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2057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ocx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

评审意见表

 

论文题目:

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

 

姓名:

XX

专业:

会计

准考证号:

XXXXX

办学单位:

XXXX

填表日期2XXX年X月X日

论文内容摘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保证。

长期以来,尤其是一系列国际大公司财务丑闻和经营失败事件爆发之后,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我国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达到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目的。

 

(本栏由论文作者填写)

内容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words……………………………………………………………………………1

1.导论………………………………………………………………1

1.1研究目的及意义…………………………………………………1

1.2文献综述……………………………………………………………………1

2.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3

2.1内部控制概念…………………………………………………………………3

2.2内部控制的作用…………………………………………………4

2.2.1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4

2.2.2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4

2.2.3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4

3.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4

3.1内部控制的产生…………………………………………………5

3.2内部控制发展阶段……………………………………………………………6

4.内部控制现状及控制薄弱原因…………………………………………………7

4.1内部控制环境不良………………………………………………8

4.2风险控制意识淡薄……………………………………………9

4.3外部原因…………………………………………………………10

4.3.1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不健全…………………………………10

4.3.2缺少完善内部控制的动力…………………………………10

4.4内部原因…………………………………………………………10

4.4.1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10

4.4.2缺乏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11

4.4.3信息沟通不畅…………………………………………………11

4.4.4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弱化…………………………………12

4.4.5内部控制执行失效、监督不足……………………………13

5.改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13

5.1提高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13

5.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14

5.3提高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14

5.4建立良好信息沟通系统………………………………………14

5.5建立健全内部审计……………………………………………15

5.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15

5.7内部控制目标呈多元化趋势…………………………………15

6.结束语……………………………………………………………16

 

内容摘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保证。

长期以来,尤其是一系列国际大公司财务丑闻和经营失败事件爆发之后,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我国也不例外。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非常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不合理;内部控制执行不严,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的薄弱已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约不正当的行为。

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和我国的经济形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在经营运作实践中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内部控制的现状、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及强化会计控制系统等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达到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目的。

关键词:

内部控制现状对策

Abstract:

Goodinternalcontrolistheguaranteeofahealthyoperation.Foralongtime,especiallyaftertheoutbreakofthefinancialscandalsandmanagementfailureeventsinaseriesoflargeinternationalcompanies,thecurrentsituationandcountermeasuresoftheinternalcontrolcaused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sattentionandconcern.Chinaisnoexception,Atpresent,ourinternalcontrolisveryweak,mainlyinthefollowingareas:

internalcontroldoesnotsoundunreasonable;implementationofinternalcontrolislaxexist.Weakinternalcontrolshaveaffectedthesurvivalanddevelopment,toimprovetheeconomicefficiencyofenterprises,wemuststrengthentheinternalcontrol,whichrestrictstheimproperbehavior.

Onthisbasis,combinedwithChina'sinternalcontrolstatusandthecountry'seconomicsituation,thestatusofimplementationoftheproblemsinChina'senterprisesintheoperationsofthepracticeintheinternalcontrolsystem,fromtheinternalcontrol,internalcontrolconceptsandtheroleofimprovethecorporategovernancestructure,theinternalmanagementsystemandstrengtheningaccountingcontrolsystemsandotherpointofview,toexploretheinternalcontrol,andput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toachievethepurposeofasoundinternalcontrolenvironment.

Keywords:

internalcontrol;currentsituation;countermeasure

 

1.导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企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也是市场经济活力的基本单位。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市场的繁荣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企业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管理的工具,也是企业自身的预警系统和维护系统。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可靠,资产的安全与完善,促进企业的经营管理。

近几年来,我国会计失真的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造假案件此起彼伏,从琼民源、红光实业到麦科特、银广夏等等,造假手段越来越多,造假金额越来越大。

内部控制长久以来便是世界最高审计机关组织各会员国所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企业管理专家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方法,但是由于缺乏对内部控制的总体研究,内部控制还很薄弱。

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及有效的实施,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我国企业未来的命运系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健全和实施。

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展开了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的若干问题的研究,探讨解决的措施,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1.2文献综述

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发布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1994年进行了增补。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1]。

“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国会于2002年7月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Act),强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如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对财务报告、内容控制检查等。

COSO报告把原来的内部控制由原来的平面结构发展为立体框架模式,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构架主要由控制环节、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2]五项要素构成。

我国对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的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内部控制的研究才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并于1996年开始逐步颁布一系列内部控制的要求和规定。

1986年财政部颁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明确规定;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便于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保证执业质量;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制度当做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之一;2000年11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券公司消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在招股说明书中专设一部分,用来说明其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2001年6月财政部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从而加强对单位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和管理、保证货币资金的安全;2009年7月1日起施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根据这一基本规范,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

2.1内部控制概念

1949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CPA)出版了第一本审计意义上的内部控制研究专著《内部控制——协作体系的要素及其对于管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并首次给内部控制下了个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单位内部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

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方针。

美国审计权威机构COSO(1994)的定义是:

内控是一个受某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影响的过程,而设计这一过程是为实现下述三大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

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现行法规的遵守。

其中,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是操作性目的,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是信息性目的,对现行法规的遵守是遵从性目的。

这三大目标满足不同的需要,又相互交叉。

显然,内部控制是保证各项业务发展的,而不是妨碍其发展的。

经营的“效果”是根据实际产出比较而言的,经营的“效率”是根据实际产出与实际投入比较而言的。

此外,公司或银行不能为实现经营性目的而不遵从法规,也不能为实现遵从性目标或操作性目标而违反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这是一种”全部控制论”的概念。

