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1920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5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docx

西建大《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线性系统理论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5月日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同组人

实验名称MATLAB控制工具箱的应用及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评分批阅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MATLAB控制工具箱中的基本命令的操作方法;

2、掌握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自选控制对象模型,应用以下命令,并写出结果。

1)step,damp,pzmap,rlocus,rlocfind,bode,margin,nyquist;

2)tf2ss,ss2tf,tf2zp,zp2ss;

3)ss2ss,jordan,canon,eig。

(2)掌握线性系统的运动分析方法

1)已知

,求

(用三种方法求解)

2)利用MATLAB求解书上例2.8题,并画出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曲线,求解时域性能指标。

(加图标题、坐标轴标注及图标)

3)利用MATLAB求解书上例2.12题,并画出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曲线。

(加图标题、坐标轴标注及图标)

4)P361.4

(2)1.5(3);P562.3(3)

三、实验环境

大楼机房

MATLAB6.X软件

四、实验原理(或程序框图)及步骤

1、学习掌握MATLAB控制工具箱中基本命令的操作

设系统的模型如式(1-1)所示:

(1-1)

其中A为n×n维系数矩阵;B为n×m维输入矩阵;C为p×n维输出矩阵;D为p×m维传递矩阵,一般情况下为0。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关系如式(1-2)所示:

(1-2)

式(1-2)中,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子阵,其维数是p×m;

表示传递函数阵的分母多项式,按s降幂排列的后,各项系数用向量表示。

[例1.1]已知SISO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为(1-3)式,求系统的传递函数。

(1-3)

程序:

%首先给A、B、C阵赋值;

A=[010;001;-4-3-2];B=[1;3;-6];C=[100];D=0;

%状态空间表达式转换成传递函数阵的格式为[num,den]=ss2tf(a,b,c,d,u)

[num,den]=ss2tf(A,B,C,D,1)

程序运行结果:

num=

01.00005.00003.0000

den=

1.00002.00003.00004.0000

从程序运行结果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1-4)

[例1.2]从系统的传递函数(1-4)式求状态空间表达式。

程序:

num=[153];

den=[1234];

[A,B,C,D]=tf2ss(num,den)

程序运行结果:

A=B=

-2-3-41

1000

0100

C=D=

1530

由于一个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不唯一,[例1.2]程序运行结果虽然不等于式(1-3)中的A、B、C阵,但该结果与式(1-3)是等效的。

不妨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

[例1.3]对上述结果进行验证编程。

%将[例1.2]上述结果赋值给A、B、C、D阵;

A=[-2-3-4;100;010];

B=[1;0;0];C=[153];D=0;

[num,den]=ss2tf(A,B,C,D,1)

程序运行结果与[例1.1]完全相同。

[例1.4]给定系统

,求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并求其单位脉冲响应及单位阶跃响应。

解:

num=[1213];den=[10.521];

sys=tf(num,den)%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Transferfunction:

s^3+2s^2+s+3

-----------------------------

s^3+0.5s^2+2s+1

sys1=tf2zp(num,den)%系统的零极点增益模型

sys1=

-2.1746

0.0873+1.1713i

0.0873-1.1713i

sys2=tf2ss(sys)%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模型;或用[a,b,c,d]=tf2ss(num,den)形式

a=-0.5000-2.0000-1.0000

1.000000

01.00000

b=1

0

0

c=1.5000-1.00002.0000

d=1

impulse(sys2)%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图1-1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step(sys2)%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图1-2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五、程序源代码

1)已知

,求

(用三种方法求解)

状态转移矩阵的指数矩阵计算法

a=[01;-2-3];

symst;

eat1=expm(a*t)

eat1=

[-exp(-2*t)+2*exp(-t),exp(-t)-exp(-2*t)]

[-2*exp(-t)+2*exp(-2*t),2*exp(-2*t)-exp(-t)]

拉氏反变换计算法

a=[01;-2-3];

symsst;

G=inv(s*eye(size(a))-a)

eat2=ilaplace(G)

G=

[(s+3)/(s^2+3*s+2),1/(s^2+3*s+2)]

[-2/(s^2+3*s+2),s/(s^2+3*s+2)]

eat2=

[-exp(-2*t)+2*exp(-t),exp(-t)-exp(-2*t)]

[-2*exp(-t)+2*exp(-2*t),2*exp(-2*t)-exp(-t)]

非奇异变换法

a=[01;-2-3];

symt;

[P,D]=eig(a);

