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207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docx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二章中考作文定向辅导

第二章 中考作文定向辅导

第一节 写熟悉的事,有话可说

中考作文的原则和出发点是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

所以,每一道作文试题都给考生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让考生写身边的事,写熟悉的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想。

“让每一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这一命题原则,在近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体现得更加明显。

如“为了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梦想。

“欢乐一家亲”和“美好一瞬间”,也是让考生写非常熟悉的事情,使考生们能够有话可说。

“写给________的信”,考生们只要去写熟悉的人,写熟悉的事,写熟悉的情感,都可以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作文来。

“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和“_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考生们肯定有熟悉的人和熟悉的事可写。

近年来的浙江省中考作文命题,都是建立在学生能言说,而且可以把话说好的基础之上。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写作。

(60分)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

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以“________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

”等;

(2)文体自选;(3)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16行);(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考题解析

本作文题采用半命题形式,作文题目由漫画、导语、要求构成。

从多方面引导考生理解童心,三幅漫画分别为“童心是一种向往”“童心是一种想象”“童心是一种创造”。

导语里有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等提示语,并且提示考生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啊!

”“爸爸的”“美丽的”等内容。

从中可以看出,命题者可谓用心良苦,他在提醒考生,在人生的追求中,要保留一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童心便是其中一个。

他也在提醒老师,教育是一种呵护和唤醒,呵护人身上最美好的东西,唤醒学生对人生的美好向往。

“________童心”这个题目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毕竟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曾拥有一颗童心,只是有些人意识到了并保持下来,而有些人没有很好地关注到。

题目也能让考生发挥自己的特点,让任何一种文体、文风都可能写成佳作。

从这点而言,这个作文题目是不太难的。

相信很多考生拿到题目之后,脑海里马上闪烁的是自己拥有的童年生活。

童年一定有童心,但是童年生活并不等同于童心。

文章可以写“某人的童心”,这类文章如果能用生动精彩而富有情趣的细节加以表现,会很鲜活。

也可以写对童心的思考,社会在发展,童心渐逝,少年老成,“简单、自然、一致”的童心在慢慢消逝,如果能书写出美好童心在现代的遭遇,表达渴望,抒发感慨,或透过现象阐述个人见解,也是相当不错的。

当然,无论哪种文章,最关键的还是对童心的理解,童心是一种精神,需要自己的体悟和理解,考生对童心如果有自己的见解,便会有与众不同的切入角度,而对童心的理解程度,差不多决定着文章的立意高度和深度。

此外,教材中也有这类富有童心的文章,如鲁迅、丰子恺等名人记录的童年趣事等,相信这也能给学生不少写作上的启发与灵感。

佳作赏析

阳光·童心

温州一考生

我是躺在风的怀抱中静静沉睡的风筝,做着一个五彩斑斓的梦;我是简单的秋千,开心地和阳光一起舞蹈,承载着一个个对蓝天的向往;我是一块块大小不一的积木,每天都会有一双双小手将我组成各种形态,饰以笑容。

我就是童心,阳光与快乐的孩子,带给每个人快乐。

这一天,我隐了身,背着妈妈偷偷从窗子里飞了出来,绕过长满牵牛花的篱笆墙,跃过飘满蒲公英的草地,向每一朵白云问好,开始了我的一段神奇而又梦幻的旅行。

晚上,我在灿烂的星空下,飞了很长时间,最终是累了,然后向远处眺望。

蓦地,在长满鲜花的地方发现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我以最快的速度来到了这座小房子。

“哦!

这真是一栋很可爱的小楼呢!

”我不禁感叹,“住在里面的人一定很幸福。

”我跃上了二楼的阳台,拿出从家里偷拿来的柠檬草小饼干,小口小口地吃着,不经意间,我看到了窗子里的情景。

柔和的灯光洒在房间的每个角落里,渲染出温馨的气氛。

在米色沙发上,坐着一个神情严肃、认真的男人,茶几上的咖啡已经冷掉了,他的双眼正瞪着放在膝盖上的方盒子,用人们的话来说,就是电脑。

他的手指飞速敲击着键盘,很长一段时间,都未曾挪动一下位置。

在他旁边的软木地板上,正坐着一个小家伙!

他很可爱,在灯光下,他的眼里显出的尽是快乐,还透着些期待。

他每次用积木搭出一个新东西,就抬头向他的父亲看一下。

可他总是显得有些失望,然后低头将原本搭好的积木全部打乱。

“爸爸,陪我玩一会儿好不好?

