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128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docx

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实证研究

目录

一、引言2

(一)选题背景2

(二)文献综述3

(三)研究意义4

二.巢湖区域经济TOPSIS模型建立及评价5

(一)TOPSIS原理及模型介绍5

(二)TOPSIS模型的建立过程5

(三)指标的确定和选取6

三.巢湖市地区的产业梯度分析9

(一)梯度转移理论概述9

(二)产业梯度系数10

(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11

四.巢湖市产业承接的价值链分析13

(一)产业价值链的概念13

(二)全球价值链14

(三)微笑曲线14

(四)巢湖市产业的价值链分析15

五.巢湖市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其它该提高的地方18

(一)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条18

(五)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19

六、结束语19

致谢19

参考文献20

附录:

外文文献和译文21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

1、目前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各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迎接产业承接所带来的机遇将直接影响该地区产业的走向和经济的发展。

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这使安徽的皖江开发从地方性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实现了新的飞跃。

而安徽地区各城市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经济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各城市的地方保护没有完全打破,因此,个地区的产业承接重点也应该各有侧重。

国内对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巢湖市的产业承接能力分析尚且有所欠缺。

巢湖市经济发展相对于安徽省其它城市比较靠后;同时巢湖市没有相对突出的知名企业和代表性品牌。

正因为此,对于巢湖市的关注程度也相对较低。

如今巢湖市以化工、电缆、采掘、船舶制造、建材和农产品加工六大支柱产业为发展重点。

但是综合分析巢湖市的经济情况和自身的发展优势来看,对于目前的产业发展重点有很多不匹配之处。

例如:

(1)、巢湖市产业集群问题突出。

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企业间产业关联度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等一系列因素是制约巢湖市产业集群的重大阻力,而不顾现状地走原来单纯化、分散化道路必将不利于巢湖市产业的承接和经济的发展。

(2)、巢湖市对于沿海地区的产业承接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巢湖市属于二流城市,所从事行业基本上是低端的制造要和开采业,而相应的技术类行业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没有完善的辅助性设施,并且与之相匹配的价值链行业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2、其二,产业竞争力的数量化能够客观、准备的描述和度量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竞争力,能够帮助地方政府在产业承接、招商引资过程明确方向。

对于巢湖市的产业承接不仅需要了解巢湖市自身的优势,更要明确到各行业、各产业细分的具体产业数值,这样才能帮助其准确分析和定位产业承接的方向和重点。

其中数量话信息主要包括产业增加值、产业区位等等。

利用好这些信息将会大大加强决策的正确性和客观性。

3、全球价值链的理论表明,产业的存在和发展不可能孤立存在,更不可能单独实现价值最大化,只有在充分实现产业间的链式发展和匹配后才能最大效应的实现产业价值增加。

巢湖市在产业的承接上绝对不能孤立思考,闭门造车。

要实现巢湖市产业承接的最优模式,必须分析其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与其它区域产业的链式构造和匹配程度。

这样才能帮助理清产业承接的思路,与当地产业结合,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

只有在完全弄清巢湖市的优势所在以及生产能力的大小后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的潜力和资源。

下面以TOPSIS模型、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以及产业价值链重点讨论巢湖市的产业承接重点。

(二)文献综述

1、安徽省资源情况分析

项思可(2010)在论文《安徽土地资源概况及土地利用结构与状况分析》中对安徽省土地资源做了如下表述:

安徽省土地利用类型按过渡分类体系划3个一级地类、14个二级地类、52个三级地类,具体可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3个一地类级,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城市用地等14个二级类、水田、水浇地、旱地、果园、茶园等52个三级类。

与全国三级地类(56个3类)相比,安徽省三级地类中缺少沿海滩涂、沿海韦地、冰川级永久积雪和沙地4个三级类。

并且指出,巢湖市对于一级地类资源利用率仅占安徽省的12.2%,排名居于其他城市之后。

她同时指出了安徽省对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1.土地利用率高,耕地后备资源缺乏。

2.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3.土地利用结构不适应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4.土地生态环境恶化。

蔡善柱(2003)对于安徽省的经济资源评价较为客观。

他在他的论文《安徽沿江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中指出:

安徽沿江地区依托矿产资源和长江水运的双重优势,矿业经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城市专业化分工明显,但经济总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他对于安徽沿江地区矿产资源开发的基本态势做出如下评价:

1.矿产资源丰富,但贫矿多、富矿少;2.主要矿种储量多、潜力大,但共生和伴生矿多;3.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资源浪费严重;4.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严重。

2、产业承接分析

贾莉娟(2010)对于安徽省的资源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安徽省资源颇为丰富,对于产业的承接有很大优势,主要表现在产业具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

