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77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docx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物理学科材料之一

2009年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报告

物理

一、吃透考标

1、08、09年考试标准异同

考试标准对考试命题从指导思想、考试内容与要求,到包括难度、内容、基本题型在内的试卷结构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解读,并附有题型示例。

项目

08年

09年

指导思想

相同

考试内容与要求

“1.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懂得节约用水;17.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这三个知识点的要求均从“B”降为“A”。

试卷结构

难度结构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左右。

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整卷难度值控制在0.75左右。

内容结构

内容结构比例:

物质约16%,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4%,能量约40%(全卷约有25%

的内容考查到科学探究,但均渗透到科学内容中进行)。

内容结构包含科学内容和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中物质约14%,运动和相互作用约42%,能量约44%;科学探究约占整卷分值的25%,必须渗透在科学内容中考查。

科学内容的覆盖面要求达到75%以上。

基本题型

相同

题型示例

部分样题更新为08年中考题

2、考标是如何落实到命题中去的

在一份试卷的编制过程中,编制试题与组卷是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项工作。

从整体上来说,试题的编制是在试卷结构的框下进行的,试卷结构从总体上决定了试卷的特征和考查效果。

命题之前,命题组要认真研究考标,通过讨论,依据考标制定命题双向细目表,按双向细目表和命题稿表等进行分工命题。

试卷的考查内容、题型、难度的确定必须符合考标的要求,最后还要按照考标要求对命题稿进行审定。

(1)邵阳市物理科双向细目表

共页第页

考试范围

考试目标

考查题型

各题分值

知识结构分值

备注

客观题

主观题

合计

(2)邵阳市物理科试卷各题各项目标统计表

共页第页

目标

记分值

题号

题目涉及

课本章节

主要知识点

考试目标层次

估计难度

预见区分度

命题人

审核人

知识点内容摘要

个数

累加

点数

难度

总校对____________总审核__________

(3)邵阳市中考物理命题稿表

涉及课本章节

涉及知识点

考试目标层次

估计难度

预计区分度

参考答案

及评分标准

命题人

审核人

二、省评审组组专家对邵阳市08年试卷的评析

附件一2008年湖南省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学科试卷抽样信息表(样本卷200份)

项目

科学内容

科学探究

题型

物质

运动与相互作用

能量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客观题

主观题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满分

得分

分数

10

8.03

53

38.76

37

27.83

6

4.8

6

4.8

16

12.44

6

3.67

72

55.1

28

20.26

得分率

80.3%

73.13%

75.22%

80%

80%

77.75%

61.5%

76.52%

72.36%

附件二试题难度抽样统计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难度

0.83

0.90

0.80

0.90

0.63

0.80

0.87

0.67

0.63

0.90

0.80

0.93

0.97

0.40

0.93

0.85

0.52

0.55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全卷

难度

0.95

0.75

0.93

0.73

0.52

0.88

0.82

0.40

0.78

0.80

0.80

0.80

0.73

0.89

0.58

0.72

0.68

0.75

1、优点

试卷结构合理、符合省标基本要求,无专业性知识错误。

试题侧重于基本科学内容的考查,没有超标现象,语言简洁,阅读量适中,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整卷中没有难题、怪题,难度适中。

作图美观、文字表述科学准确,参考答案完整、科学。

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重点科学内容和主干知识的掌握程度。

大多数试题能结合物理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4题、6题、7题、8题、14题、15题、17题、24题、25题、26题、33题、35题都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命题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热点,巧妙的将物理知识融入其中,如15题、19题、23题、33题的取材和情景创设都较为鲜活。

重视科学探究活动中“分析与论证”、“评估”的考查,如32题、33题精心设计了探究环节,有效检测了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养。

(详细信息请看附件一)。

2、存在的问题

(1)全卷科学内容的考查覆盖面不够。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内能、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几方面考查少。

