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90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教案全集打包63套 新人教版必修5 学习写得新颖 教案.docx

高中语文教案全集打包63套新人教版必修5学习写得新颖教案

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

 

【教学目标】

  1.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用自己个性的语言表达感情。

  2.学习创新的方法,变化思维方式,从生活中发现、体验问题。

  3.学习使用新的文体或新的表述方式写文章。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课前阅读《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一文,把握创新的要求和方法。

  2.观察现实生活,学习以全新角度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二、写作指导

  【理解“有创新”的内涵】

  “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等方面的要求。

它包括下列四点要求:

  1.见解新颖。

对同一事件或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观点与看法,要能发掘其中最新、最有特色的内涵;要能挖掘出问题中隐含的更新、更有现实意义的观点。

  2.材料新鲜。

写进文章的事件或资料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时代感和新颖度。

要尽量避免选用大家都熟知的材料、事例,从现实生活中积极发现最富有时代特色的新材料,通过思考发现与新生活、新事物、新思想密切相关的新材料,或从“旧”材料中发掘出新精神、新意识,选用身边的那些活生生的材料,以真实、独特体现出“新”。

  3.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在准确审题的前提下,想别人想不到的,想别人不敢想的,想别人想不透的事物,对问题和社会生活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见解,有思考、有探索、有观点、有思想。

  4.有个性特征。

文章立意角度、结构安排、材料选用、语言特点方面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见解新颖】

  1.逆向思维,体现思想

    行文时可以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勇敢地打破认识常规,得出全新的见解。

比如,人们常常讥笑“班门弄斧”,不自量力,我偏提倡“弄斧就要到班门”,只有敢于在高手面前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人们常以“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作为借口,我偏说“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洁身自好,拒绝诱惑;一株牵牛花,别人赞美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我偏批评它只要见到谁位置高就去攀附,为他吹喇叭,唱赞歌。

  2.发散思维,变换角度

  对同一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有不同的见解、新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果。

比如,以“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更加富有新意:

①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②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互的腐败现象;③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④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这些见解互不相同却又自成一家,令人耳目一新。

  3.深入分析,挖掘本质

  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认知习惯或传统观念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就象做x光透视一样,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全新的见解。

如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有一篇文章题为《讲真话不是美德》,乍看起来让人怀疑是不是写错或印错了。

读罢全文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认为:

讲真话不是一个人的美德,讲真话是一个基本的做人态度。

一旦讲真话成为美德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扭曲。

见解新颖,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统览法。

即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执于一端,非此即彼,而应统览全局,全盘考虑,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

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两个人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

一根鱼竿和一篓鱼,让两人选择――可能马上就有人说,选择鱼竿好,或是选择鱼好,其实这两种见解都失之偏颇:

因为选择了鱼,很快就会吃光,如果不能到达目的地,还是会饿死;若选择鱼竿,在到达水边之前,也有可能饿死。

可见,这两种选择都是不明智的。

那么,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呢?

其实,只要我们通观全局,分析形势,综合考虑,新的见解自然会产生――两个人合作起来,先填饱肚子,再带上鱼竿去赶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构思新巧,推理想像有独到之处】

  1.注重细节,生动描摹

  成长中,我们或多或少积累了不少有关人、事、物、情、理的经验,单就其中某一点展开细节,进行生动描写,就是一篇好文章。

所谓回忆,就是围绕话题,迅速打开记忆仓库,调动一切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快捷筛选素材,并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题、文体和文章的大致结构。

如2002年高考话题“心灵的抉择”,有位考生就回忆起高考前一天所见到的材料,并快速潜入话题氛围,展开激情迸发的描写,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在生死的抉择面前,舍死忘生、舍己救人是人类共同的美德:

“猛然间,一点火花在我的脑海中闪过,我想起昨天报纸上那张稚嫩青春的脸。

我已经记不起她的名字,我也惊讶于自己忘记她的名字,只一夜之间。

那个13岁的女孩,看到自己9岁的同伴在深深的水中挣扎时,竟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毅然而又急切的跳进仍有些冰凉的水中,用自己软弱无力的双臂,硬是将自己的同伴推上岸。

那一刻,她将自己的生命力量全部传递给了落水的同伴,自己却竭力而亡。

慢慢地,慢慢地,她带着纯真而满足地微笑沉入幽暗的水底……”这篇悲壮的《抉择,让世界温暖》的满分作文,就这样通过回忆,迅速扣住话题,读来让人砰然心动,为之一惊。

  2、联想生活,再现生活

  世界上万事万物本来就有这样那样的联系,但不经过思考就不易发现。

很多考生文思闭塞的主要原因是:

把所写的事物孤立起来,而看不到与其它事物的联系。

如果考生善于运用联想,发现了这种联系,则思路自然宽阔。

2003年高考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浙江状元文《石碑上的历史》,就将思维的触角探到当今现实生活,文章采用古今对比鲜明的“双轨式”结构,以古代县官和当今村民黄四娘的选择来扣题,分合恰当,起结新颖,立意深远———在“以情代理”根基深厚的中国农村里,一个村妇说出“你得照电视上说的做啊”,难道还不是对情感社会的反思、对理性社会的呼唤吗?