”他几乎用哀求的语气说。

男人愣了一愣,看了看地上可爱的孩子,又看了看那个方盒子里的东西,抱歉而又无奈地说:

“宝贝儿,对不起,爸爸今天没时间,改天爸爸一定陪你玩,好不好?

”结果,那个孩子哭了,哭得很大声。

男人不知所措,喊着孩子的妈妈,然后抱着那个方盒子匆匆离开。

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不是应该帮帮那个孩子呢?

只见满天的星星都在向我点头。

呵呵,做好事的时间到了。

我用魔法杖轻轻点了点这座房屋,几千万束星光汇聚在一起,变成了一颗童心,我将它偷偷地装进了那个小盒子,这样童心的力量就能感染那个男人了。

果然不出所料,那个男人十分钟后又出现在了孩子的面前,他在孩子面前坐了下来,笑着摸了摸孩子的头:

“宝贝儿,爸爸陪你玩好不好?

”孩子怔了怔,随即开心地大喊:

“好!

灯光下,一父一子,一份积木,两颗童心,他们是多么快乐啊!

童心,带给人温暖。

它如同阳光,只有洒在你身上,你才会发现它的美好。

而我,安静地在阳台上睡去等待天亮。

精彩析评

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文章从一个愿意为生活带去快乐的“魔法师”的视角出发,折射出作者内心的善良与无私,这该是一种怎样的胸怀啊!

家庭中温馨的场景和父子间的对话,真切感人,这一幕也许在每个家庭中都出现过,但孩子的内心,我们是否真正在乎过?

而作者以一颗“救赎”之心,让父亲良心发现,给予孩子温暖与欢乐。

这温馨的场面,最能体现作者的助人情怀,升华了主题。

文章如讲故事般娓娓道来,不急不躁,语言简洁,贴近现实,感觉故事就在身边。

结尾一句,最能显现作者的美好情感,以及他的赤子之心。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 (2015·宁波)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60分)

一个小男孩种下一颗胡萝卜种子。

他的妈妈说:

“这颗种子恐怕不会发芽。

”他的爸爸也说:

“它恐怕不会发芽。

”他的哥哥也说:

“它恐怕不会发芽。

”每天,小男孩都把种子周围的杂草拔掉,然后浇上水。

可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一天天过去,还是什么都没长出来。

大家都不断地说:

这颗种子不会发芽的。

但是,每天小男孩仍然坚持拔掉种子周围的杂草,然后浇上水。

终于,有一天,一棵胡萝卜长出来了,如同小男孩早就知道的那样。

(选自路斯·克劳斯《胡萝卜种子》)

根据上述材料,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

我就是一颗会发芽的种子

题目二:

种子发芽以后

题目三:

由《胡萝卜种子》想到的

要求:

(1)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

(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这是一则材料命题作文,材料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别人的怀疑声中坚持种胡萝卜种子,最终成功的故事。

这种类似寓言的文字,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体验:

一定要给孩子以希望,让他们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只要辛勤付出便会有所收获。

试题从三个角度给了三个题目,使学生的立意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

这样的题目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表达愿望。

无论是细腻如水的描绘,质朴无华的讲述,还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精辟深刻的阐述,都适合这个作文题目要求,无文体上的偏向,无主题上的限定,使得考生都如那胡萝卜种子,有了发芽的空间,但至于能长得多大,考生的作文多精彩,就取决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了。

第二节 关注生活,思考社会,关注现实人生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任何脱离社会生活的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对社会的关注,对生活的经历、体验和思索,一直是近年来中考作文考查的重要内容和主题。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可谓是千奇百怪。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是不一样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生活带给每个人的思索和感悟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中考作文对生活的考查,既可以让考生有话可说,充分调动其真情实感,又可以区分考生的认识和思想水平,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近三年的浙江中考作文试题中,要求考生写关心生活、观察社会、体味人生的题目明显增多,这些命题符合“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人生。

如2014年浙江台州“________过得太快”,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写生活,而且要思考生活。

2014年浙江温州“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不可能写好。

2013年浙江丽水“那一天,我与________相遇”,就应该是去写观察、发现生活的结果。

2013年浙江杭州的“懂得分享”,也能考查考生对现实人生、社会生活的把握、认识与思考能力。

近三年的绝大多数中考作文题都要求考生放眼现实,思考生活,要求从现实生活中选材,写自己熟悉的生活。

如果缺少对生活的体验和积累,缺少生活阅历,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就很难捕捉到有意义的题材,也就很难揭示生活的底蕴。

