需要一个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课堂常规管理是保证这种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常规是

被广大的教师实践证明合乎课堂教学规律的行为规矩。

题目中所描述的行为属于课堂常规管理行为,有助于稳

定课堂秩序。

故选B。

14、多动症的基本特征是()。

A、分心

B、注意缺陷

C、注意转移

D、注意分散

【答案】B

【解析】多动症的特征是注意缺陷(注意的选择性差差,冲动性强)、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灵活性

差。

故选B。

15、在教育的社会功能中,与人类教育共始终的基本功能是()。

A、文化功能

B、政治功能

C、经济功能

D、科技功能

【答案】A

【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此,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伴随教育始终的基本功能。

故选A。

16、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作用

B、影响作用

C、决定作用

D、外在作用

【答案】C

【解析】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故选C。

17、传统教育学认为教育学有两个基础:

一是心理学,二是()。

A、哲学

B、伦理学

C、人类学

D、社会学

【答案】B

【解析】传统教育学的提出者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应该有两大理论基础,一是心理学基础,二是伦理学基

础。

故选B。

18、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错题重做10遍,这属于()。

A、惩罚

B、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答案】A

【解析】惩罚与强化有所不同,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来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正强化、

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

减少错误出现的概率。

故选A。

19、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错题重做10遍,这属于()。

A、惩罚

B、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答案】A

【解析】惩罚与强化有所不同,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来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正强化、

负强化都是为了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即

减少错误出现的概率。

故选A。

20、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学之初便需要拟定()。

A、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教案

【答案】A

【解析】开学之初需要拟定这一学年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是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就是教案。

故选A。

21、每当学生请教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时,李老师总是批评学生没有用心听讲,而雷老师则会耐心地给学生

解答。

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

A、职业知识的差异

B、职业理念的差异

C、职业能力的差异

D、职业认同的差异

【答案】B

【解析】两位教师的不同做法反映了职业理念的差异。

故选B。

22、教学过程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知识,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

了的认识过程,这是指学生认识的()。

A、交往性

B、间接性

C、教育性

D、直接性

【答案】B

【解析】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

握”,是一种简约的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实践活动为基础。

故选B。

2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时代的要求

B、教学要求

C、家长的要求

D、学校的要求

【答案】A

【解析】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

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

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等。

故选A。

24、在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中,通常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偿性责任的要素是

()。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定案

【答案】C

【解析】制裁是指违反教育法律规范时所导致的法律后果,通常是以国家强制性措施要求承担的惩罚性或补

偿性的责任。

故选C。

25、《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

A、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保证学生课外活动时间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平均工作不低于公务员

【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

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

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故选C。

26、能力在质上的差异表现为()。

A、结构差异

B、表现早晚

C、正态分布

D、晶体能力

【答案】A

【解析】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结构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其中能

力结构的差异是能力在质上的差异。

故选A。

27、“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答案】A

【解析】《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其中蕴含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都出

自其中。

《论语》是我国最早的教育文献,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

因此,《孟子》是“四书”之一,记录的孟

子的言行。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华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

主。

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历史文献。

故选A。

28、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地方性法规

【答案】A

【解析】中国现时成文法渊源包括: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

区法、国际条约。

其中宪法在中国法的渊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故选A。

2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的特点。

A、复杂性

B、示范性

C、创造性

D、长效性

【答案】D

【解析】教师任务的繁重和人才成长的周期性长的规律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个长期的过程。

“十年树木,百年

树人”,培养一个人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有一个较长的周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因此,教师劳动具有

长效性的特点。

故选D。

30、建构主义者认为,“对话性沟通超越了传统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

当来自

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为他人的视点所唤醒,这样才会产生新的思想,才会出现与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