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1038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综合测试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史记》不是一部死板的记述的历史,而是一部生动的批判的历史。

《史记》中到处可以看到司马迁大胆地进行历史批判,他指斥君王,贬抑权贵;歌颂“叛逆”,同情贫弱;他揭发历史的黑暗,抨击人类的罪恶,用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纵横古今,褒贬百代。

司马迁执行历史批判有四种形式,一用标题,二用书法,三于叙述中夹以批判,最重要的是各篇之后的专评,即“太史公曰”。

用标题执行批判的例子.如列项羽于本纪,列孔子、陈涉于世家;范蠡本是越国的大夫,因为他曾“治产利居,与时逐”,所以不列入官吏,列之于货殖;子贡本是孔子的门徒,因为他“废著鬻才于曹鲁之间”.故不列于儒林,列之于货殖。

对于一般的人物列传,以其人之名标题;而独于刺客、循吏、儒林、酷吏、游侠、佞幸、滑稽等则以其人之行

为标题,暗示作者抑扬之意。

用书法者,如书孔丘则不名,曰: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

”书孟、荀则直称其名,曰:

“孟轲,邹人也。

”“荀卿,赵人。

”书老、庄亦不名,曰: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庄子者,蒙人也。

”书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曰:

“孙子武者,齐人也。

”这样的书法正是不说话的批判。

不书名表示司马迁对其人的最大尊崇,书名表示对其人并不如何尊崇。

《史记》有在叙事中夹以批判者,《晁错列传》末载邓公对景帝之语曰:

“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这是借用他人的言语在叙事中兼示批判。

“太史公曰”是司马迁负责的批判,也是《史记》的灵魂。

司马迁“贬天子,退诸侯,斥大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执行他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司马迁借贾谊评秦始皇曰: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评二世曰:

“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司马迁不但对前代帝王有贬辞,对本朝帝王乃至对他的当今皇帝亦有微词。

如《叔孙通列传》中评汉高祖曰:

“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这就无异说,刘邦“谋计用兵”以外,一无所长。

司马迁在《封禅书》中讥讽武帝惑鬼神,求神仙,迷巫祝,信方士。

而陈涉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是一个叛逆,司马迁把陈涉的起义比之汤武的革命、孔子的作《春秋》。

他在《陈涉世家》中说: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秦,由涉首事也。

”又说陈涉起义之时,虽圣人之徒,也去参加他的革命。

从以上的评语可以看出司马迁之所善与所恶,所贤与所贱,所是与所非;《史记》不仅是为了叙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司马迁作《史记》不是为了清算古人,而是为了要从古书中找出一些历史教训,教育他同时并世的人。

他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i/中说:

“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

”这是他作《史记》的用意。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批判,有些不合于封建的教条,所以班固批评他说:

“其是非颇缪于圣人。

”而刘向、扬雄等皆称“迁

有良史之才,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摘编白翦伯赞《司马迁的历史批判》)

1.下列关于司马迁历史批判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在《史记》中直接指斥君王,大胆贬抑权贵,敢于歌颂“叛逆”,同情贫困弱小,其历史批判态度鲜明,思想深刻。

B.司马迁以敏锐的目光、正义的观感、生动的笔致进行历史批判,这种批判有力地揭发了历史的黑暗,抨击了人类的罪恶。

C.司马迁的《史记》充满着批判精神,他采用标题、书法、在叙述中夹以批判、“太史公作曰”等几种形式执行历史批判。

D.司马迁的历史批判纵横百代,褒贬古今,体现他善恶、贤贱、是非标准,表明价值取向,以吸取历史教训教育同世之人。

【答案】A

【解析】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把项羽列入本纪,把陈涉列人世家,肯定了项羽的历史功绩在陈涉之上;把范蠡、子贡归入货殖之列,则隐含着对经商者的批评。

B.司马迁对于一般人,用其人之名作标题;对刺客、循吏、儒林等则用其人的行为作标题:

