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资讯 10161024.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86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T资讯 101610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IT资讯 101610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IT资讯 101610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IT资讯 101610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IT资讯 101610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T资讯 10161024.docx

《IT资讯 101610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T资讯 10161024.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T资讯 10161024.docx

IT资讯10161024

IT资讯20101016-1024

1、和讯科技1021【微星平板电脑WindPad明年开卖】

10月21日早间,据台湾媒体报道,微星公司预计明年第一季将推出自有品牌平板电脑WindPad,将采用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平台。

目前,WindPad硬件规格仍在调整阶段。

微星指出,会在硬件规格上展现与苹果iPad有所区隔的竞争优势。

微星指出,WindPad售价初步计划在499美元以下,未来也不排除推出功能较简单,具杀手级售价的平板电脑来攻占市场。

微星表示,计划平板电脑将在明年第一季上市发售,全球同步开卖。

首批上市的WindPad将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但微星不排除在第二阶段推出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平板装置。

研调机构Gartner预计,今年平板电脑装置全球销售将近2000万台,且苹果iPad一枝独秀,占据绝大多数的销售占比。

2、和讯科技1022【夏普嫌利润降低退出个人电脑业务】

据国外媒体报道,夏普公司昨日透露公司已经退出个人电脑业务。

夏普认为因价格战日益激烈个人电脑业务利润降低,今后也很难再出现增长。

夏普曾销售“Mebius”系列笔记本电脑,去年10月发售最后一款新型号以后就停止产品开发,并于去年年底停止生产。

夏普表示,已购买电脑的顾客可继续得到维修服务。

夏普今后会把经营资源集中到将于12月发售的多功能终端“GALAPAGOS”(加拉帕戈斯),以及信息发送业务等成长领域。

3、和讯科技1018【台湾代工厂正崴获苹果诺基亚等巨额手机订单】

10月18日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因智能手机出货量旺盛,三大手机品牌厂商苹果、宏达电、诺基亚等近日向正崴精密追加连接元件订单,订单规模高达上百亿新台币,促使正崴加速在大陆成都等地建立生产基地。

目前正崴企图成为智能手机连接元件第一品牌,与鸿海一较高下。

正崴供应的连接元件包括连接器、连接线零组件。

正崴主管表示,明年智能手机看起来相当不错,现在“生意好到爆”,订单比产能还多,因此将加速在大陆设厂,目前其在大陆的生产据点只有东莞和苏州二处,已决定第四季度同步在成都、武汉、郑州等地设厂。

正崴9月营收首次突破60亿元(单位:

新台币,下同)大关,以64.56亿元创下单月历史新高,但仍有20%的订单无法交货,各大智能手机厂担心连接元件供不应求状况持续到明年,已让智能手机大厂纷纷提前预订明年的产能。

正崴上周五收盘价57.8元,下跌0.9元。

据了解,正崴在苹果交货的品项持续增加,诺基亚也开始把原本下给日本、大陆的订单转单到正崴,宏达电亦要求正崴赶快规划明年的产能,韩系手机厂三星、LG等厂明年对正崴下单也将增加。

正崴预期,今年光连接相关元件出货至少300亿元,明年可望挑战400亿元。

以市场最热的苹果iPhone手机而言,正崴与鸿海都是主要连接元件供应商。

据了解,目前鸿海主要在成都、武汉等地组装iPhone和iPad等产品,正崴评估,如果在这些地点设厂,正崴在招募员工和成本上都不具优势,因此选在这些地点周边的城市,避开与鸿海正面竞争;况且二线城市的生产成本,也会比东莞和苏州等地便宜。

业者表示,正崴的连接元件不但无法满足苹果的订单需求,包括微软也拿不到足够货源。

微软为定于11月初上市的Kinect体感游戏机,甚至亲自到正崴的工厂催货。

正崴预期10月接单又会创下历史新高,随着圣诞节的旺季来临,几款送礼产品如苹果iPod、iPad、iPhone、游戏机Kinect、Amazon电子书等都是由正崴供应连接元件,公司预估第四季度获利也会如同第三季度一样维持在高档。

4、南方都市报【富士康成都将建52条iPad生产线】

iPad因缺货致销量低于预期,累及苹果公司股价创下自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近期以来,由于产能不足,iPad供不应求,很多苹果粉丝不得不等待数天才能买到iPad,iPad缺货甚至拖累了苹果的股价。