(2)科学内容中各部分比例不合理。

运动和相互作用考查量过大,而物质的考查量不够。

(3)全卷中科学探究考查量不够。

科学探究题分值主要落在“分析与论证”,考查面不全面,分布也不尽合理,探究程度不高。

(4)卷面排版存在问题。

29题版面的位置不太好,不利于学生审题。

34题,图中h的标注位置欠严谨。

3、建议

(1)增大科学内容的考查覆盖面。

增加试题中“物质”与“能量”两部分的比例。

对基础性的知识考查应以应用为主,尽量减少机械记忆的试题。

(2)加大科学探究题的考查。

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注重物理问题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注意设置一些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创新的能力。

4、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及教学建议

通过对邵阳送审的试卷和学生答题卡(抽样)进行审读和统计,发现整卷难度为0.75,各题的具体难度统计表见附件二。

(1)具体问题

①重点知识的把握存在问题。

“物质”得分率较高,“运动与相互作用”得分率相对较低。

学生对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光的反射规律、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电能等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导致17题、18题、23题、24题、26题、33题得分不高。

②科学探究能力不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学生得分率较高;分析与论证、评估学生相对得分率低。

③计算能力差。

26题、33题、35题均反映了学生正确运用公式、动手计算的能力较差,最难的题(第26题)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难度值仅0.40。

附第26题:

王芳同学家的彩电,正常播放节目时耗电功率是150W,在待机状态(不开机但没有切断电源)耗电功率为10W,平均每天由4h播放节目,其他时间均处于待机状态,则这台彩电平均每天消耗J的电能,如果不播放节目时及时切断电源,一年以365天计算可节省电能KW·h。

三、省试卷评审组专家最欣赏的试题及特征:

1、试题较好地联系了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背景,关心科技与社会的发展,考查了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现了“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学科特点。

去年所有的地区均出现了以四川汶川大地震、冰灾、北京奥运会为背景的试题。

如株洲第31题和28题、衡阳第11题、益阳第26题、永州的38题、怀化的18题等:

【例1】(株洲第31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破坏,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1)在这次地震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使用了一种雷达生命探测仪。

它的工作原理是:

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填“声音”、“光”或“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这种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是m/s,接收器不断接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会有很灵敏的差异,被埋在废墟下的生还者身体的轻微运动和呼吸,都能被准确侦测到。

 。

 

(2)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

在距离震中数十公里的极震区,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而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株洲,我们只感到明显的水平晃动。

据此可以推断。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既传播振动,又传播能量

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播振动,不传播能量

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但能量的衰减较快

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且能量的衰减也较快

(3)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

堰塞湖的湖坝是由滑坡体或其他没有物理结构基础的土石方构成,受湖水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失去抗冲击能力,一旦决口,湖水便倾泻而下,形成洪灾。

请你用物理知识简要说明由于堰塞湖水位上升而产生危害的原因:

(4)假设地震波中的上述两种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9km/s和4km/s,位于成都的某地震观测站记录的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

试求震源距离这个观测站多远?

【例2】(衡阳第11题)青藏铁路路基两旁各插有一排碗口粗细、高约2米的铁棒(如图所示),我们叫它热棒。

热棒在路基下还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的内部是空的。

里面封装有适量液氨。

热棒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发生

,上升到热棒的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

变成了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这样,热棒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

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为解决“千年冻土”的许多创新和发明之一。

请问文中空格处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A.

汽化

液化B.

液化

汽化

C.

升华

液化D.

升华

凝华

【例3】(益阳第26题)大量事实表明,动物对地震的预感要比人灵敏得多,1968年,亚美尼亚地震前的一个小时,几千条蛇穿过公路大规模迁徙,以至影响了汽车的通行;我国唐山大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也很明显,如地震前一天,有人在棉花地里见到大老鼠刁着小老鼠跑,小老鼠依次咬着尾巴排成一串跟着,成百只黄鼠狼倾巢而出,向别处转移,并不停地嚎叫,很不安宁。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出现前几天,大量蛤蟆集体迁移。

现在,人们已基本认可动物预知地震的现象,但地震源以什么“信号”刺激了动物呢?

