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151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5.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整理版2重要.docx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整理版2重要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述

4、简要说明古典主义和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分歧。

答:

宏观经济学中的古典主义学派都是建立在斯密的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

(1)个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

(2)工资与价格能够迅速调整以保证所有市场的均衡,即需求量等于供给量的状态。

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相信萨伊定律,即“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

按照萨伊定律,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什么通常是由企业决定的,无数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通过竞争形成了整体有序的经济活动,构成了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波动仅仅是局部的、暂时的现象。

当供求关系失衡时,市场可以通过价格、工资等因素的灵活调整,让经济自动地回到由供给决定的自然水平。

政府在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绝大多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失灵:

政府的政策要么是无效的,要么与其初始目标背道而驰。

因而,大部分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该主动去平抑经济周期。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不足引起。

有效需求不足是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由于货币工资和价格刚性的存在,经济中的非自愿失业可能会长期存在,经济中不存在有力的自动恢复到均衡的力量。

针对经济衰退造成的高失业,凯恩斯提出的解决方法是依靠国家干预。

国家调节经济不能主要依靠货币政策,而必须运用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最有力、最重要的调节手段。

第五章货币市场:

通货膨胀

2.解释商业银行如何创造货币。

答:

举例说明:

假设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为20%,甲在A银行存入1000元,银行系统就因此增加了1000元的准备金。

A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保留20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其余800元全部贷出,假定是借给一家公司用来买机器,机器制造厂乙得到这笔贷款后全部存入与自己有业务往来的B银行,B银行得到这800元存款后留下160元作为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然后再贷出640元。

由此,不断存贷下去,各银行的存款总和是1000+800+640+……=5000元。

在部分准备金银行制度下,在贷款和存款的多倍扩张过程之后,最初的1000元存款成倍增加到5000元,即总存款额。

这就是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

这个倍数就是货币创造乘数。

这个例子是简化了的,假如公众有部分现金保留在手中或者银行有超额准备金,货币创造乘数都会变小,但不会影响本质结果。

3.中央银行是如何影响货币供给量的?

答: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和法定准备金率来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进而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被称为货币政策。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用于控制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以及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贴现率。

反之,当中央银行要减少货币供给量时,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

第六章经济增长1-3理解

1.试解释索洛模型的稳态含义,在稳态中经济会增长吗?

为什么说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答:

索洛模型中的稳态指的是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均不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状态,稳态代表经济的长期均衡。

当经济处于稳态时,尽管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不再发生变化,但由于人口在增长,因此资本总量和总产出也仍然是增长的。

索洛模型表明,无论经济初始的资本水平如何,它最终会到达稳态的资本水平,因此单纯的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一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2.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和稳态增长率的?

答:

在索洛模型中,较高的储蓄率导致较高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较低的储蓄率导致较低的稳态资本存量和稳态产出水平。

提高储蓄率只能引起经济在一段较短的时间迅速增长,当经济达到新的稳态时,这一增长时期将会结束。

因此如果经济保持一个较高的储蓄率,它也能保持较高的资本存量和较高的产出水平,但不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率。

储蓄率对稳态增长率没有影响。

3.在索洛模型中,人口增长率是如何影响稳态收入水平的?

如何影响稳态增长率的?

答:

索洛模型虽然假定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增长,把n作为参数,就可说明人口增长对产量增长的影响。

如图6-1所示。

 

图中,经济最初位于

点的稳态均衡。

假定人口增长率从

增加到

则图6-1中的

线便移到

线,这时,新的稳态均衡为

点。

比较

两点可知,人口增长率的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的稳态水平(从原来的

减少到

),进而降低了人均产量的稳态水平。

西方学者进一步指出,由于人口增长率上升导致的人均产量下降正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

两个有着相同储蓄率的国家仅仅由于人口增长率的差异,就会导致非常不同的人均收入水平。

对人口增长进行比较静态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

(理解这一结论的要点在于懂得稳态的真正含义,并且注意到

都处于稳态均衡。

)另一方面,由于

均处于稳态,所以人口增加对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的增长率都不产生影响。

8.在没有外生技术进步假设的情况下,内生增长理论如何解释长期增长?

