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1024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docx

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种子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11月

一、行业发展概况4

1、国际种子行业概况4

2、我国种子行业概况5

(1)种企数量有所回升,但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7

(2)市场低迷,种企盈利空间受到挤压8

(3)农业服务业务快速发展8

(4)转基因安全证书发放有望推动行业格局重塑9

(5)种业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种企“走出去”步伐加快9

3、我国种子细分市场发展状况10

(1)我国水稻种子行业现状10

(2)我国玉米种子行业现状12

(3)国内小麦种子行业现状14

4、我国粮食行业需求15

二、行业管理17

1、行业主管部门17

2、行业监管体制18

(1)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18

(2)品种审定制度19

(3)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20

(4)粮食收购许可证制度20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0

1、有利因素20

(1)政策高度重视和支持20

(2)种子市场秩序监管力度加大21

(3)种业公共服务更加周到22

(4)种子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2

2、不利因素23

(1)高级技术及管理专业人员缺乏23

(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24

(3)种子产业的行业集中度不高24

四、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25

1、资质壁垒25

2、技术壁垒25

3、资金壁垒26

4、种质资源壁垒26

5、品牌壁垒26

五、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27

1、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27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27

(1)周期性27

(2)区域性28

(3)季节性28

六、行业上下游的关系29

1、上游行业29

2、下游行业29

七、行业主要企业简况30

1、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

2、海南神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

3、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30

4、万向德农股份有限公司31

5、中农发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1

6、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31

一、行业发展概况

1、国际种子行业概况

种子是各项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自有农业生产以来,种子就是不可或缺的生物资料。

20世纪初期以来,随着应用遗传学的发展和应用,农作物育种、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取得巨大进步,农作物基因改良步伐加快,现代农作物种业产生并发展起来。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种子产业已经进入成熟阶段。

2000年以来,国际种业快速发展,全球种业规模急速扩大。

2004年全球种子市场规模仅190亿美元,2018年达到597.10亿美元,年均增速8.52%。

种业市场经过百年的发展以后,当前世界种业公司已经朝着大型化和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方向发展,种业格局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世界发达国家的种子行业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具备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位居世界前十强的种业公司大多为欧美国家的种业公司,少数几家大型种子集团垄断了世界种子行业的大部分市场。

②大型种业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大规模的并购和资源整合,是欧美等国建立现代种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球种业进入持续的行业整合期,世界种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拜耳孟山都、先正达、杜邦先锋为代表的几大种业巨头的规模优势日益凸显。

实力雄厚的大型种业公司通过资本、科技、人才优势等占领全球市场,使得种子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

③研发投入不断增大,高端技术和人才成为各大种子企业竞争的焦点,育种研发是种业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跨国种子企业纷纷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从全球寻找种业科研人才,不断提高研发和创新能力,占领种业技术的制高点,实现了科研技术向育种成果的转化,在种子科技投资与成果回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2、我国种子行业概况

我国种子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建立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下,种子行业的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主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种业发展的新形势,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系列种子行业改革政策出台以来,我国种子行业逐步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的道路。

自《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出台以来,种业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的地位得以明确,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日益完善,推动着我国种业在体制机制改革、发展环境改善、企业总体实力与自主研发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种业进入大变革、大发展的新阶段。

以基因组学、全基因组选择等为代表的新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及应用;种企兼并重组持续活跃,一批规模小、研发水平落后的企业逐步被淘汰或被兼并,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迅速成长;2018年,我国种子市场市值为1,201.67亿元,保持全球第二大种子市场地位。

2011年至2018年,我国种子市场规模增长状况如下:

目前,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推动农业由产量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肩负新使命新任务;二是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种业科技革命和以企业兼并重组、产业链全程服务为特征的产业变革迅速推进;三是我国种业开放进一步扩大,本土种子企业还面临全球化竞争、交流与合作;四是行业低迷,同质化严重,库存压力突出,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企业盈利能力下滑等,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种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当前,我国种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1)种企数量有所回升,但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提高种子企业设立门槛、鼓励优质种企积极开展自主研发、促进行业整合的政策引领下,我国种子行业整合速度明显加快,大型种业企业顺势而为,加速并购优质标的,整合资源,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动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并出现了一批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骨干企业;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中小型种子企业被市场淘汰,或被并购,全国种子企业数量同步减少并呈现出阶段性特点,由2010年8,700多家减少到2016年的4,316家,2018年又回升到5,808家,从不同作物种子企业看,主要系瓜菜种子企业数量增加所致。

