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616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 导学案.docx

中考古诗鉴赏专题导学案

(古诗鉴赏专题)

1.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

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1)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就此作比较赏析。

答案:

(1)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2分。

意思符合即可)

(2)白居易的诗以“野火”衬托青草顽强的生命力;曾巩的诗则通过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

(3分。

白诗分析1分,曾诗分析2分。

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2.春日(宋)晃冲之

阴阴①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②桃花。

【注释】①阴阴:

草木阴阴。

②趁:

追逐。

15.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2分)

16.三、四句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5.小溪阴阴鹅鸭戏水(意思对即可)16.(共2分)通过描写小溪中鹅鸭逐春的情景,流露了作者爱春(或惜春)之情。

(意思相近即可)

3.晓过鸳湖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忱符,绿涨春芜⑵岸欲平。

长水塘⑶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

鸳湖:

嘉兴南湖。

②芜:

丛生的草。

⑧长水搪:

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

④秀州:

即嘉兴。

15,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2分)

16,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

请写出你的理由。

(2分)

答案:

15,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16,“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

(或“莱花”,用最寻常的莱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4.送客诗严维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

昔年为客处,今日送君游。

注释:

严维:

唐代诗人,浙江绍兴人,年轻时曾在金华安正书院习文。

14.诗中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写出了金华哪两处名胜?

(2分)

1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金华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14.婺江(双溪)八咏楼15.赞美、热爱以及留恋之情。

5.泛吴淞江[宋]王禹偁

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

惟有鹭鸶①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

【注】①鹭鸶:

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

15.诗中

(1)一词写出了天色已晚,

(2)一词则强调了诗人泛江已久。

(2分)

16.“惟有鹭鸶知我意”中的“我意”指的是什么?

(2分)

答案:

15.

(1)斜阳

(2)半日(2分,每空1分)16.“我意”指的是诗人孤寂、苦闷的心境。

(2分,意对即可)

6.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0、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2分)

1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3分)

答案:

10、宁静幽美(或:

曲径通幽、自然惬意)11、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

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

7.村晚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注释】①陂(bēī):

水岸。

②漪:

水波纹。

③:

腔:

曲调。

17.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2分)

1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分)

(一)(4分)

答案:

17.“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等)。

评分标准:

2分。

意对即可。

若两字均赏析,按前一个评改。

18.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

表达了诗人对悠然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评分标准:

2分。

言之成理,意对即可。

8.《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

除夕之夜。

15、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2分)

16、16、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3分

答案:

15、凄清(孤寂、凄凉、清冷)16、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9.钟山①即事②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③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

山名。

②即事:

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

对着山。

⑴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⑵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2分,写出一点给1分)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分,“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各给1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练习

1.山中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山光物态弄春晖”用一“弄”字,有何表达作用?

(2)三、四句说“纵使晴阴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为什么会“沾衣”?

诗人如此写有何意义?

 

2.浪淘沙‧怀旧(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3.梅花绝句(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4.雪中偶题(郑谷)

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6.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

请简要分析。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8.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

简要分析。

9.闺怨(沈如筠)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递进表达的?

简要回答。

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11.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

简要分析。

12.从军行(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

简要分析。

(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

为什么?

简要回答。

13.雨晴(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14.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

是如何表现的?

请简要分析。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15.新晴(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16.东栏梨花(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

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秋江(道潜)

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

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9.鹧鸪天(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0.题奉晚(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

说说你的理解。

21.早梅(张谓)

一树寒棒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梅的什么特点?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2)本诗主要表现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22.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反映了什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答案

1.

(1)答:

“弄”字赋予山光物态以胜人,显示蓬勃生机,“山光物态”在春晖沐浴下争妍斗艳,足以景色迷人和诱人,意在留客.

(2)答:

之所以会“沾衣”是因为深山中空气新鲜、湿润.“以景诱人”的留客方法,正是诗人高人一筹之处.

2.

(1)答:

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

(2)答:

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

3.

(1)答:

空旷、寂寥、清冷、洁净.

(2)答:

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

(1)答:

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

“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6.

(1)答:

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2)答:

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

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

8.

(1)答:

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

(2)答:

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

(1)答:

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答:

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

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

(1)答:

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

(2)答:

“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11.

(1)答:

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

(2)答:

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

12.

(1)答:

“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

(2)答:

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

13.

(1)答:

对比。

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

(2)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

14.

(1)答:

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示例:

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15.

(1)答:

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答:

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

16.

(1)答:

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

(2)答:

惆怅。

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

“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

17.

(1)答:

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

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

(2)答:

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

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

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

18.

(1)答: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答: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

19.

(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答:

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20.

(1)吟余小立闲干外。

(2)答:

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矣。

21.

(1)答:

开放之“早”;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答:

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22.

(1)答:

比喻同胞兄弟.

(2)答:

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