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的端午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230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的端午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的端午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的端午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的端午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的端午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的端午节.docx

《湖南的端午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的端午节.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的端午节.docx

湖南的端午节

湖南的端午节

篇一:

湖南湘西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湖南湘西凤凰端午节习俗--赛龙舟吃粽子

端午节有着许多说法,而且也有很多地方有着赛龙舟这样的活动,当然凤凰古城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地方。

有传说端午节是龙的节日,也就是古时候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也有传说为了纪念伍子胥,相传他死后化为波神;也有传说是为了避暑;当然最为广泛的传说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也有一个传说就是凤凰本地人认为屈原是苗人,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成分只能苗语才能正确解释。

凤凰古城的端午赛龙舟一般是举行三天,这是一年中凤凰古城最隆重和最热闹的事情,那时凤凰四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扶老携幼前来观看这一盛举。

以前如果赛舟胜利的话都会上岸之后受到队友的隆重欢迎,那欢愉的场面和激动的情绪会感染到所有在场的人,只是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却被政府禁止了。

龙舟虽然不大,但是打造却是十分讲究,一般都会选择上好的材料,船的形装如龙--扁长、轻巧、两头要翘、无桨桩。

那时赛龙舟都是自己准备的船,而且都是两条船绑在一起当一只赛船。

比赛时,只见锣鼓手坐在龙舟前端,一声声号子,一锤锤鼓点,有板有眼,时急时舒。

桡手们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眼观八方,把舵定航,一副胜券在握的智者风范。

熟悉的人们,远远地听着那鼓点的节奏,便知赛事的进展。

“咚咚咚咚锵”,那是江上闲游。

“咚咚锵,咚咚锵”,便是初赛小试锋芒。

如果听那锣鼓点子“咚锵、咚锵、咚锵”越来越急促,和着那两岸呐喊震天撼地,定是决赛进入最后的冲刺。

决赛是划龙舟最为激烈的时刻,当紧密的锣鼓一敲响,两条龙舟劈江斩浪,直飞虹桥目标?

?

两岸数万观众,心都悬起,呐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震天动地。

这样的龙舟盛况也曾打动过南宋诗人陆游,他曾为此赋诗: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吊脚楼的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五月初五时观看龙舟赛。

到了那天,桥上,河边,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片欢腾。

随着一声清脆的铜锣声,呐喊声,吆喝声同时响成一片。

人在欢腾,水在叫喊,被挤在身后的人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左看右看,看到得只是一个个后脑勺,不由得唉声叹气,深感遗憾。

而此时,站在吊脚楼上的人们也正兴致勃勃地为赛者呐喊助威,只不过他们不用受拥挤之苦,而且更能把赛况看的一清二楚,更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那紧张与兴奋的气氛,恨不得自己能跳到船上去一展身手。

在此时此景,吊脚楼好像与沱江水已融为一体,共享着它的快乐与欢腾。

端午节凤凰人都还会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

据说喝雄黄酒可以趋毒,小孩子不能喝也会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示趋毒。

送粽子的习惯就是6的倍数,这样表示吉祥!

图片:

赛龙舟

图片:

赛龙舟

图片:

赛龙舟

图片:

端午节粽子飘香

图片:

端午节粽子飘香

篇二:

家乡衡阳端午节习俗

家乡衡阳端午节习俗

摘要:

本篇论文主要主要探究家乡衡阳人民认同的端午节起源,自己的亲身体会为依据阐述家乡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

探索家乡衡阳端午节习俗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以及在空间上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习俗。

关键词:

端午节衡阳习俗

1.端午节的起源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端午节的第一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

“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而我们衡阳人民一致比较认同的端午节起源则是: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

