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363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docx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中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如何编写

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于结构工程质量关系很大,因此施工中强调过程控制,对钢筋分项施工进行全工序监督和全面检查,控制的重点在于锚固、接头、抗震规定、钢筋位置、保护层、审图把关等方面。

一、施工管理重点

1.本工程钢筋钢筋在场内集中加工。

2.结构主次梁截面大,数量多,梁内钢筋排列紧密,钢筋的下料长度和加工尺寸的准确性将是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3.钢筋规格、型号、品种繁多,钢筋的加工制作、领料使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混用错用。

4.结构中构造节点多,施工复杂,主要包括变截面楼板、变截面梁、弧形梁、结构开洞等。

二、钢筋贮运及施工方法

1.钢筋进场

钢筋采用热轧

级光圆钢筋、Ⅱ级螺纹钢筋及Ⅲ级螺纹钢筋。

每批钢筋进场前审查材质证明,经过外观、力学试验复检合格并申报监理认可后方可开始加工、使用。

2.钢筋的贮存运输

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及现场实际情况将加工成型的钢筋分期、分批运抵施工现场。

场内设专用钢筋存放场,场地平整、铺设垫木,防止钢筋变形;成型钢筋按规格、使用部位等整齐码放,挂牌标识,做到整洁清楚,一目了然。

钢筋水平运输采用平板拖车或汽车,垂直运输采用塔吊。

长钢筋吊运时,应进行试吊以确定吊点,防止吊点距离过大,钢筋产生变形。

3.钢筋加工

为保证合理下料,提高钢筋成材率,从而降低成本、加快施工速度,全部钢筋加工、成型集中进行。

钢筋在现场内集中加工。

项目经理部提出钢筋加工计划,要求加工人员严格按配料尺寸和工艺要求进行下料和成型,以保证钢筋半成品的工程质量。

4.钢筋连接

直径≥Φ20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钢筋直径<Φ20的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

5.垫块选择

墙、柱、梁侧面、楼板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和塑料垫块,对于柱墩、底板、框架梁底等承受钢筋自重的位置采用混凝土垫块。

塑料垫块示意图

基础底板、楼板、框架梁底等承受钢筋自重的位置,采用现场制作同配比保护层混凝土垫块。

混凝土垫块的厚度等于保护层的厚度,垫块尺寸:

当保护层厚度≤20mm时为30×30mm,保护层厚度>20mm时为50×50mm。

三、钢筋加工

1.加工工艺流程

钢筋除锈→钢筋调直→钢筋切断→钢筋加工成形→钢筋码放

2.筋除锈

钢筋生锈或粘上油泥等污物,要用钢丝刷进行人工除锈、去污。

在除锈过程中,如发现锈斑现象严重并已损伤钢筋截面,或除锈后发现钢筋表面有严重的麻坑、斑点、伤蚀截面时,禁止使用。

3.钢筋调直

HPB235级钢筋采用冷拉方法进行调直,冷拉率控制在4%以内(负温时相同)。

粗钢筋局部弯曲可采用机械方法调直,禁止损伤钢筋。

4.钢筋切断

应按照钢筋料表上的钢筋级别、直径、外形、下料长度,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统筹排料,先断长料后断短料,以尽量减少短头,减少损耗,并禁止用短尺量长料,可在工作台上加尺寸刻度并加设控制断料尺寸用的卡板,特别应注意机械连接的接头,应将钢筋端头的热轧弯头切除,并保证钢筋端头平直、圆整,无斜口、椭圆口、马蹄口。

5.钢筋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HPB235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后平直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HRB335级、HRB400级受力钢筋末端作135°弯钩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平直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做≤90°弯折时,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

箍筋的末端均应做弯钩,弯折角度为135°,弯后平直段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6.钢筋暂时码放

加工好的钢筋应分类码放整齐,并用方木支垫,支垫高度不应小于30cm。

7.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15

箍筋外包尺寸

±5

四、钢筋机械连接

工程主体结构中所有钢筋,直径<Φ20的钢筋接头采用绑扎搭接;直径≥Φ20的钢筋采用直螺纹连接,连接接头采用剥肋滚压直螺纹接头,接头等级为一级。

钢筋等强直螺纹连接示意

1.材料要求

1)钢筋

钢筋的级别、直径符合设计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及《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4的要求,有出厂质量证明及进场复试报告。