美国时间19日,苹果股价大跌6%。

为了确保iPad的供应,富士康在成都的工厂快马加鞭,仅用了2个月时间就将第一条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并于18日向美国市场送出了第一批iPad。

据悉,富士康将在成都建52条iPad生产线,年产4000万台。

iPad的热销,让各大IT巨头十分艳羡。

英特尔一反此前对平板电脑的消极态度,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日前在英特尔财报电话会议上对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表示赞赏,同时表示英特尔有决心最终赢得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联想也表示明年年初在中国市场发售平板电脑“乐Pad”,并将在2011年5月将它推向成熟市场。

iPad供货不足影响销售

iPad全球上市半年后,缺货问题依然是最大的瓶颈。

昨天,苹果公司发布其2010年四季财报(截至9月25日),创纪录的iPhone销售数量和新推出的iPad的强劲表现,苹果当季营收达到203.4亿美元,同比(相比上年同期)增长67%,利润大幅增长至43.1亿美元,同比增70%。

不过,苹果的明星产品iPad的销量却低于预期,第四财季共售出418万台iPad,环比上涨28.4%,但低于此前分析师预计的500万台销量。

各种分析机构都认为销售低于预期是因为供货不足,并且这种缺货的状况至少会延续到圣诞节。

据了解,尽管已经上市半年,依然全球性缺货,消费者官网预订还需要1个星期以上的送货时间。

海外市场的热卖也加剧了缺货,苹果四季度57%的营收来自国际市场。

今年苹果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新开了3家旗舰店,苹果透露明年将新开40至50家新店,大部分将在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据了解,缺货的原因除了产能跟不上外,苹果9.7英寸触摸屏的iPads无法及时供货导致iPad的供不应求。

富士康生产线拼命赶进度

作为第一代iPad的独家代工厂,富士康的产能决定着iPad的市场销售。

此前,富士康将生产线全力向内地转移,新的生产线一直处于紧张的安装阶段,这也是iPad产能暂时告急的一个主要原因。

10月18日,富士康(成都)公司在生产线安装调试完毕之后进行了出口通关测试,第一批苹果iPad运往美国,标志着富士康成都生产基地完成了正式生产的所有准备工作。

富士康(成都)公司协理国泰透露,为了赶进度,富士康成都加工区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建成了生产线,并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创造了奇迹。

据了解,富士康(成都)公司将建设52条iPad生产线,年产能达4000万台。

一旦这些生产线全部投产,就能满足iPad的销售需求。

苹果最新的季报显示,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截至9月25日),iPad的出货量为420万台。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将2010年iPad平板电脑销售量预期从7月份时的1290万台上调至1380万台。

并预计2011年iPad的销售量将为4370万台,2012年将为6330万台。

这两个预期分别高于此前的3650万和5040万台。

IT巨头发力平板电脑

作为芯片大佬,英特尔此前一直对平板电脑不太感冒。

英特尔高管此前认为,平板电脑是一个新兴市场,只是对主流PC市场的补充。

然而,iPad在市场上的疯狂表现,不得不让英特尔对平板电脑刮目相看。

在10月18日举办的英特尔财报电话会议上,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对苹果的iPad平板电脑表示赞赏,但同时表示英特尔有决心最终赢得平板电脑市场的竞争。

不过,在英特尔第三季度的财报中,英特尔依然没有推出平板电脑芯片的时间表。

联想也对平板电脑市场寄予厚望,联想成熟市场主管米尔科·范杜伊吉本周二表示,联想将于明年年初在中国市场发售平板电脑“乐Pad”,并将在2011年5月将它推向成熟市场。

届时谷歌将发布新版Android操作系统。

此外,记者获悉,包括三星、宏碁、诺基亚、LG电子和惠普在内的PC和手机厂商,都计划发布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

不过,已经赶超戴尔坐上全球PC市场第二把交椅的宏碁,依然看好传统PC产品的市场后劲。

宏碁董事长王振堂19日在全球华人企业领袖高峰会上表示,PC市场发展应该是宏碁说了算。

尽管宏碁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因为iPad冲击和同业降价竞争而名次下滑,不过王振堂反倒认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宏碁的毛利率维持在应有的水准。

