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五.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150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试题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模拟试题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模拟试题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模拟试题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模拟试题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试题五.docx

《模拟试题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试题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模拟试题五.docx

模拟试题五

试题五

教学背景

【说明】

本试卷从基本知识,教案设计、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考查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要求如下。

【教学内容】“串联和并联”(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教学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除了学科教学设施外,教室内有多媒体演示设备,并只为教师提供了已连入互联网的计算机。

【教学要求】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基于给定的教学环境,恰当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案设计,资源准备,实施教学并进行评价。

本试卷共28题。

基本知识(6分)

在进入教案设计环节之前,请回答下列有关教育技术基本知识的问题。

第1题(多选题)以下所列内容哪些属于教育技术中所指的技术()。

(3分)

A.传统教具:

黑板、粉笔

B.挂图

C.投影

D.教学策略

第2题(单选题)关于教育技术的意义与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分)

A.教育技术强调教学过程中先进技术手段与工具的应用与推广,因此教育技术有利于推进教育信息化

B.教育技术强调教师要掌握有利于推进教学的技术手段与工具,因此教育技术能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C.教育技术强调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教育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唯一方法

D.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能够带动教学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的催化剂

第一部分教案设计(32分)

在进行“串联和并联”一课的教案设计时,应进行学习者和教学环境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3题(单选题)某位教师想在课堂上播放一段Flash视频,当他想要打开该视频文件时发现,该电脑系统中没有安装可播放该视频的软件,不能正常播放,从而打乱了该教师的上课程序安排,你认为该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哪一步骤没有做好()。

(3分)

A.学习需要分析

B.学习内容分析

C.学习者分析

D.学习环境分析

第4题(单选题)某位教师在进行这堂课的教案设计时,对该阶段学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下分析中有偏颇的是()。

(3分)

A.该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能反省和自我调节思维活动的进程

B.该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倾向于兴趣型,需要外部控制来抵制各种诱惑

C.该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迅速,追求新颖的独特的因素,追求个人色彩

D.该阶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形成自己关于问题的初步看法

以下是一份“串联和并联“的教学方案设计,第5—10题嵌于该方案中。

教学方案设计

课题名称

串联和并联

科  目

物理

年级

初中二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第5题(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本课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的教学目标的是()。

(3分)

A.认识常见的电路符号

B.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C.能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

D.能借助实验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探究串、并联电路的区别,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经历从简单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并能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过程,体会到分析、归纳、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相互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2、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明白复杂事物由简单事物构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常见电路符号的学习,以及电路图的绘画要求

2.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与联系

3.电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

1.串并联电路的区别与联系

2.实物图和电路图的相互转换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师讲课的PPT电子课件,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若干实验器材,以及黑板、粉笔、课本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导入(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放映2008年第七届中国中山古镇国际灯饰博览会的有关资料,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情况,包括图片、视频等,以此为引导性材料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并播放一段有关河流分流及合流的动画,为接下来的串并联电路电流的流动特点学习作一基础。

第6题(单选题)在上述导入新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哪种教学策略()。

(3分)

A.随机进入式策略

B.抛锚式策略

C.先行组织者策略

D.支架式策略

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

学习新课

一、连接串并联电路

1、强调电学安全操作要领,防止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使学生树立安全用电意识。

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电学元件。

第7题(单选题)根据戴尔经验之塔,在“2、介绍常见实验器材,让学生认识各种常见的电学元件”环节所教授的知识属于()。

(3分)

A.做的经验 

B.观察(替代)的经验 

C.抽象经验 

D.外在的经验

3、问题:

你能否选用一些器材使一盏灯亮?

由学生进行讨论,探究,设计出解决方案,连接电路,使灯泡发光,并画出电路图

4、问题:

给你两盏灯和一个电源,你能同时使两灯都发光吗?

有几种接法?

学生动手、动脑,相互讨论,然后画出电路图,再连接实物图。

初步练习简单的电路设计实验方案,培养相互协作的情感态度。

第8题(单选题)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关于这种学习方式,下列说法比较合理的是()。

(3分)

A.有助于建立更加系统化的知识

B.有利于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协作

C.有利于学习者自主学习,形成学习的独立性

D.有利于将教师从复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5、利用多媒体进行分析、归纳。

教学活动2

探究新知

学习新课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1、在学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后,引导学生对照实际电路,观察比较在不同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方式、电流路径、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有何不同。

2、师生共同对各组汇报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评价和筛选,确定部分合理的问题进行探究。

