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26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docx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

厦门市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意见(试行)

    

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教学组织

(一)学校(含农村中心校建制的)要建立由校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所组成的教学管理系统,全面计划、组织、指挥、调控、检查和总结学校的教学工作。

(二)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核心,是学校教学工作首要责任人,负责统一决策、管理全校教学,统筹协调教学工作与学校其它工作的关系。

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要履行以下职责:

1.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2.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学校教学指导思想,组织制定学校教学近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并组织实施。

依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的课程计划、工作计划和校历,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月和周工作计划表、课程表、教师任课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安排学校日常工作,并做好指导、检查和总结。

3.组建教学研究机构,建立并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针对学校教学实际问题,确立校本研究课题,充分发挥教师个人自主钻研、自我反思、教师集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在教学研究中的作用,组织全校教师开展理论指导下的教学研究。

平均一学期校(或学区)内听课总量不少于30节(要有听课笔记),每周至少参加1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全校性教学研究、交流、展示或研讨活动。

4.健全以校为本的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和教师队伍的实际,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和培训活动。

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教育理论专题学习。

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要有计划地培养教学骨干和青年教师,使学校各个学科都有水平较高、群众公认的学科带头人。

5.规模较小或基础较薄弱的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存在困难的,应积极与周边学校或中心校联合,组成“教研修”校际共同体,制定合理有效的教研培训计划及相关保障措施,发挥中心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发挥校际共同体的互助、互补作用。

6.依据教学常规要求,制定具体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

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测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行为指标和量化要求。

依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对学校整体教学工作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检查。

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教学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对教学状况和质量进行诊断,提出改进意见。

7.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每学期召开1次以上学生座谈会,及时了解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要求;每学期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每学期举办1次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的交流展示或比赛活动,营造健康的校园学习氛围。

8.加强学校图书室建设。

建立健全图书资料借阅制度和阅览室开放制度,保证学生每周至少到阅览室阅读1次,每学期至少借阅2册以上图书,保证教师有较充足的教学借阅资料。

建立班级图书角(箱),并提倡学生自己管理图书。

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走廊等处设立开放阅览书架。

还没条件建立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必须建立班级图书角(箱)或积极争取社会公共图书馆在校内设立流动图书室,保证学生每周有专门的时间在班级或流动图书室阅读报刊、书籍,保证每生每学期轮流阅读2册以上图书;必须专人管理教师借阅资料,明确规定借阅制度,保证教师充分利用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

要利用橱窗板报,推荐新书,积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

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读书笔记或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等活动,推动师生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为学生养成喜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奠定基础。

9.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公布的教材和教辅用书范围选用教材和教辅用书(练习册),所选用的种类与数量必须与市教育局规定一致。

凡未经市教育局公布选用的教材、教辅只供教师参考,不得让学生使用。

学校要配齐与教学配套的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按照教学实际要求和国家规定标准,配足实验器材,鼓励教师和学生仿制、改制、自制教(学)具及实验器材,并充分利用。

10.加强信息技术设备以及软件的配备,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课程资源,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

11.因地制宜,积极建设并充分利用学校体育、艺术、科技活动场所,保证活动时间,精心设计和组织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成长。

12.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与演出活动,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接待参观、访问、会议以及参加其它社会活动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正常工作。

(三)教导处是管理学校教学工作的指挥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务中心,具体承担着学校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等管理任务。

教导主任、副主任应做好以下工作:

1.协助领导制定并组织实施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检查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总结。

总结的形式由学校自定,但必须切实为改进教学工作提出科学依据和建设性意见。

2.协助领导严格执行省颁和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编好课程表和教师任课安排表,开齐开足课程。

不得擅自增减课程和教学时数;不得挤占、挪用技能科目和非考试科目规定的课时;要保证各类课程(特别是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技能类、综合类课程)的实施。

3.协助领导抓好教学检查。

①每学期初审查各学科教学计划,学期中或学期末检查教师备课、作业批改及导优辅差情况,并根据情况予以调控。

②经常下班级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调查、掌握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做好调查研究记录,为分析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③做好教学质量监控,利用随机抽样或单元、期末抽测等手段,分析教学状况,总结并改进教学工作。

4.整合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直接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

每学期校(或学区)内听课总量不少于40节(要有听课笔记及评价记录),定期召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课题组长会议、教学质量分析会,指导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开展工作,组织教师参加各种业务进修学习,营造好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

5.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编辑和保管教学检测的试卷和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学习成绩记录表和学籍卡、教师任课情况和业务评价材料、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各类公开课的教案及教学诊断意见等各种教学档案资料。

