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20914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docx

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解析版

2016届广东省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

一、单选题:

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

1.对于西周的分封制,《礼记·大传》中有一补充记载:

“别子(庶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祢:

诸弟)者为小宗。

”据此推断当时

A.受封别子可以另立新宗B.继别宗子在本族内为小宗

C.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D.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题干引文大意为:

以别子(庶子)为祖的话,那么别子的继承者(嫡长子)就是(大)宗,继承者的诸位兄弟就是小宗,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B项“小宗”的表述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中别子的继承者(嫡长子)是(大)宗,即继别宗子在本族内部为大宗;C、D与题意无关,因为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西周嫡长子继承制受到挑战、没有涉及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的过渡。

故选A。

 

2.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

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的现象说明了唐代中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膨胀、藩镇势力的发展与中央集权的削弱有关,与“皇权强化”、“刺史权力膨胀”无关,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无法体现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排除D。

故选C。

 

3.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

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

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圆署或圆坐署事是蒙古贵族内部比较民主的集体决策方式,体现了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C符合题意;中书省是元代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与材料“元代地方政务”无关,排除A;元代地方政务(行省内部)实行的是圆署或圆坐署事,即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保留了元代蒙古贵族集体决策的民族色彩,排除B;元代地方政务实行圆署或圆坐署事,使每个地方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这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排除D。

故选C。

 

4.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紧扣时间“明代中叶”,依据“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可知,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明朝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符合题意;A时间上不符合题意,因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C表述有误,因为重农抑商政策对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不利,更不会导致“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往往会导致物价上涨,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选B。

 

5.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这些外钞以中国银本位作为计值单位,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省份广泛流通。

80年代,仅(英资)汇丰银行在厦门一地发行的钞票就有六七十万。

这一现象

A.有助于近代中国通货市场的规范B.使英国垄断了近代中国的金融市场

C.体现经济发展对币制改革的需求D.一定程度减轻了清政府的外债压力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依据题干中“19世纪后半叶,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因携带比银两铜钱方便,被国人接受,在东南沿海广泛流通”可得出其体现了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对币值改革的需求,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A、B夸大了外国银行在中国发行纸币产生的影响,D“减轻”的表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1922年,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等人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呼吁好人“不要清高”,要组织“好人政府”,在政治改革中坚持三条原则:

“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

这一主张

A.进一步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B.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

C.要求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D.反映了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

结合材料中“好人政府”“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等主张可知其反映了蔡元培、胡适等精英分子的政治诉求,D符合题意。

结合所学可知,蔡元培、胡适并没有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A项;B不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各阶层联合斗争的要求;蔡元培、胡适等人提出了政治改革中的三条原则,并没有提出“彻底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的要求,排除C。

故选D。

 

7.《抗战建国纲领》是国民党抗战初期的主要纲领,它以“三民主义”为最高准绳,要求全国抗战力量要在国民党及蒋介石领导之下,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等方面制定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该纲领

A.顺应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B.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

C.核心思想是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D.表达了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依据材料中“抗战初期”“三民主义”“要求全国抗战力量”“坚持抗战”等关键信息可知该纲领顺应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基本要求和愿望,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8.以下哪一教育方针最符合我国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的国情

A.“教育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B.“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

C.“知识分子工农化,工农干部知识化”

D.“使受教育者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

题干中的“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即1949—1956年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处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阶段,因此在教育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的方针,A符合题意;B是1958年“教育大革命”时期提出的,C是1938年提出的,D是1957年2月24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三者在时间上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有观点认为:

战国李悝的《法经》与《十二铜表法》大致同时出现,但是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

由此可知

A.罗马法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B.中国古代法律讲求以礼入法

C.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D.中国古代注重将道德法制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马法。

综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体现了罗马法更加注重自然法精神,即理性、自由、平等和正义,C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和史实可知,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强调以刑入法,体现的是义务性要求,而没有给予相应的权利,材料没有涉及“以礼入法”、“道德法制化”等内容,排除B、D;材料强调罗马法注重的是“可以做”的权力性规定,即注重公民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而不是注重诉讼陪审的形式,排除A。