但是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同时存在以下制约因素:

(1).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不完善;

(2).经济效率低下,研发投入不足;(3).产业分散,产业层次低;(4).企业承接热情不够,且盲目性大;(5).政策兑现较难,政策缺乏连贯性。

针对以上环境,贾莉娟提出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几点建议:

(1).改善投资环境,为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打好基础;

(2).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创造自主品牌;(3).培育产业集群,与长三角产业实现有效对接;(4).主动积极地引进长三角地区的产业;(5).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要保持政策稳定。

周五七(2010)在他的论文《中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产业选择——以安徽为例》中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了安徽省的产业承接重点:

安徽既能承接沿海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饮料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业等,可以促进本地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和本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安徽也能承接能源密集型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可以提高本地能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他提出如下建议:

在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安徽更要利用自身的科教资源与智力优势,加快承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高端产业或高科技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推动安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3、全球价值链理论和TOPSIS理论

谭力文,赵鸿洲,刘林青(2009)在论文《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中阐述了关于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的理论:

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基础的产业集群理论是从全球的视角来研究产业链条的空间有效配置,主要关注的是各个地方产业集群之间的关系。

从全球价值链各个价值环节的等级体系来看,任何一个地方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只有一个选择,即不断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不断攀升,而这种攀升的结果就是需要自愿或不自愿地将不适合变化的原有价值环节从地方产业集群中分离出去。

也就是说,一方面是地方产业集群沿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升级发展的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随着时间推移,不同等级价值环节的空间分化和再构的一种现象。

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所处的世界产业地位,不少学者也相继发表有关中国的价值链分析观点。

刘刚硕士对于中国的经济地位分析较为深入,他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比较关注。

在他的论文《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关于中国产业价值链的实现提出如下建议:

1、改造现有产业;2、承接国际产业转移;3、培育新兴产业。

他指出中国的产于居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部位,利润率低,技术含量不够,只有通过拓展现有的产业曾能走向成功。

(三)研究意义

TOPSIS理论是关于产业承接能力分析的定性分析工具,具有客观性高、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等好处。

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多用此工具进行产业能力分析。

李晖、王莎莎在论文《基于TOPSIS模型评价承接产业转移的实证研究》中就是采用TOPSIS模型定量分析大湘南地区在全省中的经济地位,探讨产业承接转移的运行机制,明确大湘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梯度系数,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运用TOPSIS方法,客观地评价出了大湘南地区的产业承接能力,最终得出结论:

大湘南整体水平处于中下等级。

其既有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的迫切要求,也有为承接粤港澳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二.巢湖区域经济TOPSIS模型建立及评价

(一)TOPSIS原理及模型介绍

  TOPSIS(TechniqueforOrderPreferencebySimilaritytoanIdealSolution)法是C.L.Hwang和K.Yoon于1981年首次提出,TOPSIS法根据有限个评价对象与理想化目标的接近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是在现有的对象中进行相对优劣的评价。

TOPSIS法是一种逼近于理想解的排序法,该方法只要求各效用函数具有单调递增(或递减)性就行。

TOPSIS法是多目标决策分析中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又称为优劣解距离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检测评价对象与最优解、最劣解的距离来进行排序,若评价对象最靠近最优解同时又最远离最劣解,则为最好;否则为最差。

其中最优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优值。

最劣解的各指标值都达到各评价指标的最差值。

  TOPSIS法其中“理想解”和“负理想解”是TOPSIS法的两个基本概念。

所谓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优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好的值;而负理想解是一设想的最劣的解(方案),它的各个属性值都达到各备选方案中的最坏的值。

方案排序的规则是把各备选方案与理想解和负理想解做比较,若其中有一个方案最接近理想解,而同时又远离负理想解,则该方案是备选方案中最好的方案。

(二)TOPSIS模型的建立过程

构造初始矩阵:

设评价模型有n个目标(指标、因素等)(D1D2D3D4…Dn),m个被评价单元(M1M2M3…Mn),第M个评价单元MI(i=1、2、3…、m)在目标Dj(j=1、2、3…、n)下取值为Mij,则初始矩阵为:

M11M12…M1n

M21M22…M2n

Mij=…………

MM1Mm2…Mmn

(1)

评价指标的同趋势化与归一化:

评价指标分为高优指标和低优指标,高优指标是指指标数值越高越优,低优指标反之。

评价前,一般将高优或低优指标转化为同一种指标,使所有指标趋势相同,对于相对数指标,采用差值法转化;对于绝对数指标,采用倒数的方法转化:

Zij=

(2)

式中,i=1,2,…,mj=1,2,…,n

将矩阵M中的所有原始数据Mij同趋化后,得到矩阵Z=((Zij)n×m),若原指标已满足同趋势要求,则不进行转化。

构造决策矩阵:

将原始矩阵按式

(2)进行转化,把归一化后的数据矩阵(即决策矩阵)记为Zij:

Z11Z12…Z1n

Z21Z22…Z2n

Zij=…………

Zm1Zm2…Zmn(3)

确定理想解和负理想解:

理想解Z+的第j个指标值为Z+j,负理想解Z-的第j个指标值为Z-j,有:

Z+=(Z1+Z2+…ZJ+)(4)

Zj+=max{Z1jZ2j…Zmj},j=1,2,…,n

Z-=(Z1-Z2-…Zj-)(5)

Zj-=min{Z1jZ2j…Zmj},j=1,2,…,n

根据Zij矩阵和(4)式、(5)式可以得到正理想解Z+和负理想解Z-。

计算距离:

D-i=

,i=1,2,…,m;j=1,2,…,n(6)

D+i=

i=1,2,…,m;j=1,2,…,n(7)

确定接近度:

Ci=

i=1,2,…,m(8)

Ci越大,表明第i个评价对象越优;根据接近度的大小,就可以对评级对象进行排序。

(三)指标的确定和选取

鉴于指标的可获得性和、指标计算的课操作性、各项指标进行横向比较或指标分级的可能性、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选择一下指标作为评价依据: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由于指标的获得性复杂,本文以巢湖市2010年1-8月数据为指标数据)

建立数据表格(单位:

万元)

县区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房地产开发投资

财政收入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居巢区

185404

176800

31499

49842

279078

2027138

庐江县

118348

427914

34804

66365

258620

1449244

无为县

546666

883441

57307

95525

378632

1542593

含山县

90849

232152

25433

38537

100736

580511

和县

154750

455427

65816

48479

184899

1073580

(资料来源:

庐江县统计局,2010年9月18日)

由式

(1)对表中数据做初矩阵变换,由式

(2)对数据进行同趋势化处理得到决策矩阵Zij

0.30100.15770.30790.35380.48400.6385

0.19210.38180.34020.47110.44850.4565

0.88750.78820.56020.67800.65670.4859

0.14750.20710.24860.27350.17470.1829

0.25120.40630.47390.34410.32070.3382

应用式(4)、式(5),根据已经构造的决策矩阵Zij,确定各指数的理想解Z+和负理想解Z-如下:

Z+

0.8875

0.7882

0.5602

0.6780

0.6567

0.6385

Z-

0.1475

0.1577

0.2486

0.2735

0.1747

0.1828

根据式(6)、式(7)可以确定距离D+、D-;应用式(8)可以得出各评价对象的接近度Ci

县区

D+

D-

Ci

排序

居巢区

0.9697

0.6284

0.3932

3

庐江县

0.8762

0.5701

0.3942

2

无为县

0.1524

1.5300

0.9094

1

含山县

1.2593

0.0494

0.0377

5

和县

0.9342

0.6047

0.3924

4

由表中可见巢湖市的经济水平呈现两极分化状态。

无为县水平最高,含山县最低,同时最高和最低之间差距非常大。

故要发展巢湖市经济,必须发挥各区县优势,力图平均各地区经济水平,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必须,而且迫切,同时,由于各地区间的差异重大,会使巢湖承接产业转移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究竟如何侧重巢湖市的产业承接重点?

对于巢湖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又怎样安排?

从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无为县经济发展居于领头地位,应巩固无为经济势头,着力打造无为支柱产业,以先富带后富,最后共同富裕。

含山县经济较为落后,但是含山县有丰富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和旅游资源(含山的华阳洞有“天下第一洞”之称)。

在产业承接的同时可以重点分析含山县的未挖掘潜力,利用其优势资源发展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其它区县经济发展平稳,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其承接要点。

具体有关加强承接工作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以下点:

1、强力推进巢湖集中区建设。

集中各类要素资源,举全市之力,在北起姥桥,南至二坝,沿长江北岸布局建设200平方公里的巢湖集中区,重点承接新型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大力发展姥桥、沈巷、二坝三个组团;建设和县临港新城、沈巷生态新城、二坝新型化工新城;设立三个延伸区,即二坝组团向西南设立高沟延伸区,沈巷组团向西设立铜(闸)林(头)延伸区,姥桥组团向北设立乌江延伸区,努力将集中区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新兴的现代产业密集区、泛长三角合作发展的试验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极、生态环境优良的滨江新型城市群

2、打造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

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和品牌等要素,大力推进《巢湖市千亿工业振兴计划》,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实施“663”工程,发展六个超百亿元产业,分别是重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和生物工程;打造六个超百亿元园区,分别是巢湖集中区、巢湖经济开发区、无为经济开发区、高沟经济开发区、庐南重化工业区、乌江化工园区;实现超百亿元企业零的突破,着力打造3个百亿元企业。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充分发挥优势,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建设水稻、油菜、棉花、水产、水禽、蔬菜六大生产基地。

