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431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docx

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模拟题一含答案

高效仿真模拟练

(一)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口述历史是使用录音或录像设备,将历史当事人叙述的内容完整地记录下来,并按照严格的规范整理成口述史料。

根据历史当事人录音录像资料整理出来的文字记录,要与录音录像、其他当事人及相关文献材料进行反复核实和考订,因而是可信的。

口述史料对国史研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档案资料开放不充分的情况下,口述史料可以部分弥补国史研究缺乏资料的问题。

历史资料是国史研究的基础,档案资料作为文献资料的中坚,不能充分开放利用,势必影响国史研究的进展。

在档案资料开放程度有限的情况下,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利用便显得格外重要。

当年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当事人多已退休,他们为新中国建设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对所经历的历史有着深刻的感受。

对这些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当事人进行口述访谈,以“三亲”(亲历、亲见、亲闻)为原则,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讲述关于新中国建设及生活中的故事,有意识地采集、整理其记忆中的鲜活史料是国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其次,口述史料可以弥补目前部分开放档案资料中比较模糊的、粗线条的记载。

档案文献的有些记载是抽象或粗线条的,依据这些资料建构的历史往往是不丰满的。

口述史料可以提供事件的详细过程以及不见于官方档案记载的历史细节和具体场景。

历史当事人讲述其亲身经历的故事、亲眼所见的事情、亲耳听闻的言语,还原了历史的场景,重现了历史的细节,恢复了历史的生动性和鲜活性,因而弥补了国史研究文献资料的不足,这正是口述历史的特点所在,也是口述历史的魅力所在。

档案资料基础上的宏大叙事与口述访谈基础上的微观讲述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果说宏大叙事是历史的骨干,那么当事人的微观讲述就是历史的血肉,会使历史丰满起来。

口述访谈的鲜活资料必须置于宏大的历史演进框架中,方能彰显其生动之意义。

最后,口述史料对档案资料具有独特的验证、鉴别功能。

国史研究者开展口述史料的搜集、整理过程,是熟悉、梳理和研究历史真相的过程,也是对各种形式的国史资料进行勘比、消化、鉴别、筛选以及保证资料真实性的过程。

通过口述史料与部分开放的档案资料进行比对,可以校正档案文献中某些失误的记载,甚至验证文献资料的真伪。

同时,民间口述史料的发掘不仅开阔了研究者的视野,而且使研究者的观点更能体现普通民众的历史观念。

采用口述方法纂修的国史著作,其观点和视野将更加客观公正,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和真实可信。

(摘编自左玉河《口述历史与国史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现代口述历史的史料是借助现代录音或录像设备,完整记录历史当事人口述的内容而形成的。

B.国史研究离不开历史资料这个基础,而档案资料不能充分地开放已经影响到了国史研究的进展。

C.当事人为新中国建设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他们讲述所经历的故事,就是国史研究的基础工作。

D.档案资料和口述史料虽各有千秋,但口述史料应配合档案资料,这样才能显示其生动的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立足于口述这一关键要素,开篇即介绍口述史料的形成过程,并强调其具有可信的特点。

B.文章以档案资料为文献资料的中坚作前提,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口述史料对国史研究的价值。

C.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阐述口述史料和档案资料的差异时主要运用了对比论证。

D.文章最后一段从研究者视野和观点的角度,进一步阐述口述史料对国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可以提供事件详细过程以及细节和场景的口述史料,正好可以弥补有些档案文献的不足。

B.由历史当事人讲述历史,历史会有血有肉,丰满起来,这正是口述历史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C.通过搜集整理口述史料,国史研究者可探索历史真相,也可对一些史料进行验证、鉴别等。

D.研究口述史料,可以使研究者拥有学术视野;用口述方法纂修的国史著作,则更科学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雾中偶记

茅盾①

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

我说不出。

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

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中和敌人搏斗,便是江南罢,该也有霜有冰乃至有雪。

在广大的国土上,受冻挨饿的老百姓,没有棉衣吃黑豆的战士,那种英勇和悲壮,到底我们知道了几分之几?

中华民族是在咆哮了,然而中国似乎依然是“无声的中国”——从某一方面看。

不过这里重庆是“温暖”的,不见枯草,芭蕉还是那样绿,而且绿的太惨!

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工作。

……在雾季,重庆是活跃的,因为轰炸的威胁少了,是活动的万花筒:

奸商、小偷、大盗、汉奸,狞笑、恶眼、悲愤、无耻、奇冤,一切,而且还有沉默。

原名《鞭》的五幕剧,以《雾重庆》的名称在雾重庆上演;想起这改题的名字似乎本来打算和《夜上海》凑成一副对联,总觉得带点生意眼,然而现在看来,“雾重庆”这三个字,当真不坏。

尤其在今年!

