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29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docx

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综合》知识点Ⅰ

  1.传统医学伦理学:

即医务伦理学

  2.现代(生物)医学伦理学:

  3.生命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的具体任务是:

面对道德难题,为人们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选择。

  伦理学的基本任务是:

1.做人道理的感悟2.面对困惑的选择3.幸福和谐道路的寻求

  作为科学的医学其任务是解决“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伦理学的任务是面对医学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出“应该”还是“不应该”的问题。

  医学伦理学是一门研究医学中的各种关系,以解决现实医学中种种道德难题和冲突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又称道德哲学,核心是医患关系问题

  临床生命伦理学的核心内容:

医学人道主义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①尊重病人的生命及其价值最基本的。

②尊重病人的人格与尊严最本质的。

③尊重病人平等的医疗权利尊重的具体体现。

④对社会利益及人类健康利益的维护。

  医学伦理学原则

  

(一)生命神圣与价值原则(伦理学的最基本原则)1.尊重人的生命——道德义务

  2.尊重生命的价值——道德责任

  

(二)有利无伤原则1.有利与无伤的关系.

  2.医疗伤害的种类①技术性伤害:

②行为性伤害:

③经济性伤害:

  (三)尊重与自主原则

  (四)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学伦理学原则的应用的主次序列:

首位是生命价值原则,其次是有利无伤原则、尊重与自主原则、公正与公益原则。

  医—患关系的概念: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为了诊断和治疗的需要所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特定的医治关系。

医—患关系包括技术关系与非技术关系

  技术化、商业化、民主化、法律化,这就是医—患关系的现代特征。

  建立人道医患关系的原则:

  1、确立临床医学人的价值原则.2、坚持对患者全面负责.3、发扬人类应有的同情心.4、避免“科学主义”的影响.5、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6、提高人际关系交往能力

  适合我国国情的病人权利的基本内容:

  1、病人的医疗权

  2、病人的参与医疗权

  3、病人的医疗自主权和知情同意权

  4、病人的隐私保密权

  5、病人的拒绝治疗和拒绝实验权

  6、病人的医疗监督权

  干涉权:

是指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医生用来限制病人自主权,以达到完成医生对病人的职责与义务的权利。

  医生干涉权使用的二个特点:

1.医生的行为是善的,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利益。

2.有关决定由医生代替病人作出,而不是由病人作出。

但是,医生行使干涉权必须合理且有所监督。

  医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①医生权利与医生义务的关系:

义务是权利的前提;②医生权利与病人权利的关系:

医生权利服从病人医疗权;③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的关系:

医生义务与病人权利是统一体。

  知情同意的含义:

在医疗中,医务人员(医方)向病人提供有关诊疗方案及与此方案相关的足够的信息,由病人作出选择和决定

  知情同意具有以下特征:

①义务性:

②意向性:

③自愿性:

④形式多样性:

  知情同意的四个要素:

①信息的揭示:

②信息的理解:

③自愿的同意:

④同意的能力:

  知情同意的意义:

①知情同意是自主原则的集中体现。

②知情同意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医—患关系。

③知情同意可以减少民事和刑事责任。

  讲真话的原则与艺术医疗上讲真话的艺术应该在维护病人利益的原则前提下,考虑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讲真话。

  保密的意义:

①是尊重病人自主权、病人人格尊严的重要形式。

②是医—患关系维护的重要保证。

  人体实验的原则:

1.知情同意原则2.有利无伤原则3.为医学目的原则4.实验对照原则

  高医学技术的价值:

①科学价值:

②社会价值:

③道德价值:

  高技术运用的现实道德问题

  

(1)影响医疗资源的分配

  

(2)治疗代价与生命质量的矛盾

  临床技术运用的最优化原则:

  ①积极获取最佳疗效②确保诊疗安全无害,提倡微创医疗

  ③竭力减轻病人痛苦④力求降低医疗费用

  器官资源的分配⑴医学标准。

⑵非治疗标准.⑶综合因素标准。

  人的生命的本质特征:

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

人是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实体。

  正是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使人在从受精卵开始到最后死亡的发展过程中,从生物人的特征发展到具有人格人的特征。