2)连接套筒

有明显的规格标记,一端孔用密封盖扣紧;进场时有产品合格证;外形尺寸符合相关规定;中径尺寸检验:

止塞规旋入深度≤3倍螺距,通塞规应能全部塞入;连接套筒分类包装存放。

2.主要机具

钢筋套丝机、止环规、通环规、丝头卡板、止塞规、通塞规、工作扳手等。

3.工艺流程

钢筋下料→钢筋套丝→接头工艺检验→钢筋连接→质量检查

4.钢筋下料

钢筋应调直后下料,宜采用切割机,不得用气割下料。

钢筋下料时,要求钢筋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端头不得弯曲,不得出现马蹄形。

5.钢筋套丝

钢筋丝头加工时,应采用水溶性切削液,当气温低于0℃时,应掺入15~20%亚硝酸钠。

严禁用机油作切削液或不加切削液加工丝头。

钢筋丝头的牙形、螺距与连接套的牙形、螺距相吻合,有效丝扣内的秃牙部分累计长度小于一扣周长的1/2。

检查合格的丝头加以保护,在其一端头加带塑料保护帽,另一端拧上连接套,按规格分类存放整齐待用。

6.接头工艺试验

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

2)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3)三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的规定。

7.钢筋连接

连接套筒规格与钢筋规格一致。

连接前检查钢筋螺纹及连接套螺纹是否完好无损,发现有质量缺陷的应退回重加工,质量合格方可使用。

将带有连接套筒的钢筋拧到待接钢筋上,按操作规程用扳手拧紧接头。

在钢筋连接过程中,钢筋外露丝扣不得超过1个完整扣,如发现外露丝扣超过1个完整扣,要重拧或查找原因及时消除,不能消除时找技术人员处理。

采用预埋接头时,连接套的位置、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带连接套筒的钢筋应固定牢,连接套筒的外露端应有保护盖。

连接完好的接头立即用油漆做上标记,防止漏拧。

8.质量检查

1)外观质量检查

直螺纹加工长度满足技术要求,螺纹应饱满,无秃牙、断牙缺陷,表面光洁,牙形、螺距与连接套一致,且用配套的牙形规检测合格。

螺纹自检合格后,按每种规格加工批量的10%抽检,且不少于10个,并填写直螺纹加工检测记录。

如有一个丝头不合格应对加工批全数检查,不合格丝头应重新加工再次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2)单向拉伸试验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的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的为一个验收批。

对每一验收批接头,做3个试件进行试验,并按单向拉伸强度的检验指标判定是否合格。

当每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均符合强度的要求时,该验收批判为合格。

如有一个试件的强度不合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有一个试件试验结果不合格,则此验收批判为不合格。

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当其全部单向拉伸试件均一次抽样合格时,每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为1000个。

9.成品保护

注意对连接套和已套丝钢筋丝扣的保护,不得损坏丝扣,丝扣上不得粘有水泥浆等污物。

10.应注意的问题

钢筋在套丝前,对钢筋规格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如发现钢筋端头弯曲,先进行调直处理。

钢筋套丝前,应根据钢筋直径先调好套丝机定位尺寸的位置,并按照钢筋规格配以相对应的滚丝轮。

五、底板钢筋绑扎

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

底板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侧边钢筋优先采用塑料垫块,上层钢筋采用钢筋马凳支撑。

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等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1.工艺流程

钢筋位置弹线→搭设反梁钢筋承托架→吊运钢筋→铺设反梁上铁及箍筋→穿反梁下铁→铺放底板钢筋下铁→底板下铁钢筋绑扎→放置马凳铁→铺放底板钢筋上铁→底板上层钢筋绑扎→插墙、柱钢筋

2.操作要点

1)防水保护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值后,在防水保护层上按图纸弹线,要求弹出柱、墙边线、柱墩、中线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的轮廓线,并将墙体孔洞位置测放在防水保护层上并做出明显标记。

