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906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 图片两组 课时作业.docx

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试题专题2图片两组课时作业

图片两组

一、语言基础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忖度(duó)      窒息(zhì)

炮制(pào)唾弃(tuò)

B.倒坍(tān)吮吸(sǔn)

庇护(bì)乳臭(xiù)

C.呆滞(zhì)侵略(lüè)

气氛(fèn)摄影(shè)

D.渎职(dú)撤离(chè)

悬赏(xuán)瞬间(shùn)

解析:

D A项,“炮”应读páo;B项,“吮”应读shǔn;C项,“氛”应读fē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沼气  溃逃  粗暴  欢呼鹊跃

B.摧毁无辜题材唉声叹气

C.恐怖国藉肆虐臭名昭著

D.蜕变震撼援助首无寸铁

解析:

B A项,“鹊”应为“雀”;C项,“藉”应为“籍”;D项,“首”应为“手”。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市家电市场促销氛围意兴阑珊,促成这个氛围的是卖场主打“以旧换新”和“家电下乡”,再一个就是“低价促销”。

②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③低龄留学值与不值、好与不好,也需因人而异。

既不能投鼠忌器,甘心做了井底之蛙;也不能盲目跟风,唯留学是出路。

④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一些干部简直就是鼠目寸光,仍然认为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

⑤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珠圆玉润。

⑥在世界各国的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食物都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从史前时代至今,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成为人类发展史的重要篇章。

A.①②⑤B.①③⑥

C.②④⑤D.③④⑥

解析:

B ①意兴阑珊:

形容一个人兴致将尽的样子。

望文生义。

②出人意表: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

使用正确。

③投鼠忌器:

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常用于打击坏人方面。

不合语境,这里可改为“畏首畏尾”。

④鼠目寸光:

形容眼光短,见识浅。

使用正确。

⑤珠圆玉润:

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滑润,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

使用正确。

⑥推波助澜:

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多指坏的事物。

褒贬不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宫鲁鸣率领的中国男篮在本届亚锦赛中以全胜战绩夺冠,终于圆了困扰中国男篮多年的“亚洲篮坛霸主”情结,同时也鼓舞着更多年轻人融入篮球运动。

B.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C.CIPS系统的建成和运行有利于提高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效率,促进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更好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D.由我市12个新闻单位的记者组成的采访组,将深入农村牧区,深入百姓生活,多方搜集能够反映呼伦贝尔农牧业更强、农牧区更美、农牧民更富的新闻素材。

解析:

B A项,“圆了”“‘亚洲篮坛霸主’情结”搭配不当,可以将“圆”改为“了结”。

C项,成分残缺,在“战略”后加“实施”。

D项,“12个新闻单位的记者”有歧义。

5.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人员对开普勒采用充分利用数学对观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近代物理学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这一事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解析:

读清整个长句的意思,然后按照语意及内在联系进行语意的切分,改为几个句子就要确定几个谓语,然后把其他成分恰当放入相应位置。

此题谓语动词及句子框架可以确定为:

……进行研究;……产生……影响;……全面认识。

答案:

(示例)①开普勒采用充分利用数学对观测结果进行理论分析的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

②开普勒的研究对近代物理学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③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研究人员对这一事实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相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

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为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6.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材料一,虽然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但数字化阅读更受年轻人的喜爱,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

B.根据材料一,2015年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相比2014年增长了接近一倍,是历年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l小时。

C.材料二认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取决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国民不断增长的阅读消费需求将支撑图书市场进一步发展。

D.材料三认为,我国国民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比日韩等国少的最直接原因,是中国人的工作强度全世界最大,导致国民没有时间读书。

解析:

B A项,“数字化阅读将会取代纸质化阅读”文中没有根据;C项,“取决于”的说法绝对。

D项,“最直接原因”错误。

7.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解析:

BC A项,纸质图书2015年的阅读量高于2014年;D项,“抵触”一句分析不恰当;E项,“都认为”错误,材料一并没有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

同时,材料三没有任何信息表明“越来越好”。

8.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

阐述。

 

 

 

答案:

(示例)①制定我国的《阅读法》,从立法角度保障国民的阅读时间和阅读权利,鼓励国民读书。

从材料看,发达国家通过立法途径促进全社会阅读氛围,如韩美均颁布读书法,这值得我们借鉴。

而从现实环境看,我国尚未就阅读立法,这方面的空白需要填补。

②大力发展教育,进一步养成和深化国民的阅读习惯。

从材料看,普及基础教育,提高国民识字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对国民的综合文化素质提高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且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包括教材和教辅,如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充分利用好教材、教辅的作用,会更有利于阅读的推广与深化。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且能与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三、语言运用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须贯穿三个原则。

首先是人性原则,阅读经典的目的是①            ,包括精神的自我升华和灵魂的自我觉醒等,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

其次是全面原则,阅读经典②             ,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

最后是③             ,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区别。

 

解析:

这是一道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核题,首先应浏览语段,把握主要内容,然后要注意上下文的衔接和前后的照应。

先读懂语段的大意后,①处依据“圣贤不过就是人格更完善的人”可以推测;②处依据“如数理化、史地生等必要知识的学习都可以和读经典同时进行”可以推测;③处依据“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在经典选择和阅读经典方式上有区别”可以推测。

答案:

①为了人格更加完善 ②应与其他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③阶段原则

10.欣赏下面这幅漫画,用简明的语言揭示其寓意,不超过20个字。

 

 

 

解析:

漫画往往用夸张的手法来反映现实。

一个跷起大拇指赞美的手形代表“过度的赞美(或‘吹捧’)”,一个得意忘形的小人站在大拇指上,下面漆黑一片。

答案:

(示例)过度的赞美(或“吹捧”)可能会让人处于危险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