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

剧中那位诗人,最初引起了我的回忆,——他像一个朋友。

到底像谁呢?

说不上来。

不过这位朋友的声音笑貌却缠住了我的回忆。

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

平安不?

一个月前是知道的,不过,今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

我又不知道和他在一处的另外几个朋友现在又在哪里了,也平安不?

于是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

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意思的话:

血的淤积,青年的血,使他窒息,于无奈何之际,他从血的淤积中挖一个小孔,喘一口气。

这几年来,青年的血太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窒息,为了不光荣的没有代价的血。

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

回忆有时是残忍的,健忘有时是一宗法宝。

有一位历史家批评最后的皮尔朋王朝②说:

他们什么也没有忘记,但什么也没有学得。

为了学得,回忆有时是必要,健忘有时是不该。

没有出息的人永远不会学得教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

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不可免的将是长期而矛盾而且残酷的,但历史还是依照它的法则向前。

最后胜利一定要来,而且是我们的。

让理性上前,让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让死难的人们灵魂得到安息。

据说今后六十日至九十日,将是最严重的时期(美国陆长斯汀生之言);希特勒的春季攻势!

敌人的南进,都将于此时期内爆发罢?

而且那雾季不也完了么?

但是敌人南进,同时也不会放松对我们的攻势的!

幻想家们呵,不要打如意算盘!

被敌人的烟幕迷糊了心窍的人们也该清醒一下,事情不会那么简单。

夜是很深了罢?

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

我开窗透点新鲜空气,茫茫一起,雾是更加浓了罢?

已经不辨皂白。

然而不一定坏。

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

祝福可敬的朋友们,血不会是永远没有代价的!

民族解放的斗争,不达目的不止,还有成千成万的战士们还没有死呢!

1941年2月16日夜。

(有删改)

【注】①1940年10月,茅盾从延安到达重庆,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

1941年1月4日,爆发了皖南事变。

②皮尔朋王朝,今译成波旁王朝。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表现寒冬恶劣严酷的气候,为下文表现中国百姓困难的生活、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作铺垫。

B.作者笔下“无声的中国”、“重庆是‘温暖’的”、“被人‘祝福’的雾”等词语是用反语的修辞,对某些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

C.本文有多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方便引发议论抒情。

如引用历史家批评波旁王朝的话就在表明我们应该总结历史教训,并坚定必胜的信心。

D.本文作者的思路非常开阔,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

“雾”“夜”“鼠”等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

5.作者写到剧中的那位诗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散文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街头随机问一句,王者荣耀是什么,想必多半人都知道这是一款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即MOBA)。

游戏中,五路、三路或一路英雄在地图上施展技能、提升等级、互相厮杀,并以率先摧毁敌方基地的水晶塔为最终目标。

时常看到在餐厅、电影院门前,三五个年轻人聚在一起低着头拨弄着手机,那十有八九是一起“开黑”(组队开始游戏)了,并且不时能听到“我一个技能一千血”之类的游戏台词。

根据2017年4月腾讯互动娱乐年度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王者荣耀》累计注册用户超过2亿,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

根据腾讯方面的数据,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

厦门海沧延奎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谢美兰在班上做过一个小调查,发现全班41名同学里,有一半孩子在玩这款游戏。

一些家长质疑说,大量中小学生沉迷于这款游戏,甚至有媒体报道称,该款游戏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

腾讯方面对“过半用户是中小学生”的质疑予以了否认。

市场研究机构极光大数据发布的《王者荣耀研究报告》显示,14岁以下用户占3.57%;15岁~19岁的占22.2%。

对于记者采访时提出的该游戏18岁以下用户数据信息,腾讯方面未予回复,并表示从未发布过此类官方数据。

(摘自《新华社:

“王者荣耀”还是“王者农药”:

健康游戏不止于防沉迷》)

材料二:

“荆轲就是女的!