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

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

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

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

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

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赛龙舟

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对于这个龙舟赛我们很都很熟悉。

近几年这在我们常宁市体现的更加明显。

依稀记得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

由我们市政府主办的其他民间组织踊跃参加的沿着家乡的宜水河举办龙舟比赛,每到这一天,河岸两旁都聚集好多人,大人小孩在旁边热热闹闹。

他们在为龙舟比赛加油,来自不同的镇组成的代表团在互相竞争,哪三个小组最先到达终点就分别被评为冠军、亚军、季军、等荣誉。

还会获得丰厚的礼品。

当然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习俗,在我们湖南具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凤凰人民也会举行赛龙舟。

凤凰古城的端午赛龙舟一般是举行三天,这是一年中凤凰古城最隆重和最热闹的事情,那时凤凰四里八乡的人们都会扶老携幼前来观看这一盛举。

以前如果赛舟胜利的话都会上岸之后受到队友的隆重欢迎,那欢愉的场面和激动的情绪会感染到所有在场的人,只是后来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却被政府禁止了。

龙舟虽然不大,但是打造却是十分讲究,一般都会选择上好的材料,船的形装如龙--扁长、轻巧、两头要翘、无桨桩。

那时赛龙舟都是自己准备的船,而且都是两条船绑在一起当一只赛船。

比赛时,只见锣鼓手坐在龙舟前端,一声声号子,一锤锤鼓点,有板有眼,时急时舒。

桡手们听令而动,挥桡划桨;招子手稳立舟尾,眼观八方,把舵定航,一副胜券在握的智者风范。

熟悉的人们,远远地听着那鼓点的节奏,便知赛事的进展。

“咚咚咚咚锵”,那是

江上闲游。

“咚咚锵,咚咚锵”,便是初赛小试锋芒。

如果听那锣鼓点子“咚锵、咚锵、咚锵”越来越急促,和着那两岸呐喊震天撼地,定是决赛进入最后的冲刺。

决赛是划龙舟最为激烈的时刻,当紧密的锣鼓一敲响,两条龙舟劈江斩浪,直飞虹桥目标?

?

两岸数万观众,心都悬起,呐喊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震天动地。

这样的龙舟盛况也曾打动过南宋诗人陆游,他曾为此赋诗: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平乡国逢重五,不比常年角黍盘。

”吊脚楼的一个特殊的作用,那就是五月初五时观看龙舟赛。

到了那天,桥上,河边,人山人海,擂鼓震天,一片欢腾。

随着一声清脆的铜锣声,呐喊声,吆喝声同时响成一片。

人在欢腾,水在叫喊,被挤在身后的人则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左看右看,看到得只是一个个后脑勺,不由得唉声叹气,深感遗憾。

而此时,站在吊脚楼上的人们也正兴致勃勃地为赛者呐喊助威,只不过他们不用受拥挤之苦,而且更能把赛况看的一清二楚,更能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那紧张与兴奋的气氛,恨不得自己能跳到船上去一展身手。

在此时此景,吊脚楼好像与沱江水已融为一体,共享着它的快乐与欢腾。

端午节凤凰人都还会喝雄黄酒,吃粽子的习俗。

据说喝雄黄酒可以趋毒,小孩子不能喝也会在额头上写一个王字,也示趋毒。

送粽子的习惯就是6的倍数,这样表示吉祥!

3.包粽子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买来2至3斤糯米,在里面放入碱、红枣或绿豆,扯上几根麻绳,拿上几张小椅子,大家一起坐在家门口包粽子。

这个时候,那些手艺好,包出的粽子有棱有角的姑娘、大婶总会得到街坊邻居的一番夸讲,而不会包粽子的就会躲在一旁观看、学习,准备等到来年的端午节来一显身手。

粽子包好煮熟后,在端午节这天,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粽子送给街坊邻居们品尝,自家包的粽子一般自家都吃不到,吃的都是别人家送来的粽子,而且吃起来也显得格外香。

现在的粽子品种多起来,购买起来也方便,包粽子习俗也在慢慢失传,大家都更加怀念儿时的香粽。

4.“五子登科”