这种解释与索洛模型有什么不同?

答:

内生增长理论试图通过解释研发活动创造知识的决定因素,来解释技术进步率。

相反,索洛模型仅仅假设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

在索洛模型中,储蓄率提高导致暂时的产出增长,但资本边际产量递减最终迫使经济达到稳态。

在这种稳态下,增长仅仅取决于外生技术进步。

但内生增长理论假设知识等资本边际产量恒定,而非递减,因而储蓄率的变动可以导致经济持续增长。

第七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

IS-LM模型

7.假设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投资为50(单位:

10亿元)

(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当时实际产出为800,试求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为多少?

(3)若投资增至100,试求增加的收入。

(4)若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投资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

投资增至100时收入增加多少?

(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

答:

(1)经济社会均衡时,满足

Y=C+I

C=100+0.8Y

I=50

联立方程,可求得

Y=750

C=100+0.8×750=700

S=I=Y-C=50

(2)企业非自愿存货投资IU=800-750=50

(3)

即国民收入增加250。

(4)消费函数变为C=100+0.9Y,经济均衡时满足

Y=C+I

C=100+0.9Y

I=50

联立上述方程,求得,

Y=1500

S=I=Y-C=50

即国民收入增加500。

(5)通过(3)(4)的求解可知,当边际消费倾向由0.8提高到0.9后,投资乘数由5提高到10。

10.假定某社会消费为C=200+0.75(Y-T),投资函数I=150–6r,政府购买G=100,税收T=100。

货币需求函数

=Y–100r,货币供给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IS曲线和LM曲线方程。

(2)求解均衡利率r与收入Y。

(3)现在假定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会发生什么变化?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4)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政府购买从100增加到150,IS曲线会移动多少?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5)物价水平仍然为2,现在假定货币供给从1000增加到1200,LM曲线会移动多少?

新的均衡利率和收入水平是多少?

答:

(1)当产品市场实现均衡时,满足

Y=C+I+G

C=200+0.75(Y-T)

I=150–6r

T=100,G=100

联立上述方程,求得IS曲线方程为:

Y=1500-24r

当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满足

=Y–100r=1000/2

解方程,可以求得LM曲线方程为:

Y=500+100r

(2)联立IS、LM方程:

Y=1500-24r

Y=500+100r

可以求得:

Y=40500/31=1306.5,r=250/31=8.1

(3)当物价水平上升为4时,LM曲线变化:

=Y–100r=1000/4

可求得,新的LM曲线方程为:

Y=250+100r

联立IS、LM曲线方程:

Y=1500-24r

Y=250+100r

可以求得:

Y=39000/31=1258.1,r=625/62=10.1

(4)当政府购买增加50后,IS曲线向右平移,平移的距离为:

平移后的IS曲线为:

Y=1700-24r

联立IS、LM曲线方程:

Y=1700-24r

Y=500+100r

可以求得:

Y=45500/31=1467.7,r=300/31=9.7

(5)当货币供给增加200后,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200/2)=100,LM曲线向右平移100。

新的LM曲线为:

Y=600+100r

联立IS、LM曲线方程:

Y=1700-24r

Y=600+100r

可以求得:

Y=41100/31=1325.8,r=225/31=7.3

第八章所有市场:

AD-AS模型

1.如何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

答:

当价格水平为P1时,LM(P1)曲线与IS曲线相交于E0点,E0点所表示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

当价格水平从P1降到P2时,由于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增加,从而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到LM(P2),与IS曲线的交点E1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

依次类推,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化,收入和利率的均衡点位置会发生变动。

图8-1(b)表示价格水平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对应关系。

将表示价格水平和收入的各种组合点E0(Y0,r0)、E1(Y1,r1)连接在一起,就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AD,它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价格水平与收入水平组合。

3.哪些因素会使总需求曲线移动?