故选C。

 

10.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公元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

这主要因为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艺复兴。

依据材料中“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可知其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肯定,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B符合题意;A不符合主要原因;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文艺复兴时期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并没有被打破,排除D。

故选B。

 

11.有观点认为:

英国革命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法国革命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而美国的经验,则显示了把这两个价值中和、结合起来的重要性。

这主要体现在

A.实行代议制民主B.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

C.主权在民的原则D.两党“和平竞争、轮流坐庄”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材料中的观点认为英国和法国革命后确立的政治制度都是有缺陷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但是人民享有的权利有限,且之后出现了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等追求平等的斗争,故“突出了自由而忽略了平等”;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充分说明了共和制度确立的艰难,但是更多强调平等,自然就会以牺牲自由为代价,故“突出了平等却忽略了自由”。

美国政治制度取两国之长,“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的并重”,即原则民主体现自由、平等的理论,程序民主体现在民主实践中的操作和实现,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故选B。

 

12.下图是某著作第一部的目录,根据前后章节的内容判断,第四章的标题可能是

A.迈向工业世界B.第三世界与革命C.黄金年代D.自由主义的衰落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

根据“第三章经济大恐慌”和“第五章共御强敌”可以判断,这两章的内容为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可以推出第四章的标题可能为自由主义的衰落,罗斯福新政中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据此分析可知D项正确;A、B、C三项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二、综合题:

共6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情”与“理”(礼)的关系长期处于对立地位。

宋明时期,理学家们虽然也承认“情”的客观性,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

明朝中后期,文化领域出现了对理学思潮的纠偏倾向,张扬“人欲”、反对理学禁锢的“主情”文化思潮兴起。

晚明文学家冯梦龙专注于以“情”写史,著《情史》二十四卷,明确提出“情教”思想。

他指出:

“自来忠孝节烈之事,从道理上做者必勉强,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

夫妇其最近者也,无情之夫,必不能为义夫;无情之妇,必不能为节妇。

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据何悦玲《冯梦龙情教思想建构语境探微》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后期,法国除了革命和动乱,就是几乎无时不在的激情和焦虑。

到处都在揭露社会的虚荣,在巴尔扎克、司汤达或是托克维尔的作品里都得到体现。

这是一种急于想过上好生活的焦躁不安的期待,一种对复兴思想的痴迷和继帝国时期思想荒芜之后心灵极度的焦渴。

面对这种焦渴,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立足于人性统一性来重建社会的秩序,他认为,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

——据郭景萍《孔德:

社会秩序视野中的情感研究》等资料整理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述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法国社会焦虑情绪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指出孔德思想的历史价值。

(3)情感史研究是史学研究的新领域,通过以上探究,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

(1)特点:

强调“情”的主体地位,以“情”维系“理”,实现“情”“理”的和谐统一。

背景:

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宋明理学思想的僵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道学家的虚伪。

(2)时代特征:

跌宕起伏的政治革命、蓬勃发展的工业革命推动着法国社会转型(或向工业社会、民主法治社会过渡);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断裂和社会阶层分裂,使社会矛盾尖锐。

历史价值:

孔德主张以利他主义的“仁慈之爱”重建社会道德,将人性的统一与政治秩序的稳定有机结合,这对缓和社会矛盾、以政治妥协的方式确立民主共和制度具有积极意义。

(3)一定历史时期的人们的情感都与历史文化紧密相关(或专制环境下,人们的情感普遍受到压抑;民主环境下,人们的情感开放);理性的情感有利于社会进步,非理性的情感阻碍社会发展。

要理性地看待人类的情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和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的主要成就。