(四)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长是学科教学研究和日常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者,是教导主任管理学科教学工作的参谋与助手,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要求,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并具体组织实施。

2.具体负责教研组日常教学研究工作。

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基本理论,参与教研课题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组织、指导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和学法,进行集体备课、教学分析与诊断,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内观摩公开课等形式,各自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每两周至少安排1次教研活动。

3.协助教导主任做好各项教学检查、教学质量监控与考核工作。

利用课堂诊断、抽样检测等形式,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和教学常规执行情况,了解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完善教学工作。

(五)备课组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最基层的教学研究组织,对日常教学影响最为直接。

凡一个年级同一学科有2个或2个以上教师的成立备课小组,采取较为灵活的研讨方式,定时与不定时地开展组内备课活动,共同钻研教材、设计和改进教学方案、寻找解决教学难题的对策,并将教学教研中存在的难点、热点,整理上报教研组,以期学校整合力量共同解决。

二、教学实施

(一)备课

   1.开学前一周,教师要根据已有的档案资料或向原带班教师尽量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并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系统而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明确学生在本学期本学科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确定各单元教学重点和各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制定学期学科教学进度计划,为真正依据课程标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打好基础。

 2.上课前一周,在掌握教材前后联系、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开发和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做好每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具使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

3.教师备课应个人钻研与集体研究相结合,既要资源共享,又要发挥个人智慧。

对教师个人已用的同课教案或网络教案,可以作为参考,但要结合不同班级学生实际及教学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并以书面形式体现。

4.教案书写一般分为详案和简案。

详案要根据课时教学目标确定每个教学环节的要求,写清每个教学步骤。

在每个具体的教学步骤里,不仅要体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同时要适当预测学生参与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教师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教案中还要设计层次性、针对性强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以及完整的板书设计,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学生个性培养,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简案要能根据课时教学目标,体现教学的基本过程,重点突出解决重难点的教学设计,其他教学步骤可以简化。

目前小学教师的任课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一学科的专任教师,称之为专科教师;一类是以一门学科为主同时兼任其他学科的教师,称之为兼科教师。

对两类教师的教案撰写规定如以下:

  

(1)专科教师

①承担一个进度(同年段)教学的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年龄在55岁以上的男教师和年龄在50岁以上的女教师,可写简案,但每个学期至少要撰写1篇详案;一级或一级以上职称且在本学科本年级曾执教两年以上的教师,可写简案,但每个学期至少要撰写2篇详案;其余教师一律要求写详案。

②承担两个以上进度(跨年段)教学的教师:

教师可选择一个年段按①的要求撰写教案,其他年段可写简案,但见习期教师一律要求写详案。

(2)兼科教师

教师可选择一个主要任教学科按专科教师要求撰写教案,其他学科可写简案并报教导处备案。

 

(二)上课 

  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对课时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定位课时目标在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有机地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之中,并在每一节课结束之前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达成情况。

2.知识传授正确。

教师讲授的学科知识应准确无误,概念清楚,重点突出。

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分别指导,分层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或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方法科学有效。

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和内容、学生实际和自身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场地、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共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或活动效率。

4.教学行为规范。

教师要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除与闽南文化相关的校本课程外一律用普通话上课,语言规范,语速适当;板书工整,不写错别字,条理清楚;正确熟练地使用教学仪器和设备,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安排实验活动程序,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严禁在学生中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

上课时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严禁随意增减课时或者拖课、提早下课。

实践活动中要采取规范化措施保证学生安全。

5.课后反思及时。

一般每课时完成后,要针对教学效果、个人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不拘形式、不限字数进行简要总结。

在此基础上,每学期撰写1-2篇较高质量的教学后记进行交流,字数2000字左右。

(三)作业

  1.精心设计作业。

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合学生发展实际的内容。

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都要亲自研做一遍。

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布置统一必做与自主选做的作业。

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2.作业量适当。

要综合平衡并严格控制学生各科统一的作业总量。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以中等水平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为准,小学其他年级学生完成书面家庭作业的总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

3.批改反馈及时。

作业批改要及时,应标明批改日期,批改符号要统一、规范。

一般作业(除作文、科学研究小论文等综合性大作业外)的批改反馈不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作文等综合性大作业的批改反馈不超过1周。

必做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选做作业的批改量不应少于总作业份数的1/3。

每学期大作文不得少于8篇,可精批(通览后细改,加眉批和总批)与略批(通览全文,找出问题,写出评语)相结合,精批与略批轮换进行。

小练笔、日记及科学研究小论文、综合性大作业,教师可视具体情况采取合适有效的批改方式。

批改作业一律要杜绝形式主义,不准只批不改,更不得让学生代替批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