虽然种子企业数量有所回升,但市场集中度还在不断提高,资本、技术、信息等加快向大型种业企业聚集。

然而与全球种业市场相比,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我国种业已初步形成中信集团与“两化”(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并立格局,2018年,我国2家企业进入世界种业10强。

中信集团正式入主隆平高科后,隆平高科业务快速扩张,形成“种业运营”和“农业服务”两大体系,隆平高科2018年营收35.80亿元,较2017年增长12.22%,全球排名第八。

中化集团设立中化农业事业部后,对集团农业业务进行整体运营管理,随着旗下的中化现代农业2018年12月成为荃银高科第一大股东,中化集团领衔的农业板块已经拥有中种集团、荃银高科等种业集群。

中国化工集团全资收购对全球第一大农药、第三大种子农化高科技公司——瑞士先正达后,既保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又利用母公司全球和我国的资源优势,使先正达2018年种子销售额达到30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了6%,巩固了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的地位。

2020年度,中化集团所持中化现代农业全部股权被划转至先正达集团,荃银高科成为“先正达”种业板块的一员。

(2)市场低迷,种企盈利空间受到挤压

一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及农业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国家连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同时改革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并逐步降低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种植积极性降低,行业持续低迷。

另一方面,品种井喷,但突破性品种缺乏,市场竞争加剧。

自2014年农业部深化品种审定“放管服”改革以及随后新《种子法》实施以来,除原有的国审和省(区)审外,增设的绿色通道、联合体试验、同一生态区引种备案等渠道大幅度提升了品种审定速度。

2017年以来,新审定品种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维持井喷之势。

虽然市场新品种多,但真正的突破性品种缺乏,同质化程度高,种子供给过剩严重,市场竞争极度激烈,企业通过提价提升盈利空间的难度加大,同时竞争加剧导致销售费用等成本加大,盈利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3)农业服务业务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土地流转加速推进,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不断增加。

出于对生产稳定及利润最大化的追求,规模化经营主体需要更加专业化、综合性、标准化的服务。

面对行业下游的新形势、新变化,种企积极推进经营模式创新,加快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围绕深入农业生产全过程,为规模化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等农资供应、种植技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购销流通、金融等全方位、综合性、专业化、标准化的全程化解决方案,打造产前、产中、产后的一体化服务机制,在实现种子销售的同时,获得其他增值服务收入,从而推动企业盈利能力的全面升级。

农业服务业务将是未来种子企业与时俱进变革经营模式,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

(4)转基因安全证书发放有望推动行业格局重塑

当前,以基因组学为代表的生物育种技术迅速推进,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已于2020年1月21日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其中包括两个转基因玉米品种。

未来如果转基因种子商业化,国内品种有望在抗性、品质及产量等方面得到提升,种子的价值也将大大提升。

同时由于生物育种技术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具备相关技术的企业竞争优势会显著放大,可能会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种业竞争格局将会重塑。

(5)种业对外开放水平逐步提高,种企“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8年4月1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种业等重点领域,深化现代农业对外开放。

2018年6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取消或放宽种业等农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在上述政策推动下,我国种业对外开放水平将逐步提高,优势种企将加大“走出去”步伐,从种子贸易、投资合作、技术转让、资源整合等方面加快海外布局,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与此同时,国外种业巨头也加快在中国本土深耕布局。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双轮驱动下,未来我国本土种子企业将进一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以国际化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整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从封闭型发展向开放型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3、我国种子细分市场发展状况

(1)我国水稻种子行业现状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我国60%以上人口均以稻米为主食。

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19个省份的人口将大米作为主食。

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两大稻谷产区。

刚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水稻种植业及相关产业的大力发展。

2018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为3,018.95万公顷,籼稻和粳稻的种植面积比例约为7:

3;总产量达到21,212.90万吨,与2017年21,267.59万吨基本持平。

2015年至2018年,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实际制种面积从145万亩增至169万亩;种子产量从2.40亿千克增至2.88亿千克。

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向制种优势区域集中,2018年,福建、湖南、四川、江苏、海南和江西六省制种面积共计147.31万亩,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87.18%;2018年常规水稻种子生产面积为171万亩,总产种子8.81亿千克,黑龙江、江苏和江西为主产区。

