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70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年产16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1年8月

一、项目概况

公司拟在江苏省盐城市建设210mm大尺寸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预计达产后年产16GW太阳能电池。

项目具备全球先进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技术水平,量产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技术水平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准。

二、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本项目拟通过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建筑设施,购置安装满足年产16GW高效单晶电池所需的生产设备、相应辅助配套设施设备、实验研发设施设备等。

本项目总投资800,000.00万元,项目建设投资估算如下:

三、项目实施的背景

1、光伏行业作为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性能源短缺、气候异常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发展核心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已转向低碳经济,可再生能源成为各国重要的能源结构改革方向,其中光伏产业凭借其可开发总量大、安全可靠性高、对环境影响小、应用范围广等独特优势受到各国青睐。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的数据,到2050年,新能源占比将达到86%,其中以光伏和风能为主;根据CPIA的数据,到2025年,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的占比将达到60%,光伏发电将引领全球能源革命。

根据CPIA的统计,全球光伏年度新增装机规模已从2011年30.2GW增长至2020年的130GW,并且未来五年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围绕这一目标,光伏行业的发展有望再次提速,市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2、平价上网加速到来,大尺寸高效晶体硅电池和组件需求快速增长

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光伏发电产业成长迅速,成本下降和产品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根据咨询机构BNEF数据统计,自2007年至今,光伏发电组件、光伏发电系统成本分别下降88.3%和91.6%,度电成本累计下降了约90%。

2019年1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风电、光伏发电无补贴平价上网有关工作的通知》,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平价上网项目和低价上网试点项目建设,发电侧全面实现平价时间预期将会提前,届时光伏发电不再需要国家补贴,行业将从传统能源市场进入消费者市场。

2020年3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新增并网的I-III类集中式光伏电站的指导价格相比2019年进一步下调了0.05-0.06元/度。

在政策引导下,光伏产业加快“去补贴化”进程,平价上网加速到来。

在平价上网的大趋势下,大尺寸硅片和电池片的需求快速增长。

大尺寸硅片可以有效降低全产业链成本,通过提高单串功率,降低非硅成本和光伏发电的系统BOS(系统平衡部件)成本。

PVInfoLink的技术报告显示,目前电池片市场仍以158mm和166mm尺寸为主流,二者市占率分别为26%和29%,210mm尺寸电池片占比仅占5%,至2021年,210mm尺寸电池片占比将达到28%,至2023年将超过50%,成为市场主流。

本次项目建设的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项目顺应国家产业政策导向,采用210mm大尺寸单晶硅片和行业领先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制造工艺,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性能,有效缓解市场高效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促进先进光伏产品应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满足我国光伏发电“平价上网”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我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光伏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行业领先企业发展加速

光伏产业经历多次洗牌后,马太效应明显,技术、成本、管理、规模等方面领先的企业,将不断获取其他企业的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从太阳能产业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硅片、电池片、组件三个环节的行业参与者已主要集中在中国。

根据EnergyTrend、CPIA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组件出货量前五名企业出货量占比为45%,预计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60%,2021年将达到80%。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以支持和引导光伏产业健康发展,倒逼光伏“平价上网”提速,有助于太阳能电池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具有技术、规模、供应链管理等核心优势的企业集中,淘汰劣质和高成本产能,加速行业整合。

光伏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太阳能电池产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使得行业内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品牌优势、全球销售网络布局的企业更加受益。

公司最近三年组件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公司未来组件产量和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四、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平价上网”时代来临,本项目满足市场对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需求

以技术进步推动成本下降是光伏行业实现“平价上网”的内源性动力。

太阳能电池生产环节是光伏产业链中实现光电转换的核心环节,太阳能电池片作为光伏整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终端产品的发电效率、发电量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因此,进一步加快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着力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电池转换效率、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加速光伏“平价上网”进程,促进光伏行业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具备领先的技术和成本优势。

本次项目实施后,公司将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满足市场对高效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巩固公司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是公司顺应行业发展的战略性和必要性举措。

2、公司现有产能和规划产能中光伏组件均大于太阳能电池,亟需填补太阳能电池的产能敞口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来始终深耕光伏行业,通过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等方式,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光伏产品、光伏系统产品以及智慧能源运营服务。

太阳能电池作为光伏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光伏组件的原材料中占比最高。

近年来,公司采用自产和外购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太阳能电池的原材料供应;随着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公司终端产品光伏组件产量不断提升,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进行太阳能电池相应的产能扩充,则会扩大公司原材料的外购缺口,进而提升公司的原材料成本。