而苹果刚刚公布的季报显示,其毛利率从去年第4季的41.8%,下滑到上季的36.9%,低于外界预估。

5、第一财经日报1021【芯片代工王国较量中东企业称中国没大机会】

中东有石油,中东企业自然财大气粗。

几天前,阿联酋石油资本控股的半导体代工巨头GlobalFoundries(脱胎于AMD制造业)的高管们,齐齐来到上海,果真像石油大亨一样咄咄逼人。

“中国大陆的代工厂规模很小,无法达到规模效益,如果说有点机会,那主要是在6英寸以及成熟产品线上,在领先的产品线上,根本没有能力。

”GlobalFoundries8英寸代工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新加坡公司总经理RajKumar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他根本就不愿提中国大陆代工能力最强的中芯国际,尽管后者2004年就已经进入12英寸半导体代工市场,目前工艺水平也在快速提高。

RajKumar说,他这不是贬低大陆水平最高的公司,中芯国际自己都说,技术比对手晚3~4年,这就是差距。

他说的这些不是谎言。

三周前,本报记者参加了中芯国际2010技术论坛,当天,中芯COO杨士宁演讲时公开表示,在65纳米工艺上,中芯比最强的代工对手台积电晚3年,比全球处理器巨头英特尔晚4年,中期追上它们“不实际”。

不过,杨士宁不畏惧这个背后站着石油大亨的企业。

他强调,中芯正在加速提升技术实力,北京12英寸厂65纳米产品,年底月产能将提升到7000片,明后两年,45纳米产品大规模量产。

此外,中芯32纳米研发团队已经组建,目前已初步完成技术评估,2013年到2014年,有望量产。

一听到本报提及中芯从IBM手中获得的45纳米技术,GlobalFoundries技术合成工程部副总裁NickKepler就看似有些“不屑”。

他说,中芯只是获得IBM的技术许可,缺乏制造平台与生态系统,这跟GlobalFoundries与IBM的合作完全是大相径庭。

他表示,公司与IBM、三星的“三角联盟”已协同合作多年,可以提供“一站式”服务。

那么,大陆的中芯国际是否就没得做了?

杨士宁显然不这么认为,他承认与对手的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短期追不上,但是,“即使追不上,也不会有致命影响”。

因为,每代半导体技术从诞生到成熟,都会经历一个过程,中芯会利用演变周期与市场节奏获得成长。

不过,也有让GlobalFoundries挠头的巨头。

谈到台积电,这个中东石油资本控制的巨头就明显没那么骄傲了。

记者问该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DouglasGrose,谁是最可怕的敌人,台积电还是三星?

他回答说,当然是台积电最难对付了。

因为它有悠久历史、广泛的客户群,而且正在开发新的服务。

他不认为三星是对手,因为后者虽然也做部分代工业务,但主要侧重存储领域,与GlobalFoundries没有竞争关系,双方之间一直有合作,共同开发过一些项目,算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那么,GlobalFoundries一帮高管到上海来,难道就只是炫耀一下自己的技术实力?

全球半导体研究专家顾文军表示,GlobalFoundries首度在中国举办技术论坛,目的在于想拉中国大陆的订单,因为,截至目前,它的客户主要集中在海外,大陆比较少,它对台积电的威胁远大于对中芯的威胁,短期内无法超越台积电,到大陆抢单顺理成章。

6、中国企业家1021【郭台铭:

我在中国做“实验”】

编者按:

富士康年底落户河南这一消息引起轩然大波的同时,其在成都投资百亿美元建厂的传闻也已经不胫而走。

在昨日(20日)的清华管理全球论坛上,富士康集团总裁郭台铭虽未进行详细回应,但也在谈话中印证了上述传闻。

郭台铭称自己是在中国“做实验”,将东部沿海工厂向西迁移,这一切都和他的“产业链重铸”有关。

以下为观点摘录。

郭台铭:

全世界的产业在变,供应链也在变。

例如能源,我是山西人,我们产煤,怎样将最便宜的煤运到很多电厂去发电,中国如何从海外进口很多贵重的石油,这都是供应链的问题。

08年我在台湾结婚的时候,马英九跟我讲,我要参加你的婚礼,但是你的供应链我要检查。

我本来是到台南去订最有名的鸭,后来我改成宜兰。

因为运输一只鸭的成本,可能比鸭本身还要高。

关于食物的供应链,我最近还看到一个报道,欧洲一个小镇拒绝饮用法国依云矿泉水,一瓶水要用12倍的油运进来。

从此我就不喝依云了,除非有重要的来宾,不然我就喝自己家煮的温开水。

所以供应链无所不包,可大可小。

从全球工厂到全球“市场”