(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明确提出‘情教’思想”“从至情上出者必真切”“世儒但知理为情之范,孰知情为理之维乎”“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宋明时期……却普遍赋予‘理’以至高无上的本体地位,把‘情’看作人性中消极的、恶的因素”和所学知识,从理学的僵化、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道学家的虚伪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与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法国除了革命和动乱”“这是一种急于想过上好生活的焦躁不安的期待,一种对复兴思想的痴迷和继帝国期思想荒芜之后心灵极度的焦渴……立足于人性统一性来重建社会的秩序”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面对这种焦渴……社会秩序立足于由情感、行为和理智构成的人性统一性,其中情感起决定作用;利他主义这种‘仁慈之爱’是维持社会秩序的积极力量”归纳答案即可。

第(3)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及知识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文化与社会发展状况的关系、情感对社会的作用以及如何看待情感的作用等角度来论述。

 

14.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政治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观察下列影响政治发展的组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相关史实,论述这些组件是如何影响政治发展进程的。

(要求:

史实准确,结论合理;论述的组件要求至少在三个以上)

注:

社会动员主要指新兴社会群体力量的聚合。

——据(美)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整理

【答案】示例一:

经济增长——社会动员——新思想——民主法治——政治发展

以辛亥革命的爆发及成果为史实展开论证

示例二:

国家建设——经济增长——思想/合法性——政治发展

以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及成果为史实展开论证

示例三:

国家建设(滞后)——(阻碍)经济增长——思想/合法性(受冲击)——社会动员(革命)——政治发展

以大革命的兴起及成果为史实展开论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旨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归纳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答时需要紧扣“中国近现代史上”“组件要求至少在三个以上”等关键信息,解答此题首先要挑选三个及以上的要素论述其对政治发展的影响,并且可从推动民主政治发展和阻碍民主政治发展两个角度来论述。

角度一——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以示例一为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迎来第一次发展高潮(经济增长),推动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社会动员),尤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通过发动武装起义、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创建刊物、民间宣传等多种方式推动新思想的传播(新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条件;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政治),从而推动了政治的发展;最后进行总结论述。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

乾隆20年(1755),“裁驿丞归州县”,“将驿站钱粮归各州县经管”。

驿站经费大量被地方官员截留。

嘉庆道光以后,清朝邮驿呈现出种种的衰落景象。

1840年后,日趋衰落的古邮驿又受到新挑战,邮驿无法满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后的社会需求。

郑观应说:

“盖电报设而驿差轻其半,轮船通而驿差轻其七八,若铁路之干枝渐次告成,而驿传势难再留。

兴起于英国的近代邮政履行普遍服务,方便公众用邮。

张之洞称其“取资甚微,获利甚巨,权有统一,商民并利”。

一些有识之士如郑观应、王韬等主张裁汰驿站,兴办近代邮政。

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台湾首先改革旧有驿站,设立官、商、民皆可使用的邮政,成效卓著。

《清会典》载,当时全国各地驿(站、塘、台、所)近2000处,递铺13935处,这种网络系统为近代邮政提供了局所、人员、经费等各方面的有利条件。

1896年清政府正式降旨开办邮政。

——据张青林《确立新制度:

晚清新式邮政研究》等论文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晚清邮驿制度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晚清建立近代邮政制度的有利因素。

【答案】

(1)问题:

邮驿管理体制有漏洞;邮驿无法满足自然经济解体后的通讯需求;受电报业、铁路运输业发展的冲击。

(2)有利因素:

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的倡导;台湾省建立近代邮政的成功经验;原有的邮驿网络系统作为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近代邮政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邮驿制度。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根据材料“驿站经费大量被地方官员截留”“邮驿无法满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后的社会需求”“盖电报设而驿差轻其半,轮船通而驿差轻其七八”等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紧扣材料中“兴起于英国的近代邮政履行普遍服务,方便公众用邮”“一些有识之士如郑观应、王韬等主张裁汰驿站,兴办近代邮政”“在台湾首先改革旧有驿站,设立官、商、民皆可使用的邮政,成效卓著”“当时全国各地驿(站、塘、台、所)近2000处,递铺13935处……有利条件”等信息从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有识之士的倡导、台湾省的经验、中国近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等角度分析归纳即可。