3、要求各组学生将设计好的实验方案画好电路图。

4、学生连接电路,教师巡回指导。

强调学生注意观察开关在不同位置的控制作用。

5、教师准备视频展示台。

6、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第9题(单选题)在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时,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下列方法中教师可采用的较好一项是()。

(3分)

A.教师根据课本内容逐条进行板书和讲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B.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前面所做实验的现象由小组总结归纳并汇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C.教师根据前面学生所做实验的现象,总结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D.教师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串并联电路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共同归纳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第10题(单选题)现在要对以上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下列哪种评价方法更好()。

(3分)

A.小组外的所有学生对该组评分,小组得分即为学生个人得分

B.教师及小组外的所有学生对该组评分,小组得分即为学生个人得分

C.教师及小组外的各组对该组评分,组内成员相互评分,各评分相加作为个人的总得分

D.教师及小组外的各组对该组评分,组内成员相互评分,各评分加权后相加作为个人的总得分

教学活动3

课堂巩固 

1、多媒体播放:

夜晚的路灯,满天星彩灯串,高大建筑物上的装饰灯。

2、多媒体投影电路图:

ABCD这四个电路哪个是串联电路,哪是并联电路?

为什么?

3、问题:

比较串并联电路有哪些不同?

教学活动4

再次重温

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题

第11题(操作题)补充、编排教学文挡。

(8分)

打开“素材”文件夹中命名为“《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doc”的电子文档,请按下面的要求对其进行操作:

(1)将标题“教学方案设计”字体设置为“黑体”,“粗体”,字号为“三号”,并使其居中。

(2)

(2)将文档中的所有“串并联”改成“串、并联”

(2)

(3)请在该文档的页脚处添加页码,页码格式为“-1-”

(2)

(4)将修改后的文档另存在“素材”文件夹中,文档命名为“《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修改后)”

(2)

第二部分资源准备(27分)

在讲授“串联和并联”一课前,需要搜集相关的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12题(单选题)不小心把刚刚修改完成的“《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修改后)”删除掉了,可能在哪个地方或通过何种方式能找回该文件()。

(3分)

A.存放该文件的原目录下

B.关闭电脑后以安全模式启动

C.回收站

D.我的文档

第13题(多选题)在资源准备过程中,想找一些与串并联电路相关的教案、课件以及其它教学资料,可以用来进行搜索的专业搜索引擎有()。

(3分)

A.XX

B.教师资源网

C.中小学信息技术网

D.Google

第14题(操作题)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在某网页上发现了多张非常漂亮的灯饰图片(网址为:

第15题(单选题)在使用教学资源时,一般需要标明信息资源的来源。

以下文献引用格式中不够规范的一项是()。

(3分)

A.[1]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J]第2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B.[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

教育技术的新高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1

(2):

5—8

C.[3]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D.[4]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

第16题(单选题)假如在计算机里有关于“串联和并联”的资料“source.zip”,但是却打不开,弹出的窗口显示“找不到匹配的软件打开目标文件”,下面哪个软件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

(3分)

A.WindowsMediaPlayer

B.WPSOffice

C.AdobeReader

D.WinRAR

第17题(单选题)下课后,学生想拷贝教师制作的教学课件以及其它材料,同时也希望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彼此共享比较好的数字资源,您认为下列哪个方法最为便捷、可行?

()。

(3分)

A.师生通过U盘拷贝、保存相关资源

B.师生通过电子邮箱、QQ传送、保存相关资源

C.师生通过光盘刻制、保存相关资源

D.师生通过FTP上传、下载文件来共享相关资源

第18题(操作题)优化课件。

(10分)

请按如下要求对“素材”文件夹下的课件文档“串联和并联.ppt”进行编辑,完成后请按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1)删除第一张幻灯片中的文字“串联和并联”,插入艺术字“串联和并联”,任选一种样式,设置字体为”黑体”、“加粗”、字号分别为“三号”,并为其添加自定义动画,设置其“进入”时的效果为“百叶窗”。

(3分)

(2)在第一张幻灯片中,于“串联和并联”与“导入新课”之间加一条分隔线,颜色为深蓝,粗细为5磅。

(2分)

(3)将第14题中在你所选择保存的图片作为所有幻灯片的背景(3分)

(4)在第一张幻灯片中,在“并联电路”处添加超链接,链接至第三张幻灯片(2分)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18分)

在教学实施环节,需要考查教学实施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学设施(硬件、软件)实施教学、利用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

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19题(单选题)下列活动中,不属于教学过程中教学实施环节的是()。

(3分)