Q=inv(P);

eat3=P*expm(D*t)*Q

eat3=

[-exp(-2*t)+2*exp(-t),exp(-t)-exp(-2*t)]

[-2*exp(-t)+2*exp(-2*t),2*exp(-2*t)-exp(-t)]

例2.8

a=[-10;0-2];b=[1;1];

c=[1.50.5];d=0;

G=ss(a,b,c,d);

x0=[2;3];

symsst;

G0=inv(s*eye(size(a))-a);

x1=ilaplace(G0)*x0

G1=inv(s*eye(size(a))-a)*b;

x2=ilaplace(G1/s)

x=x1+x2

y=c*x

forI=1:

61;

tt=0.1*(I-1);

xt(:

I)=subs(x(:

),'t',tt);

yt(I)=subs(y,'t',tt);

end;

plot(0:

60,[xt;yt]);

x1=

[2*exp(-t)]

[3*exp(-2*t)]

x2=

[1-exp(-t)]

[1/2-1/2*exp(-2*t)]

x=

[exp(-t)+1]

[5/2*exp(-2*t)+1/2]

y=

3/2*exp(-t)+7/4+5/4*exp(-2*t)

输出响应

输出响应

输出响应

例2.12

a=[01;-0.16-1];

b=[1;1];

c=[10]

x0=[1;-1];

symsznk;

thta=inv(z*eye(size(a))-a)*z;

thtak=iztrans(thta,k)

uz=z/(z-1);

xk=iztrans(thta*x0+thta/z*b*uz)

y=c*xk

forI=1:

61;

tt=0.1*(I-1);

xt(:

I)=subs(x(:

),'t',tt);

yt(I)=subs(y,'t',tt);

end;

plot(0:

60,[xt;yt]);

thtak=

[4/3*(-1/5)^k-1/3*(-4/5)^k,5/3*(-1/5)^k-5/3*(-4/5)^k]

[-4/15*(-1/5)^k+4/15*(-4/5)^k,-1/3*(-1/5)^k+4/3*(-4/5)^k]

xk=

[-17/6*(-1/5)^n+22/9*(-4/5)^n+25/18]

[17/30*(-1/5)^n-88/45*(-4/5)^n+7/18]

y=

-17/5*(-1/5)^n+22/5*(-4/5)^n+1

P361.4

(2)

a=[214;020;001];b=[10;34;21];c=[351];d=[00];

[num,den]=ss2tf(a,b,c,d,1)

num=

020.0000-29.0000-13.0000

den=

1-58-4

num=[1422;0311];

den=[12302];

[A,B,C,D]=tf2ss(num,den)

A=

-2-30-2

1000

0100

0010

B=

1

0

0

0

C=

1422

0311

D=

0

0

P361.5(3)

a=[01;-6-5];

b=[1;0];

c=[1-1];

d=0;

G=ss(a,b,c,d);

x0=[1;1];

symszk;

thta=inv(z*eye(size(a))-a)*z;

thtak=iztrans(thta,k)

uz=z/(z-1);

xk=iztrans(thta*x0+thta/z*b*uz)

y=c*xk

thtak=

[3*(-2)^k-2*(-3)^k,(-2)^k-(-3)^k]

[-6*(-2)^k+6*(-3)^k,-2*(-2)^k+3*(-3)^k]

xk=

[3*(-2)^n-5/2*(-3)^n+1/2]

[-6*(-2)^n+15/2*(-3)^n-1/2]

y=

9*(-2)^n-10*(-3)^n+1

P562.3(3)

a=[01;-6-5];b=[1;0];

c=[1-1];d=0;

G=ss(a,b,c,d);

x0=[1;1];

symsst;

G0=inv(s*eye(size(a))-a);

x1=ilaplace(G0)*x0

G1=inv(s*eye(size(a))-a)*b;

x2=ilaplace(G1/s)

x=x1+x2

y=c*x

forI=1:

61;

tt=0.1*(I-1);

xt(:

I)=subs(x(:

),'t',tt);

yt(I)=subs(y,'t',tt);

end;

plot(0:

60,[xt;yt]);

 

实验报告

课程《线性系统理论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5月日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同组人

实验名称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稳定性分析及实现评分批阅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加深理解能观测性、能控性、稳定性、最小实现等观念。

掌握如何使用MATLAB进行以下分析和实现。

1、系统的能观测性、能控性分析;

2、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3、系统的最小实现。

二、实验内容

(1)能控性、能观测性及系统实现

(a)了解以下命令的功能;自选对象模型,进行运算,并写出结果。

gram,ctrb,obsv,lyap,ctrbf,obsvf,mineral;

