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2076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docx

过氧化氢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

过氧化氢

化学品英文名1:

hydrogenperoxide

化学中文名称2:

双氧水

化学英文名称2:

CASNO:

7722-84-1

分子式:

H2O2

分子量:

34.01

企业名称:

增程科技

企业地址:

市区龙桥工业园区

邮编:

 408121传真:

 023-72133218

联系:

023-72132616

企业应急:

8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线: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双氧水(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和脱氯剂。

并可提供于火箭燃料、有机或无机过氧化物、泡沫塑料和其他多孔物质等。

还能用于棉织物及其它织物漂白;纸浆的漂白及脱墨;有机和无机过氧化物的制造;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有毒废水的处理等。

第二部分 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强氧化剂、腐蚀品。

GHS危险性类别:

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强氧化剂、腐蚀类液体,类别5。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危险

危险信息:

爆炸性强氧化剂,本身不然,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和氧气,引起着火或爆炸,对皮肤有强力刺激性,液体进入眼里会导致不可逆性失明。

防说明:

预防措施:

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严禁碰撞。

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

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可燃物,油品,有机物物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

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干粉、二氧化碳、干燥砂土等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

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就医。

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

避免日照。

在通风良好处储存。

保持容器密闭,上锁保管。

安全储存:

保持容器密闭。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严禁与可燃物、有机物物混储。

废弃处置:

排入废水系统。

物理化学危险:

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健康危害:

吸入本品蒸气或雾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

眼直接接触液体可致不可逆损伤甚至失明。

口服中毒出现腹痛、胸口痛、呼吸困难、呕吐、一时性运动和感觉障碍、体温升高等。

个别病例出现视力障碍、癫痫样痉挛、轻瘫。

长期接触本品可致接触性皮炎。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第三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或浓度围

CASNo.

过氧化氢(双氧水)

≥35.0%

7722-84-1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  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术。

就医。

-食  入:

用水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

爆炸性强氧化剂。

过氧化氢本身不燃,但能与可燃物反应放出大量热量和氧气而引起着火爆炸。

过氧化氢在pH值为3.5~4.5时最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极易分解,在遇强光,特别是短波射线照射时也能发生分解。

当加热到100℃以上时,开始急剧分解。

它与许多有机物如糖、淀粉、醇类、石油产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击、受热或电火花作用下能发生爆炸。

过氧化氢与许多无机化合物或杂质接触后会迅速分解而导致爆炸,放出大量的热量、氧和水蒸气。

大多数重金属(如铁、铜、银、铅、汞、锌、钴、镍、铬、锰等)及其氧化物和盐类都是活性催化剂,尘土、香烟灰、碳粉、铁锈等也能加速分解。

浓度超过74%的过氧化氢,在具有适当的点火源或温度的密闭容器中,能产生气相爆炸。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

水、雾状水、干粉、砂土。

用干粉、二氧化碳、消防水,干燥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扑灭。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

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

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环境保护措施: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收集到事故收集池,再输送到环保污水处理。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氯丁橡胶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远离易燃、可燃物。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温不宜超过30℃。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ACGIH1ppm,1.4mg/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四氯化钛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

戴氯丁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 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工业级分为27.5%、35%两种。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

pH:

熔点(℃):

-2(无水)

沸点(℃):

158(无水)

相对密度(水=1):

1.46(无水)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0.13(15.3℃)

燃烧热(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

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无意义

引燃温度(℃):

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

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石油醚。

主要用途:

用于漂白,用于医药,也用作分析试剂。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

禁配物:

易燃或可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铁盐、锌、活性金属粉末。

避免接触的条件:

受热。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水,氧气。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经水稀释后,发生分解放出氧气,待充分分解后,把废液排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51001 

UN编号:

2015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1

包装方法:

大包装:

塑料桶(罐),容器上部应有减压阀或通气口,容器至少有10%余量,每桶(罐)净重不超过50公斤。

试剂包装:

塑料瓶,再单个装入塑料袋,合装在钙塑箱。

运输注意事项:

双氧水应添加足够的稳定剂。

含量≥40%的双氧水,运输时须经铁路局批准。

双氧水限用全钢棚车按规定办理运输。

试剂包装(含量<40%),可以按零担办理。

设计的桶、罐、箱,须包装试验合格,并经铁路局批准;含量≤3%的双氧水,可按普通货物条件运输。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时单独装运,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易燃物、有机物、还原剂、自燃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等并车混运。

运输时车速不宜过快,不得强行超车。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运输车辆装卸前后,均应彻底清扫、洗净,严禁混入有机物、易燃物等杂质。

 

第十五部分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5.1类氧化剂。

第十六部分 其他信息

最新修订版日期:

2016-4-15

修改说明:

本SDS按照《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容和项目顺序》(GB/T16483-2008)标准编制;由于目前国家尚未颁布化学品GHS分类目录,本SDS中化学品的GHS分类是企业根据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系列标准(GB20576-2006~GB20602-2006)自行进行的分类,待国家化学品GHS分类目录颁布后再进行相应调整。

缩略语说明:

MAC:

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任何时间有毒化学物质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h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浓度。

PC-STEL:

指在遵守PC-TWA前提允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

TLV-C:

瞬时亦不得超过的限值。

是专门对某些物质如刺激性气体或以急性作用为主的物质规定的。

TLV-TWA:

是指每日工作8小时或每周工作40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此浓度下终身工作时间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致产生不良效应。

TLV-STEL:

是在保证遵守TLV-TWA的情况下,容许工人连续接触15min的最大浓度。

此浓度在每个工作日中不得超过4次,且两次接触间隔至少60min。

它是TLV-TWA的一个补充。

IARC:

是指国际癌症研究所

RTECS:

是指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健康研究所的化学物质毒性数据库

HSDB:

是指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危险物质数据库

ACGIH:

是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