 

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英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

1832年英国进行议会改革,重新分配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

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

1867年的议会改革法案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52个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

法案还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议会通过新的改革法案,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

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

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据《世界近代史》等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简述英国议会改革的发展历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改革的原因。

【答案】

(1)历程:

土地贵族地位下降,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普选权范围逐渐扩大。

下层民众逐渐取得普选权;农村地区居民的选举权逐步扩大,妇女也获得了普选权。

(2)原因:

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土地贵族力量的削弱;英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人阶级的斗争;妇女在社会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统治阶级能因时而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的议会改革。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根据材料“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这次议会改革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改革使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使选民总数由135万增加到225万”“英国的选民达到450万人”“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及史料信息,可以从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势力的削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人阶级的斗争、妇女的社会地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5年,真实世界开始重建的方式也许和高屋建瓴的理想主义有关联,分享这一思想的有原抵抗运动战士、为和平而战的军人、震惊于原子弹破坏力的科学和基督教大同世界论者,但关联远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的紧密程度。

塑造战后国际体制(实际上这一工作战时就已启动)更多的是政治因素,而不是宗教或道德理想。

战时官僚、规划者、外交官和盟军领导人自始至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战时联盟转化为一个稳定的、谋求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

如何避免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如何防范未来的希特勒们再次发动世界大战……

就这样,零年在感恩和焦虑的基调中落下了帷幕。

人们对世界大多数地方取得的和平感到欣慰,但不像过去那样对美好未来抱有幻想,同时也为愈来愈分裂的世界表示担忧。

战争是否真的结束于1945年?

有人提出全世界对抗状态直到1989年才走向终结。

……l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这是二战最深的一道伤口。

——据伊恩·布鲁玛《零年:

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国际社会为谋求和平秩序所作的努力。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看待材料中“1945年斯大林把欧洲一分为二”的这一观点。

【答案】

(1)特征:

冷战开始,世界日益分裂成为两大阵营;美苏争夺霸权,威胁世界和平;

努力:

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成立联合国;签订关贸总协定;欧洲的联合。

(2)这一观点是片面(错误)的。

二战后期,美、苏等国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协议,就战后国际关系体系作出了安排;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冲突的结果,不是苏联斯大林单方面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只需要根据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变化分析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所学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国际社会建立了相关的政治、经济组织分析归纳即可。

(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评价的能力,解答本问应首先得出对观点的基本认识,即这个观点认识是片面的;可从苏联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战后世界格局形成的因素以及国家利益等方面进行分析。

 

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庚,1917年4月23日出生于广东省宝安县大鹏。

2016年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

以下是袁庚大事简历(节录):

1931年,进入广东省广雅中学读书。

1937年9月,开始参与抗日救亡活动。

1944年,调至东江纵队司令部工作。

1948年11月,参加淮海战役。

1952年8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雅加达领事。

1959年始,在中央调查部工作。

“文革”期间,被诬为“美国特务”,囚禁于秦城监狱。

1975年,恢复工作,任交通部外事局负责人。

1978年10月,主持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全面工作。

1979年,向中央提议成立深圳蛇口工业区,后任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

1984年1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口号。

1985年,批准成立全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保险机构——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发展成为平安保险公司。

1987年,成立新中国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

材料二 1984年6月28日,袁庚在沿海部分开放城市经济研讨会上发言:

我们许多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蛇口,想在这块只有二点一四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来探索一下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走向……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地有些经济学家到蛇口参观,问我们:

“你们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或是国家资本主义?

”我们都不正面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愿意授受实践法庭的审判,同时也要为我们的生存和发展辩护。

任何一种事业正确与否,都必须经过实践去验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我们党内大家一致的认识。

——据涂俏《袁庚传·改革现场》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