我在台湾和国内的工厂,都面临供应链的问题。

拿TFT(俗称“真彩”)举例,是由半导体制成。

任何电子产品只要经过半导体的制成,都会有供需不平衡。

因为任何的半导体盖一座新的工厂,都要18个月。

所以它的供给是呈阶梯式的增长。

每一次供货出来,就突然增加很多。

需求是呈线性的,所以永远有一半是供大于需,有一半是需大于供。

所以现在的手机、电视的供应链都存在问题。

富士康现在正在中国做实验,这也是国家政策是扶持的。

我们要将东部沿海地方工厂往西迁。

比如说,最近在重庆、成都、郑州、武汉,搬迁最大的问题也是供应链的问题。

怎样缩短供应链?

必须要做垂直整合,要跟客户维持最畅通的信息交流。

所以,把中间过程进行整合,直接有效的做管理。

我正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在中国,富士康也在推动“万马奔腾”,很多员工回家乡创业,我们鼓励他们自己创业当老板。

中国的供应链在大的城市大概已经很成熟,在落后的乡村地区却远远不够,这还包括产品的售后服务。

富士康的员工,只要在做满五年,就给他提供回乡创业的机会。

我们准备在五年开一万家,让这些员工来充实供应链,维修产品,教客户使用。

通过改造供应链来降低中间成本,使消费者得到又及时,又便宜的产品。

中国有很多机会,中国现在是世界制造工厂,将来会变成世界的市场。

供应链将拯救世界

市场本来永远是高高低低,变化无穷。

我们也只能做天气预测,不能控制天气。

对于电子行业供应链风险,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风险应该认识。

首先,科技发展过快。

我从外销美国的电视机开始做起,到现在做游戏机已经到了第38个年头。

怎么样以最短的时间,把产品销售到每个角落去,给库存很大压力,这可能会使你整个翻盘。

其次,网络经济造成消费者习惯改变的过快。

日本是一个消费习惯非常封闭的社会。

但是没想到,Iphone在日本卖到“手软”。

年轻一代,消费的族群年龄也在下降,习惯的改变是一个风险。

此外,世界经济政治也会带来风险,汇率会对供应链带来影响。

尽管我们目前最主要的“鸡蛋”都在中国,但富士康在墨西哥、巴西等都有工厂,需要充分本地化。

供应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供应链管理不是只有成品物流,还有制造物流,甚至原材料物流。

将整个供应链串起来,对于经济的帮助是很大的。

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将来会变成世界的市场,供应链会起到很大一个作用。

所以我们做这方面的尝试,跟大家分享经验。

大家不要去花太多时间在财务投资、金融操作上,应该研究供应链改进,能够产生很大的价值。

不管是富士康,还是沃尔玛,都是很好的工作单位,不要去高盛,大摩之类的,那只是钱的游戏而已,而供应链会拯救世界。

7、和讯科技1022【商业周刊:

诺基亚因何掉队】

谁是上世纪90年代最成功的欧洲企业?

太简单了,当然是诺基亚。

这家芬兰手机制造商抓住了手机市场的兴起,并且成为该行业最强大的品牌。

自从1992年推出首款GSM手机1011以来,诺基亚的手机几乎定义了整个行业。

从1996年至2001年,该公司的收入几乎翻了5倍,到1998年,则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手机制造商。

2005年,诺基亚卖出了第10亿部手机,这是一部出售给尼日利亚用户的1100手机。

政治家都对诺基亚大加赞赏,并认为该公司可以在21世纪继续兴旺繁荣。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RomanoProdi)在2002年的演讲中特意强调了诺基亚及其竞争对手瑞典爱立信的成功。

“他们在手机市场的成就创造了两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群,分别位于芬兰奥卢和瑞典斯德哥尔摩,这两个产业集群吸引了大量的创业企业以及国外投资。

”普罗迪说,“这些例子证明,欧洲地区有能力发展新兴高科技集群。

现在,谁是21世纪头十年最令人失望的公司?