  人的自我意识产生需要两个条件:

第一,人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这是自我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第二,人的社会关系是自我意识产生的源泉(社会环境条件)。

  人的生命价值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生命自身的质量价值。

这是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质量越高,可体现的价值就越大。

  二是生命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这是生命的外在价值,外在价值是人生命存在的目的。

  强调生命的价值就是强调生命对社会、他人以及对人类的意义。

  生命质量概念在临床上的应用:

  ①当维护生命需要必然要牺牲生命的某些质量时,应满足维护生命的需要。

  ②当有可能谋求一定的生命质量,但又有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时,应在保证生命的前提下,绝不放弃谋求提高生命质量的努力。

  ③有益于维护“生命”,但不能保持最低的生命质量的治疗措施,应予停止。

  ④对严重残疾儿的处理要考虑生命质量与代价。

  大脑不再有功能或已经没有功能的可能性,这实际上就是死亡。

  指标是:

1.对外部刺激或内部需要完全无知觉、无反应。

2.没有自主运动或自主呼吸。

3.反射缺失。

4.脑电波平坦。

  确定和推广脑死亡标准的实际意义

  1.使死亡标准更科学化。

  2.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3.使更多的人得以新生。

  4.对于人寿保险、遗产继承、民事、刑事等各领域的工作都有实际意义。

  安乐死概念:

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下的病人,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提出理智而一贯的要求,经过医生的认可,用人为的方法使其在无痛苦的状态下度过死亡阶段而终结生命的过程。

  安乐死的两个前提条件,1.患不治之症处于频死状态的病人,2.肉体和精神极端痛苦。

  安乐死人道和伦理原则的分析:

从医学伦理学的生命价值原则,自主原则,社会公益原则,维护生命尊严等出发。

 医学生理学

  1、试述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产生)→接头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前移,与前膜融合→囊泡破裂释放ACh(量子释放)→ACh经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与接头后膜上的ACh受体亚单位结合→终板膜Na+、K+通道开放→Na+内流为主→终板电位→达阈电位→肌膜暴发动作电位。

  ACh的消除:

在胆碱酯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其作用消失。

  2、试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等5个因素。

  1、心脏每搏输出量:

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每搏输出量增大,动脉血压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

  2、心率:

在外周阻力和每搏输出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心率增加,动脉血压升高,但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3、外周阻力:

在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外周阻力增加,阻止动脉血流流向外周,在心舒期末存留在主动脉内的血量增多,舒张压升高幅度大于收缩压升高幅度,脉压减小。

  4、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

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主要起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以至收缩压过度升高和舒张压过度降低,脉压增大。

  5、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比例:

在正常情况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是相适应的,血管系统充盈程度的变化不大。

任何原因引起循环血量相对减少如失血,或血管系统容积相对增大,都会使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下降,导致动脉血压下降。

  3、试述动脉血中PCO2升高,[H]增加或PO2降低对呼吸的影响及各自的作用机制。

  一定范围内,缺氧和CO2增多都能使呼吸增强,但机制不同。

CO2是呼吸生理性刺激物,是调节呼吸最重要的体液因素。

血液中维持一定浓度的CO2是进行正常呼吸活动的重要条件。

但当吸入空气中CO2含量超过7%时,肺通气量的增大已不足以将CO2清除,血液中PCO2明显升高,可出现头昏、头痛等症状;若超过15%——20%,呼吸反而被抑制。

CO2兴奋呼吸的作用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和外周化学感受器两条途径实现的,但以前者为主。

CO2能迅速通过血——脑屏障,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H+使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

血液中的CO2也能与H2O形成H2CO3,继而解离出H+,与CO2共同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使呼吸兴奋。

血液中PO2降低到8.0KPa时,才有明显的兴奋呼吸的作用。

低氧对呼吸的兴奋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低氧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并且随着低氧程度加重抑制作用加强。

轻、中度低氧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能抵消低氧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使呼吸加强。

但严重低氧,即PO2低于5KPa以下时,来自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兴奋作用不足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导致呼吸抑制。

  4、试述胃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理作用。

  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及生理作用为:

  1、盐酸:

杀死入胃细菌,激活胃蛋白酶原,提供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所需的酸性环境,促进小肠对铁和钙的吸收,入小肠后引起促胰液素等激素的释放。

  2、胃蛋白酶原:

被激活后能水解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产物是月示和月东。

  3、黏液:

覆盖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凝胶层,减少食物对胃黏膜的机械损伤;与胃黏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黏液——碳酸氢盐屏障”,对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蚀有重要意义。

  4、内因子:

与维生素B12结合形成复合物,保护它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运至回肠后,便与回肠黏膜受体结合而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5、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量有何变化?