答:

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取决于自发总支出量和名义货币量。

其他条件不变,如果自发总支出量和名义货币量发生变动了,IS曲线和LM曲线就会发生移动,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

在三部门经济中,自发总支出A包括私人的自发消费a和自发投资I0,以及政府的购买支出G、转移支付TR和政府的税收T。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

同样,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时,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水平都减少了,总需求曲线会向左方平行移动。

货币政策的变动会改变货币供给量,货币量M的变动会改变LM曲线的位置,从而会移动总需求曲线。

当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时,总需求曲线会向右方移动。

同样,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总需求水平都会减少,总需求曲线就会向左方平行移动。

4.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答:

在长期中,工资、价格可以充分调整以实现产品、货币和劳动市场的均衡,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以劳动市场为例,说明价格调整对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影响来推导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图8-3中,图(a)是劳动市场,劳动需求和劳动供给决定实际工资水平。

图(b)表示名义工资与价格水平的关系。

图(d)是宏观生产函数,反映总投入与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它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图(c)是是价格水平-产量空间,用来反映总供给曲线。

假设经济的初始均衡状态是:

价格水平为P0,货币工资为W0,实际工资水平为W0/P0,均衡就业量为N0,总供给为Y0。

现在假定价格水平上升到Pl,在货币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工资水平就会下降,在W0/P1的水平上,劳动需求DL超过劳动供给。

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长期内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都有伸缩性,可以灵活调整,既可向上调整也可向下调整。

当实际工资低于均衡工资引起失业时,货币工资水平就有上升的压力,一直要上升到劳动市场出清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货币工资水平要上升到使实际工资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换言之,货币工资要与价格水平同比例上升。

结果,劳动市场的均衡就业量保持不变,因而总产出也就保持不变。

因此,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5.短期总供给曲线与价格预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

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与总产出波动之间的相关性,可用短期总供给方程式来描述:

Y=Y*+a(P-Pe)

式中Y是总产出,Y*是自然产出率,P是物价水平,Pe是预期的物价水平,a是产出对未预期到的物价水平变动的反应程度。

这个方程式说明,对于一个给定的预期价格水平Pe,如果实际价格水平偏离预期价格水平,实际产出就会与充分就业产出偏离。

当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Pe时,产出大于其充分就业产出Y*:

Y>Y*;相反,当实际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水平时,产出水平低于充分就业产出:

Y

Y=Y*。

如图8-7所示,在A点,P=Pe,Y=Y*。

也就是说,如果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产出就等于充分就业产出。

在A点左边,价格水平低于预期价格水平,产出小于充分就业产出;在A点右边,价格水平高于预期价格水平,产出大于充分就业产出。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P

AS

A

Y*

Pe

Y

O

图8-3短期总供给曲线

6.哪些因素会使总供给曲线移动?

答:

一些因素的变动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如劳动供给、资本存量、技术知识存量变动这些使长期总供给曲线移动的事件也会使短期总供给曲线移动。

另外,还有一个影响短期总供给曲线位置的新因素:

人们对物价水平的预期。

预期价格水平的变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的向上或向下移动。

如果工人预期更高的价格水平,那么他们就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

名义工资上升导致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提高价格,从而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相反,预期价格水平下降使得总供给曲线向下移动。

7.如何理解长期内货币中性和短期内货币非中性,这一假设的政策含义是什么?

答:

货币短期不是中性的,长期是中性的。

在长期,货币是中性的,意味着投放的货币数量只会影响价格,而不会影响产量。

这正是弗利德曼货币主义的观点。

在短期,货币投放的数量会影响产量。

这就是菲利普斯曲线,即通货膨胀和就业率面临着短期的权衡取舍;这也是凯恩斯宏观调控的理论依据。

上述假设的政策含义是,在短期内政府可以通过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来影响产量,但在长期内这一政策对产量没有影响,从而政策是无效的。

9.考虑这样一个经济:

消费函数C=200+0.75Y,投资函数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L/P=Y-100r,货币供给量M=1000,物价水平P=2。

(1)推导出总需求方程。

(2)如果物价水平从2上升到4,IS-LM模型会作如何调整?

总需求会如何变化?