同样很简单,还是诺基亚。

该公司的业绩已经大幅下滑——诺基亚于9月10日宣布,将任命首位非芬兰籍CEO,从而凸显了它当前的颓势。

下滑的教训

与诺基亚的成功为欧洲带来经验一样,它的衰落同样告诉我们,为什么欧洲企业——以及全世界的大型企业——经常会步履艰难。

过去3年间,诺基亚的不利消息接踵而至。

自从苹果2007年1月发布iPhone手机以来,诺基亚的股价已经累计下滑了49%。

在明略行(MillwardBrownOptimor)发布的2010年全球品牌排行榜上,诺基亚仅位列第43位,12个月间下滑了整整30名。

该公司的利润率也已经萎缩,市场份额和手机平均售价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的确,诺基亚仍然占据着全球手机销量的三分之一强。

但它在市场中的处境却是腹背受敌。

三星等韩国手机制造商在主要的消费市场占据领导地位,苹果iPhone和RIM黑莓则统治了高端智能手机市场。

在意识到这一系列艰巨挑战后,诺基亚决定聘请了微软高管、加拿大人史蒂芬·埃洛普(StephenElop)来扭转困局。

所有人都希望他能顺利完成任务。

至于他是否对手机有足够的了解,他却闭口不谈。

微软尚未在该行业取得任何进展。

残酷的现实是,尽管仍然拥有不俗的市场份额,但诺基亚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手机行业正在与计算技术和社交网络整合,但诺基亚却并未理解这一趋势。

而现在再来补救,很可能为时已晚。

诺基亚应该从这一不堪回首的历程中吸取很多教训。

首先,成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

诺基亚虽然很快坐上了行业头把交椅,但自那以后,它却开始自鸣得意。

在CEO康培凯(Olli-PekkaKallasvuo)的领导下,诺基亚开始对市场份额患得患失,而不是努力开发能给消费者带来惊喜的创新产品。

第二,诺基亚不愿挑战自我。

它一直都固执地认为,手机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话。

而没有意识到,用户逐渐开始利用手机查看电子邮件、寻找餐馆并更新Twitter信息。

孤立的后果

最后,诺基亚的总部并没有设在同类企业的聚集区内。

在芬兰创建一家科技巨头的确是一个伟大的成就,但诺基亚周围并没有大量的网络公司或消费电子制造商。

这就意味着该公司无法获得各种各样的创意,从而迫使它日复一日地质疑自己的理论,并不断反复。

事实上,芬兰并不是欧洲的主流,也从未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员。

多数欧洲最为成功的行业都集中在几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内。

例如,欧洲的制药行业主要位于巴塞尔和英格兰东南部。

豪华汽车行业主要位于慕尼黑和斯图加特。

银行业则位于伦敦。

但也有个别例外,例如空中客车公司就位于图卢兹。

与竞争对手为邻往往对企业有利,他们可以相互挖角并交换创意。

而孤立不仅对人不利,对企业的发展同样不利。

对于正在经历快速变化的行业而言,尤其如此。

诺基亚需要在计算行业找准位置,甚至还要关注电影、音乐和互联网行业。

虽然我们仍然不清楚手机将变成什么样子,但很难想象一家位于欧洲外围的企业可以抓住这一趋势。

诺基亚早在10年前就应该把总部迁到加州。

这肯定会遭到芬兰政府的公开反对,欧盟委员会很可能也不会支持这一行为,但这却是值得的。

诺基亚需要投身于科技变革的潮流之中。

通过这种方法,诺基亚或许可以保住品牌领导力,而不至于让一家10年前几乎濒临倒闭的电脑制造商牵着鼻子走。

欧洲仍然有很多在石油、航空、制药、汽车和金融服务领域占据主导的企业。

所有这些企业都在重蹈类似的覆辙。

汽车制造商是否为电动汽车的到来做足了准备?

制药企业为计算技术和生物科技的融合做好准备了吗?

当债务在过去十年间稳步下滑时,银行的地位稳固了吗?