暗示司马迁的抑扬之意。

C.对孔子、老子、庄子不书名,对孟子、荀子直称其名,对孙武则在名与不名之间,妙地表明了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态度。

D.《史记•晁错列传》末记载的邓公一番话,说明邓公不赞成汉景帝诛杀晁错的做法,其实也表现出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

【答案】A

【解析】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批评秦始皇、秦二世,对汉高祖、汉武帝也有微词,这表明司马迁有胆有识,不但敢贬前代帝王,对本朝帝王也不同避。

B.司马迁写作《史记》不仅是为了记述历史,而且是为了批判历史,从历史中汲取教训,后人对这种批判认识不同,评价不一。

C.司马迁赞赏陈涉在秦朝末年率先起义的行为,肯定了陈涉起义的影响,这种歌颂叛逆的评论与当时统治者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D.司马迁作《史记》的用意是“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白镜也”,因此,《史记》的批判意义深远,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对照,以确定正误。

题中,D项“记述的严谨难免不足”的分析有误。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

“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

“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

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至长安。

尽诛所与谋者。

于是乃遣淮南王,载以辎车,令县以次传。

是时袁盎谏上曰:

“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

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

”上曰:

“吾特苦之耳,今复之。

”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

淮南王乃谓侍者曰:

“谁谓乃公勇者?

吾安能勇!

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

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

”乃不食死。

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

上哭甚悲,谓袁盎曰:

“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

”盎曰:

“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上曰:

“为之奈何?

”盎曰:

“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

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坐赵事 

 因……而判罪

C.拟于天子     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谢天下乃可  谢罪

【答案】A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淮南王“骄恣”的一项是(  )(3分)

①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  

②自袖铁椎椎辟阳侯

③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

⑤谁谓乃公勇者?

        

⑥乃不食死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②④⑥

【答案】B 

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淮南王刘长的母亲原为赵王的美人,后因心中充满怨恨而自杀,高祖很后悔,便让吕后抚养他,他才得以长大成人。

B.淮南王依仗与孝文帝关系亲密,日益骄横,不仅擅自杀害了辟阳侯,连薄太后和太子及诸大臣都害怕他。

C.骄横之极的淮南王后来竟参与谋反,孝文帝再也无法袒护他,而他一直到死都不思悔改。

D.袁盎曾提醒孝文帝,一旦淮南王死了,孝文帝将对此负有一定的责任,但孝文帝没有接受,淮南王死后,孝文帝追悔莫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淮南王最后也有悔意,注意理解“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10分)

(1)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4分)

(2)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3分)

(3)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

(3分)

【答案】①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

(补出主语、“袖”“椎”“刭”每点1分,共4分。

“刭”译为“用刀割了他的脖子”亦可。

)②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来危害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王”、“危”、判断句各1分,共3分)③(囚车)行至雍县,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

(“发”“闻”各一分,语意通顺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直译和重点词语的翻译。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淮南厉王刘长,是汉高祖的小儿子。

他母亲是过去赵王张敖的妃嫔。

高祖八年(前199),高皇帝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把厉王的母亲献给他。

她受到皇上宠幸,怀下身孕。

从此赵王张敖不敢让她住在宫内,为她另建外宫居住。

次年赵相贯高等人在柏人县谋弑高祖的事情被朝廷发觉,赵王也一并被捕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悉遭拘捕,囚入河内郡官府。

厉王母亲也被抓,她在囚禁中对狱吏说:

