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5.docx
《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专题卷适用全国5.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人体的稳态和免疫专题卷适用全国5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一、单选题
1.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速度加快B.渗透压升高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遭到破坏时,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失去平衡,故酶促反应速度变慢,故A错。
渗透压不一定升高,也可能降低,故B错。
由于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失去平衡,故细胞代谢紊乱,故C正确。
糖尿病是缺乏胰岛素引起的,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都引起糖尿病,故D错。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
2.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水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④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中枢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下丘脑的功能这一知识点。
下丘脑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刺激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的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产生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以刺激下丘脑的另一区域,通过有关的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①④正确。
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下丘脑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②③错误。
答案:
D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值。
B.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C.年龄、性别不相同的人,体温不同;同一个人在一天内体温相同。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答案】B
【解析】略
4.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正常人体内环境的特征是
A.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
B.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C.男性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约12~15g
D.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低于37℃
【答案】A
【解析】
5.下列关于“乙酰胆碱”、“胰岛素”、“白细胞介素-2”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起作用时均需与相应的受体结合,都是动物激素
B.三者起作用后都会失去活性或转移走,都是细胞间信号分子
C.三者起作用时均需经过血浆的运输,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三者出细胞的方式都是胞吐,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乙酰胆碱”是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白细胞介素-2”是免疫调节中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胰岛素是体液调节中胰岛B细胞释放的激素,A错误;三种物质共同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都是信号分子,作用后都会失去活性或转移走,B正确;“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不需要血液运输,C错;“乙酰胆碱”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上合成,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6.某人尿液含有大量的糖,注射胰岛素一段时间后尿糖并未减少,可能的原因是()
①肾小管和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降低
②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缺失受体,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③胰岛B细胞受损而胰岛A细胞正常
A.①②B.①C.②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尿液中含有大量的糖,注射胰岛素后尿糖没有减少,可能由于肾小管和集合管病变,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功能降低或接受胰岛素刺激的受体细胞缺失受体,胰岛素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7.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都是组织液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B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项正确;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不都是组织液,例如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
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都是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D项错误。
【考点定位】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8.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发生的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可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D.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答案】A
【解析】葡萄糖氧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A错误;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B正确;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D正确,所以选A。
【点睛】对于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意义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9.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则a、b可以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横放根的远地侧和近地侧的促进作用
B.若x表示喷施农药的浓度,y表示基因频率,则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基因频率的变化
C.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
D.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芽其次,茎再次.
解:
A、若X表示时间,Y表示生理作用,a、b表示分别表示素对横放茎的近地侧和远地侧的促进作用,则时间开始,生长素在两侧浓度相近,促进作用相近,A错误;
B、由于喷洒农药对基因频率的定向选择作用,会使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不抗药性基因频率减小,a、b可以分别表示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和不抗药性基因频率的变化,B正确;
C、对于恒温动物来说,在低温时,为了维持体温的稳定,耗氧量逐渐增加,而温度增加后,耗氧量就会下降,所以符合曲线b,而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体内温度与外界温度一致,所以体内酶的活性也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外界温度升高,变温动物体内温度也会升高,新陈代谢加强,耗氧量增加,符合曲线a,C正确;
D、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胰岛素含量升高,胰高血糖素含量较低,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D正确.
故选:
A.
考点:
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B.人体遇冷时,立毛肌会收缩,骨骼肌也会不自主颤栗从而增加产热
C.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
合管重吸收水
【答案】C
【解析】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的直接支配,A正确;人体遇冷时,立毛肌会收缩,骨骼肌也会不自主颤栗从而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B正确;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各处,但只能作用于甲状腺,C错误;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D正确。
【考点定位】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名师点睛】
(1)血糖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3)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11.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继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地震时,常会导致大片房屋崩塌,伤者掩埋在土石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因长时间未进水,伤者处于脱水状态,血浆渗透压过高
B.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C.刚获救时,伤者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减少,尿量增多
D.人体组织受到长时间的挤压时,会产生毒素并破坏人体稳态
【答案】C
【解析】因长时间未进水,伤者处于脱水状态,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A正确;由题意可知,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后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导致内环境化学成分稳态失调,应在移开重物前,应先为伤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使血液中的有害物质随尿液排出,B正确;因严重缺水,幸存者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有毒物质不能随尿排出,造成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肌肉受到挤压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后大量释放肌红素、钾等物质迅速进入血液,导致内环境化学成分稳态失调,D正确.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是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稳态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2.下图描述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相关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只需要过程
的参与
C.内环境的稳态不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D.