A.教学资源的搜集

B.教学过程的组织

C.教学资源的展示

D.学习小组的交流

第20题(单选题)发现一个很好的教案、课件资源网站,希望以后能够经常便捷地访问该网站,以下方法中最为合适的是()。

(3分)

A.将网址复制粘贴在一个记事本中,需要使用时从中获取该网站网址而后访问即可

B.将该网站首页另存在本地计算机上,需要使用时直接从计算机上打开该网页即可

C.利用浏览器的收藏功能保存该网站,需要使用时点击浏览器收藏夹下的该网站即可

D.无需任何保存性的操作,需要使用时直接通过浏览器的“历史访问”功能访问即可

第21题(多选题)对于下列软件的操作,描述正确的有()。

(3分)

A.Word编辑软件作为文字编辑器,一般只能插入文字或表格,以及图片

B.Word编辑软件功能强大,不仅可以插入文字、表格,还可以插入音视频、幻灯片

C.PowerPoint演示编辑软件,可以插入文字,图片,但是不能插入音视频

D.PowerPoint演示编辑软件,可以插入文字,图片,也可以插入音视频

第22题(单选题)在利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处理时,需要用到一些快捷键,以下关于快捷键的功能描述正确的是()。

(3分)

A.Ctrl+Z撤销

B.Ctrl+S全选

C.Ctrl+C粘贴

D.Ctrl+A剪切

第23题(单选题)教学过程中,教学交流是非常重要的,而E-mail作为一种常见交流工具,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以下对其描述正确的是()。

(3分)

A.E-mail不能同时向多个用户传送相同文件

B.当发送邮件时,邮件主题必须填写

C.E-mail难以发送本地计算机硬盘上的文件

D.E-mail的所有地址都含有“@”符号

第24题(操作题)请使用修订和批注功能按下列要求对“素材”文件夹中的文档“《串联和并联》教案设计(修改后).doc”进行批注,完成后请按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3分)

(1)使用修订功能将“教学活动2”中的“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文字颜色修改为红色;(1分)

(2)在文字“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上添加一个批注,批注内容为“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分)

第四部分教学评价(17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本环节中,需要考查教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并考查在给定的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的能力。

请完成下列任务。

第25题(单选题)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质”的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频度或程度等的差异,这种评价是指以下哪种评价()。

(3分)

A.相对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第26题(单选题)在评价教学资源时,相对而言,可以忽略的要素是()。

(3分)

A.教学资源的教育价值

B.教学资源的技艺水平

C.教学资源的科学含量

D.教学资源的设计时间

第27题(单选题)下面对教学反思描述不正确的是()。

(3分)

A.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方式,再优秀的教师也必须学会进行教学反思

B.一节课结束或者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教学的情况写的心得和体会也属于教学反思的内容

C.教学反思主要是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以及失误之处,而对学生的见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一般不在教学反思的内容之内

D.教学反思的方法有多种,撰写教学日志、观看教学录像和教学间的交流讨论只是比较常用的方法而已

第28题(操作题)在进行一次考试后,需要你对这次考试的成绩进行分析。

(8分)

打开“素材”文件夹下的“课堂考核.xls“,该文件记录了该班20名学生在本次课堂上,分组协作学习的表现评定。

请根据以下要求,对该表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完成后请按原文件名保存文档:

(1)在表格最后添加一列,在该列的第一行输入列标题“个人总得分”。

(2分)

(2)利用电子表格中的公式计算学生的个人总得分,并将其保存在列标题为“个人总得分”的列中,并保留小数点一位(学生的个人总得分为教师评分、组外评分及组内评分按一定比例累加而成,计算公式:

个人总得分=((教师评分+组外评分)/2)*60%+组内评分*40%)。

(2分)

(3)在表格最上方插入一行,合并A1、B1、C1、D1、E1五个单元格,输入标题“课堂考核成绩”,并设置为“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2分)

(4)按分数从高到低排序(2分)

 

试卷答案:

题号

总分

答案

第1题

3

ABCD

第2题

3

D

第3题

3

D

第4题

3

B

第5题

3

D

第6题

3

C

第7题

3

B

第8题

3

B

第9题

3

D

第10题

3

D

第11题

8

第12题

3

C

第13题

3

AD

第14题

2

第15题

3

A

第16题

3

D

第17题

3

D

第18题

10

第19题

3

A

第20题

3

C

第21题

3

BD

第22题

3

A

第23题

3

D

第24题

3

第25题

3

C

第26题

3

D

第27题

3

C

第28题

8

总分

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