“我受到皇上宠幸,已有身孕。

”狱吏如实禀报,皇上正因赵王的事气恼,没有理会厉王母亲的申诉。

厉王母亲的弟弟赵兼拜托辟阳侯审食其(yìjī)告知吕后,吕后妒嫉,不肯向皇上进言求情,辟阳侯便不再尽力相劝。

厉王母亲生下厉王后,心中怨恨而自杀。

狱吏抱着厉王送到皇上面前,皇上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厉王的母亲。

高祖十一年(前196)七月,淮南王黥(qíng)布谋反,皇上遂立儿子刘长为淮南王,让他掌管昔日黥布领属的四郡封地。

皇上亲自率军出征,剿灭了黥布,于是厉王即淮南王位。

厉王自幼丧母,一直依附吕后长大,因此孝惠帝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

但是,他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而不敢发作。

至孝文帝即位,淮南王自视与皇上关系最亲,骄横不逊,一再违法乱纪。

皇上念及手足亲情,时常宽容赦免他的过失。

孝文帝三年(前177),淮南王自封国入朝,态度甚为傲慢。

他跟随皇上到御苑打猎,和皇上同乘一辆车驾,还常常称呼皇上为“大哥”。

厉王有才智和勇力,能奋力举起重鼎,于是前往辟阳侯府上求见。

辟阳侯出来见他,他便取出藏在袖中的铁椎捶击辟阳侯,又命随从魏敬杀死了他。

事后厉王驰马奔至宫中,向皇上袒身谢罪道:

我母亲本不该因赵国谋反事获罪,那时辟阳侯若肯竭力相救就能得到吕后的帮助,但他不力争,这是第一桩罪;赵王如意母子无罪,吕后蓄意杀害他们,而辟阳侯不尽力劝阻,这是第二桩罪;吕后封吕家亲戚为王,意欲危夺刘氏天下,辟阳侯不挺身抗争,这是第三桩罪。

我为天下人杀死危害社稷的奸臣辟阳侯,为母亲报了仇,特来朝中跪伏请罪。

”皇上哀悯厉王的心愿,出于手足亲情,不予治罪,赦免了他。

这一时期,薄太后和太子以及列位大臣都惧怕厉王,因此厉王返国后越发骄纵肆志,不依朝廷法令行事,出入宫中皆号令警戒清道,还称自己发布的命令为“制”,另搞一套文法,一切模仿天子的声威。

孝文帝六年(前174),厉王让男子但等七十人和棘蒲侯柴武之子柴奇商议,策划用四十辆大货车在谷口县谋反起事,并派出使者前往闽越、匈奴各处联络。

朝廷发觉此事,治罪谋反者,派使臣召淮南王入京,他来到长安。

朝廷尽杀刘长的同谋者,于是命淮南王启程,一路用辎车囚载,令沿途各县递解入蜀。

当时袁盎劝谏皇上说:

“皇上一向骄宠淮南王,不为他安排严正的太傅和国相去劝导,才使他落到如此境地。

再说淮南王性情刚烈,现在粗暴地摧折他,臣很担忧他会突然在途中身染风寒患病而死。

陛下若落得杀弟的恶名如何是好!

”皇上说:

“我只是让他尝尝苦头罢了,就会让他回来的。

”沿途各县送押淮南王的人都不敢打开囚车的封门,于是淮南王对仆人说:

“谁说你老子我是勇猛的人?

我哪里还能勇猛!

我因为骄纵听不到自己的过失终于陷入这种困境。

人生在世,怎能忍受如此郁闷!

”于是绝食身亡。

囚车行至雍县,县令打开封门,把刘长的死讯上报天子。

皇上哭得很伤心,对袁盎说:

“我不听你的劝告,终至淮南王身死。

”袁盎说:

“事已无可奈何,望陛下好自宽解。

”皇上说:

“怎么办好呢?

”袁盎回答:

“只要斩丞相、御史来向天下人谢罪就行了。

”于是皇上命令丞相、御史收捕拷问各县押送淮南王而不予开封进食者,(把他们)一律弃市问斩。

然后按照列侯的礼仪在雍县安葬了淮南王,并安置三十户人家守冢祭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8——9题。

(11分)

送琴师毛敏仲北行

南宋·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注:

本诗作于南宋亡国之后。

8.本诗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概括分析。

(5分)

【答案】①描绘了一幅晦暗凄凉的边关落日阴雨图;(2分)②象征、视听结合,以落日阴雨的自然景象象征南宋王朝的衰颓和灭亡。

(3分)

【解析】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有评价说这首诗在内容上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诗,请结

合作品第三、四句具体分析。

(6分)