对于赛龙舟和包粽子可能在南方地区是比较普遍的习俗,但是有一样习俗在我们家乡是比较特别的,那就是“五子登科”,这个特别是对于这一年刚结婚的小伙子来说的,对于这一年刚结婚的下伙子他们无论在哪都要回家,他们要带着含有“子”字的物品来丈母娘家,而且至少是五种,比如说我们常见的就有桃子、李子、粽子等等还有“子”字的东西.然后丈母娘会把女婿拿过来的这些东西分发给左邻右舍。

然后女儿女婿配着爸爸妈妈在女方家吃饭,这种其乐融融的局面也是家人团聚的佳节。

5.悬艾叶菖蒲,佩香囊,做咸鸭蛋

民谚说: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现在的长沙市民至今还保留着用艾叶给小孩洗澡,以驱瘟祛毒的习俗。

记得很清晰的时候小时候奶奶每当在端午节时都会到野外采好多艾草,在有门的地方每个门都悬挂一把,奶奶说艾草具有避邪的效果。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自己动手做咸鸭蛋也是在端午节前经常看到的。

大人把买回来的新鲜鸭蛋先用盐水泡上一段时间,再在上面敷上黄泥巴,等到端午节这天拿出来食用时,那种蛋黄被腌得金黄金黄、往外流油的咸鸭蛋最受欢迎。

不过蛋黄好的咸鸭蛋一般蛋白比较咸,我们经常是将蛋黄一个个悄悄吃掉,剩下的蛋白部分就成为了生性节俭的父母们的专利了。

6.衡阳几个县级市的端午节特殊习俗

6.1祁东官家嘴:

准女婿送蒲扇,丈母娘回鸡蛋

在祁东官家嘴,端午节,晚辈要提着粽子走亲戚,俗称“送节”,但主要走至亲,即儿子给父母送节、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当然也包括暂未结婚的准女婿。

如果不送,则被视为无礼。

准女婿也称毛脚女婿,第一次“送节”上门主要带几样:

4斤肉,一只鸭,一对蒲扇,几百个粽子。

送蒲扇,是因为端午之后,天气热、蒲扇可以派上用场(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已经流行送电风扇了);至于粽子,客气点的晚辈会送300—400只以上。

回礼也很特别,按照一个粽子一个鸡蛋的比例回,还会赠送衣物。

6.2衡东珍珠乡北冲村:

很少吃粽子,端午当天被视为“大恶日”

端午节,家里中餐会吃黄糖炒红烧肉,做法就

是将黄糖捣碎,和着红烧肉一起炒,很甜很香。

菜里面会放很多蒜子,说是可以驱毒,节日当天,父母还会允许孩子喝一点米酒,酒里面放了雄黄,此酒可用来治脚气和蚊蝇叮咬的外伤。

母亲说,端午当天被视为“大恶日”,家家户户必须吃黄糖和雄黄来辟邪,大门口还要悬挂菖蒲和青藤。

我的家离清代状元彭浚故居只有一墙之隔,记忆里,这一带因为没有大江大河,所以不赛龙舟,也很少吃粽子。

6.3耒阳哲桥:

准女婿要给村里人送包子

端午这天,屋子的角落里会到处放着朱砂、雄黄,家附近的水井里也要放,用以驱邪,保佑家里的孩子不生病。

而制草药和茶的材料如果在这天的正午12点去采,不仅味道更好,药效也会更强。

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带上粽子和肉,而准女婿则要挑包子去女方家,但是女方的家人不能吃,而是用以送给村子里的人,村子有多少人,就要送多少包子。

家家户户的小孩都会戴用菖蒲做成项链,用以辟邪驱蚊\

7.结语

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衡阳是一个文化习俗特别多的一个地方,而端午节更是特别突出,衡阳人民也很重视这个节日。

希望家乡人民继续延续并发展这个节日的文化。

让它世代相传。

扩大其影响力。

成为一种深厚的文化品牌。

家乡衡阳端午节习俗

姓名:

刘艳

学号:

1026001013

专业:

20XX级地理科学指导老师:

秦明周

篇三:

端午节活动资料

(一)搜集资料,了解端午节文化(时间:

班会课及课余时间)

1、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

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

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2、了解各地的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

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过去端午节还有躲午的习俗,此种习俗源于一种信仰,即:

五月为“恶月”,瘟疮蔓延,重五是个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于是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

这无疑是古代科学不发达而产生的观念,因为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遂给人们带来一种恐惧心理,于是产生躲午习俗,如今这一节日的一些古老习俗已经随着社会变迁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仍然流行。

3、有关端午节的传说、故事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白蛇传

传说白蛇白素贞,为了报答许仙的恩惠,与许仙结为夫妻的凄美的爱情故事,传说端午节当天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现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节,都是脍炙人口的民间戏曲的曲目。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句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4、了解端午节诗句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二、“端午知识大比拼”知识竞赛(周三活动内容)

在前期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端午知识大比拼”的知识竞赛活动。

每个班分为“粽子”“龙舟”“艾草”“菖蒲”“香囊”五队,竞赛形式为必答题和抢答题。

根据得分情况最后智慧小队、团结小队、文明小队、勤奋小队。

三、“创意粽子寄先人”小小创意粽子制作。

(周三活动内容)

用橡皮泥等材料自己制作充满创意的粽子,了解了端午的大体知识后,动手制作粽子的过程中,听屈原等先人的故事,学习和继承他们从中折射出的优秀品质,唯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根据制作情况评选“最具创意的粽子”

附:

端午节知识竞赛内容

必答题(小组内成员轮流答题,组内可以互相帮助)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

a、秦国B、楚国c、魏国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a、幸福吉祥B、祛瘟解毒c、避邪驱瘟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避邪驱瘟B、一种装饰c、治病防身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

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

a、晋代B、春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

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

()

a、象征牛祭祖B、象征剑勇猛

c、象征果实丰收d、象征塔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就有了。

a、春秋时期B、商周时期c、战国时期d、南北朝时期

8、()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a、1979B、1980c、1982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a、幸福吉祥B、治病防身c、避邪驱瘟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a、粽子B、米果c、角黍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

踏青古时又叫()。

a、踏春B、遍游c、郊游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

地区不同,意义不同。

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a、防病B、避邪c、幸福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某()节日的习俗。

a、中秋B、清明c、春节d、重阳

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

a、陆游B、梅尧臣c、刘禹锡d、李之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出自谁写的哪首诗?

()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

“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

a、榴花忽已繁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

a吃粽子B赛龙舟c登高采菊d饮雄黄酒

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

a香草B苇叶c菖蒲d荷叶

19、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

a纪念屈原B驱邪捉鬼c驱除疾病d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B、端午c、重阳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

a、中秋节、七夕节B、中秋节、重阳节

c、中秋节、春节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a、重阳节B、青年节c、元旦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晚上的狂欢情景。

a、中秋节B、元宵节c、七夕节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

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

a、牛郎织女的故事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地区的端午习俗。

a、贵州B、四川c、云南d、湖南

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成语也是源自端午节。

a、以毒攻毒B、以恶制恶c、夏日可畏d、长虺成蛇

28、古人称五月为:

()

a、红五月B、恶五月c、毒五月d、百毒之月

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30、屈原投()江而死。

a、珠江B、金沙江c、长江d、汨罗江

31、端午节灯谜:

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

a、竹子B、芦苇c、甘蔗d、高粱

32、端午节灯谜:

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

a、粽子B、包子c、芋头d、竹筒饭

33、端午节灯谜:

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

a、棉花B、芦苇c、高粱d、杜鹃花

34、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a、268B、278c、288d、287

35、《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者是()

a、文秀B、殷尧藩c、张建封d、李静山

抢答题(小组之间进行抢答,以下题目的答案不知一个)

36、端午节又叫()节?

a、午日节B、重五节c、浴兰节

d、女儿节E、天中节F、龙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