(3)如果政府增加购买一批军备物资,总需求曲线会如何变动?

答:

(1)IS:

Y=c+I=(200+0.75Y)+(200-25r)

整理得到:

0.25Y=400-25r

 LM:

由L/P=M,得(Y-100r)/P=M,整理得到:

Y=100r+1000/P

解IS、LM 联立方程组,消去r,得到总需求函数Y=800+500/P 。

当价格P=2时,总需求Y=1050

(2)价格上升,其他因素不变,货币的实际余额下降,LM曲线左移 ,而IS曲线不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所以均衡的利率会上升,产出会减少。

总需求会减少到925。

(3) 政策增加购买,G上升,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提高社会的总需求水平,总需求曲线也右移。

10.如果一个经济体系有以下方程:

C=90+0.9Y,I=900-900r,L/P=0.9Y-900r,M=900,P=1。

(l)求均衡收入水平和利率。

(2)推导总需求曲线的代数式。

解:

(1)IS曲线:

Y=C+I=90+0.9y+900-900r求得IS曲线方程为Y=9900-9000r

LM曲线:

L=M即(0.9Y-900r)*P=900求得Y=1000+1000r

均衡利率和均衡国民收入取得为IS和LM的交点。

9900-9000r=1000+1000r求得r=0.89Y=1890

(2)IS的方程:

Y=9900-9000r,LM的方程0.9Y=900r+900/P,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组消去利率,得到AD函数:

Y=990+900/P

12.某三部门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80+0.8YD,投资函数为I=20-5r,货币需求函数为L=0.4Y-10r,税收T=0.25Y,政府购买支出为G=20名义货币供给量M=90,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

(1)若价格水平为P=2,则IS-LM模型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2)若总供给函数为Y=235+40P,则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的均衡收入和价格各为多少?

(3)如果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则求政府购买的变动量和价格水平。

(4)如果通过变动货币购买量来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给量?

答:

(1)IS曲线。

根据三部门的均衡:

i+g=s+t。

所以(20-5r)+20=(Yd-C)+0.25Y,

因此(20-5r)+20=(0.2Yd-80)+0.25Y,而Yd=Y-T=0.75Y,

所以(20-5r)+20=0.4Y-80,即0.4Y=120-5r

LM曲线,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

l=M/P。

所以0.4Y-10r=90/2,即0.4Y=45+10r

IS-LM决定的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分别为:

r=5,Y=237.5

(2)已知IS方程为:

0.4Y=120-5r;LM方程为:

0.4Y-10r=90/P

消去r。

得到AD方程:

Y=200+75/P

联合总供给曲线为Y=235+40P,解得:

P=1,Y=275。

(3)把充分就业收入285代入总供给函数,得到新的均衡价格P=5/4

变动G,此时IS方程变化为:

0.4Y=120+X-5r,

联立LM曲线方程消去r,得到新的总需求函数Y=200+75/P+5X/3

同时把新的均衡价格与充分就业收入代入新的总需求函数,

求得变动的政府支出量X=15即政府支出增加28.5。

(4)变动货币供应量,IS曲线为0.4Y=120-5r,新的LM曲线为0.4Y-10r=(90+X)/P,联立IS和新的LM方程消去r,得到新的总需求函数Y=200+75/P+5X/6P

把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285和价格为5/4,带入新的总需求函数,货币供应量增加37.5。

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3.凯恩斯是如何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的?

答: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对大萧条提供了一种思考的框架和解释。

(1)宏观经济的波动主要由有效需求的变动引起。

从短期看,有效需求决定产出与就业,经济衰退归咎于有效需求不足。

(2)经济中存在引起经济周期的内在力量,乘数可以解释对需求的冲击如何被扩大以及如何导致产出更大地变动。

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投资的乘数作用越大,经济的波动就越大。

(3)流动性偏好可以解释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和有效需求,即货币并不是中性的。

(4)心理预期在影响消费和投资方面具有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投资者具有动物精神——外生的或自然的对经济状况的乐观和悲观的情绪波动,这些情绪波动是造成需求和产出变化的主要因素。

4.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有何联系与区别?