  汗为低渗溶液,大量出汗而饮水过少时,尿液排出量减少,其渗透压升高。

  大量出汗:

  1、组织液晶体渗透压升高,水的渗透作用使血浆晶体渗透压也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2、血容量减少,心房及胸内大静脉血管的容积感受器对视上核和室旁核的抑制作用减弱。

上述两种途径均使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和分泌ADH增加,血液中ADH浓度升高,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尿渗透压升高。

  此外,大量出汗,还可能使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肾小球有效滤过压降低,原尿生成减少,尿量减少。

  消化管

  一、口腔

  

(一)口腔的分部

  口腔是消化管的起始部,前壁为唇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连。

两侧壁为颊;底为软组织和舌;顶为腭(前2/3为硬腭,后1/3软腭)。

  

(二)腭扁桃体的位置

  腭为固有口腔的顶壁,可分为前2/3的硬腭和后1/3的软腭。

软腭的后缘游离,其中部有垂向下方的突起称腭垂或悬雍垂。

腭垂的两侧各有一对弓状的黏膜皱襞。

前方的称腭舌弓,后方的称腭咽弓。

两弓间的三角形凹陷称腭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

  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咽峡。

咽峡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三)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

  1.牙的形成构造牙分3部分,露于口腔的部分为牙冠,嵌于牙槽骨内的为牙根,两者问稍细的部分为牙颈。

牙魁由牙质、釉质和粘合质(牙骨质)构成。

牙质构成牙的主体,釉质包在牙冠部的牙质表面,粘合质包在牙根和牙颈的牙质表面。

牙内部的腔隙为牙髓腔,腔内容纳牙髓。

牙髓由神经、血管、淋巴管及结缔组织组成,牙髓通过根尖孔与牙槽相通。

牙髓炎时町致剧烈疼痛。

  2.牙式人的一生有两套牙,即幼儿期的乳牙和乳习脱落后萌生的恒牙。

乳牙20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5个。

恒牙32个,上、下颌的左、右侧各8个。

现将乳牙和恒牙的名称、排列和符号表示出来。

  (四)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

  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两部分。

舌内肌起、止均在舌内,收缩时可改变舌的形态。

舌外肌起于舌周围各骨,止于舌内,收缩时可改变舌的位置。

舌外肌主要有颏舌肌,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起自下颌骨体后面的颏棘,肌纤维呈扇形向后上方止于舌正中线两侧。

两侧同时收缩使舌前伸,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对侧。

如一侧颏舌肌瘫痪,伸舌时舌尖偏向瘫痪侧。

  (五)口腔腺的位置和腺管的开口部位

  口腔腺,又称唾液腺,是开口于口腔的各腺体的总称,口腔腺除有唇腺、颊腺等小唾液腺外,还有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

  1.腮腺是最大的一对唾液腺,位于外耳道的前下方,下颌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窝内。

腮腺管开口于平对上颌第二磨牙的颊粘膜上。

  2.下颌下腺位于下颌体的内侧,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3.舌下腺位于口腔底,舌下襞深面。

有一条主导管开口于舌下阜,尚有数条小管开口于舌下襞。

  二、咽

  咽是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位于第1~6颈椎前方,上方附于颅底,向下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食管。

咽前壁不完整,有开口,分别经鼻后孔、咽峡、喉口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按照咽前方的毗邻,以腭帆游离缘和会厌上缘平面为界,可将咽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

咽腔是消化管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食管

  

(一)食管的形态、位置

  食管为输送食物的肌性管道,全长约25cm,上端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于咽,沿脊柱前面下降,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穿过膈的食管裂孔,至第11胸椎的左侧,续于胃的贲门,依其行程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3部。

