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2040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docx

八年级书法指导课教案

第一课隶书知识与欣赏

教学目标

通过介绍和赏析从古至今的一系列经典隶书书迹,使学生初步了解隶书的发展演变历史以及不同的艺术风格。

  

丰富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

教学的重点:

使学生了解隶书的一些相关知识,培养他们对隶书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历代隶书名作的鉴赏能力。

在今天这个电脑日渐普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隶书早已不再是主要的实用字体,但是隶书自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此,今天的青少年应该有起码的了解。

教学难点:

隶书已经不再是主要的实用字体,隶书书迹大多显得沉厚古拙,又不像楷书、行书那样应用广泛,所以如何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隶书的美便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过程

一、隶书简介

1.什么是隶书

隶书

隶书萌芽于战国时代。

为何称之为隶书呢?

东汉班固《艺文志》认为,原因在于隶书原是“徒隶之书”。

西晋卫恒认为: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书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

”近人唐兰又说:

“这种通俗的、变了面目的、草率的写法,最初只通行于下层社会,统治阶级因为他们是贱民,所以并不认为足以妨碍文字的统一,而只用看不起的态度把它们叫做‘隶书’,徒隶的书。

2.佐书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载,新莽时期有六种字体,它们是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篆和鸟虫书。

这里的“左书”就是“佐书”。

“佐书”其实就是隶书。

西晋卫恒认为:

“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书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

”“佐”是辅佐、帮助的意思。

之所以叫“佐书”,乃是因为“其法便捷,可以佐助篆所不逮”。

(参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3.今文字

今文字是与古文字相对而言的。

所谓“古文字”,从文字学的角度说,一般泛指甲骨文、金文、古帛文和小篆等。

与此相对应,人们一般把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称为“今文字”。

4.碑刻

碑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的碑有石碑也有木碑。

西汉时,刻有文字的石碑开始出现。

书法史上所说的碑,当然是指刻有文字的碑。

这种刻有文字的碑,又称碑刻。

如东汉的《礼器碑》、《曹全碑》,唐代的《颜勤礼碑》、《玄秘塔碑》等。

在很多时候,人们往往也把古代的刻石、摩崖、墓志等统统称为碑刻。

因而可以说,凡是古代的刻有文字的石头,便可以称为碑刻。

2.隶书的发展

二、隶书赏析

甘谷汉简(局部)东汉

刘熊碑(局部)东汉

李业阙东汉

韩仁铭(局部)东汉

张景残碑(局部)东汉

韩愈诗轴郑(清代)

隶书八言对联万经(清代)

题跋朱彝尊(清代)

石门颂(局部)东汉

乙瑛碑(局部)东汉

礼器碑(局部)东汉

西岳华山庙碑(局部)东汉

曹全碑(局部)东汉

史晨碑(局部)东汉

张迁碑(局部)东汉

三、古代主要隶书书家、主要作品赏析 

蔡有邻

韩择木

史惟则

金农

第二课隶书基本笔画特征、结体、章法

教学目标:

 

1、掌握隶书中基本笔画的特征  

2、了解隶书的结体特点 

3、了解隶书的章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笔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基本笔画特征 

隶书的用笔有方有圆,逆入平出,方折笔画较多,一般横画略粗竖画略细,大致横平竖直,规整而有变化。

篆书的圆转笔画到了隶书中已演变为方折笔画。

长横(波横)、撇和捺是最能体现隶书特色的笔画。

 

二、结体 

篆书的字形多为纵向的长方形结构,而隶书的字形则多取横势,字形规整,多为扁平的长方形结构,且每字中多突出一横势的主笔笔画。

三、章法  

隶书的章法,最常见的是纵有行、横有列。

由于隶书结体扁平,因此,一般字距较大,而行距相对较小。

也有的隶书纵有行,横无列,如东汉的《石门颂》《张景碑》便是如此。

  

第三课隶书碑刻

教学目标:

掌握隶书主要碑刻作品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隶书主要碑刻作品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历代著名隶书碑刻作品,使学生初步感受隶书碑刻作品的艺术美。

二、具体讲解  

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碑刻作品认识及感受。

教师逐一讲解

东汉的碑刻佳作如林,代表了书法史上隶书的最高成就。

在此,让我们一起了解、欣赏部分著名的碑刻。

《石门颂》

亦称《杨孟文颂》。

《石门颂》刻于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原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石门颂》文辞为汉中太守王升所撰,其内容是称颂故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便利交通的事迹。

《石门颂》用笔放纵,有草书情趣,一向有“隶中草书”的美称;结字大小不一、洒落自然,毫无雕琢造作之感;字字纵横挺拔、气势开张,字里行间多有篆意。

 

《乙瑛碑》

又称《孔碑》。

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

碑在今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大成殿东庑,南向而立。

临写《乙瑛碑》,自然应该取其妙处而避其甜俗,才算得法。

《礼器碑》

《礼器碑》全称是《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亦称《韩明府孔子庙碑》等。

碑文内容是赞颂韩敕修饰孔庙、制造礼器的事迹。

碑阴、碑侧则记载了当时资助立碑的官吏姓名及其捐资情况。

《礼器碑》书法历来被认为是隶书极则。

《西岳华山庙碑》

《西岳华山庙碑》,简称《华山碑》。

晚清刘熙载又说:

“磅礴郁积,淋漓顿挫,意味犹不可穷极。

”不过,也有人认为,《华山碑》时或肉胜,乃是隋唐隶书的始作俑者。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阳令曹全碑》,《曹全碑》是汉碑中的优秀代表作之一,以风格典雅秀丽和结体匀整而著称于世,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

《史晨碑》

《史晨碑》系两碑并刻于一石。

《史晨碑》“肃括宏深,沉古遒厚,结构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

杨守敬《评碑记》云:

“昔人谓汉隶不皆佳,而一种古厚之气自不可及,此种是也。

《张迁碑》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清人方朔则称《张迁碑》“雄厚朴茂”。

 

第四课平画

教学目标:

掌握隶书平画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隶书平画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图片中的范字,思考平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该如何写?

教师示范并讲解,

逆锋入纸,然后将笔锋转向右行,注意要做到中锋行笔。

收笔时提锋回收。

《礼器碑》的平画大多细瘦坚挺,但也有粗细变化,如“年”、“载”,同时也有方笔、圆笔之别,如“年”“礼”.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评价并展示优秀作业。

 

 

第五课波画

教学目标:

掌握隶书波画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隶书波画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图片中的范字,思考波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该如何写?

 

教师示范并讲解,

波画也同样是落笔取逆势,落笔后要注意起笔处形态的不同变化。

然后调整笔锋右行,要注意笔画曲直、粗细的细微变化。

接近收笔处时,逐渐按笔,稍顿,然后逐渐顺势提锋。

波画出锋的方向大多上扬。

《礼器碑》的波画,形态多样,变化丰富,要注意观察不同的字的波画末端的形态。

试观察“前”、“府”、“空”各字波画的异同。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评价并展示优秀作业。

 

 

第六课竖画

教学目标:

掌握隶书竖画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隶书竖画的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  

观察图片中的范字,思考竖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该如何写?

教师示范并讲解, 

竖画用笔与平画相同。

《礼器碑》中竖画的写法严谨而富于变化。

如“车”字竖画细瘦,“中”字竖画粗壮,而“水”字的竖画则是有粗细变化的。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评价并展示优秀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