(b)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当a分别取-1,0,1时,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c)已知系统矩阵为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d)求系统

的最小实现。

(2)稳定性

(a)代数法稳定性判据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对系统闭环判别其稳定性

(b)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在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上选择一点,求出该点的增益及其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并判断在该点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c)Bode图法判断系统稳定性

已知两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用Bode图法判断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d)判断下列系统是否状态渐近稳定、是否BIBO稳定。

三、实验环境

大楼机房

MATLAB6.X软件

四、实验原理(或程序框图)及步骤

1、系统能控性、能观性分析

设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1-1)所示。

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分析是多变量系统设计的基础,包括能控性、能观测性的定义和判别。

系统状态能控性定义的核心是:

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1-1),若存在一个分段连续的输入函数u(t),在有限的时间(t1-t0)内,能把任一给定的初态x(t0)转移至预期的终端x(t1),则称此状态是能控的。

若系统所有的状态都是能控的,则称该系统是状态完全能控的。

能控性判别分为状态能控性判别和输出能控性判别。

状态能控性分为一般判别和直接判别法,后者是针对系统的系数阵A是对角标准形或约当标准形的系统,状态能控性判别时不用计算,应用公式直接判断,是一种直接简易法;前者状态能控性分为一般判别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判别法。

输出能控性判别式为:

(2-1)

状态能控性判别式为:

(2-2)

系统状态能观测性的定义:

对于线性连续定常系统(2-1),如果对t0时刻存在ta,t0

,根据[t0,ta]上的y(t)的测量值,能够唯一地确定系统在t0时刻的任意初始状态x0,则称系统在t0时刻是状态完全能观测的,或简称系统在[t0,ta]区间上能观测。

状态能观测性也分为一般判别和直接判别法,后者是针对系统的系数阵A是对角标准形或约当标准形的系统,状态能观性判别时不用计算,应用公式直接判断,是一种直接简易法;前者状态能观测性分为一般判别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判别法。

状态能观测性判别式为: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和状态空间表达式之间的有(1-2)式所示关系。

已知系统的传递函数阵表述,求其满足(1-2)式所示关系的状态空间表达式,称为实现。

实现的方式不唯一,实现也不唯一。

其中,当状态矩阵A具有最小阶次的实现称为最小实现,此时实现具有最简形式。

[例2.1]对下面系统进行可控性、可观性分析。

解:

a=[-1-22;0-11;10-1];b=[201]';c=[120]

Qc=ctrb(a,b)%生成能控性判别矩阵

=200

010

11-1

rank(Qc)%求矩阵Qc的秩

ans=3%满秩,故系统能控

Qo=obsv(a,c)%生成能观测性判别矩阵

rank(Qo)%求矩阵Qo的秩

ans=3%满秩,故系统能观测

2、系统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是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

只要系统的状态矩阵A的特征根全部具有负实部,系统就是状态稳定的。

当状态方程是系统的最小实现时,式(1-2)中

,系统的状态渐近稳定与系统的BIBO(有界输入有界输出)稳定等价;当

时,若系统状态渐近稳定则系统一定是的BIBO稳定的,而系统的BIBO稳定不一定是系统的状态渐近稳定。

[例2.2]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方程描述如下:

试判定其稳定性,并绘制出时间响应曲线来验证上述判断。

解:

A=[-10-35-50-24;1000;0100;0010];

B=[1;0;0;0];C=[172424];D=[0];

[z,p,k]=ss2zp(A,B,C,D,1);

Flagz=0;

n=length(A);

fori=1:

n

ifreal(p(i))>0

Flagz=1;

end

end

disp('系统的零极点模型为');z,p,k

系统的零极点模型为

z=

-2.7306+2.8531i

-2.7306-2.8531i

-1.5388

p=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k=

1.0000图2-1系统的阶跃响应

ifFlagz==1

disp('系统不稳定');

elsedisp('系统是稳定的');

end

运行结果为:

系统是稳定的

step(A,B,C,D);

五、程序源代码

(1)能控性、能观测性及系统实现

(b)已知连续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

,当a分别取-1,0,1时,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num=[1-1];%a=-1

den=[1102718];

[a,b,c,d]=tf2ss(num,den);

Qc=ctrb(a,b)

Qc=

1-1073

01-10

001

>>rank(Qc)

ans=3

Qo=obsv(a,c)

Qo=

01-1

1-10

-11-27-18

>>rank(Qo)

ans=3

num=[10];%a=0

den=[1102718];