因此,考生无论是对人与自我的思考,还是对人性的挖掘,无论是对生命的关注,还是对自我命运的探寻,都应该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都应该在展示生活、描述生活、提炼生活、聚焦生活上显示自己扎实的功底。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60分)

①所有的结果都不是凭空降临的,所有的事情都有过程。

昨天的种子在今天发芽,明天的故事在今天就已经开始……

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②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考题解析

这两个作文题都贴近考生的生活,强调表达真情实感,鼓励表露自己的真实情怀。

在内容选择上,命题者着眼于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注重考生的生活经历,让他们有话可说,可由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拓展为思考生活、探索人生、探究知识、崇尚美德。

这要求考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命题采用二选一的方式,为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选材空间,它的开放性更大。

第一道是材料作文,然而又不同于一般的材料作文,命题者给出了文章的开头,要求考生续写,这给考生写作带来了一定的束缚。

但提示语非常简洁明了,有利于考生的发挥。

它注重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难度相对较高,套作、仿作的概率比较小,适合作文水平较高的考生写作,容易出高分。

第二道命题作文,“身后的目光”可以是别人的,也可以是自己的。

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许多考生会选择这个命题作文来写,但是面对“身后的目光”,很多考生容易联想到亲人、师长等的“关切目光”,不容易写出新意。

若能独辟蹊径写自己的目光,定能高出一筹。

在写作技巧上,第一题的哲思性非常强,主题已经隐含在“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这一句话中,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先着手写“今天”,再说一下“明天”如何延续,在结尾的时候再点一下题。

当然,这个题目也可以从反面来写,如从反面论述今天没有努力、沉迷于游戏等,造成了明天的失败,也是扣题的,而且非常有新意,容易出彩。

第二题“身后的目光”,很多考生会着眼于身边的亲人、师长、朋友,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比较大众化,如果能够着眼于历史上名人的目光,描述他们的目光对自己的激励,带给自己的启示,或者虚写自己的目光,表达自我鞭策之意,应该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角度。

佳作赏析

身后的目光

台州一考生

在世界瞩目的世界杯赛场上,亿万人的焦点都会聚在场上二十二名球员,哪怕一个细小的犯规,也会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被裁判员举牌处罚。

一次犯规能影响一场比赛的胜负,那么在人生这场大比赛中,犯规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样一些新闻:

某政府官员贪污受贿,受到法律的严惩;中学生集体不让座,还振振有词,满口有理,遭到人们的批评;大学生坐公交不付钱,毕业之后难以找到工作……原来,人生的赛场上,也有举牌叫停的裁判。

这位裁判可能就是约束我们的法规、条律,也可能就是媒体网民监督的目光,更可能就是来自人们心底自律的道德底线。

我们知道,法律不是万能的,就像一块美玉免不了有点瑕疵。

这时就需要有一双背后注视我们的眼睛。

这双眼睛可以是媒体的监督、群众的关注,是体现着人们自身道德素养的目光。

看看三鹿的三聚氰胺,看看达芬奇的伪名牌,看看最终被宣判死刑的药家鑫……正是身后这些来自媒体、民众的“目光”如同阳光一般让那些丑恶现出原形,并得到惩罚。

孟子坦言,当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必舍鱼而取熊掌,当生与义不可得兼,必舍生而取义。

大浪滔天,乌江彼岸,项羽仰天长吼,一剑划下,血溅芦花。

古人能用生命换取自己的大义、做人的尊严,可世人如何能在麻木、无知的黑暗中活着呢?

人们啊,不要为了利益,随便抛弃那些宝贵的东西,否则人是活的,但作为人的心却早就停止了跳动!

在人类历史上,被人们熟知的有两类人,一类是功勋卓越,为人类进步、时代发展作出大贡献的人,另一类则是坏事做尽的奸邪之人。

良好的品德与高素质一定能改变人的一生,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给国家昌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艘在海中劈波斩浪的大船,知识是动力,那么自身的品质、背后的目光就是一部导航仪,缺少了它,你就可能偏离航向,甚至原地打转。

精彩析评

面对“身后的目光”这个相对宽泛的话题,这位考生找到了一个非常别致的角度——人生赛场上的纪律、约束。

文章由球场上细小的犯规引起观众、裁判的关注写起,引出“人生的赛场上,也有举牌叫停的裁判”的见解;并由此从法律约束、媒体民众的关注和人类自身的道德约束三个角度,阐明了人生航船需要这些“背后的目光”作导航的道理。

篇末再用“自身的品质、背后的目光就是一部导航仪,缺少了它,你就可能偏离航向,甚至原地打转”点题并呼应前文。

文章用例典型,结构完整,散文化的语言和正例、反例的综合运用,适当的议论,隐含的哲理,丰富了文章的意蕴,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 (2015·南京)巴勒斯坦诗人达维什说:

“当你做早餐时想想别人/别忘了喂鸽子……”因为这世界有你,有我,也有他(它)。

请以“想想别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50分)

这道作文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身边的世界”。

首先,题目对作文的主题引导积极、明确。

什么是“想想别人”?