此外,外购原材料还需要进行供应商资质审核,并考虑供应商的生产和交货能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管理成本;而一旦由于供应商原因出现交货不及时的情况,又会拖延公司后续加工工序的生产进度。

为满足下游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减少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敞口,优化公司的生产管理成本,巩固并提升在全球光伏组件领域的优势地位,公司拟通过本次项目新建高效太阳能电池片产能,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

3、本项目符合公司整体战略布局,可以有效地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

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将加速淘汰落后低效产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将进入变革期,行业内企业只有通过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技术和产品升级,才能有效应对本轮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全球龙头光伏组件供应商。

项目的实施,一方面能进一步增强公司太阳能电池的自产能力,满足下游市场对高效太阳能组件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巩固并提升公司在全球太阳能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也能将公司在太阳能电池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和成果进行更大规模的产业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顺应光伏行业“平价上网”时代下对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市场需求。

公司通过项目不断提升太阳能电池性能,提高光伏产品发电效率,在行业内不断取得和扩大竞争优势,符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

五、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广阔的市场前景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保证

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均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视。

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已成为全球新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

经过多年的发展,受益于各国政策的扶持和技术水平的进步,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迅猛增长。

2019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规模达115GW,创历史新高。

2019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达138.2GW,同比增长19.3%。

2010-2019年全球组件产能和产量基本保持逐年增长态势,特别是受益于海外市场的增长,我国光伏各环节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太阳能电池是光伏组件实现其光电转换的核心部件,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主要用于公司光伏组件的组装生产。

作为全球龙头的光伏组件供应商,太阳能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公司光伏组件的销售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而保证了太阳能电池片的产能消化。

2、公司掌握太阳能电池片环节核心技术,并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公司拥有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两个国家级创新平台,长期保持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

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拥有912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15项。

凭借雄厚的创新研发能力、领先的核心技术能力及持续向好的企业经营质量,公司入选科创板企业科创能力20强、科创板高端装备类企业科创能力10强,系唯一上榜的光伏企业;公司还入选2019江苏省百强创新型企业第二名,实现连续第四年上榜且排名保持前三。

公司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最新的研究,研发团队针对性的快速推动各项技术的产业化,并积极进行市场推广。

六、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9个月,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等前期准备工作和人员招募及培训、设备调试及试产、项目验收等后期工作。

七、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基于公司历史数据及市场预测,项目建成且达产后,预计年产高效太阳能电池16GW,年均收入为954,148.74万元,年均净利润为79,809.46万元,内部收益率14.70%(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6.20年(税后),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假设宏观经济环境、光伏行业市场情况及公司经营情况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本项目建设及爬坡期总计为12个月,第二年达产,项目详细测算过程如下:

1、营业收入测算

该项目产品为210mm大尺寸高效太阳能电池产品,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造,并最终应用于光伏发电领域。

营业收入=销量×产品单价,该项目达产后年产量16GW,销售价格参考目前市场的太阳能电池价格和市场未来趋势进行谨慎预测,来对该项目产品的销售收入进行测算。

2、营业成本测算

该项目的营业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①原材料通过单位材料成本和产量进行预测,根据公司报告期产品的生产成本计算,测算未来年度单位实际材料成本,材料单价通过分析历史材料价格波动并预测未来价格走势后综合确定,通过单位材料成本和产量的预测最终确定原材料成本。

该项目产品原材料主要为硅片、银浆和其他辅助材料,参照目前价格和市场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②直接人工:

按照公司实际情况预计生产制造中直接人工的平均薪酬,每年按照3%的增长幅度计算。

③制造费用:

主要包括折旧及摊销、燃料动力费、修理费、其他制造费用等。

A、折旧及摊销:

本建设项目使用年限平均法。

折旧和摊销的系数如下:

B、燃料动力费:

主要包括水和电,按照历史生产经验估算消耗量,结合单价进行预测。

C:

修理费、其他制造费用:

依据公司历史水平进行测算。

3、税金及附加测算

增值税税率为13%,城市维护建设税按实际缴纳的流转税的7%计缴,教育费附加按应缴纳的流转税及当期免抵增值税额的3%计缴,地方教育费附加按应缴纳的流转税及当期免抵增值税额的2%计缴。

4、期间费用测算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参考公司历史水平并结合项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予以确定。

5、所得税测算

按照25%所得税率测算。

6、项目效益总体情况

本项目效益测算情况如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