利用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扶持和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完善面向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供应网络,建立优质安全农产品供应基地。

4、加强开发园区建设。

按照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突出的原则,加强开发园区管理,重点支持巢湖经济开发区、无为经济开发区、庐江经济开发区、和县经济开发区、含山工业园区、富煌工业园区和高沟经济开发区扩容升级,推进园区整合、转型,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加快现有乡镇工业集聚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加强用地调控,建立项目进入与退出机制,支持升级为省级开发园区,提升承接能力。

5、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加快皖江城市带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重点加快滁马高速(巢湖段)、巢马高速及马鞍山长江大桥接线公路建设,争取尽早建设北沿江高速公路、芜湖长江公路二桥及接线工程、和县郑蒲港工程等;全面整治合裕航道,加快裕溪闸、巢湖闸扩建步伐,推进引江济巢工程等前期工作;积极做好合肥—福州、商丘—杭州等铁路地方工作。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集中区的供电、通信、给排水等建设,进一步完善沿江重点镇和省级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

6、抓紧谋划一批重大项目。

对照《规划》要求,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提升原材料产业、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围绕化工、电工器材、装备制造、汽车零配件、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旅游等产业,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分层推进,争取每年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

但是有这些规划性的方案还是不够的,要想从每个细节上把握住产业承接和经济发展的重点,必须对巢湖市的经济做分行业研究,抓住支柱产业、培养重点产业、发展潜力产业、创造优势产业。

下面,对巢湖市的产业重点做梯度分析。

三.巢湖市地区的产业梯度分析

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分析清楚巢湖市地区的产业梯度,这样才能把握住承接产业重点,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以最大限度发掘巢湖市的经济发展潜力,从而促进巢湖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梯度转移理论概述

梯度转移理论,源于弗农提出的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此后威尔斯和赫希哲等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并作了充实和发展。

区域经济学家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区域经济学中,便产生了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

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说明该区域具有发展潜力,因此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

该理论认为,创新活动是决定区域发展梯度层次的决定性因素,而创新活动大都发生在高梯度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而这种梯度转移过程主要是通过多层次的城市系统扩展开来的。

产业梯度转移即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

产业梯度转移,可分为国家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内的产业梯度转移。

对某地区而言,包括外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地产业梯度转移到其它地区两个动态过程。

在我国,“梯度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的东部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某些劳动密集的、消耗大量自然资源的、生产传统产品的产业(如制造业)转移到中、西部,甚至是按梯级顺序先转移到中部,再转移到西部。

梯度转移理论,实质上是一种非均衡发展理论。

1978年以来,在我国的思想空前活跃的理论界,特别是政府决策者,在总结以往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反思了以往片面强调均衡发展、忽视经济效率的得失,开始把效益原则和效率目标放在区域经济布局和实施区域发展政策的优先地位。

有关专家把国际盛行的梯度转移理论引入了我国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研究中,从而在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实质上的影响。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

这些地区间客观上也存在着经济技术梯度,既然有梯度就有空间转移的顺序。

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经济技术优势往往是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

因此,国家开始实施沿海地区优先开放战略,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即沿海地区引进和掌握先进技术,率先发展一步,然后逐步向处于二级、三级、四级梯度的地区推移,以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速度的加快,逐步达到缩小地区差距、实现经济布局和发展相对均衡之目的。

(二)产业梯度系数

产业梯度主要受两个因子的影响:

一个是创新因子,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来综合表示,它取决于该地区该产业劳动者的技能、技术创新水平和转化为生产的能力等因素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

另一个是产业集中因子,级专业化生产程度,用区位商来表示,它取决于该地区该产业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多少等因素与全国同行业的比较,具体公式为:

Lij=

Qij=

式中lij为i地区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Lj为所在省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eij为i地区j部门的产业增加值;ei为i地区GDP;Ej为所在省j部门的产业增加值;E为所在省GDP

产业梯度系数(Tj)=区位商(Lij)×比较劳动生产率(Qij)

(三)产业梯度系数分析

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来源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09、巢湖统计年鉴2009):

指标

增加值(万元)

从业人员

安徽

巢湖

安徽(万人)

巢湖(人)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342223

2785

30.72

534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377347

42194

3.29

1632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9998

6735

1.08

779

非金属矿采选业

108056

10160

1.78

1640

农副食品加工业

1190613

114610

9.83

4321

食品制造业

437730

10957

4.13

1003

饮料制造业

574272

17890

5.22

1303

纺织业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