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21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4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docx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

巧克力市场行业分析

第一篇

2016年中国巧克力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我国巧克力市场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水平,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2015年我国巧克力糖果零售额达到185.16亿元,销售量达到12.69万吨。

从2002到2014年我国巧克力销售额持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2015年受宏观经济放缓,巧克力销售额有所下降。

02-15年销售量复合增速达到7.26%,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巧克力消费有望持续保持增长。

从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巧克力人均99.8g,日本人均1440g,全球人均消费量961g,我国人均巧克力消费量对比较低,仅以亚洲人均巧克力消费量266.4g来看,我国仍然有2.67倍的增长空间,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2002-2015年中国巧克力销售额及增速

  

2002-2015年中国巧克力零售量及增速

我国人均巧克力消费量远低于亚太地区平均水平

2002-2015年中国巧克力价格走势

第二篇 

可可制品市场消费升级明显,高端巧克力消费快速增长,天然可可未来渗透空间大。

可可脂是区分巧克力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可可脂可以使巧克力具有更为浓香醇厚的口感和更加细腻的光泽,同时接近人体温的熔点可以保证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

目前,可可脂分为天然可可和代可可两种,天然可可具有更好的口感,是高端巧克力的重要原料,同时天然可可脂价格也远高于代可可脂。

我国巧克力市场低端产品较多,众多廉价巧克力依然用代可可脂为原料,根据草根调研,国内可可制品中90%为代可可脂,只有10%为天然可可。

  随着消费升级,天然可可未来将不断取代代可可脂。

根据我国《巧克力与巧克力制品》标准规定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中代可可脂添加值不得超过5%,天然可可脂不得低于18%。

中高端巧克力的天然可可脂含量一般都高于20%以上,瑞士莲、明治等黑巧克力天然可可脂含量都达到30%以上。

近年来高端巧克力发展迅速,各个知名巧克力厂商纷纷涉及高端巧克力市场。

如德芙在2014年推出高端产品系列“尊慕”,均价达到500元/kg。

2015年好时在中国推出均价250元/kg的高端巧克力贝客诗,雀巢推出高档巧克力品牌Cailler。

同时从巧克力吨价来看,巧克力价格持续增长,巧克力消费升级明显。

高端巧克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天然可可脂的需求量扩大,随着消费升级,居民对于巧克力口味的要求提高,以代可可脂为原料的低端巧克力将逐渐向天然可可脂转变。

可可和代可可的主要区别

产品

主要原料

巧克力要求最低含量

主要特点

天然可可脂

可可豆

≥18%

价格较高,巧克力独特的入口即化的口感,有淡淡的巧克力味道和香气,熔点约为摄氏34-38度,在常温下不容易保存

代可可脂

植物油如棕仁油

≤5%

价格较低,熔点较高,较易保存,难在口腔融化,味道没有天然可可好。

部分代可可具有反式脂肪,不利于健康。

类可可脂

牛油坚果、棕榈油、婆罗脂等

≤5%

是代可可的一种,口感上好于代可可,不含反式脂肪酸,熔点与天然可可相近。

第三篇

2015年巧克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消费者食品安全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巧克力作为营养、健康、高档的消费品,越来越多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巧克力制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巧克力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

我国巧克力机械设备制造专家金荣根称,我国巧克力产业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大,但我国巧克力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亟需在文化宣传、质量监控、技术创新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业内专家称,目前,市场上的巧克力,依成分大约可分为黑巧克力(纯巧克力),牛奶巧克力,不含可可脂的巧克力,白巧克力。

其中以牛奶巧克力最为普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功能、新口味巧克力产品的不断涌现,巧克力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正在进一步扩大。

目前,市场上不断涌现出蛋白巧克力等新品种,在其配方中加入植物蛋白,融合了可可的健康功效和植物蛋白的健康功效,具有低热量、高蛋白的特点。

我国执行的巧克力行业标准,要求巧克力中可可脂占的比例不低于18%,非可可脂的脂肪含量不超过5%。

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规定可可脂占的比例不低于18%。

近几年,我国巧克力市场一直保持着10%至15%的年增长率,高于全球糖果巧克力年均增长速度近6个百分点,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行业。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巧克力行业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巧克力文化的挖掘力度及产品的品牌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消费者对巧克力文化根本不了解;二是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行业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在巧克力加工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在原料控制,生产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待于提高和加强。

三是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用工成本等不断提高,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加,部分中小企业不堪重负。