2018年常规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商品化率有所提高。

目前,我国杂交水稻种子商品化率接近达到100%,常规稻种子由于其自交的性质,农户可以自留种,商品化率略低,根据各地调查结果和估算,2018年其商品化率为71.31%。

近年来全国杂交水稻种子加权市场零售价格比较平稳,2018年零售价格为57.49元/千克,种子使用量为24,427万千克,市值规模为140.43亿元;常规稻种子市场零售价格近几年稳步上升,2018年为7.79元/千克,商品种子使用量为65,494万千克,市场规模为53.98亿元。

(2)我国玉米种子行业现状

玉米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重要的饲料作物,还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因此我国玉米种植面积一直位于各农作物种植面积前列。

我国玉米种植分布广泛,玉米种植的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经黄淮海向西南西北延伸的广阔地区,主要包括东华北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西北旱地玉米区。

2000年至2015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处于快速增长期,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于2007年和2012年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大的农作物。

2008年至2018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由4.48亿亩增至5.75亿亩,是我国播种面积和产量双第一的农作物。

发展玉米生产,种子是基础。

我国玉米杂交种子商品化率接近100%,因此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对种子需求有直接的拉动作用,玉米种子市场需求量与种植面积成正比,通常每公顷需要玉米种子22.5-30公斤。

随着杂交玉米新品种研发的不断推进,玉米种子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虽然品种的选育、改良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种子价格有所提高,导致每亩种子费用增加,但是,消费市场(口粮、饲料原料、工业原料)的扩大以及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推动,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从而拉动了玉米种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格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2018年杂交玉米种子市场零售价格为25.53元/千克,种子使用量为10.88亿千克,市值规模达到277.77亿元,是我国市场份额最大的农作物种子。

2018年年底,国家玉米种植面积调减基本到位,玉米市场价格企稳回升,加上调增面积大的花生、大豆等市场价格下跌,2019年全国玉米种植面积反弹,杂交玉米种子供过于求程度有所缓解。

(3)国内小麦种子行业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小麦总产量最高、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近年来相对稳定,平均每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4,000千公顷以上。

同时,小麦单位产值从2011年的4.84吨/公顷逐渐增长到2017年的5.48吨/公顷,创小麦单产新高,2018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略有下降至5.42吨/公顷。

小麦总产量也随小麦单产和种植面积的变化情况由2011年的11,862.53万吨上升至2018年的13,144.05万吨,增幅约10.80%。

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8年我国冬小麦种子种植面积22,740.31万亩,与2017年22,895.79万亩基本持平,总产量达13,144.05万千克,同比减少289.34万千克。

与玉米种子行业不同,小麦品种大多为常规品种,并非杂交品种。

常规品种播种后再结出的种子可再做种子种植,我国许多农民仍然保留着自留种的习惯,导致我国小麦种子行业商品化率不高,2018年小麦种子的商品化率约为78.77%。

由于目前小麦种子商品化率不高,即使不考虑杂交小麦的推广,仅在农民自己选种留种成本上升以及国家良种补贴力度逐渐加强的推动下,商品化率也有逐渐提高的空间。

4、我国粮食行业需求

我国粮食消费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大用途和四大品种。

两大类是指食物用粮和非食物用粮,其中,食物用粮指直接和间接满足人们食物消费需求的粮食,又可分为口粮和饲料用粮两大用途,非食物用粮主要分为种子用粮和工业用粮两大用途。

我国的粮食消费结构由口粮、饲料用粮、工业用粮及种子用粮这四种用途构成。

此外,粮食品种结构中,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四大品种大约占据了我国粮食消费总量的九成。

在消费用途方面,口粮消费是中国第一大粮食用途,占粮食消费总量的50%以上,在粮食消费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

饲料用粮是中国第二大粮食用途,数量和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均稳定增长。

中国的粮食安全战略以保障食物用粮(即口粮和饲料用粮)为首要任务。

工业用粮指用粮食作为主要原料或辅料的生产行业(例如食品、医药、化工、酒精、制酒、淀粉等行业)所用粮食的统称,不包括饲料行业用粮,工业用粮作为中国第三大粮食用途,其数量在中国粮食消费总量中排在第三位。

在消费品种方面,稻谷是我国粮食消费量最大、比重最高的品种之一。

从用途看,稻谷主要用作口粮,占稻谷消费量的80%以上,占口粮消费总量的50%以上。

从小麦消费量和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看,小麦在1996年之前是我国第二大粮食品种,但之后被玉米超越,降至第三,并且占粮食消费总量的比重呈下降态势。