依次可代表分泌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A错误;寒冷时机体维持体温的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故B错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C错误;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到组织液中;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浆中;免疫系统中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中,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13.人体的下列生理过程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
B.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
C.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答案】B
【解析】RNA聚合酶与特定的位点结合,催化DNA转录为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A错误;乳酸+碳酸氢钠→乳酸钠+碳酸,发生在血浆中,属于内环境,B正确;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发生在红细胞中,C错误;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或者线粒体中,D错误。
1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内液构成内环境,占体液的2/3
B.血浆渗透压的维持离不开血浆蛋白、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
C.因为HCO3-、HPO42-参与,所以剧烈运动产生乳酸血浆pH还是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或血浆
【答案】A
【解析】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占体液的1/3,A项错误;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因此血浆渗透压的维持离不开血浆蛋白、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B项正确;由于血浆中存在的缓冲物质HCO3-、HPO42-等的参与,因此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乳酸不会导致血浆pH显著下降,仍可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淋巴细胞位于淋巴、血液和淋巴结中,因此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或血浆,D项正确。
15.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A.Ca2+、载体、氨基酸、C1-
B.呼吸酶、抗体、激素、H2O
C.C02、血红蛋白、H+、尿素
D.Na+、02、葡萄糖、血浆蛋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凡是位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中的都属于在内环境中,载体里面是细胞内液,外面是组织液,故不完全在内环境中,故A错误。
呼吸酶是细胞内的酶,不属于内环境,故B错误。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故C错误。
血浆蛋白是血浆中的蛋白质,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6.人体重要的腺体——胰腺,主要由外分泌部和胰岛细胞组成,其功能不同。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外分泌部细胞能合成多种消化酶,不能合成胰岛素
B.胰岛细胞不能合成酶,能合成胰岛素
C.外分泌部细胞的分泌物通过导管输入消化道
D.胰岛细胞的分泌物直接进入内环境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胰腺的外分泌部细胞能分泌胰液,其中含多种消化酶,通过导管输入消化道;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不能合成消化酶,但能合成自身的酶,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故ACD对,B错。
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胰腺。
点评:
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胰腺的功能。
17.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期营养不良容易导致机体组织水肿
B.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胰高血糖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答案】D
【解析】
18.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③为胰岛A细胞,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于⑤处
B.若③为脑细胞,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
C.若③为骨骼肌细胞,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
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会使图中①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D
【解析】若③为胰岛A细胞,饭后血糖浓度高,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到抑制,①处浓度低于⑤处,A错;若③为脑细胞,脑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CO2,而氧气由血液⑤处运输而来,所以⑤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①处,而CO2的浓度相反,B错;若③为骨骼肌细胞,它要消耗葡萄糖,饭后五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高于①处,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会使血浆蛋白数量减少,会使图中①(血浆)渗透压降低,使组织液潴留,引起组织水肿。
D对。
考点:
考察知识:
稳态的生理意义中的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模仿人体某方面稳态的维持等知识,要求能从图表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9.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成分可相互交换,组织液的成分可穿过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可回流到血浆中;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其细胞内液可与组织液进行相互交换,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
【名师点睛】体液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由细胞外液组成体内细胞的生存环境即内环境;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内液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并把代谢废物排到内环境中;体液个成分间存在如图
所示的物质交换关系,借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态。
20.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是
A.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使肝糖原分解
B.侵入机体的病原体被吞噬细胞吞噬
C.寒冷刺激使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血管收缩反应
D.口服多酶片促进对食物的消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口服多酶片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发生在肠道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列知识的识记能力。
21.为了探究血浆pH值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
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mol/LNaOH和0.1mol/LHCl后pH变化的情况.下列关于实验的设计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
B.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相同的
C.本实验缺乏对照
D.血浆和②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A正确;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都需相同,B正确;本实验中已经设置对照组,即①蒸馏水,C错误;血浆和②中都含有缓冲物质,因此在加入酸或碱后pH都不会发生很大变化,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22.下列生命活动过程可以在人体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B.抗原和抗体结合
C.HIV病毒的逆转录D.神经递质的合成与加工
【答案】B
【解析】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于细胞外液中。
23.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破坏组织细胞、造成组织严重损伤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融合在一起,将神经递质排出细胞外,这种运输方式是胞吐作用,A错误;过敏反应一般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B错误;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形成渴觉,C错误;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D正确。
考点:
脑的高级功能;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24.人体的以下生理过程一定在内环境中完成的是()
A.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完成受精作用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受精,没有进入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不能看作进入内环境,B错误;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位于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D正确.
故选:
D.
考点:
内环境的组成.
25.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相互协调D.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坎农提出: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
稳态的生理意义
【名师点睛】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①神经调节:
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②体液调节:
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俸液传送对机体进行凋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
③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
26.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液和组织液B.组织液和淋巴
C.淋巴和血液D.血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人体的内环境。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统称为血细胞,是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它们生活在血浆这个液体环境中进行各自的生理功能。
因此血浆是血细胞的内环境。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7.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发高烧
B.细胞内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C.白血病
D.细胞内的新陈代谢紊乱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故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8.人体心肌细胞利用的葡萄糖直接来自D
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
【答案】D
【解析】略
2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
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
C.发烧时厌食是因为体温高影响了消化酶的活性
D.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能增加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和胰岛素
【答案】D
【解析】略
30.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依次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髙时,垂体释放的相关激素会减少
C.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和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渗透压下降,③处渗透压明显上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由于淋巴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所以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内环境,A正确;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以减少水分的排除,B错误;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与神经和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均有关,C错误;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浆中与缓冲物质反应,以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的渗透压会降低,淋巴和组织液的渗透压没有明显变化,D错误。
考点:
环境的稳态
【名师点睛】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点
成分项目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存在部位
血管
组织细胞间隙
淋巴管
成分来源
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
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
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
①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
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
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
化学成分
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
二、非选择题
31.(2015秋•福建校级期末)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①④⑥合称为,③的具体内环境是.
(2)血液红细胞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经过的途径共穿过层生物膜结构,CO2浓度最高为图中的[].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其结果将会引起组织.
【答案】
(1)细胞外液(或内环境)组织液和血浆(或④和⑥)
(2)6⑦、组织细胞
(3)⑥、组织液水肿
【解析】
试题分析:
(1)①淋巴、④血浆和⑥组织液合称为细胞外液(或内环境);③为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细胞生存的具体内环境是⑥组织液和④血浆.
(2)血液红细胞中的氧被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