近几年,可可粉市场价格上涨高达4倍,由每吨8000元涨到每吨4万元,糖价上涨约36%,而且仍未出现下降或稳定的势头。

四是众多中小企业实力不足,难于形成规模效益,不利于品牌培育。

目前在我国巧克力行业,中小企业所占行业企业总数的90%以上,众多的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利用不合理,技术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得不到可靠保证,人才相对匮乏,信用等级低,信贷困难,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

针对我国巧克力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国巧克力产业的发展,需从巧克力文化普及、品牌宣传、质量监控、科技创新等方面综合发力。

第一,加大对巧克力文化的挖掘和普及力度。

金荣根称,我国大部分的消费者对巧克力的印象,还停留在它是一种容易上火的零食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上。

而巧克力所蕴涵的真正文化至今尚未被普及,品鉴巧克力,在我国市场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市场上绝大部分高端巧克力品牌被国外品牌所占据,而我国的很多巧克力设备生产企业也主要以向国外出口为主。

加大对巧克力产品的研发力度,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食品,而加大对巧克力文化的研究和普及力度,则可以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金荣根认为,我国的巧克力市场发展潜力无限,正在以每年10——15%的年增长率迅猛发展,高于全球糖果巧克力市场年均增速近6个百分点,消费潜力高达200亿元。

在欧洲,瑞士每年人均消费巧克力量为10公斤,而我国每年人均消费巧克力量却只有40-70克。

金荣根称,我国人均年消费巧克力只要达到1千克,就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巧克力市场。

我国作为世界上巧克力产业发展最有潜力、增幅最快的市场赢得了世界主要巧克力品牌的青睐。

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重量级巧克力企业已经全部进入我国市场,在各级超市中可见的进口或合资巧克力品牌已多达70多个,进口巧克力品牌的不断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巧克力市场向国际化竞争演变的进程。

第二,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虽然我国优势糖果巧克力企业已经占有全国近40%的市场,但与外资大型巧克力企业相比,我国糖果巧克力企业在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金荣根称,我国糖果巧克力市场是世界糖果巧克力市场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随着我国巧克力市场的日益壮大,国际上的跨国公司对我国市场将日益重视。

而目前,我国优势糖果巧克力生产企业,正处于结构调整、产品更新、优胜劣汰、企业重组的重要阶段。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我国巧克力生产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在很大程度上就要求我国巧克力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更高,企业品牌的培育和发展程度更快。

金荣根称,由于我国市场很大,许多国内巧克力品牌企业都是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做市场,因而在产品研发方面不够重视,导致高端巧克力品牌几乎被国外品牌占领。

据悉,我国巧克力年总产量已连续几年超过百万吨,生产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

中国糖果巧克力市场呈现国际品牌,本土品牌和众多中小企业共同参与竞争的格局。

各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开发新产品引导消费,抢占市场,呈现出稳健增长的发展态势。

第三,生产技术与设备的科技创新。

金荣根认为,外资品牌着重强调产品的优秀品质与独特口感,因此,迅速占领了我国市场,并实现了较高的品牌溢价,占据了中高端市场的绝对份额。

而对于我国的国产巧克力来说,其劣势主要表现在品牌数量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在整体上始终无法摆脱品质口感不尽如人意,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的尴尬处境。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巧克力行业的竞争主要是品牌的竞争,我国糖果巧克力企业亟需进行品牌培育、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大对巧克力的新口味、新功能或者新的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多方面研发的力度,以从巧克力设备行业这个源头着手来促进巧克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只有不断加大对巧克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的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才能有效推动整个巧克力行业的快速、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巧克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篇

2016年中国巧克力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尽管受整体经济增速下滑以及快消行业需求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巧克力行业依然在15年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实现了193.47亿的销售额,同比增速达12%,2010年以来实现年复合增长率12.73%,产品单价的上升成为销售额上涨的关键因素,除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营销成本上升等因素外,高端产品和进口产品的需求增加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2010-2015年中国巧克力销量(千吨)

2010-2015年中国巧克力销售额(亿元)

  随着一线城市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行业内主要厂商开始在非一线市场进行布局,根据好时中国的官网资料,公司首席执行官J.P.Bilbrey在谈到中国市场时提到公司未来将进一步融入中国本土市场,通过整合现有经销网络,最大化交叉销售的协同作用,将旗下包括好时之吻散装在内的巧克力产品销往国内更多二三线城市及多个婚宴渠道。

从包装分类来看,盒装巧克力(包括内部含独立小包装的)、棒状巧克力增长领先,分别在15年实现12.61%和12.04%的增长率。

2010-2015年巧克力按包装分类收入(亿元)