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应该能够确保上述三大目标的实现。

上述内控定义说明:

第一,内控是一种程序,它意味着向某一终点努力,但不是终点本身;第二,内控是用来取得一种或多种相互区分而又紧密联系的目标[3]。

2.2内部控制的作用

2.2.1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资产是企业控制和拥有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因此,企业资产是否保持安全和完整直接涉及到国家、企业、企业所有者和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

2.2.2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会计信息可以在会计系统中畅通无阻的传递。

对于偏离企业经营目标的经济行为,可以立即予以发现并及时反馈到企业的各级管理机构,便于采取必要的措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

同时,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实绩,配合以合理的奖惩制度,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2.2.3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

它通过对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3.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史

3.1内部控制的产生

内部控制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活动的历史一样漫长。

远在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时代,人们就运用一种朴素的分权方式进行着内部牵制的实践,来保障公共资金的安全。

我国内部控制的思想,最早可见于《周礼》,每笔财物的出入都要经几个人之手,以达到牵制的目的。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组织形式由业主制、合伙制演变成公司制,企业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经营运作的复杂程度愈来愈高、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日渐增强。

因此,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提高经营效率、加强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作用尤为突出。

美国注册会计师DavidM·Willis和SusanS·Ligh两位博士在《内部控制管理报告》中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对GeneralElectric等78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内部控制的目标,验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占了87%;保护资产安全占81%;促使业务运营与管理政策的一致性占54%;提升道德品行占51%[4]。

总结内部控制的设置作用可以表述为以下几点:

(1)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这也是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首要目标;

(2)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

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止和减少贪污盗窃行为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实现保护财产物资安全和完整的目的;(3)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会计、经营工作相关的岗位责任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强化管理工作,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4)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加大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营管理活动。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发展而来的,其概念演变迄今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5]。

3.2内部控制发展阶段

内部牵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初级形式。

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化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程度日益提高,生产经营环节中的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化,企业内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即当时的内部牵制。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内部牵制逐步演变为由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条件、业务处理程序、检查标准和内部审计等要素构成的较为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

自此,企业内部控制进入了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ASB)于1988年5月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标志着内部控制发展到了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该公告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提供取得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要素[6]。

这一公告首次将内部控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并将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1992年美国国会下属的COSO组织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著名的COSO报告。

该报告认为:

内部控制是一个要靠组织的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去实现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是为了合理地保证:

(1)经营的效果性和效率性;

(2)财务报告的可信性;(3)对有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的遵循性。

为了实现上述的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应具备以下5个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其中,控制环境是指提供企业纪律与框架,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

控制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职能之间都会出现;信息沟通是指可解释的信息由发送人传递到接收人的过程;监督即对现场或某一特定环节、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使其结果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4.内部控制现状及控制薄弱原因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在企业大力推行内部控制。

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2001年6月,财政部颁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2003年6月,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2006年的7月15日,中国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正式拉开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序幕;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会暨首届内部控制高层论坛,会议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就其贯彻实施做出了部署,还就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讨和经验交流。

此次发布的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

一方面几乎所有企业和机构都有一定的内部控制措施,能在最基本的要求上维系企业和机构的运转;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企业和机构在财务问题上却问题频出。

由此可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在还处于一个令人担忧的水平上[7]。

4.1内部控制环境不理想

所谓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反映了董事会、总经理阶层、业主和其他人员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引擎,也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决定了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

如果执行者及相关人员不能很好地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运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订得再科学、再完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控制环境构成一个组织的氛围,它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8]。

4.2风险控制意识淡薄

现在社会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成功的挑战和失败的风险,对风险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的主旋律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也不断增加,而很多企业对风险的认识和把握存在严重问题。

例如,有些企业从账面上看经济效益良好,但是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时间较长。

甚至有些欠款单位已经撤销,但这些呆坏账仍然长期挂账。

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些应收账款存在的风险,就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发展运作。

4.3外部原因

4.3.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企业只是在其他制度规范中零散的提及了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内容,而没有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范整个内部控制过程;有的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内容不够全面。

例如缺乏会计控制的监督制度、成本控制的管理制度等等,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侧重于后期控制,而忽略了事前和事中控制的重要性;有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是生搬硬套基本规范中的条例或者整套照搬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9]。

4.3.2缺少完善内部控制的动力

外部监督乏力使企业缺少完善内部控制的动力。

中国的立法制度还处在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许多领域仍然存在的制度限制的真空。

比如缺乏对于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对于重大投资报告制度和重大投资后评价制度的建设还不完善。

致使企业经营者不被相应法律制度所威慑,无法使他们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职责。

[10]为了督促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如财务、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监督体系未能形成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较为突出;三是不规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不力,使得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4.4内部原因

4.4.1人员素质偏低,观念落后

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但从我国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很好地达到内部控制的要求。

由于管理者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负有主要责任,管理者的素质自然成为决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现代资本运营的理念和技术,经营管理上存在着短视行为,缺乏长远的内部控制计划观念。

例如“中航油”陈久霖明知从事石油期权投资交易是明令禁止的,却直到期权保证金支付难以解决的情况下,他才向母公司报告,并试图提供虚假财务报告来掩饰其违法行为最终酿成石破天惊的大悲剧[11]。

又如X钢铁忽略了全局把握的思想,只把中下放在下级员工身上,忽视“上梁不正下梁歪”的严重性,没有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督[12]。

4.4.2缺乏制衡机制,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

内部控制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内部良好的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的两权分离使管理范围增大、管理层次增多、管理职能逐步分解,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治理结构,明确各方权责、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相关团体的合法权益。

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多为“行备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