我们看了这个题目很容易理解到,就是在关注自我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也就是引导语中的“他(它)”。

其实关注自我本是人的天性,但现在很多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这一点就显得难能可贵。

因而本次作文题明确引导考生,我们不仅要关注自我,还要关注身边的人和物,要有推己及人之心,这样的引导有其积极意义,考生容易把握,容易写作。

其次,题目在材料和文体的选择上有较高的开放度。

选材上,我们所处的世界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这个“别人”可以是具体明确的他人,也可以是学生身边的草木生灵。

我们必然会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与这个“别人”产生一定的关联。

因此,这样的选材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具开放性,有利于考生拓宽思维,自主选择,人人有话可说。

文体选择也很自由。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状物,在记叙和描写中,展现自己对人或物的关切心理和具体行动。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阐述观点,表达自己对推己及人主题的思考和认识。

材料和文体选择的多样性,有利于考生关注身边真实且多彩的世界,在立意和选材上有自己独特的把握,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而对一些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此题有利于他们展现自己,也有利于他们更独到地表达对自我和“别人”关系的理解,用心构思与写作,自然能写出佳作。

第三节 强调主体意识,注重自我感悟

以“我”的眼光看自己、看世界,是避免作文“假、大、空”的策略支撑,更是表达真情实感、展示自我个性的正确路径。

2011年浙江杭州卷的“为了自己的梦想”,浙江嘉兴、舟山卷的“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浙江义乌卷的“跟我学________”,浙江台州卷的“以‘我相信,明天是今天的延续’为开头写一篇文章”等,都非常直接地、惊人地、一致地以“我”入题,直接关照“我”自己或身边的世界。

2013年和2014年的一些作文题目也是一样强调自我,如2013年浙江金华卷的“我和××相遇”,浙江义乌卷的“跟我学”。

又如2014年浙江绍兴卷的“我也是一束阳光”,2015年浙江丽水卷的“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也都是非常明确地以“我”切入,抒写“我”的经历、体验和感悟。

即使一些题目没有出现一个“我”字,但也同样离不开“我”,如2011年浙江余姚卷“一个难忘的眼神”,台州卷“身后的目光”等,虽然都是隐去了“自我”,但都包含“我”的身影,体现了“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作文题的要求中,往往都有一条要求——“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这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中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生的自我感悟能力。

这种感悟是多方面的,包含了对生活、对经历、对社会等方面的感悟。

这些以“我”切入的标题,都是对主体价值的突出和重视,是对“自我与生命”的透视。

它要求考生走进自我,走进生命,探索生命的奥秘,追问心灵的真谛,书写心灵的答卷,展示个性风采,实现自我价值。

当然,这个“自我”要放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之下,要放在人生和生命的框架之下,并付诸哲理的观照。

同时,这些命题以“自我”为基点,让考生充分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写出一个中学生对自我、对生命、对人生的独特看法与感受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中考命题以自我为基点,是为了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高度关注青少年的兴趣所趋、志向所好、心灵所需与生活所历,实现外向(时代、生活现实)拓展与内向(心灵、情感、思想的真实)挖掘的高度契合,从而真正激发考生的表达欲望。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40分)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

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以“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标题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考题解析

题目“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使考生有较大的自由取材的空间。

题目看似平淡,但平淡中凸显新颖,融入了命题者立足自我、抒发真情的思想。

《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是“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本命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让每个考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考生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寻找到和题目的高度契合点,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睿智火花,写出真实、丰富、感人的自我,与周围的人分享。

它贴近考生的生活与实际,易于让考生灵活取材,创新构想,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也限定了作文取材的范围,“自己”有别于“别人”,出题者之所以用“自己”一词加以限制,就是强调考生须关注现实自我生活,重在书写有关“我”本人生命的真实故事,命题者旨在引导考生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写出独特生活感悟。

如填入“回忆”“精彩”“掌声”“童真”等词,此类文章取材虽不新颖,但来自考生自己的生活,记载着成长的点滴,只要能触发真切的情感体验,写得具体生动,就能感染阅卷老师,获取高分。

关注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本是人生之道,也是作文之道!