【答案】这首诗歌不写离情别绪,也不写排遣宽慰之语,而是宣泄作者的亡国之痛,抒发故国之思。

(3分)第三句运用“泪”与“笑”的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于亡国悲痛的切肤之感,第四句运用了典故抒发了永远眷恋故土,思念故国的忠贞情怀。

(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前两句写景,为送别之处。

但于离愁之中更添亡国之痛。

日落、雨来皆是有我之境,末两句,此情已不能通过描绘景物来说,故变而为直接抒发。

结句用典以表心志。

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

此题考查抒情手法的运用。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4)山河破碎风飘絮,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5),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荆轲刺秦王》)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

【答案】

(1)山岛竦峙

(2)江春入旧年(3)长风破浪会有时(4)身世浮沉雨打萍(5)复为慷慨羽声(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何老师

曾宪涛

何老师是我中学时的数学老师,已退休几年,现在和我住一个小区。

每每遇到他,总见他挎个布包,包里凸显出酒瓶的形状。

问他干吗去,回答买啤酒,要么回答卖酒瓶。

尽管不好意

思,还是如实回答。

他告诉我他酒瘾很大,现在病重,医生不准喝酒,便改喝啤酒,每天两瓶。

何老师有两个孩子,小的在外地工作,大的是个女儿,好像有点毛病,个子长不高,学习也不行,只上到初中毕业,就在我单位食堂找了份工作,三十六七了还没成家。

何老师最操心她。

他女儿我认识,她也知道我是她父亲的学生,我去食堂买饭,她会对我笑笑。

何老师说,医生说她不能结婚。

何老师还说自己是活不长久的,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

那天下班回来,妻对我说,何老师老是在咱家窗前转来转去,好像有什么事。

我忙站到窗前,果然见何老师又转回来了,他肩上没有挎布包。

我朝窗外说,何老师,有事吗?

我打开门,何老师进来,就在茶几旁的小凳上坐下。

我叫他坐沙发,他摆摆手,我拿烟给他,他也摆摆手说,只喝酒不抽烟,接下来问我,结果出来了吗?

他一问,我才想起最近单位要裁员。

裁谁不裁谁,先由基层各部门员工投票,最后再领导确定。

按老百姓的说法就是投票选下岗的。

几天来,他们家一直在坐卧不宁的煎熬中等待着今天的结果。

雯雯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

何老师满面忧愁,不知结果出来了没有?

还没听说。

我安慰老师,雯雯那么能干,领导会掌握的,她不会下来。

何老师摇摇头。

我忽然想起问,你没找过启华吗?

启华是我们单位老总,也是何老师的学生。

何老师说没有。

为啥不跟启华打个招呼?

他叹了口气,那怎么好意思……

有啥不好意思?

他再是老总,你也是他老师。

何老师表情极为难堪。

看得出他心里的矛盾,既不愿做这种事,又怕对不住女儿。

他摇摇头说,当老师的怎么能找学生走后门,她妈这两天一直跟我吵,骂我没用。

我说,你该早提醒我一下,我来跟启华说。

何老师摆摆手,站起身要走,又说,不知结果啥时候能出来?

我说,你等等,我问问启华。

我立刻拨通了启华的电话,问他裁员名单出来了吗。

启华问我,问这干啥。

我直接问,何老师的女儿雯雯怎么样?

那边低声道,没有她。

我这里还有人,回头再说。

电话挂了。

何老师一直眼巴巴地看着我打电话,当我放下电话告诉他裁员名单没有雯雯时,他脸上两行泪水无声地流了下来。

妻递给何老师一条毛巾,何老师擦了把脸说,这下放心了,雯雯要是下岗了,我也没法活了。

何老师连声说着谢谢走了。

后来我见到启华时,他告诉我,要是按票数,何雯雯真要下岗了,我给动了一下。

我说,何老师说他不好意思找你。

启华说,不找好,不找好,我心里有数。

你不要告诉老师,千万别叫老师谢我。

我拿不

准该不该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老师,在路上遇见老师,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说了。

老师听后突然站住,看着我道,我该怎么办?