  2010-2015年排块巧克力按口味占比(%)

目前的行业格局依然是玛氏(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一家独大,其旗下品牌德芙、M&M、士力架知名度较高,2015年玛氏实现了37.48%的市场销售额占有率,公司有着优良的产品结构,同时通过大量的广告投入,其主打产品的对应人群和主要功效区分度明显,未来预计仍将长期保持领先地位。

费列罗(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和好时巧克力(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紧随其后,分别实现17.36%和12.43%的市场占有率。

继在杭州建立子公司费列罗食品(杭州)有限公司后,费列罗计划在萧山建立工厂以解决进口运输时间长等问题。

而好时公司在继14年收购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后充分利用公司原有品牌和销售渠道,在非一线城市拥有了更多的销售提升空间。

我国对巧克力产品中非可可植物脂肪的添加量有严格的规定,《巧克力与巧克力制品》标准中规定在标有巧克力或者巧克力制品的产品中该值不得超过5%,与欧美等传统巧克力消费大国相比,我国巧克力配方中价格昂贵、常温下不宜保存的纯可可脂占比稍低,代可可脂由于是人工制成的仿可可脂产品,不仅会影响口感,还有可能含有威胁健康的反式脂肪酸,随着消费升级以及消费者对于口味的要求提高,未来原料中天然可可制品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中国巧克力各原料成分占比(%)

西欧巧克力各原料成分占比(%) 

第五篇

2017年我国巧克力行业

失去了占据高端市场的可能性

(2017年巧克力行业龙头易主

中低端市场将成出路)

     一年一度的情人节里,最热销的产品莫过于巧克力了,这种以“浓情蜜意”著称的食物在情侣关系中代表的含义只有消费者最能懂。

这也使得巧克力的销量呈现出节日火爆、平时基本卖不动的情况。

以下是2017年我国巧克力行业市场分析:

与此同时,我国巧克力行业的老大“金帝”,也由于连年亏损,在2016年最终易主,也显示除了我国巧克力行业的尴尬处境。

从市场情况来看,情人节前后琳琅满目的巧克力货架上,依旧鲜有国产巧克力的身影。

很显然,国产巧克力想要跻身于高端市场,仍旧十分艰难。

而且目前不少国产巧克力厂商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大品牌能够做好产品、形成消费氛围然后再去模仿或者克隆。

这种“跟随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我国巧克力行业经营者的发展积极性。

再者,当下金帝已经停产,国产巧克力基本上失去了自有品牌。

就整个巧克力市场的表现来看,国产巧克力智能从产品造型、深入三四线城市来寻求突围。

目前消费者购买巧克力大多选择进口品牌,如好时、雀巢、费列罗、德芙等,而且这些品牌的口感和包装确实不错。

而国产巧克力品牌的知名度就不如这些进口品牌了,使得即便消费者想买,也说不出哪一个品牌的国产巧克力比较知名。

除了线下,国产巧克力在线上的影响力也非常弱。

在网上购物平台上,销量与市场认可度较高的巧克力依旧是进口品牌。

目前费列罗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7.8%,德芙、士力架等市占率达到39.8%,雀巢紧随其后。

 但是当前我国巧克力行业经营者的心态是“又爱又怕”,虽然面对的是强大的消费市场,但是由于担心投入没有回报,因而在资源配置积极性上做得很不到位,导致我国巧克力行业现在整体呈现出配套设施不全、加工设备选型不当、产品开发力量薄弱、品牌少、口味单一、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

另外,我国巧克力行业经营者基本上已经失去了占据高端市场的可能性。

然而想要在中低端市场发力,就需要厂商在造型、形象上做出一些改变,例如获得一些卡通形象的授权,有望在儿童市场成为刚需。

而且如果能够深耕三四线城市以及乡村镇市场,也会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

 

第六篇

 巧克力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有:

    1)巧克力行业生命周期。

通过对巧克力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研判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2)巧克力行业市场供需平衡。

通过对巧克力行业的供给状况、需求状况以及进出口状况研判行业的供需平衡状况,以期掌握行业市场饱和程度;

    3)巧克力行业竞争格局。

通过对巧克力行业的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的分析,掌握决定行业利润水平的五种力量;

    4)巧克力行业经济运行。

主要为数据分析,包括巧克力行业的竞争企业个数、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口值、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行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