 4.指导学生“独立、按时、整洁、规范”地完成作业。

培养学生先复习,后作业;先审题,后解答的良好作业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书写字迹,解题格式,图表绘制等都要提出规定性要求,明确完成标准,加强养成性训练。

鼓励学生科学、自主、广泛地运用参考资料,培养发散思维,提倡一题多解。

要培养学生自主检查、自主评价、自主订正作业的良好习惯。

要鼓励学生建立互助、合作的良好学习关系。

5.要依照作业不同目标要求采取等第、简要评语等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

作业评语要因人而异,不千篇一律;明确具体,不模糊笼统;以鼓励为主,不盲目批评。

要及时做好作业讲评,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给予充分肯定。

要做好批改记录,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辅导

辅导的主要任务包括:

指导学生自学,解答学生学习和作业中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课程内容,为缺课的学生补课等。

辅导要坚持以下原则:

  1.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辅导与补课应根据不同的对象提出不同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要通过辅导,使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完成保底性作业,查漏补缺,排除后续学习的障碍。

通过选择性作业的指导,扩大优秀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其优势特长,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

   2.以个别辅导、分散辅导为主。

对个别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辅导,教师可采用答疑、补课、组织小组互助活动等形式进行。

对于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统一解答。

3.课堂教学是辅差导优的主阵地。

对学习信心不足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他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些读书、思考、答问、演练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坚决杜绝挖苦、嫌弃、排斥和惩罚学生的现象。

严禁有偿补课、有偿家教。

严禁利用课外时间或利用拖课、挪课、加班加点集体补课辅导的做法。

除寄宿生外,不得组织小学生晚自习。

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每天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总量不得超过6小时)。

要严禁利用休息日、节假日、寒暑假进行学科类教学或集体补课辅导的做法。

禁止学校鼓励或变相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在校内外的学科补习机构参加辅导。

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三、教学评价

(一)学生发展评价

1.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如单元考试、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的整体发展进行检测和评价。

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

2.学科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式方法,要充分检测学生各门课程各种能力发展水平;要加强日常以诊断为目的的随堂测试,依据教学需要由教师自主安排。

阶段性测验由教研组自主安排,测验次数要合理控制。

期末考试由学校安排进行。

市、区、学区教研部门可采取抽考的形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不得进行全区性统考。

各中心小学(学区)、区教师进修学校、市教研室要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与指导,建立必要的审题制度以监控试卷质量;要加强口试、实践操作等其它考试类型的研究与指导,建立必要的审查制度以监控其有序有效进行。

3.学期末的考试科目为语文和数学,其他学科为考查科目。

英语学科一年级起点的,一、二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以平时的观察交流为主,辅以适当的听力考查,三、四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评价以听力考查为主,辅以适当的书面测试,五、六年级的期末或学年考查可采用口笔试结合的方式;三年级起点的考查要求同上述三至六年级的评价标准。

各学科考试后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作为学生下阶段努力的方向。

任何单位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校、班级、学生排名次或分类编班,更不得作为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唯一标准。

4.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其他任课教师、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

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语言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情况。

5.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是学生自我成长过程的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通过收集、展现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就的具体实物、作品,呈现学生本人在学习方面的成长轨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努力的动机。

要对学生“学习成长记录袋”的制作和材料收集、阶段小结反思进行指导。

要体现实用、简便、高效的原则。

要精心组织“学习成长记录袋”展示活动,与同学、教师、家长分享成长的快乐和交流成长的经验。

(二)教师发展评价

1.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加快专业发展。

学校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内容。

2.职业道德的考评。

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惧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3.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

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

专业素养主要考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专业进修学习结果等。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践、创新、发展;考评教师管理班级、组织学生活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能力等方面。

交流与反思能力主要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实事求是的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

科研能力主要考评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的能力。

可通过考查教师的教研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剖析、评课、说课、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教科研成果等综合评价教师的科研能力。

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4.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考评。

教学行为考评主要对教师教学计划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评改、学习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评,对教师遵守教学行为规范的情况进行考评。

考评要重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要认真督促每一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

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还可以举行由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课、议课及教学反思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5.在教师发展评价中,各区、校可根据实际由教代会组织制定综合考评细则,以最大限度鼓励所有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教师发展评价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把评价的立足点放在反馈、指导、改进、提高上,坚持评价的正面导向。

 

主题词:

教育教育常规管理通知

厦门市教育局办公室2007年7月12日印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