这给人以一种历史使命的凝重感。

  3、想像生活,丰富情感

  想像是人们利用记忆中的某些片段进行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想像可以开拓思路,推动构思,在写作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方法是下面三种:

或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或根据已有的经验和认识,对未来进行想像;或想像细节描写,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如江苏作文《乌鸦的自白》,则采用了记叙体的寓言故事。

以乌鸦为第一人称,指出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将乌鸦这种益鸟当作不祥之物,而对容易传染病菌的宠物却爱护有加,明显的就是根据亲疏远近来看待事物。

这篇寓言故事因其想像独特而获满分。

  4、逐层分析,辨证理解

  一般的,对事物的分析方法有:

逐层分析法和辨证分析法。

所谓逐层分析法,就是针对话题,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深入,拓展思路,最后达到揭示事理的目的。

如2003年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浙江满分作文《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就运用逐层分析法。

文章先描述“有时候感情是一剂善变的药”这样一个常见现象,然后揭示这个现象的危害:

“任人唯亲亲近了佞人,疑人唯疏疏远了忠良”,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当亲情直面正义,我们要做生死抉择摆正认知的天平;当友情直面道德,我们要如大法官捍卫评判的尺度。

”这样逐层推进步步深入,文章思路十分清晰。

通过辨证分析法展开文章,也是优化构思的常用方法。

尤其是今年的话题作文涉及认知理论问题,而情感与认识的关系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正误、深浅、亲疏、远近都含有正题、反题,更需要辨证分析。

如湖南满分作文《真理只有一个》,全文紧紧扣住“是情感埋没了真理,还是真理在情感的簇拥下熠熠生辉”作辨证分析,揭示了“真理只有一个”,人类必须挣脱感情因素对认知的影响的道理。

再如湖北满分作文《亲亲与明理》,从“人非生而知之者,然而人生而有情。

”到“当感情与真理并行不悖的时候,感情则成为激励人去奋斗的“催化剂”;可当感情与真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却又如何呢?

”到“然而古儒的经典里,却不是这样看的。

”说理是从个例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通,话题拓展得开、说得透。

  【材料新鲜】

  1.续写故事,拼接现实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说的是中国儿童的聪明才智。

作家凌鼎年的《曹冲称象之后》(原载《大河报》),就是借用了这个历史题材,巧妙地把典故作为一个“药引子”,把小说的主体部分放在之后发生的事情上,通过想像,把故事拼接到现实生活,虚构出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

曹冲称象之后成为名人而被炒作,引发了新闻、广告、出版、影视等方面的看好,用漫画式笔法状写“炒作成风”的浮躁世态;这些事情一环扣一环,因为合乎生活逻辑而显得真实。

小说扣住“炒作”这一线索,讽刺了当今社会过分追求名人效应的现象。

为了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小说采用了一些当今的术语、场景,以加强效。

如“狗仔队”、保险、公证等,读来不禁思之、叹之。

这一种方法尤其适用讽刺类文章,如《陶渊明的烦恼》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要点在于“续写”要合乎人物性格,不能作太大改动。

  2.巧妙想像,放大细节

  王昭君出塞,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引发诗人骚客的众多议论。

《昭君的选择》(2002年),就是选择了这个老题材,大胆虚构,超越时空,模拟人物,突破现实生活的限制;显得非常有想像力,行文清新舒畅,成为不可多得的高考优秀作文。

他设想昭君出塞前一晚上的心理活动,十分细腻,“贴到人物来写”(沈从文语)。

比如,他详细描写了“将扑火的蛾儿救出来”这个细节,“昭君拔下玉钗,挑弄灯芯”,“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

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

”“昭君震惊了,若有所思地看着蛾儿”。

通过情景的铺写,过程交代明白,显示了王昭君的美好心灵,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暗示情节的陡转。

  3.节外生枝,演绎成文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赤兔马身历三个人物,也可以说是见证了不同人物的人品。