2)钢筋绑扎顺序:

先绑扎集水坑及电梯井坑内的钢筋,然后再绑扎筏板基础下铁及上铁钢筋,最后是墙柱插筋及预埋件安装。

钢筋绑扎方向:

顺流水段施工方向。

3)在垫层上划出筏板钢筋分档标记,然后依据该标记摆放钢筋。

纵横钢筋用绑扎丝逐点绑扎牢固。

4)绑扎钢筋时,靠近外围两行的相交点,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相交点梅花型绑扎,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全部扎牢,不得跳扣绑扎。

5)根据测量人员弹好的墙、柱位置线进行预埋插筋墙、柱主筋插铁伸入基础深度、型号、规格、数量、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牢固,位置准确无误,为了保证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上部分绑扎二道箍筋,四周用钢筋临时斜撑固定。

6)对于墙体暗柱、墙体插筋,底板内部绑扎两道与墙插筋相同的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上部绑扎两道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确保位置准确。

7)钢筋支撑:

底板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呈梅花形布置,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25钢筋焊制的支脚支撑,1500mm×1500mm梅花形布置,对于1500以上及厚度较大的柱墩,支撑应采用直立d=28mm钢筋制作,间距1000,梅花型布置。

高度为板或梁厚减去上下皮钢筋直径和上下保护层厚。

马凳应在底板上铁绑扎前在适当位置摆放。

六、墙体钢筋绑扎

1.施工顺序

弹位置线→校正预埋插筋→绑扎暗柱或附墙柱钢筋→画钢筋分档线→绑定位横筋→画竖筋分档标志→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筋→加拉钩套塑料垫块→检查

2.操作要点

1)在混凝土板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留钢筋。

如有移位时,按规定认真处理。

2)墙体钢筋直径≥20采用直螺纹连接,直径<20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每根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3)绑扎钢筋时,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

先绑横筋后竖筋,横筋在外,竖筋在内。

绑扎墙竖向受力钢筋时,吊正后再绑扣,绑扣时钢筋交叉点全部扎牢,凡是搭接处绑扎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绑扎铅丝朝内。

4)绑扎墙体钢筋时,水平筋拉通线,竖筋吊垂线,做到横平竖直。

5)墙体钢筋定位靠钢筋定距框(见图所示),可以保证所有墙主筋间距准确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

 

6)墙体保护层厚度通过采用垫块及定距框来控制柱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以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见下图:

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专用塑料垫块

7)墙体钢筋保护层采用标准塑料垫块,垫块使用前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

塑料垫块呈梅花状,间距为600mm×600mm。

七、柱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测放柱位置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套入柱箍筋→柱筋直螺纹连接→箍筋绑扎→套塑料卡或垫块→检查

2.操作要点

1)框架柱接头形式采用直螺纹连接,每根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2)在框架柱的主筋连接之前,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柱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竖向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向柱中心,主筋连接完毕后,在主筋上标注分档线将箍筋就位绑扎。

3)钢筋绑扎到位,并保证保护层厚度尺寸,在框架柱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定位箍进行四次定位。

(1)浇筑柱子混凝土前,在柱模上口,套上固定钢筋框,进行第一次定位,此框在混凝土浇筑完后取下。

(2)在浇筑梁板混凝土前,在梁板内上铁处用粗铁丝将短钢筋头与梁、柱主筋绑牢,以此对柱主筋进行第二次定位,此短钢筋浇筑在混凝土内。

(3)在梁板上方约500mm处,再用钢筋框对柱筋进行第三次定位。

(4)在板上放线后,检查每根柱筋,若有位移应按1:

6比例进行调整到位,即第四次定位。

(5)为避免浇筑柱子、梁板混凝土时,柱筋被污染,浇筑柱子、梁板混凝土前,分两次在柱顶及梁板面标高以上10mm处用塑料布包扎柱筋,高度≥500mm。

八、梁钢筋绑扎

1.施工顺序

主梁钢筋→次梁钢筋→短向楼板下筋→长向楼板下筋→楼板负弯矩筋→楼板分布筋(架马凳)→绑扎楼梯钢筋→检查

1)梁高大于1.2m时采用模内绑扎,其工艺流程:

在底模上划出箍筋位置线→主梁箍筋就位→穿主梁主筋→次梁箍筋就位→穿次梁主筋→箍筋与主筋绑扎

2)梁高不大于1.2m时采用模外绑扎(先在梁模板上口绑扎成型后再入模内),其工艺流程:

在主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数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穿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梁上层钢筋→穿次梁上层纵筋→按箍筋间距绑扎→抽出横杆落骨架于模板内

2.操作要点

梁筋在绑扎时,接头位置、错开、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特别注意节点钢筋的安装顺序。

当梁内钢筋需分层设置时,采用与主筋同规格且大于Ф25的钢筋做分隔钢筋,见下图:

多层钢筋分隔示意图

绑扎箍筋时,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º,平直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九、楼板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在模板上画出板筋分档标记→穿板下层铁→下层钢筋垫块设置→上层钢筋及马凳设置→上层钢筋绑扎→检查

2.操作要点

1)楼板模板支好后,在顶板上按图纸间距要求弹出楼板钢筋纵横向位置线。

绑扎主次梁钢筋,并入模就位。

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出主筋,分布筋间距。

按划好的间距,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

预埋件、电线管、预留洞等及时配合安装。

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扎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绑扎钢筋时,采用顺扣或八字扣,除外围两个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

在绑扎楼板上网钢筋的同时架设φ12通长钢筋焊制,间距不超过1000mm,支腿间距不超过600mm的钢筋马凳。

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绑扎。

板下层筋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垫块,纵横间距不超过800mm,呈梅花状布置。

4)楼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

钢筋绑扎成型后搭设人行走道,防止直接在钢筋上面行走造成板筋塌陷,并派专人负责随混凝土浇筑随检修。

5)部分楼板不等高,需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关规范构造要求进行钢筋绑扎。

6)洞边加强筋:

除图纸中已注明加强筋的洞口外,直径不大于30mm的圆洞及变长不大于300×300mm的方洞,钢筋不得截断,应弯曲绕过,若洞口尺寸超过上述范围却不大于1000mm时,应在洞口四周设加强筋。

十、楼梯钢筋绑扎

1.工艺流程

在底模上划出楼梯板主筋、分布筋分档标记线→绑扎楼梯梁钢筋→绑扎梯段板主筋→绑扎梯段板分布筋→绑扎休息平台钢筋

2.操作要点

在楼梯底模上划主筋和分布筋的位置线。

根据设计图纸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先绑扎主筋后绑扎分布筋,每个相交点均应绑扎。

如有楼梯梁时,先绑扎梁后绑板筋,板筋锚固在梁内。

十一、绑扎质量控制

1.钢筋位置、保护层控制

本工程所有钢筋绑扎到位,且保证保护层厚度准确,施工时从放线开始检查,从审图放样开始计算,楼梯间暗柱处钢筋密集,钢筋绑扎时首先保证柱子立筋位置再安排横向筋位置,同时钢筋绑扎过程中,梁、柱、墙均需采用钢筋定位框确定钢筋位置。

2.接头位置、搭接和锚固长度控制

1)钢筋的接头位置保证同一截面的接头数量要求,否则对长短不一的接头位置进行调整。

2)钢筋的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满足设计和施工规范的最小长度要求。

3.混凝土墙开洞时洞口补强筋要求机构造

由于本工程涉及专业分项工程较多,地下结构墙体开洞处较多。

开洞时注意钢筋补强,钢筋保证不小于被切断钢筋面积的1/2,当洞口尺寸300mm

墙体开洞示意图

4.钢筋骨架质量检查

钢筋绑扎分项工程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板钢筋网间距

±20

±10

2

柱、梁主筋

间距

±10

±10

排距

±5

±5

3

柱、梁箍筋间距

±20

±10

4

受力钢筋保护层

基础

±10

±5

梁柱

±5

±3

墙板

±3

±3

钢筋绑扎完毕后严格按照规范中有关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的列项进行检查,实行质量三检制,确保施工质量。

>>>更多施工组织设计详细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