乘数-加速数模型是如何解释经济周期的?

答:

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有何联系与区别:

(1)乘数是指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均衡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的自发总支出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一般大于1,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自发总支出的增加首先会使国民收入等量增加,而国民收入的增加中必然有一部分用于支出,从而使总支出又一次增加,进而使国民收入再增加。

这种总支出与国民收入的增加会不断持续下去,形成连锁反应,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增加数倍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增加。

相反,如果自发总支出减少,也会有乘数作用,最终使国民收入的减少数倍于最初自发总支出的减少。

(2)加速数原理是指产量变动引致的投资变动对总产出所产生的效应。

具体来说,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产品的需求会增加。

要生产更多的产品需要更多的资本。

在资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的的条件下,需要进行新的投资,以增加资本存量。

结果是投资增加会导致产量增加,而这又会引起投资增加,加速经济扩张。

由产量增加引起资本存量(净投资)的增加数称作加速数。

加速数的作用是双重的,即产量增长速度加快时,投资增长是加速的;当产量增长减慢或停止增长甚至减少时,投资则加速度地减少。

乘数-加速数模型对经济周期的解释:

(1)萨缪尔森将凯恩斯的乘数原理与加速数原理结合起来,通过对政府支出、个人消费和私人投资等主要经济变量相互关系的分析,来说明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和幅度。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相结合,经济中将自发形成周期性波动,它由扩张过程和收缩过程所组成。

(2)假设由于新发明的出现使投资数量增长。

投资数量的增长会通过乘数作用使收入增加。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会购买更多的物品,从而整个社会的物品销售量会增加。

通过上面所说的加速数的作用,销售量的增加会促进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而投资的增长又使国民收入增长,从而销售量再次上升。

如此循环往复,国民收入不断增大,于是经济便处于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

(3)但是经济周期的扩张与收缩并不是无限的,经济最终会遇到约束因素,即形成经济周期转折点的约束条件。

例如,劳动短缺可能对经济扩张施加限制。

一旦遇到这些约束因素,经济便停止扩张,或者至少不再按那么快的速度扩张。

但是当经济按照一个更低的速度扩张时,投资需求便会减少。

由于存在乘数效应,这会减少总需求。

因此经济开始走向衰退。

(4)由于产量减少,投资下降得更多,这又进一步推动产量减少,直到投资完全停止。

但是,最终旧机器设备会被损耗掉或老化,即使衰退期生产低水平的产量,也需要新投资。

这种新投资会刺激需求,需求又会刺激投资。

从而经济状况开始好转。

12.试分析和比较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答:

(一)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和特征概括如下:

(1)采用新古典主义的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假设。

(2)市场不完全性使经济的产出偏离其自然水平。

工资和与价格粘性导致产出缓慢回到其自然水平。

(3)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可能都是经济波动的根源,经济中的内生因素常常放大外生冲击的扰动性影响。

与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凯恩斯主义不相信市场经济总是能够吸收各种冲击,并对冲击做出反应从而保持充分就业。

相反,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实际上将放大这些冲击并且使冲击的作用持续存在。

(4)否认古典二分法。

新凯恩斯主义用价格粘性和名义工资粘性解释了货币非中性。

(5)经济波动是不规则的、不可预测的。

多数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市场经济中调整过程过于缓慢,如果出现了持久效应的巨大冲击,那么政策干预就是必要的。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真实经济活有重要影响。

(二)新古典主义主要包括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新古典主义的基本假设有:

①个体利益最大化。

新古典主义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理性行为的结果,宏观经济学必须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个体利益最大化假设的基础上。

②持续市场出清。

当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出现供求失衡时,价格和工资可以迅速调整,保证市场连续出清,从而使经济具有一般均衡的特征。

③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理性当事人最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预测经济变量的未来值,其预期值平均来说将与真实数值相一致。

④自然率假说。

自然率假说的政策含义是,货币政策在短期中能够使得实际失业率不同于自然率,但在长期中货币政策是无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