    5)巧克力行业市场竞争主体企业。

包括企业的产品、业务状况(BCG)、财务状况、竞争策略、市场份额、竞争力(swot分析)分析等。

    6)投融资及并购分析。

包括投融资项目分析、并购分析、投资区域、投资回报、投资结构等。

    7)巧克力行业市场营销。

包括营销理念、营销模式、营销策略、渠道结构、产品策略等。

第七篇

2017年巧克力行业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

  巧克力起源于欧洲,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为一种营养、健康、高档的消费品,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消费者喜爱和接受,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巧克力产业已成为我国食品工业中发展速度较快的产业。

 巧克力是以糖和可可制品(包括可可脂、可可液块或可可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甜食,口感细腻甜美,且具有一股浓郁的香气。

目前中国消费者人均巧克力消费量在每年100g左右,是一些国家的1/8,甚至是1/80。

即使市场放缓,对于快消品牌而言,它仍然具有市场潜力。

目前占最大市场份额的、是主打大众消费市场的德芙,好时的“小身材、大味道”则显得年轻、有趣,费列罗则在高端的礼品市场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目前中国巧克力市场总体呈“内弱外强”的态势,特别是相对高端的纯脂巧克力市场已完全被外资企业占据,本土品牌只有代可可脂类产品上还有所作为。

随着消费升级,天然可可未来将不断取代代可可脂。

根据我国《巧克力与巧克力制品》标准规定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中代可可脂添加值不得超过5%,天然可可脂不得低于18%。

中高端巧克力的天然可可脂含量一般都高于20%以上,瑞士莲、明治等黑巧克力天然可可脂含量都达到30%以上。

近年来高端巧克力发展迅速,各个知名巧克力厂商纷纷涉及高端巧克力市场。

资料来源:

中国报告网

 

第八篇

2017年中国巧克力行业

竞争格局及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2014年以前中国巧克力连续10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持续高于糖果总体增速,占比也不断上升至18%左右,但随着2015年开始行业调整,巧克力市场规模2015、2016连续两年下滑-3%和-1%,数据显示2016年市场规模为184亿元,未来数年将保持个位数缓慢复苏。

  好时巧克力作为大众巧克力品牌代表,近年销售下滑明显(16Q1中国区下滑-47%),而Lindt和歌帝梵两个高端品牌却发展良好,Lindt2015年全球销售额同比大涨48.3%,歌帝梵在国内也掀起顶级巧克力热度。

在巧克力消费结构中,礼盒和礼袋装的送礼型巧克力占比提升至接近60%,高端送礼型巧克力将是消费升级下未来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巧克力市场规模及在糖果中占比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巧克力送礼型和自用型品类结构占比

  

中国巧克力市场由国际糖果巨头企业占据绝对主导,玛氏拥旗下德芙、M&M、士力架等众多知名品牌16年市占率达39.8%,费列罗依靠FerreroRocher和Kinder两大品牌市占17.8%,雀巢、好时、亿滋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达9.7%、8.6%和3%。

相比之下,国产品牌显得黯淡,原国产巧克力第一品牌金帝被反复收购后已经停产,徐福记被玛氏控股,而金丝猴被好时收购后整合上出现问题。

中国巧克力行业格局

中国巧克力行业品牌占有率

  根据Top101News数据,当前全球前十大巧克力生产商为:

玛氏、亿滋、雀巢、费列罗、明治、好时、Lindt、雅可(Arcor)、格力高和Yildiz。

全球前十大巧克力产商收入规模

第九篇

中国巧克力市场SWOT分析

1、中国糖果行业品类的进化 

  随着糖果企业间的竞争进一步走向白热化。

产品高度同质化的持续升温,营销模式的雷同,促销手法的模仿及跟进。

令许多糖果企业的业绩增长乏力,在面对这极度不利的行业环境下,糖果企业该如何去应对这种品类危机给企业可持续性经营管理带来的挑战。

如何在大同中去寻找大不同。

企业的品类如何升级,如何去高度复合现行消费者的需求等等,都是摆在中外各糖果企业面前急需解决的品类难题。

 

  中国糖果行业的品类结构之争自2004年起就拉开了品类进化大战的序幕。

首先是2004年的硬糖品类的价格之争,2005年软硬奶糖品类的奶含量之战,2006年的胶基糖品类的品牌之战,2007年的果汁软糖品类的市场份额之争,2008年酥糖,牛轧糖口味回归之争到2009年巧克力品类之争。

综以上所说,随着巧克力品类大战的大幕拉开,也预示着中国糖果行业的品类高端产品品类恶战的年代已经来临. 