请同学们提出一个科学猜想并说明猜想的根据。

(1)刺激动物的信号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株洲第28题)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冰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

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和,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例5】(永州第38题)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8.0级地震,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部队官兵积极抢险,空降了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为确保这些工程机械燃油的供应,部队用质量为5t的运输直升飞机,将一个装满柴油容积为15m3的油灌运到堰塞湖抢险工地,已知空油灌的质量为2000kg,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都满负荷工作,平均每天共消耗柴油500kg,(g=10N/kg,ρ柴油=0.8×103kg/m3)那么:

(1)这一油灌柴油可供上述工程机械都满负荷工作多少天?

(2)因地形复杂,直升飞机不能着陆,只能停在空中匀速往下吊放油灌,此时的直升飞机受到的升力是多大?

(3)装满柴油的油灌在地面放好后,油灌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7m2,求该油灌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例6】(怀化第18题)汽车在紧急刹车时,总是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是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_;如图为南方雪灾中的一个场景,图中汽车滑行的距离与无冰雪时相比较会滑得,是因为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变_______.为了在冰雪天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请提出一个合理化的措施:

         。

这类试题与地震、高原冻土等复杂情况下的铁路建设、工程用车等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在新的情景下比较灵活地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新颖,具有原创性,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有利于引导初中物理的教学。

这方面试题还有永州的第25题等。

2、加强了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08年的试题进一步突出了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分析的考查。

在实验题中,也注重了对物理概念、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考察;能够给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再现物理探究过程。

如常德第32题、永州第35题、长沙第35题。

【例7】(常德第32题)小华总结两年来所做的物理探究实验发现

(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甲 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乙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

甲实验是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乙实验中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比较物块

B  反映出来的。

(2)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都要采用    法。

如:

甲实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乙实验研究小球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就要多次改变

    的大小,同时控制小球的   不变。

【例8】(永州第35题)张明在电视中看到:

在抗震救灾中,新闻工作者为了拍摄到更多清晰的现场照片,冒着生命危险打开飞机的舱门进行拍摄,助手紧抱着他的腰,他的领带和袖口都向舱外飘动着……

(1)、根据张明看到的上述现象可知:

机舱内的气压比机舱外的气压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明根据厚塑料膜比薄塑料膜透光性能差的生活经验猜想:

玻璃对摄像效果的影响的大小与玻璃的厚薄有关,于是设计了以下探究实验:

用照相机拍摄出某个物体清晰的像后,将此时的照相机和物体的位置固定下来。

A、在照相机和物体间的某一位置放一块2mm厚的玻璃板,拍摄一张照片Ⅰ。

B、在同一位置换放一块4mm厚的玻璃板,拍摄一张照片Ⅱ。

C、比较照片Ⅰ、Ⅱ的清晰度,得出结论。

请你对张明以上的实验探究过程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长沙35题)冬天,小林的爷爷和奶奶分别穿上了羽绒衣和棉衣,他们都说自己的衣服很保暖。

小林想知道到底是羽绒保温性能好还是棉絮保温性能好,于是她找来了两只相同的密闭烧瓶各盛80℃的热水1.5kg,瓶内各插入一只温度计,瓶外分别用大小和厚度都相同的羽绒和棉絮包好,放在同一地点使其自然冷却,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水温于下表中[C水=4.2×103J/(kg·℃)]

时间t/min

0

10

20

30

140

150

160

包羽绒的瓶内水温T1/℃

80

70

64

59

12

11

10

包棉絮的瓶内水温T2/℃

80

67

59

52

10

10

10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保温性能较好的是;

(2)经过160min,包羽绒瓶中的热水向外界放出了J的热量;

(3)从表中水温变化的快慢情况分析,瓶中热水放热的规律是。

这样的实验题着重考查了如何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设计,并要求能得到预期的结论,是对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验能力的全面综合考查,既考查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考查了学生的学科能力。

对促进物理教学中重视实验教学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3、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增加以社会热点为背景创设问题情景,同时又能巧妙地将物理知识的考查融入题中,如张家界第7题、娄底第32题。

【例10】(张家界第7题)我国的“神州七号”飞船将在今年发射升空,飞船内部安装了各种仪器,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及对地观测,下列仪器在飞船飞行过程中不能正常使用的是:

A、刻度尺B、天平C、温度计D、电流表

这类的选择题不再是从简单的记忆摄取相关知识,而是要根据试题提供的背景及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11】(娄底第32题)某同学家新买一个铭牌如表所示的电热水壶。