从用途看,约80%的小麦用于口粮,约占口粮消费总量的30%,是口粮消费的第二大品种;饲料用小麦数量和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工业用小麦数量和比重显著上升。

玉米是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中消费量增长速度最快的;同时,玉米在粮食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也快速提高,1996年之后玉米在粮食消费总量中的比重超过小麦,成为我国第二大粮食消费品种。

从用途看,玉米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的首要品种;饲料用粮的50%以上来自玉米,工业用粮的50%以上也来自玉米;玉米消费的快速增长,一是由于中国肉、禽、蛋、奶等高耗粮食品消费的增加引起饲料用粮的大幅增加,二是由于工业用玉米的大幅增长。

二、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农业农村部主管全国的农作物种子工作。

农业农村部下设的种业管理司为国家种子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能是起草农作物和畜禽种业发展政策、规划;组织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监督管理农作物种子、种苗;组织抗灾救灾和救灾备荒种子的储备、调拨;承担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作物种子工作。

地方种子管理机构为隶属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省、市级种子管理站,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农作物品种试验,组织新品种审定、引进,审查、批准和发放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质量合格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开展种子市场质量抽检、种子质量案件的处理、种子标准的制订、种子检验机构的建设等工作,依法进行种子质量管理。

中国种子协会是由在我国依法进行农作物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以及与种业相关的单位和个人自愿组成的群众性、非营利性、自律性的行业组织。

协会的主要职责包括:

制定行规行约,协调、规范种子企业、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开展行业调研,分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行业的共同利益,向政府部门提出与种子产业发展相关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政策和立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举办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及国内外贸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种子繁育、生产、加工、储藏、检验、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培训;普及种子科学知识,总结、推广种子工作先进经验;收集、分析、发布行业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意见,为会员提供技术、市场信息咨询等服务;参与本行业相关的技术、产品的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相关标准的贯彻实施;开展行业自律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构建行业内诚信监督体系;接受政府授权或委托,参与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进行种子企业生产经营资格资质审核;接受委托组织科技成果鉴定和推广应用等。

此外,粮食流通业务还受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管理。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是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2、行业监管体制

(1)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

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种子法》规定,种子生产经营必须先取得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2016年7月发布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具体规定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申请条件、审核与核发、许可证管理、监督管理措施等,要求实施生产许可证与经营许可证的两证合一制度,并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设立分支机构等进行备案作出规定。

(2)品种审定制度

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规定,国家对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审定制度。

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

通过国家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由国务院农业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全国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通过省级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公告,可以在本行政区域内适宜的生态区域推广;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属于同一适宜生态区的地域引种农作物品种良种的,引种者应当将引种的品种和区域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应当审定的农作物品种未经审定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审定工作。

对于经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允许其对自主研发品种自行完成试验,达到审定标准的,由审定委员会颁发审定证书,企业应对试验数据的真实性负责,并建立试验数据可追溯制度。

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

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

应当登记的农作物品种未经登记的,不得发布广告、推广,不得以登记品种的名义销售。

(3)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

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

对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内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由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国家鼓励和支持种业科技创新、植物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

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4)粮食收购许可证制度

根据国务院《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九条,取得粮食收购资格,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高度重视和支持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自2000年《种子法》开始实施,我国种业正式迈入市场化阶段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鼓励和支持种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及相关制度,在推进育繁推一体化、提升种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种子行业兼并重组、良种补贴、选育推广优良品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

国家通过制定《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作物种植资源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种业法规体系,引导促进种子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种业发展的政策法治环境大为改善。

特别是2016年实施的新《种子法》及三项核心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使得我国种子行业在简政放权、鼓励创新、绿色通道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国种业目前已进入全面依法治种时代。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生物种业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将稻谷、小麦作为必保品种,稳定玉米生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合理调整粮经饲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生产。

(2)种子市场秩序监管力度加大

为规范种子市场秩序,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种子行业监管和执法力度。

通过开展种子市场专项检查,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种子等侵权违法为,清理不合格种子企业,有力提升了种子企业整体实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017年农业部重拳频出,持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开展相关省执法检查,组织各地开展种子企业督查、春秋季市场检查和生产基地检查等行动,重点抽查有违规记录的生产经营主体和问题品种,建立省际联查联打工作机制,加大对省际交界区域未审先推、制假售假、无证生产经营等问题的监查力度。

种子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套牌侵权行为明显减少,广大农民、品种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