  

(二)食管的狭窄处及其临床意义

  食管全长有三处狭窄,第一处狭窄位于食管起始处,距切牙约15cm;第二处狭窄位于食管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处,距切牙约25cm;第三处狭窄在食管穿膈处,距切牙约40cm。

这些狭窄处是异物停留和肿瘤的好发部位。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临床上通常把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

肺由实质组织和间质组成,实质组织包括支气管树和肺泡;间质包括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等。

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另外,肺还具有内分泌功能,鼻有嗅觉功能,喉有发音功能。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它们的壁内有骨或软骨作为支架、以保障气体的畅通。

  一、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又是嗅觉器官。

它可分为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

  

(一)外鼻

  外鼻位于面部中央,以骨和软骨作支架,外覆皮肤。

其下端突起部分为鼻尖。

鼻尖两侧略呈弧形的隆突部分的鼻翼,围成一对鼻孔。

  

(二)鼻腔

  鼻腔被鼻中隔分为左、右二腔。

每侧鼻腔均可分为前下份的鼻前庭和后份的固有鼻腔。

鼻前庭内面衬有皮肤,生有鼻毛,可过滤、清洁吸入的空气。

固有鼻腔由骨性鼻腔内衬黏膜而成。

鼻黏膜分两部分,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的黏膜呈淡黄色,内含嗅细胞,具有嗅觉功能,称为嗅区。

其余部分的黏膜呈粉红色称为呼吸区,内含丰富的血管和腺体,具有温暖、湿润和净化空气的功能。

在鼻中隔前下部的黏膜、血管特别丰富是鼻出血的常见部位,称为易出血区。

外侧壁上自上而下有上、中、下三个鼻甲及上、中、下三个鼻道,固有鼻腔向后为一对鼻后孔。

下鼻道的前部有鼻泪管的开口。

  鼻腔前借鼻孔通外界,后借鼻后孔通咽。

  (三)鼻旁窦的位置、开口及临床意义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含气空腔,共有四对,即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颌窦。

其中筛窦义分为前、中、后三群。

各窦均位于同名的颅骨内,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产生共鸣。

旁窦均开口于鼻腔,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后上方的蝶筛隐窝,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上颌窦、额窦和筛窦前、中群均开口于中鼻道。

鼻旁窦内衬覆黏膜与鼻黏膜相延续,故鼻腔炎症时常引发鼻旁窦炎一七颌窦因开口位置较高,分泌物不易排除,窦腔积液时,体位引流是很重要的。

  二、喉软骨的名称和喉腔的形态结构

  喉由数块喉软骨借关节构成支架,附有喉肌,内衬黏膜而成。

它既是呼吸管道,又是发音器官。

上界是会厌上缘,下界达环状软骨下缘,即位于喉咽部的前方,相当于第3~6颈椎高度。

小儿喉的位置比成人高。

向上借喉口通喉咽部,向下以环气管韧带连接气管。

  

(一)喉的软骨

  喉的软骨包括单块的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在喉软骨中最大.由左、右对称的两块方形板构成,其前缘融合成90°的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成年男性的喉结尤为明盟。

左、右板的后缘游离并向上、下发出突起,称上角和下角。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是软骨中唯一完整的软骨环,对保证呼吸道的畅通起重要作用。

前部低窄称环状软骨弓,平第6颈椎;后部高阔称环状软骨板。

  3会厌软骨位于舌根的后方,呈上宽下窄的树叶状,下端连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内面,表面被覆黏膜构成会厌。

吞咽时喉上提,喉口即被会厌关闭,防止食物进入喉腔。

  4.杓状软骨成对,分为一尖、一底、两突。

尖向上,底坐落于环状软骨板的上缘。

由底向前伸出的突起称声带突,有声韧带附着。

向外侧伸出的突起称肌突,有喉股附着。

  

(二)喉腔的形态结构

  喉腔是由喉壁(喉软骨、韧带、纤维膜和喉肌)内衬黏膜而成,在外侧壁上有上、下两对黏膜皱襞突入喉腔,上方一对称前庭襞,左、右前庭襞之间的袭隙称前庭袭;下方一对称声襞,左、右声襞之问的裂隙称声门裂。