他将壶装满温度为250C的水,按要求接通电源,6min后水开始沸腾(大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试求:

(1)水从250C到沸腾时所吸收的热量;(提示:

1L=10-3m3)

(2)这6min内电流所做的功;

(3)比较

(1)、

(2)两问的结果,你认为违背能量守恒规律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这样的试题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计算上,还引入了评价的形式,有创新。

湘潭、株洲岳阳都有这方面的试题。

四、教学误区浅议

1、建构知识网络只是教师的事。

常见的复习方式是教师用自己精心建构的知识结构图牵着学生重温每一个单元的所有知识,要求学生认真记住所有的概念和公式。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地去观察就可以发现,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看的很准,他们知道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

他们能根据每一章的标题回顾这一章的所有知识,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建构知识网络的同时,本章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一览无余,所有的知识都是活跃的。

我们不应该只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一章有什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去回顾和构建这些知识的结构,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

2、让学生机械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一个接一个的题目,学生不仅死记硬背教师传给学生的知识,同时死记硬背教师出示的试题和精妙的解题方法。

我们为什么不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一想,如果我是命题人员,我会怎么去考别人?

这一部分内容会不会考?

哪些地方最容易考?

会以什么题型出现?

会考到什么难度?

学生对考试的猜想留给学生愉快的创作空间,试一试,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是有效的,也是有趣的。

学生这种思考,也是对教材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和深加工,同时,通过命题练习,他们更深刻地懂得了习题的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解题能力得到飞跃。

让学生学会命题,这是很有意义的做法。

命题只是解题的逆过程:

解题:

已知B、C,根据A=(B,C)求A。

其特点是根据条件(要素)找规律(概念或公式)。

命题:

已经A=(B,C),给出B、C,求A。

其特点是先确定我们要考查的规律,再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出相关几个要素,提出问题。

当然,试题的难度决定于条件的呈现方式、是否有干扰因素、常见与否、重视程度、适纲程度、题型等等。

 

3、实施物理新课程以来,很多学校未按新课程的教材添置仪器设备,课程资源贫乏,以“讲探究”取代“亲历探究”的现象大量存在。

学校应按课程和教材要求及时补充仪器设备,丰富课程资源;大力加强探究实验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实验中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认真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正确得出实验结论。

要加强对农村师资力量的培训及农村教学的管理,特别是强化农村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训练,使城乡差别尽可能地减小。

4、满足于精彩的教学艺术,无视学生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

城市生源较多,教师在教学反馈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有的甚至连作业都无法全部批阅,达不到反馈的目的。

教师面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错误,应该不是“抱怨”而是“珍惜”。

五、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意识,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系统科学告诉我们,没有有效的反馈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控制。

有效的反馈是保证系统有序、有效进行的先决条件。

教学过程也是系统,要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必须有有效的反馈进行保证。

1、教学过程中反馈与控制的基本环节

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与控制应包括查漏、补漏、析漏和验漏四个环节:

①查漏:

这可以跟补车胎的程序比较,车胎是不是有漏眼,漏眼出在哪里,这需要充上气后放到水里去检验,哪里冒气泡,说明哪里有漏眼。

要查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漏眼,发生在哪些方面,也必须精心设计问题情景去检验(课堂提问、作业、考试和社会实践等)。

只有通过问题情景的检验才可能发现有什么漏眼、漏眼出在哪里。

这是查漏的过程。

②析漏:

查到了漏眼后,补胎师傅会仔细地琢磨这个漏眼的形成原因,然后确定该补多大的补丁,怎么补。

教学也是一样,学生错了,为什么错?

是概念不理解?

或者是解题习惯的疏忽?

等等。

必须先分析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这是析漏。

③补漏:

确定了漏眼形成的原因之后,就可以补漏了。

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解决好这一个题目或者告诉学生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要引导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和规律,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深层次地解决好知识或者方法等方面的漏眼及错误才是反馈的根本目的。

这是补漏。

④验漏:

补胎师傅补好漏眼后并没有马上叫你开走你的车,而是再一次充气试水,看看是不是真的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