谈及历史人物荆轲,在天津市蓟州区上小学三年级的王龙(化名)言之凿凿,言语间都快跟记者急眼了:

王龙对荆轲的了解,基于手机游戏《王者荣耀》。

《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多为历史人物,如荆轲、诸葛亮、武则天等。

在使用这些历史人物的同时,这款游戏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在这款游戏中,英雄分为坦克、战士、法师、刺客、射手、辅助六类。

不同的历史人物有不同的分类,游戏中可以查看各种英雄角色的介绍。

比如,游戏中有名为“李白”的英雄角色,这个角色是这样定义的:

李白,青莲剑仙,定位:

刺客/战士,擅长:

突进/收割。

不仅仅是李白,许多历史人物都被重新赋予了新的定位,还有如诸葛亮、扁鹊变成了法师,虞姬、李元芳变成了射手。

《王者荣耀》中的英雄角色还有各种造型,如刘备的造型是使用枪支的“黑帮”教父,刘禅变成驾驶机器人的形象,黄忠扛起了大炮,高渐离拿起了吉他,马可·波罗使用的则是双枪。

其中最离谱的,则是将荆轲的角色设定为女性。

这也是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的原因。

(来源《法制网》)

材料三:

一款游戏成为全民性、现象级,足见其魅力;又被称为“毒药”“农药”,可见其后果。

最近,当《王者荣耀》在一波波圈粉,又一波波被质疑时,该如何解“游戏之毒”令人深思。

作为游戏,《王者荣耀》是成功的,而面向社会,它却不断在释放负能量。

从数据看,累计注册用户超2亿,日活跃用户超8000余万,每7个中国人就有1人在玩,其中“00后”用户占比超过20%。

在此可观的用户基础上,悲剧不断上演:

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到底是游戏娱乐了大众,还是“陷害”了人生,恐怕在赚钱与伤人并生时,更值得警惕。

多数游戏是无罪的,依托市场营利也无可厚非,但不设限并产生了极端后果,就不能听之任之。

这种负面影响如果以各种方式施加于未成年的孩子身上,就该尽早遏制。

以《王者荣耀》为例,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因此,既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研发并推出一款游戏只是起点,各个主体尽责有为则没有终点。

(摘自人民网:

《王者荣耀》,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材料四:

7月3日、4日,人民网针对腾讯旗下“王者荣耀”连续刊发2篇评论,指出“王者荣耀”的危害性并呼吁政府和游戏制作方加强监管。

与此同时,7月4日,“王者荣耀”游戏制作人在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号刊出的访谈中表示,其实,游戏和其他娱乐方式一样,也能够成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会被社会诟病的洪水猛兽,精神鸦片。

7月4日,腾讯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消息指出,腾讯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以《王者荣耀》为试点,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首先上线的是限制12周岁以下玩家每天只玩一小时,后续还将实现晚上9点后禁止登录;绑定硬件设备一键禁玩;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将逐步、持续推进。

(摘自搜狐网)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使用了一系列数据来说明《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B.材料二中小学生王龙坚持认为“荆轲就是女的”,从某种层面上折射出了这款游戏的危害之大。

C.材料三的内容说明人民网对《王者荣耀》的态度是否定的,因为它导致了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

D.材料四中指出腾讯公司将推出史上最严防沉迷措施,率先实施健康游戏“三板斧”。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者荣耀》已经成为全球用户数最多的MOBA手游,其日活跃用户达5000万,游戏主体是未成年人。

B.《王者荣耀》作为即时对战类游戏,其中的游戏角色都是历史人物,还给这些历史人物设定了一些新的职位与身份。

C.《王者荣耀》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游戏内容架空和虚构历史,扭曲价值观和历史观;二是过度沉溺让孩子在精神与身体上被过度消耗。

D.游戏的研发者只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游戏需求,又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就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此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9.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已是普遍现象,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悲剧。

针对上述材料,你认为从哪些方向防范才能将网络游戏对孩子的危害降到最低?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玄佐,滑州匡城人。

少倜荡,不自业,为县捕盗,犯法,吏笞辱几死,乃亡命从永平军,稍为牙将。

大历中,李灵耀据汴州反,玄佐乘其无备,袭取宋州,有诏以州遂隶其军,节度使李勉即表署刺史。

德宗建中初,进兼御史中丞,充宋、亳、颍节度使。

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迁检校兵部尚书、兼曹濮观察、汴滑都统副使。

李希烈之反,玄佐与李勉、陈少游、哥舒曜联兵屯淮、汝,数困贼。

帝在奉天,垂意关东,乃诏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希烈攻陈州,玄佐救之,希烈走,遂进取汴州。

诏加汴宋节度使、陈州诸军行营都统。

玄佐本名洽,至是赐名以尊宠之。

入朝,复兼北庭兵马副元帅、检校司徒。

性豪纵,轻财好厚赏,故下益困。

汴自李忠臣以来,士卒骄,不能自还,至玄佐弥甚。

其后杀帅长,大钞劫,狃于利而然也。

玄佐贵,母尚在,贤妇人也。

常月织纯一端,示不忘本。

数教敕玄佐尽臣节。

见县令走廷中白事,退,戒曰:

“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玄佐感悟,故待下益加礼。

汴有相国寺,或传佛躯汗流,玄佐自往大施金帛,于是将吏、商贾奔走输金钱,惟恐后。

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初,李纳遣使至汴,玄佐盛饰女子进之,厚馈遗,皆得其阴谋,故纳最惮之。

所宠吏张士南及假子乐士朝赀皆钜万;而士朝私玄佐嬖妾,惧事觉,酰玄佐,死,年五十八,赠太傅,谥曰壮武。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B.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C.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D.时李纳叛李洧/以徐州归纳/急攻之/诏玄佐援/洧大破纳兵/斩首万馀级/东南饷漕乃通/进围濮州/徇濮阳/皆下/再降其守将/遂通濮阳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C.“端”是古代布帛的一种长度单位,二丈或六丈为“一端”;“端”在古代也指一种礼服,“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就指礼服。

D.“商贾”是商人的统称。

古代有“行商坐贾”的说法,商是流动着贩卖商品的人,贾是开店铺卖东西的人,二字连用,泛指做买卖的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玄佐倜傥不羁,性情豪纵。

他少年时期行为放荡。

不事产业;发达以后,轻财好赏,因此汴州士兵变得贪财而又骄横。

B.刘玄佐平叛立功,获得尊宠。

他平定李纳有功,晋升检校兵部尚书等职,打败李希烈,加官汴宋节度使等职,并被皇帝赐名。

C.刘玄佐孝敬母亲,听从教诲。

他母亲多次告诫他要恪守为臣之道,他忠于朝廷;他母亲劝告他礼待属下官员,他奉行唯谨。

D.刘玄佐驭下不严,结局可悲。

他不严格管理军队,结果他的士兵常常犯法乱纪;他对干儿子过分宠信,结果被其用毒酒害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长吏恐惧卑甚,吾思而父吏于县,亦当尔。

而居高当之,可安乎?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日,玄佐敕止,籍所入得巨万,因以赡军,其权谲类若此。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黎六郎赴阳翟少府

韦应物

试吏向嵩阳,春山踯躅①芳。

腰垂新绶色,衣满旧芸香②。

乔树别时绿,客程关外长。

只应传善政,日夕慰高堂。

【注】①踯躅:

杜鹃花的别名,又名映山红。

②芸香:

书香。

芸草香味能杀死书虫,读书人就把其夹在书中,时间久了书也有了这种味道。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试吏”即出任官吏,表明黎六郎刚刚被任命为阳翟少府,这与颔联的“新绶”相照应。

B.“春山踯躅芳”写黎六郎赴任途中看到杜鹃花漫山遍野,于是心情极为舒畅,这是以景衬情。

C.腰垂新绶、衣满芸香,是对黎六郎赴任时的状貌的描写,说明他并没有因为做官而忘了读书。

D.第五句“乔树别时绿”照应了题目中的“送”字,同时写出了为黎六郎送行时的自然环境。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论语〉十则》中用了这样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两个方面强调一个人应随时反省自己才能提升自身。

(2)苏轼在《赤壁赋》中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手法描绘箫声这一音乐形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登高》中,杜甫借眼前之景与自身之况,用这样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有一天,忽然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

逢高即上,遇巍则攀。

在古人那儿,登高眺远,(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高,带来大势大象,带来疏旷与飘逸,带来不羁与宏放,带来对生命时空的全景式阅读。

因此于诗家墨客而言,“高处”具有强烈的召唤力,成了风靡千年的诱惑。

然而,“登高”又并非文人独嗜,百姓对此亦________________,尤其在九九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更是________________。

秋收毕,仓廪实,人心悦,少不了邀友约醉,醍醐一场。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若不去登高望远,________________,实在辜负天地、有愧人生。

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能将风景大凡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美景。

“江南三大楼”之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皆受驱于重阳雅集、登高览景的欲望,一旦矗起,则________________,“游必于是,宴必于是”。

因为古人认为自己是自然之子,他们的心目中有“高”,他们崇高、尊高、仰高。

从“登高”意义上说,“重阳”几乎是个绝版的节日,今人仅视为“敬老节”,无疑让它的美折损大半,伤了筋,动了骨。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美景。

B.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大凡能将风景揽入怀中的高处,几朝下来,皆成了名胜。

C.古人登高的去处,一般是山、塔、楼,所以,在一座古城,能将风景大凡揽入怀中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