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777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15.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1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诗词三首复习试题二(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8.下面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酒好价高,与下文“不能食”“心茫然”形成对比。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用了姜尚和伊尹两位古人的典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

129.下列各项对两首诗歌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茫与痛苦。

B.“闲来垂钓碧溪上”借用姜太公在碧溪垂钓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

C.诗人反复咏叹“行路难”,其中透露着迷惘和悲愤,这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情写照。

D.最后两句充满对现实理想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摆脱苦闷后积极进取、执着追求的豪迈情怀。

【答案】

128.D

129.B

【解析】

【分析】

12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有一天一定能乘着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即总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了作者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D项“描写诗人终于摆脱了苦闷,在海上扬帆破浪的情景”理解有误。

12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运用了吕尚(姜太公)垂钓碧溪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能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B项“表现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理解有误。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30.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意为“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即将与好友分别,难舍之情让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离开好友后我心里孤独茫然”。

C.“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描述了“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驰骋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席卷而过”的情景。

D.“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意为“为了酬答满城人都随同去看打猎的盛意,我亲自射虎,请你们看看孙郎当年的射虎的英姿”。

131.下列各项中,对两首诗歌的内容与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

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江城子•密州出猎》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C.《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表达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D.两首诗词都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

【答案】

130.B

131.D

【解析】

【分析】

13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意为胸中郁闷啊,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

并非选项中的“与朋友分别”。

故选B。

13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行路难》中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暗用典故:

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这两句表示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对人生前景充满信心。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朝廷何日派遣冯唐去云中郡赦免魏尚的罪呢?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表现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这两首诗词虽然运用了典故,但都不是表现作者因得不到朝廷重用和信任的悲愤与愁苦之情。

故选D。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2.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_”、“_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1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在写作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32.冰塞川雪满山

133.示例一:

两首诗都运用比喻的手法。

【甲】中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信心。

【乙】诗句以浮云比喻“保守势力”,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示例二:

两首诗都运用用典的手法。

【甲】中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南朝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乙】诗句”浮云遮望眼”,用典,西汉人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解析】

【分析】

132.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语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意思是:

想渡黄河,冰雪却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

诗人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冰塞川”和“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133.试题分析:

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

语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尽管知道前路障碍重重,但用“长风破浪”和“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未来的执着追求和信心。

语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这里指“保守势力”,反映诗人作为政治家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

从中可以看出,两句诗文都采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对政治抱负的追求。

据此理解作答。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历来为人称道,谈谈你的理解。

135.同样写大雪满山的景象,作者的情感却不同。

请分析“将登太行雪满山”和“去时雪满天山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分别寄寓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34.表现了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坚信远大的抱负终会实现,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意对即可)

135.“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虚写场景,以山川的险阻来比喻世路的艰难,抒发了诗人因仕途受阻而产生的苦闷惆怅、抑郁之情。

“去时雪满天山路”写送别时大雪铺满了天山路,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关切之情。

【解析】

13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重点诗句的理解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弄懂诗歌大意、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上,先解释诗句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整首诗歌及诗人的情感来理解其深层含义。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

​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我相信仍将会有一天,我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也就是说: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1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体悟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反复诵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意;然后抓住诗中意象,感知诗歌形象,体会诗歌意境;最后结合整首诗歌,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艰难险阻。

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在巨大的困难面前迷惘的心理。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东门送客,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

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

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

表现出诗人对友人前途的担忧和关切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小题。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6.解释加点词语。

①玉盘珍羞直万钱。

___________________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

137.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138.诗句“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显然不同于其他的诗句,分析其独特之处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

136.①同“馐”,美味的食物②渡

137.A

138.句子简短有力,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尾句是疑问句,写出了诗人面临的巨大困难:

遭遇坎坷,凸现了他苦闷、彷徨、茫然的心理。

【解析】

【分析】

136.考查对诗歌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要结合句子的意思,“玉盘珍羞直万钱“意思是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价值万文钱。

羞:

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挂云帆济沧海”意思是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济:

渡过。

13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愁苦、郁闷的心情。

13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运用反复,疑问句式,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前路多艰,虽然未来还会有机会,但是万般的艰难险阻、矛盾,都闪现在诗人的脑海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