有关赤兔马的最终结局,《三国演义》77回中记载了“关公既殁,坐下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

权即赐马忠骑坐。

其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这样一节材料。

2001年高考,江苏蒋昕捷同学通过联想想像,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

他扣住“马为何数日不食草料而死”,在原材料的基础上作巧妙的生发,节外生枝地引入伯喜。

然后描写他和马对话,发出“物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加深我们对诚信的认识。

这一种方法中,节,就是原材料,枝,就是新文章,“节”和“枝”应该水乳交融,合乎事理的发展逻辑。

  4.移花接木,别具一格

  马陵一役,孙膑战胜了死敌庞渭。

这是一个智慧的故事,也是师兄弟厮杀的悲剧,令人思考。

200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采用穿越时空隧道的方式,记者巧妙地与两千年前的孙膑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进行现场采访,予以实录。

文章具体讲孙膑对庞渭的感情以怨到恨的思想变化而导致行动上的变化,几段孙膑语言,或是痛定思痛回顾自己当初处境,或是剖析自己不同处境时的不同心理,无不真实、细腻。

当最后面对记者更深层的提问,孙膑无奈一笑拂袖而去作答,全文在一种无限悲凉气氛中结束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这一种方法要点在于材料内容重点的挪移,如将孙膑和庞渭的关系,处理为对话中侧面体现,不作正面描写,而将文章重点变为对人物心理的揭示。

今年河南优秀高考作文《李白的泪水》也是这种写法的典范。

  5.变换角度,独辟蹊径

  “和氏璧”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经过作家独辟蹊径的构思,生花妙笔的叙述,就给我们留下各自深刻的印象。

小说家宗利华有一篇《献玉》,基本上按照“和氏璧”的故事顺序发展下来,写了卞和向楚厉王、武王、文王献玉的遭遇。

但作者巧妙之处在于从新翻写,拟人化地采用了玉的视角叙述和审视卞和的活动,用玉的情感发展推动故事情节,达到“旧瓶装新酒”的艺术效果。

当卞和向武王献玉时,玉的感情是“起初我是满怀激情的”,献玉成功后,玉是百感交集,“那一刻,我也想哭”。

这种独特的叙述视角增加了卞和的悲剧色彩,同时将故事的含义从“人物命运”转移到“人的生存”这一范畴,加添我们的反思。

这一种方法不可有叙述上的漏洞,要点在于变换的角度能够见证原材料中事物的发展过程。

  6.借体别裁,不落俗套

  屈原是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中学课本有《屈原历传》《涉江》,因此学生对他应该相当熟悉。

但当我们看到2003年高考甘肃考生《吊屈原赋》时候,还是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他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了赋这一不常用而适合屈原的文体。

全篇用文言文写就,且文笔流畅,显示出雄厚的古汉语基础知识;熟悉中国历史,把古代人物与现代人物结合起来对比,提升了主题,被称作甘肃“历年来很好的文章”。

  【有个性特征】

  1.情感求实。

写作是生活的反应,是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一种个性化的精神劳动。

我们要写最熟悉的东西,要写那些打动过我们心灵的东西。

心灵,只有经历过颠簸与震荡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渗透着泪与笑才会获得真的生命。

  2.自我求真。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过,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

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3年12月10日在美国哈福大学发表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说,人能做到“真实、真情、真挚、真切,境界就会不一样,我可能回答不好大家的问题,但我敢说实话”。

有不少个人日记、情书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也与这种纯真袒露的自我意识有很大的关系。

  3.立意求新。

森林中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大海上没有两朵毫厘不差的浪花,人海中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个性化作文,重在思维的独特个性。

个性思维,体现在立意新颖,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更不是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

  4.文体求变。

现在高考对作文的文体要求比较宽松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个性化作文的发展。

传统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大类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和作文个性的发展要求。

童话、寓言、散文诗,杂文、诗歌、短篇小说,甚至文言文、就诊报告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给学生张扬作文的个性提供了日益广阔的舞台。

这是考生之幸,也是作文个性化之幸!