“留一点________给自己”这一文题还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导言部分作了一定的审题提示,如“成功”与“清醒”,“失败”与“梦想”,“幸福”与“责任”,“忧伤”与“微笑”等,但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主次关系,是构思的难点,如果写作者有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辨能力,可写成议论性散文,若处理得当,便能高出一筹,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佳作赏析

留一点轻松给自己

嘉兴一考生

终于坐在了中考的考场里,心头一阵轻松。

昨夜无眠。

想到了第二天便要考试,平时一点儿也不紧张的心一下子亢奋起来。

我躺在床上不停地翻来覆去。

于是爬起来,披上一件薄薄的衬衫下了楼。

踏着月色铺成的银色道路,我来到了庭院中的花坛旁,坐下。

大腿上,凉意透骨,直蔓上我的大脑,浑身打了个激灵,清醒了些,视野也更清楚了。

想起明日便要中考,我却不眠,阴霾笼上心头。

圆月也被飘过的乌云所遮挡。

农历十四了吧?

见我不肯离去,虫儿的鸣声四起。

为我鼓气?

想起杜运燮的诗,“多少热心的小虫/以为我是个知音/奏起所有的新曲/悲观得令我伤心”。

鼻子竟一酸,落下泪来。

是的,中考。

父母、老师的鼓励,在我耳边回响。

你们也在为我加油吧。

草丛里,传出一些细碎的声音。

那是草长花开吧?

是喔,人是在晚上长高的,想必植物也是这样吧?

乌云散去,月亮钻了出来。

我拨开草,看去,一大片一大片的蓝色小花开得正烂漫,在月色下,如星星一般闪亮耀眼。

小小的花儿竟如此美丽!

我惊异。

突然想起几个月前在花坛另一角看到的一株丑陋的小草,那时我还对其凹凸不平,有如蛤蟆皮一般的叶子感到厌恶。

于是心血来潮,奔去。

惊!

原本低矮的小草已长至半米多高,上面密密麻麻开满了牡丹一般的艳丽红花,犹如一团团烈火,在黑夜中燃烧。

嗯,再低微、再丑陋的,只要是花,它总会有绚丽的一刻的!

我久久伫立,仿佛看到了蜜蜂忙忙碌碌的身影。

月色无比皎洁。

在一片银白中,我缓缓踱步,上楼,回房,躺下。

不需要压力,我是一朵花,总会亮丽的。

内心无比轻松。

紧张备考那么久,是该放松了。

留点轻松给自己,会考好的。

精彩析评

这是一篇典型的感悟类文章,作者在为即将到来的中考而忐忑不安,晚上无眠,是那不起眼的虫儿、花儿、草儿给了他(她)启示、鼓励。

是的,“再低微、再丑陋的,只要是花,它总会有绚丽的一刻的”,“不需要压力,我是一朵花,总会亮丽的”。

作者的信心因此而大增,“留点轻松给自己,会考好的”。

文章情景交融,首尾呼应,叙事、写景、抒情流畅自然,又能引用杜运燮的诗,体现了作者较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较丰厚的文学底蕴。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 (2015·上海)写作。

(60分)

题目:

不止一次,我努力尝试

要求:

(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写作此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抓住关键词审题。

题目中的“努力尝试”和“不止一次”是关键词。

在写作中,我们既要交代“努力尝试”的内容,又要突出“不止一次”,如果只突出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

其次,要巧选角度立意。

对本题来说,考生一般都不会写跑题;但是要想出彩就不容易了。

要想使作文出彩,就需要把“尝试”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如写不止一次地尝试向别人承认错误,却总是被误解,从而表现相互理解的可贵;又如不止一次地努力尝试去上床早睡,但因为作业太多始终难以实现,从而说明减负的迫切性……再次,要合理剪裁显旨。

写作时,要对素材进行合理裁剪。

一般来说,能突出中心的多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如写自己不止一次地尝试弹钢琴,就可以详写第一次弹钢琴受挫的感受和自己以后努力练琴的情形,对于自己学有所成,上台表演的情景则应该写得简略一些,这样才能突出努力的过程,使“有志者,事竟成”的主旨凸显。

当然写作此文,细腻的心理描写、精彩的议论,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四节 突出成长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

浙江近三年的中考作文试题,除了考查考生的自我感悟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现实,还突出了对考生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