恐怕都没有。

政治家和企业专家花了大量时间表扬诺基亚,并试图从他的成功中获取经验。

他们应当花同样多的时间来研究诺基亚的衰落。

如若不然,欧洲其余的行业也可能会犯下与诺基亚相同的错误。

而欧洲已经无法承担丧失更多的全球领导企业带来的损失了。

8、经济观察报1023【鸿海确认提高代工价富士康曝加薪明升暗降】

鸿海正打算以提价、加薪、内迁,来提振业绩,打消投资者疑虑。

有消息称,自10月起,鸿海决定提高大客户的代工价格,并将展开全球一线客户接单策略的调整。

据悉,鸿海这一举动是因希望为员工加薪转嫁成本。

10月初,一份由20所高校60名师生共同完成的调研总报告再曝:

富士康员工涨薪“明升暗降”,月均加班时间达83.2小时。

业内人士认为,鸿海旗下公司富士康国际短期难以扭转获利趋势,将影响母公司鸿海盈利预期。

今年上半年,富士康国际亏损扩大至1.43亿美元,毛利跌幅达57%。

迎来公司自2005年上市以来最差业绩。

提价

在代工厂抢单激烈的时候,据知情人士透露,鸿海将展开全球一线客户接单策略的调整。

“鸿海已开始跟部分客户重新协调代工价格,10月起,将开始调升苹果、诺基亚、微软等大客户的代工价格,冲刺拉升今年第四季获利。

”花旗环球证券亚太区首席分析师张凯伟指出,同时,鸿海降低惠普笔记本电脑与宏鸉计算机等不赚钱订单的比重。

鸿海集团总财务长黄秋莲也证实鸿海正着手提高代工费的打算“代工费上调,将视不同客户及产品而定”。

一位接近鸿海人士指出,按照计划,与客户的协议在第三季度达成结论,并在10月实施。

向客户寻求代工费提升的话题,是由鸿海旗下公司富士康发生十余人跳楼事件引发的。

鸿海为了稳定军心,提出加薪30%的计划。

不过,作为产业链最低端的富士康,究竟能从强势客户那里得到多少代工费的提高,不得而知。

仅以去年的数据显示,2009年,富士康母公司净利润为1.9%,而其大客户苹果则达27%,惠普也达9.6%。

此前,黄秋莲曾对媒体表示,“与客户暂未达成确切结论,因为员工加薪自10月份才生效。

”这意味着,鸿海提价计划,是以员工加薪为由头。

同为代工企业人士向本报指出,盲目提价会面临丢单风险,目前代工产业仍是供过于求,重新议价并不容易。

“对于新业务开拓,向品牌厂提高报价的机会更大些。

”该人士称,就算提价,也不可能做到全部客户提价,仍要看具体业务竞争的激烈程度而定。

明升暗降?

其实,员工成本并非致使富士康业绩大幅下落的主要原因。

半年报显示,富士康国际亏损已经扩大至1.43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受金融危机影响,富士康亏损也仅达1870万美元。

对此,公司解释为,是由于手机行业竞争剧烈,产品价格下降所致。

按出货量计算,目前富士康主要承接诺基亚和索尼爱立信两大全球性手机品牌的代工订单。

而这两品牌业务不振,也拖累富士康的业绩。

在行业不景气的同时,富士康又接连曝出员工跳楼事件。

为了稳定人心,富士康决定,6月1日起,中国大陆生产线员工薪酬和工资调升30%,从1200元调至2000元。

同时强调,只加薪给考核通过的员工。

“薪酬调整后引发的营运成本,或将有其他降低或抵消的因素,比如营收提升,营运成本下降等。

”富士康国际称。

业内分析师指出,“工资带来的成本,如果不转移出去,接下来,富士康的利润仍继续下跌”。

不过,以富士康现在业绩,显然无法支撑更多成本,遂计划向客户要加薪空间。

今年上半年,富士康员工成本增加3.8%,为2.4亿美元。

10月上旬,《第一财经日报》披露了一份由20所高校60名师生共同完成的《富士康调研总报告》指出,富士康员工涨薪“明升暗降”。

调查人员发现,从工人实际收入情况来看,加薪前1100元的基本月薪为基准,加薪后工人的基本工资仅为1200元,仅增加9.1%。

同时,富士康取消了工人的年资津贴和季度奖等福利。

报告称,富士康延长了工作时间,月均加班时间为83.2小时,并且,稍有不慎,则被罚抄总裁语录300遍等。

对于这份调查结果,富士康国际并未发表任何看法。

如果富士康加薪果真“明升暗降”,其是否还能从客户那里获得利润空间,也不得而知。

寻求更低成本

除了向客户提价以外,富士康仍考虑进一步向内陆迁移,以减轻压力。

自富士康搬迁河南之后,仍持续向西部进军,以求得更低廉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