[a,b,c,d]=tf2ss(num,den);

Qc=ctrb(a,b)

Qc=

1-1073

01-10

001

>>rank(Qc)

ans=3

>>Qo=obsv(a,c)

Qo=

010

100

-10-27-18

>>rank(Qo)

ans=3

num=[11];%a=1

den=[1102718];

[a,b,c,d]=tf2ss(num,den);

Qc=ctrb(a,b)

Qc=

1-1073

01-10

001

>>rank(Qc)

ans=3

>>Qo=obsv(a,c)

Qo=

011

110

-9-27-18

>>rank(Qo)

ans=2

(c)已知系统矩阵为

,判别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测性

a=[6.666-10.6667-0.3333;101;012];b=[0;1;1];c=[102];

Qc=ctrb(a,b)

Qc=

0-11.0000-84.9926

1.00001.0000-8.0000

1.00003.00007.0000

>>rank(Qc)

ans=3

>>Qo=obsv(a,c)

Qo=

1.000002.0000

6.6660-8.66673.6667

35.7689-67.4375-3.5551

>>rank(Qo)

ans=3

(d)求系统

的最小实现。

num=[0011];

den=[1102718];

G=tf(num,den);

Gs=ss(G);

Gm=minreal(Gs);

1stateremoved.

>>Am=Gm.a

Am=

3.5391-12.1540

5.1323-12.5391

>>Bm=Gm.b

Bm=

0.0606

-0.242

>>Cm=Gm.c

Cm=

0.25000.0625

>>Dm=Gm.d

Dm=

0

(2)稳定性

(a)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

,试对系统闭环判别其稳定性

Anum=[100200];

den=[12120];

[A,B,C,D]=tf2ss(num,den)

[z,p,k]=ss2zp(A,B,C,D,1)

z=-2

p=-20

-1

k=100

step(A,B,C,D)

(b)已知一个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

,试在系统的闭环根轨迹图上选择一点,求出该点的增益及其系统的闭环极点位置,并判断在该点系统闭环的稳定性传递函数为

num=[13];

den=[113548363];

W=tf(num,den)

rlocus(W);

>>title('系统根轨迹')

(c)已知两个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分别为

用Bode图法判断系统闭环的稳定性。

num=[2.7];

den=[1540];

bode(num,den);

title('系统的伯德图')

num=[2.7];

den=[15-40];

bode(num,den);

title('系统的伯德图')

 

实验报告

课程《线性系统理论基础》实验日期2013年5月日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同组人

实验名称状态反馈极点配置方法的研究

评分批阅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状态反馈系统的极点配置;

2.研究不同配置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原系统如图3-2所示。

图中,X1和X2是可以测量的状态变量。

图3-1系统结构图

试设计状态反馈矩阵

使系统加入状态反馈后其动态性能指标满足给定的要求:

(1)已知:

K=10,T=1秒,要求加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σ%≤20%,ts≤1秒。

(12)已知:

K=1,T=0.05秒,要求加入状态反馈后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为:

σ%≤5%,ts≤0.5秒。

状态反馈后的系统,如图3-3所示:

图3-2状态反馈后系统结构图

三、实验环境

大楼机房

MATLAB6.X软件

四、实验原理(或程序框图)及步骤

一个受控系统只要其状态是完全能控的,则闭环系统的极点可以任意配置。

极点配置有两种方法:

①采用变换矩阵T,将状态方程转换成可控标准型,然后将期望的特征方程和加入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后的特征方程比较,令对应项的系数相等,从而决定状态反馈增益矩阵K;②基于Carlay-Hamilton理论,它指出矩阵状态矩阵A满足自身的特征方程,改变矩阵特征多项式

的值,可以推出增益矩阵K,这种方法推出增益矩阵K的方程式叫Ackermann公式。

[例4.1]某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描述如下:

通过状态反馈使系统的闭环极点配置在P=-30,-1.2,-2.4

4i位置上,求出状态反馈阵K,并绘制出配置后系统的时间响应曲线。

解:

A=[-10-35-50-24;1000;0100;0010];

B=[1;0;0;0];C=[172424];D=[0];

disp('原系统的极点为');p=eig(A)'

运算结果为:

原极点的极点为

p=

-4.0000-3.0000-2.0000-1.0000

P=[-30;-1.2;-2.4+sqrt(-16);-2.4-sqrt(-16)];

K=place(A,B,P)

K=

26.0000172.5200801.7120759.3600

disp('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