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导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596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公共政策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公共政策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公共政策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公共政策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导论.docx

《公共政策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导论.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导论.docx

公共政策导论

《公共政策导论》复习资料

A

一、单选题

第1题

(2)分

政策持续是一把双刃剑,它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可能导致()

A、政策断裂

B、政策僵化

C、政策均衡

D、政策失效

答案:

B

第2题

(2)分

我国的行政首长负责制体现了()。

  

A、多数原则

B、赞成投票制

C、等级决定制

D、末位淘汰制

答案:

C

第3题

(2)分

英雄史观最为近似于下列哪种模型的观点()。

 

A、理性模型 

B、渐进模型

C、精英模型

D、团体模型

答案:

C

第4题

(2)分

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答案:

C

第5题

(2)分

政策评估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是()。

  

A、计划与准备

B、组织与实施

C、总结与报告

D、搜集信息

答案:

B

第6题

(2)分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是()。

  

A、客观和中肯

B、极端和绝对

C、相对和主观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B

第7题

(2)分

保持政策稳定性的最根本途径是()。

  

A、政策法律化

B、延长政策期限

C、打击反对力量

D、增加政策的权威性

答案:

A

第8题

(2)分

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是()。

  

A、政策监控

B、政策检查

C、政策评估

D、政策执行

答案:

C

第9题

(2)分

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答案:

C

第10题

(2)分

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确定政策目标

B、评估政策方案

C、拟定政策方案

D、择定政策方案

答案:

A

第11题

(2)分

公共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答案:

D

第12题

(2)分

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

A、渐进性的

B、补充性的

C、删减性的

D、修正性的

答案:

A

第13题

(2)分

理性模型的理论起源是()。

  

A、传统政治学

B、传统经济学

C、社会学

D、管理学

答案:

B

第14题

(2)分

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

  

A、政策制定

B、政策执行

C、政策评估

D、政策终结

答案:

B

第15题

(2)分

西方三权分立体制下,公共政策的最基本形式是()。

  

A、总统决定

B、法院判决

C、国会立法

D、委托立法

答案:

C

二、多选题

第16题

(2)分

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A、立法机关

B、选民

C、利益集团

D、领袖人物

E、行政机关

答案:

A|D|E

第17题

(2)分

公共政策在纵向结构上由哪几个层级构成。

()

A、中央政策

B、省政策

C、市政策

D、地方政策

E、基层政策

答案:

A|D|E

第18题

(2)分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答案:

A|B|C|D|E

第19题

(2)分

政策终结的主要形式有()。

  

A、妥协

B、替代

C、合并

D、分解

E、缩减

答案:

B|C|D|E

第20题

(2)分

下列机构和组织中属于思想库的有()。

  

A、胡弗研究所

B、联想集团

C、兰德公司

D、肯尼迪政府学院

E、野村研究所

答案:

A|C|E

第21题

(2)分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包含下列哪几方面()。

A、研究对象

B、概念体系

C、研究方法

D、研究机构

E、研究目标

答案:

A|B|C

第22题

(2)分

  

政策议程的内在引发机制包括()。

  

A、自然灾害

B、生态变迁

C、国际冲突

D、科技方面的重大变革

E、战争

答案:

A|B|D

第23题

(2)分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步骤通常的安排是()。

A、从经验观察开始

B、从经验概括开始

C、从理论开始

D、从假设开始

答案:

A|D

第24题

(2)分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以政策诉求为标准提出的建立政策议程的类型包括()。

  

A、自上而下型

B、自下而上型

C、外在创始型

D、政治动员型

E、内在创始型

答案:

C|D|E

第25题

(2)分

影响决策者行为的价值观包括()。

  

A、政治价值观

B、组织价值观

C、个人价值观

D、公众价值观

E、意识形态价值观

答案:

A|B|C|D|E

三、论述题

第26题(20)分

试述政策终结的障碍。

答案:

政策终结的障碍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方面的障碍;心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制定者,他们认为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工作的失误;二是政策执行者,当原来政策带给他们的权力、尊严和利益被取消时,他们自然会努力抗拒;三是社会中的政策受益者,为了保护自己既得利益,自然会站在政策终结的对立面。