2、中国巧克力市场SWOT分析 

(1)优势:

 

A:

自2003年以来,中国糖果市场一直保持着8%-12%的增长速度,比全球糖果市场年均增长速度高出近6个百分点 

 B: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及消费水平提高,未来10年内中国巧克力市场有望以每年近25%的速度增长。

在目前,中国已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糖果巧克力市场 

 C:

作为巧克力品类的主战场---现代终端渠道在中国糖果市场的销售占比日益提高,已正式代替流通渠道成为糖果企业最大的销售渠道 

 

(2)劣势:

 

A:

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余波未消,内需消费拉力减低的现状还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巧克力品类的高速增长 

  B:

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存在着多层次性,多变性及差异性等不利于巧克力品类全国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因素 

  C:

现时巧克力品类的价格细分市场还未完全细分,导致降低了中低消费人群的可选择性,从而限制了巧克力品类的整体市场规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大 

(3)机会:

 

  A:

中国高增长的糖果增长率,吸引了越来越多跨国巧克力厂商的目光。

除了欧美品牌外,来自韩、日等亚洲国家的巧克力厂商争相加速在中国开拓市场。

  B:

目前中国巧克力人均年消费只有50至60克左右,而日本和韩国人均年消费量都在1.4公斤以上,市场的饱和度非常低。

 

  C:

通过跨国公司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后,中国的巧克力品类市场已经从市场的导入期进入了市场的成长期.,市场容量日趋壮大. 

(4)威胁:

 

A:

巧克力品类在中国目前还不是主流的糖果消费品类,销售量难以马上得到提升 

  B:

巧克力品类市场鱼龙混杂,大部分消费者还不知道纯巧克力与代脂巧克力之分,目前还处于价格敏感期。

C:

巧克力品类市场的操作难度非常大,市场运作成本非常高,不是一般的糖果企业可以马上去运作,大部分糖果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到投入与产出相平衡 

  D:

由于对巧克力了解不够充分,消费者普遍存在着巧克力是高糖、高热量的糖果,不仅会使身体发胖,还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错误的认识,致使部分消费者想吃,但又不敢吃、怕吃。

 

3、巧克力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相对于欧美竞争激烈的巧克力市场来讲,中国巧克力市场行业竞争程度还较低、竞争产品较少、发展潜力巨大,这样的一个市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蛋糕,自然让西方巧克力巨头们垂涎三尺。

目前,世界排名前二十位的重量级巧克力企业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在上海超市中可见的进口或合资巧克力品牌已多达70多个,进口巧克力品牌的不断加入加速了中国巧克力市场向国际化竞争演变的进程。

 

  按笔者分析得出,目前,巧克力品类的竞争企业大致分化成四大阵营:

第一阵营是以德芙、吉百利、好时、费列罗,百乐嘉利宝等为代表的一线外资品牌,牢牢占领着高档巧克力市场绝大部分份额;第二阵营是以悠哈,明治,格力高,瑞士莲为代表的二线品牌,主导中高档巧克力市场,随时会改变目前的品牌格局;第三阵营是以金帝,徐福记为代表的三线品牌,主导中档巧克力市场,消费受众比较广大。

第四阵营是东方豪威,申丰、金丝猴,恺撤威登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占据了低档代可可脂巧克力市场的主要份额。

进口、合资品牌销售势头强劲、国产品牌表现不佳:

无论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消费的忠诚度还是立体式的品牌传播、广告投放还是低端的产品铺市、市场生动化和销售促进,市场占有份额还是产品知名度,进口及合资品牌都占据显著位置。

在国产品牌中仅金帝巧克力挤进行业前十强,另外申丰、东方豪威略露头角外,其他本土品牌均表现不佳。

 

4、企业运作巧克力品类市场操作能力要素:

 

 A:

对全国区域市场战略布局规划能力 

区域市场战略布局规划是经营市场的核心,运作巧克力品类就要对锁定市场的绝对了解是制定出科学、合理规划的前提。

一份科学的战略布局规划,必须体现各区域市场的人口分布、经济状况、消费习俗、商业态势、渠道结构等因素,反映出重点市场、潜力市场、重点渠道、辅助渠道、重点客户、潜力客户等,从而把准各区域市场商业态势。

企业在制订各区域市场战略布局规划前一定要深入了解,使制定出的产品布局、渠道布局、客户布局等规划与各区域市场现状高度复合。

 

B:

对全国区域市场客户布局规划能力

客户是营销系统不可或缺的市场“支撑点”,运作巧克力品类一定找准客户,找对客户是成就区域市场的关键。

企业在布局客户时要充分考虑各区域的商业特性、运营管理、价格控制、品项经营等因素,根据各区域市场现状充分考虑客户布局形式、布建数量、客户类型。

结合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