  5.语言求活。

生动活泼的语言会让作文穿上一件美丽的旗袍,是思维、情感、自我流露的外在载体。

这种语言,首先它是生活的,平易自然,如行云流水,飘然无序,舒卷自如。

其次它是新鲜的,方言、流行语、外来词,或典雅,或俚俗,都可口、可耳、可心。

它还是美丽的,不脏,不乱;不恶,不涩;不伪,不空。

  【文体创新】

  1.戏剧剧本。

如《四幕剧》(2000年)。

采用戏剧的形式和手法,用三个特写镜头,从三个不同的侧面,揭示一个道理:

“生活有许多精彩的诠释。

”更令人叫绝的是,第四幕并未上演,但“答案”已隐含其中,收到了“以虚衬实”的效果。

该生用戏剧笔法构思故事,大胆的创新手法赢得阅卷老师一致叫好,被判为满分。

  2.会议纪要(记录)。

如《神州文学研讨会纪要》(2001年)。

该文“实录”了董仲舒、韩非、赵姬、吕不韦等人在研讨会上的发言与表现,针砭当今一些出版商为了营利而迎合世俗的不良风气,以此诠释“诚信”话题。

  3.辩论稿(或答辩词)。

如《旷世之辩》(2003年)。

该文假想以“感情亲疏决定对事物认知”及“感情亲疏与事物认知无关”为正反话题,然后用时光穿梭仪“请”出钱钟书、范仲淹、韩非子、李世民、项羽、鲁迅等历史名人,让他们就此展开一翻唇枪舌剑。

作者所选取的材料都是这些名人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和言行,简要而精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然会参与进去思考这些问题。

  4.病历(就诊)报告。

如《吴良心病历》(2001年)。

“患者:

吴良心。

身份:

商人。

临床诊断:

诚信缺乏综合症。

”该报告内容包含望诊、把脉、透视、血样采集、基因鉴定、治疗方案、医生建议等。

形式上看属于专业性的医疗诊断,内容却是抨击时弊。

  5.招生简章(启事)。

如《愚人大学招生简章》(2001年)。

该文煞有介事,包含招生对象、招生条件、招生专业等内容。

“专业设置有:

圆滑系、吹牛系、马屁系、多疑系、见利忘义系等等。

其中圆滑系,由系主任老狐狸执教,所开课程有:

口是心非学、颠倒黑白学、说话拐弯抹角术等等。

  6.实验报告。

如《选择伟大心灵的实验报告》(2002年)。

“实验日期:

二○○二年七月七日。

实验目的:

结晶出最伟大的心灵。

实验材料:

酒精灯、玻璃棒、烧杯、铁架台;乐于助人的心灵;贪生怕死的灵魂;同甘共苦的心灵。

  7.访谈手记(笔录)。

如《从泪走到血——孙膑访谈手记》(2003年)。

该文以访谈手记的形式来演绎话题,模拟现场采访,便于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有利于内容的铺展和话题的深入。

不过,考生写作时要找准访谈的切入点,灵活展示自己的阅读底蕴和语文素养。

  8.书信。

如《给沙龙总理的一封信》(2002年)。

本文构思精巧,匠心独运,以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份来一段真情告白,情真意切,语言流畅得体。

  9.调查报告。

如《关于一块香蕉皮的终极报告》(2000年)。

该文以调查报告的形式,用诙谐的语言对一块“落点非常不理想,恰好落在赵、钱、孙、李四户人家包干区的边界处”的香蕉皮的命运进行N种猜测。

  10.书序(跋)。

如《杂》(2003年)。

上海一考生别出心裁,以书序(写在后面的称为“跋”,也有考生写“跋”的)的形式来诠释话题,将高考作文的体例进一步拓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11.招标简介。

如《中国国家大剧院设计招标简介》(2000年)。

作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名义,向全世界征求“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方案。

文中法、美、中等国设计师的设计各具特色,不能不让人钦佩考生的机智和大胆。

  12.新闻。

如北京考生的满分作文《诚信专访》。

文章假托诚信落水后被人救起送到医院,记者去采访诚信。

作者设计了对落水的想法和对年轻人的劝告两个采访话题,表明诚信“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的重要性。

”其格式为:

本报讯、导语、正文、对话。

  13.寓言。

如满分作文《扔掉诚信以后》。

写年轻人扔掉诚信以后,先被艄公敲诈,再被公司拒绝,又被旅馆老板欺骗,一环扣一环,最后他良心发现,重获诚信。

  【标题创新】

  1.比喻式。

如《心灵激起生命的浪花》,通过比喻,巧妙地展示生命与心灵的互动关系,简洁生动明快。

《我心如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成功之花只对挑战者绽放》等。

  2.拟人式。

如《月若有情月长吟》,讲述了为母亲治病筹钱为线索,通过我送迷路小孩感化医生的故事。

全文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反衬内心焦急;中间写月景,映衬美好心灵;篇终写月景,写月即写人,深化主题。

又如《让爱导航》《让睫毛载来爱,载来幸福》等。

  3.夸张式。

如《世界很小是个家》,用了夸小的方法,只要人人都有爱,无论哪里都是温暖的家。

《一花一世界》,世界不是因此而精彩吗?