  

(2)组织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机构也会寻求自身的发展和扩展,当政策终结不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时,来自组织方面的阻力会增大。

  (3)社会方面的障碍;当政策面临终结时,社会上的反对势力会很自然地联合起来,形成利益联盟,共同抵制政策的终结。

  (4)法律方面的障碍;政策的废止、组织的撤销都须经过法定的程序,而将失败的政策在法律程序中曝光,会使人们对立法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产生怀疑。

  (5)资源方面的障碍;政策执行中已投入的巨大成本会因政策终结而付诸东流,另外,政策终结行为本身也需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四、综合分析题

第27题(15)分

黑龙江某县土地肥沃,是全国有名的产粮县,由于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不前,虽然粮食产量有所提高,但该县依旧摘不下“贫困县”的帽子,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状况,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该县政府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形成了下列四种政策方案。

(1)全县继续种植粮食作物,但可以通过科学种田来提高产量。

(2)全部种草代替种粮,全力发展黄牛、兔子等养殖业。

(3)全部土地用来种植蔬菜,尤其要重视大棚蔬菜种植。

(4)一部分土地种粮,一部分土地种草,另一部分土地种蔬菜。

你认为哪一个方案是最优方案,为什么?

答案:

答:

方案(4)是最优方案。

政策方案评估择优应遵循的基本标准有:

(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

(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小等。

根据以上标准,方案

(1)几乎不能实现政策目标,因为虽然粮食产品产量会有所增长,但涨幅毕竟有限,对农民脱贫没有实质性影响。

方案

(2)和方案(3)具有一定的片面性,而且风险程度和副作用都较大;消耗的政策资源也可能较多,相比较之下,方案(4)把地区优势与经济增长点结合起来,风险程度低,副作用小,有利于政策目标的实现。

因此是最佳选择。

五、问答题

第28题(15)分

简述有限理性在决策过程中的表现。

答案:

答:

(1)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支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的认识会有不同的解释。

  

(2)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

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问题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3)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在遇到满意方案时便会终止其搜索行为。

B

一、单选题

第1题

(2)分

认知均衡理论的提出者是()。

  

A、海森堡

B、海德格尔

C、海默

D、海德

答案:

D

第2题

(2)分

平民百姓的街谈巷议属于政策评估的()

A、非正式评估

B、正式评估

C、内部评估

D、委托评估

答案:

C

第3题

(2)分

渐进模型的提出者是()。

  

A、西蒙

B、詹尼斯

C、林布隆

D、戴伊

答案:

C

第4题

(2)分

()是通过逐步减少对政策的投入,缩小政策实施范围,放松对政策执行的控制等措施,来达到最终完全终止政策的目的。

A、政策缩减

B、政策分解

C、政策合并

D、政策替代

答案:

A

第5题

(2)分

从广义角度而言,公共政策的合法性是指()。

  

A、公共政策符合宪法

B、公共政策符合法律

C、公共政策符合行政规章

D、公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可与接受

答案:

D

第6题

(2)分

外部评估最主要的形式是()。

  

A、学术团体评估

B、高等院校评估

C、委托评估

D、专家评估

答案:

C

第7题

(2)分

多数票制最普遍的形式是()。

  

A、简单多数方法

B、加权简单多数法

C、同意表决法

D、赞成投票制

答案:

A

第8题

(2)分

由群体成员对所有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方案投赞成票,得票最多的备选方案胜出,这种择案方法称作()。

  

A、正负表决法

B、孔多塞标准

C、博尔达计数

D、同意表决法

答案:

D

第9题

(2)分

采用匿名通信和反复征求意见的形式,让专家们在彼此隔离情况下交换意见的预测方法是()。

  

A、专家会议法

B、正负表决法

C、德尔菲法

D、同意表决法

答案:

C

第10题

(2)分

前评估是指()。

  

A、对政策目标的评估

B、对政策方案的评估

C、对政策效果的评估

D、对政策价值的评估

答案:

B

第11题

(2)分

首因效应又称为()。

  

A、新因效应

B、晕轮效应

C、定型效应

D、先头效应

答案:

D

第12题

(2)分

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决定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威尔逊

B、伊斯顿

C、戴伊

D、内格尔

答案:

C

第13题

(2)分

下列()政策不同于其它选项。

  

A、例行政策

B、常规政策

C、程序性政策

D、初始政策

答案:

D

第14题

(2)分

“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伊斯顿

C、戴伊

D、安德森

答案:

B

第15题

(2)分

()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思维角度进行的政策咨询。

A、政策信息咨询

B、决策咨询

C、理性咨询

D、经验咨询

答案:

B

二、多选题

第16题

(2)分

从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直接为公共政策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学者是()。

A、亚当.斯密

B、克劳塞维茨

C、卡尔.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E、托克维尔

答案:

A|B|C|D

第17题

(2)分

下列对象征性政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它的存在只具有符号作用

B、其目标在于产生物质性效果

C、其目标在于影响公众的价值观念

D、政府根本不想去实施象征性政策

E、政府想做,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答案:

A|C|D

第18题

(2)分

制定评估方案具体包括哪些工作()。

  

A、描述评估对象

B、阐述评估目的

C、建立评估标准

D、选择评估方法

E、确定评估目标

答案:

A|B|C|D|E

第19题

(2)分

下列对政策终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政策终结与一般自然现象中终结无异

B、它是人们的主动性行为

C、当实现了政策的既定目标时,可以终结政策

D、当发现政策完全是多余的或无效时,可以终结政策

E、政策终结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答案:

B|C|D|E

第20题

(2)分

根据政治活动的不同方式,政策可以分为()。

  

A、中央政策

B、反馈政策

C、权力型政策

D、妥协型政策

E、博弈型政策

答案:

C|D|E

第21题

(2)分

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有()。

A、行政法规

B、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C、部门规章

D、地方性规章

E、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答案:

A|B|C|D|E

第22题

(2)分

政策方案的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A、紧扣政策目标

B、规划多重方案

C、方案彼此独立

D、方案要有创新

E、方案切实可行

答案:

A|B|C|D|E

第23题

(2)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定型效应的是()。

  

A、种族成见

B、职业成见

C、指鹿为马

D、性别成见

E、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答案:

A|B|D

第24题

(2)分

在现代政府构成中,()等都会成为政策问题的提出者。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军队

E、公民

答案:

A|B|C|D

第25题

(2)分

政策目标一般具有下列哪些特征()

A、问题的针对性

B、未来的预期性

C、公平性

D、效率性

E、可选择性

答案:

A|B

三、论述题

第26题(20)分

试述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理论。

答案:

答:

  公共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即政策过程模型,它试图通过阶段性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该理论认为公共政策的过程大致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出现是公共政策过程的起点。

  

(2)社会问题的确认:

社会问题的确认是发现社会问题的内涵和界限、界定社会问题性质的过程,以此使之进入政府的政策议程。

  (3)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环节,当新的问题出现时,政府部门就需要建立新的政策议程。

  (4)政策规划:

政策规划是指政策方案策划、设计、评估和选择的过程,政策规划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核心环节。

  (5)政策方案的执行:

政策执行是把政策方案的内容转化为客观现实的过程。

在该过程中,执行者要动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解决问题,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6)执行效果的评估:

为确定政策的实际执行成效和评定政策的价值取向,需要对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判断。

  (7)政策调整与改变:

通过执行效果的评估,会发现一些政策的不足和弱点,这就需要对此作出必要的调整。

政策执行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8)政策的终结:

当政策已经达到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使命或者失败、无效时,就应当停止该政策的执行,推动政策过程进入新一轮的循环。

四、综合分析题

第27题(15)分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之前,兰德公司曾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这个事件进行精心研究,他们预测的最终结果:

“中国将出兵朝鲜”,兰德公司准备以500万元的价格将这一研究成果卖给美国国防部,当时由于咨询机构在美国政府机构决策中的作用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政府官员在做决定时还没有向民间智囊团进行咨询的习惯,兰德公司的预测结果被忽视了。