我说,启华说千万别谢他,免得传出去叫他被动。

老师怔了怔,说,不是这个意思……

第二天,何老师就找我来了,说他昨晚一夜没睡好觉,说着从布包里拿出两瓶酒,竟然是两瓶茅台,很老很老的包装。

何老师告诉我,这还是你们上学那时候一个学生家长送到我家的,感谢我对他孩子的辅导。

当时我没在家,他放下酒就走了。

我到底也不知道是谁送的。

何老师又说,多少年来,这酒我一直没舍得喝,你拿去送给启华,问问他是把谁换下了雯雯,求求他,叫人家上岗,不然……不然我这往后的日子都不会安心的。

这是我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的,看着老师那无法拒绝的眼神,只好同意了。

我把酒放在启华桌上,把老师的话对他说了。

启华看着酒,看了良久,我本以为他要责怪我,没想到启华对我道,你叫老师安心吧,没人换下雯雯,完全是按票数来的,我根本没动手脚。

我愣住了,转身要走的时候,启华又叫住了我,知道当年这酒是谁送给老师的吗?

我转过头,惊奇地看着启华……

半晌,启华对我摆摆手说,你先回吧,等有时间我和你一块儿去看老师。

(选自《北方文学》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何老师碍于面子,不肯以老师的身份去找管事的学生启华走后门解决女儿面临的下岗问题,所以老伴跟他吵,甚至骂他没用。

B、何老师觉得女儿太老实,也不会为人,投票肯定会被投下来,而“我”认为其实她能干,领导会掌握情况,他的担心是多余的。

C、“我”把启华动手脚的事告诉何老师后,何老师想到的是,启华帮助他让雯雯留了下来,他一时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感谢启华。

D、前文写何老师当年收到不明家长送的两瓶茅台酒,下文通过启华

的问话补充交代了送酒的正是他的家长,前后照应,行文严谨。

E、小说围绕着何老师关心女儿下不下岗的中心事件,表现了人的多种矛盾处境,这种矛盾压在何老师、“我”和启华身上都有体现。

【答案】D、E(选对一项给2份,选对两项给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题中,A项“碍于面子”的理解不当,何老师是认定不能找,才不肯找的。

B项“我”说的话是安慰何老师的。

C项何老师想到的是,雯雯换下别人,别人就要下岗,他为因自己的事影响别人深感不安。

考点: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小说中的何老师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疼爱孩子。

女儿生活能力不强,他为她可能被裁下而忧心忡忡,为她没被裁下而激动流泪。

②自尊谨慎。

虽然为女儿很可能被裁下十分揪心,但是不为此去求教过的学生。

③善良厚道。

他得知雯雯换下了别人后,求学生启华叫别人上岗。

(每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我”是小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

②“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

③“我”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打电话给启华引出下文启毕的回答和何老师的放心,告诉何老师启华动手脚的事,引出下文何老师让他求启华叫雯雯换下的人上岗。

④我主动帮何老师,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

(每答出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从“我”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对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人物性格、突出小说主题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

比如,从对情节的作用看,“我”是小说的线索,把全文内容贯穿起来,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用第一人称,可以使小说显得亲切、真实、可信。

此外,“我”还从侧面表现了何老师的可敬。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启华先是说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后来又说没有动手脚,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答案】观点一:

前面说的为雯雯的留下动了手脚是真实的。

理由:

①当年何老师对他的学习有过较大的帮助,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帮老师个忙合情合理。

②他主动告诉作为同学的“我”,并让“我”不要告诉何老师,不为得到老师的感谢,没必要编造。

③后来改口是不想给老师增加心理负担。

观点二:

后面说的没有为雯雯的留下动手脚是真实的。

理由:

①前面说的动手脚,是为了在老同学面前显示回报恩师。

②启华没有责怪“我”,他意识到是自己说的有问题。

③启毕看酒看了很久,想到了自己这样说给老师增添了这么重的心理负担,然后说出的采是真相。

(明确观点给2分,每答出一点理由给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