又如《一场秋雨一场寒》。

  4.反问式。

如《鱼乎?

熊掌乎?

》,题目就是悬念,文章说明“取鱼还是熊掌,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看完全文,不禁为作者构思赞叹。

又如《21世纪你美吗?

》等。

  5.引用式。

如2002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借用俗语)一文,小妹把盼望已久的奖学金偷偷给了比她更需要的竞争对手,心理又有矛盾,文章就假托哥哥给小妹写信,支持小妹的选择,深化主题。

《诚以养德,信以修身》(借用古语),《答案在风中飘扬》(借用歌词)。

  6.情景式。

如《寻找心灵的故乡》,题目耐人寻味,不同凡响,读罢全文,好象看见一位年轻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在跋涉,在寻找,最后找到“心灵的故乡。

又如《带着三句话上路》《别拦着我飞翔》《飞翔路上的人生风景》。

  7.符号式。

如《出发+拼搏=到达》,言简意赅表达了中心。

如《7-1=0》,用特殊的句式暗示抛弃了诚信,其它的金钱、美貌等就失去价值了。

又如《1-1=0?

》。

  8.并列式。

如《生命?

心灵?

选择》,将“生命”、“心灵”、“选择”三个词巧妙组合在一起,不仅点明了话题“心灵的选择”,而且暗示“心灵的选择”对于“生命”存在价值的重要意义。

  【语言创新】

  1.文言移植。

《赤兔之死》(2001年)。

当年阅卷组是这样评价的:

“读罢此篇临场作文,令人拍案称奇。

一是故事新奇。

作者以熟谙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以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其想像力实在丰富。

二是立意高远,文章将赤兔马拟人化,让它在同伯喜的对话中,显示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物的褒贬,实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且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一联,‘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句,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立意更上一层楼。

三是语言老到。

通篇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散整错综,明白畅晓,文采飞扬,这种老到的语言功夫,是众多考生无法望其项背的。

得分:

60分。

  2.生动形象。

文章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的形态、特征做具体、生动的描摹与刻画,使读者对描摹刻画的对象获得真切、具体的感受和印象。

运用绘声绘色的关键是调动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诸多方面,描摹事物的形状、神态、声音、色彩、气味、质地等特征,使其面目精神跃然纸上,勃勃欲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境。

  3.设问反诘。

设问和反问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方法,它不同于一般疑问句。

疑问句的特点是“有疑而言”,希望得到对方的回答,或引起对方的思考。

而设问和反问的共同特点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不需要对方回答,说话人心中有数。

提醒读者把握文章线索和思路。

  4.博喻连珠。

高考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

文章中如果用了好的比喻,分数一定也会高出一个等级。

如高考作文《尝试》,一位考生是这样开篇的:

“尝试是什么?

尝试是乌云蔽日时直上云霄的那只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

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座高筑的墙。

十八个春秋,风风雨雨。

回顾往事,我无悔无憾;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

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因为生活教会了我勇于尝试。

”作者开始连用四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

  5.引用名句。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练、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

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练和生动。

在考场作文中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6.幽默讽喻。

运用幽默讽喻手法,要做到诙谐而不失之无聊,轻松而不失之肤浅。

也就是说,在滑稽可笑之中要含有一定的意味。

《成长大学报名启示录》(2001年),以奇特的形式取得了奇妙的效果。

他编了一个怪诞的故事,成长大学要招生,下设七个系:

健康系、美貌系、诚信系、机敏系、才学系、金钱系和荣誉系。

专业本已出格,更出人意料的是培养人很重要的品质的诚信系却无人报名,结果迫使校领导两发补充说明并撤销了诚信系。

  【对症下药】

  1.只注重事物的一个方面

  事物总有着两个方面,这也是事物矛盾对立的统一,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二元性话题的要求。

但作文时学生往往使用所谓的“反弹琵琶”的“逆向思维”,忽略了事物的整体,只从偏向方面入题。

比如高考四类文《且慢讲诚信》这样写到:

“诚信”害死人,俗话说,兵不厌诈,诸侯争霸时宋襄公讲诚信,结果落得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又列举今天讲诚信吃亏的例子,试图证明“诚信”未必真需要。

虽然语言简练典雅,但让人感到有些强词夺理。

这种执著一说,看似新颖,如果立场不正确,反而弄巧成拙。

  2.忽视生活的积累

  有位外国资深编辑曾说过:

任何一篇作品到他手上,他都能一下子看出作者心中是否充满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