另外,美国国防部坚信中国决不会为了朝鲜冒险跨过鸭绿江,将本来就赢弱的国家拖入战争的泥潭。

同时国防部认为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出价过高,遂拒绝了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鸭绿江,与美国逐鹿于朝鲜战场,美国因为做了错误的估计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兰德公司的预测成现实,美国政府正是从这个事件中接受教训,它虽然懊悔不迭,但是还是以280万美元的价格买回了兰德公司这过时的研究成果,此后,美国政府就一直致力于创建象兰德公司这样卓有成效的政策研究机构,遇到问题随时向他们咨询,避免决策失误。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政策咨询的主要作用。

答案:

答:

政策咨询是帮助决策者做出最佳决策的有力保障。

本题中表现的作用主要是:

(1)帮助决策者准确地判断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

(2)帮助决策者科学地择定政策方案。

(3)有效地保证政策效果,减少决策失误。

五、问答题

第28题(15)分

简述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案:

答:

在政策执行中需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要明确既定目标,执行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行为抉择,明确既定目标是对执行的最基本要求。

  

(2)实施反馈控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情况,必须重视反馈控制,保持应变能力。

  (3)在摸索中前进;对于复杂的、无先例可循的工作,只能在执行中摸索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并运用管理学的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地对目标进行修正,使实施方案逐步完善。

  (4)注意政策整合;各政策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政策之间整合不好,就会引发新的问题,政策本身成为问题的根源,因此加强政策整合是很重要的。

C

一、单选题

第1题

(2)分

尼采曾说:

“疯狂对个人而言只是一种例外,但对有些小组来讲,却成为一种规律。

”他的论断揭示下列哪种理论模型的后果()。

  

A、精英模型

B、小组意识模型

C、系统模型

D、渐进模型

答案:

B

第2题

(2)分

“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体现了哪种效应()。

A、新闻效应

B、旁观者迷

C、颂歌效应

D、黄灯效应

答案:

C

第3题

(2)分

一票否决制又被称作()。

  

A、淘汰投票制

B、正负表决法

C、全体一致原则

D、否定表决法

答案:

C

第4题

(2)分

“关于政策的政策”指的是()。

  

A、基本政策

B、具体政策

C、经济政策

D、元政策

答案:

D

第5题

(2)分

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

  

A、变动性

B、稳定性

C、强制性

D、独立性

答案:

A

第6题

(2)分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进行换位思考”,这种做法典型地运用于下列哪种方法中()。

  

A、哥顿法

B、零起点法

C、对演法

D、头脑风暴法

答案:

C

第7题

(2)分

具体政策最典型的特征是()。

  

A、变动性

B、稳定性

C、强制性

D、独立性

答案:

A

第8题

(2)分

下列选项中明显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A、常规政策

B、例行政策

C、定型化政策

D、象征性政策

答案:

D

第9题

(2)分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和“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风斯下矣。

”这两句话的思想均体现了下列哪一理论模型()。

  

A、渐进模型

B、有限理性模型

C、传统理性模型

D、小组意识模型

答案:

C

第10题

(2)分

新出现的刺激物对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称作()。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反衬效应

D、黄灯效应

答案:

B

第11题

(2)分

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矮子协会

B、巨人集团

C、自然之友

D、野村研究所

答案:

D

第12题

(2)分

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我得你必失

B、你得我必失

C、我得你不一定失

D、你我得失没有关联性

答案:

C

第13题

(2)分

否定表决法又被称为()。

  

A、淘汰投票制

B、博尔达计数

C、孔多塞标准

D、正负表决法

答案:

A

第14题

(2)分

在非零和博弈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我得你必失

B、你得我必失

C、我得你不一定失

D、你我得失没有关联性

答案:

C

第15题

(2)分

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答案:

B

二、多选题

第16题

(2)分

下列对内在创始型政策议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政策诉求源于政府机构内部的人员或部门

B、政策诉求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