声门裂是喉腔中最狭窄的部位。

喉腔借前庭裂和声门裂分成三部,前庭裂以上的部分称喉前庭;前庭裂与声门裂之间的部分称喉中间腔,该腔两侧延伸的隐窝称喉室;声门裂至环状软骨下缘之间称声门下腔,此部黏膜下层组织疏松,炎症时易发生喉水肿,尤以婴幼儿更易产生急性喉水肿而致喉梗塞,从而则产生呼吸困难。

  三、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左、右主支气管自气管分出后,各自向外下方走行,经肺门入肺,再分出肺叶支气管。

右主支气管粗而短,长2~3cm,走行方向较垂直;左主支气管细而长,为4~5cm,走行方向较横平,故误入气管的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

  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左、右各一。

肺质软而轻.呈海绵状,富有弹性。

幼儿的肺呈淡红色,成人由于吸入空气中的灰尘颗粒的,不断沉积,肺的颜色变为灰暗,而老年人的颜色更深,呈蓝黑色。

  左肺狭长,右肺略粗短,每侧肺的形态都近似半个圆锥体,都有一尖、一底、两面和三缘。

肺的上端称肺尖,呈纯圆形,向上经胸廓上口突入到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部约2~3cm。

肺底与膈相邻,向上微凹,故又称膈面。

肺的外侧面圆凸,邻近肋和肋问肌。

肺的内侧断与纵隔相依,中央处有一椭圆形凹陷.称肺门。

此处是主支气管、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的部位。

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在一起形成肺根。

肺的前缘和下缘都较锐利,左肺前缘下部有一弧形凹陷,称左肺心切迹。

肺后缘钝嘲。

  二、肺的分叶

  两肺共有五叶,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水平裂和斜裂分为上、中、下三叶。

  三、肺下界的体表投影

  两肺下缘均沿第6肋软骨下缘斜向外下方,在锁骨中线处与第6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0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达第10胸椎棘突的高度。

  一、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

  胸膜是覆盖在肺表面、胸壁内断、纵隔侧面和膈上面的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可分脏胸膜和壁胸膜两部分。

脏胸膜包被于肺的表面,并深入肺裂。

壁胸膜依其所在部位可分为4部分:

(1)胸膜顶是包围肺尖的部分,高出锁骨内侧半上方2~3cm;

(2)肋胸膜衬于胸壁内表面;(3)膈胸膜覆盖于膈的上面;(4)纵隔胸膜衬贴在纵隔的两侧。

  胸膜腔是脏、壁两部分胸膜在肺根处互相移行,共同形成的潜在性密闭腔隙。

胸膜腔左、右各一,互不相通,腔内含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两层胸膜的摩擦。

正常胸膜腔为负压。

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的胸膜腔称胸膜隐窝,其中肋胸膜和膈胸膜相互移行处所形成的半环状潜在性腔隙,为肋膈隐窝,又称肋膈窦。

左右各一。

深吸气时,肺的下缘也不能进入其内。

肋膈隐窝是胸膜腔位置最低的部位,胸膜炎症的渗出液常积聚于此,为临床胸膜腔穿刺或引流的部位。

  胸膜下界为肋胸膜与膈胸膜的返折线,在平静呼吸时,该线较肺下缘低两个肋骨。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所有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纵隔通常以胸骨角为界,分为上纵隔和下纵隔。

下纵隔又以心包为界分为前、中、后三部:

胸骨与心包前面之间的部分为前纵隔;心包、心及与其相连的大血管根部所占部分为中纵隔,心包后面与脊柱胸段之间的部分为后纵隔。

上纵隔主要有胸腺,膈神经,出入心的大血管,迷走神经,食管,气管和胸导管;前纵隔内有结缔组织和淋巴结;中纵隔有心包、心和出人心的大血管根部;后纵隔内有胸主动脉,奇静脉,食管,主支气管,迷走神经,胸导管,胸交感干和淋巴结等。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排出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水,保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肾是产生尿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到膀胱储存,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肾还有内分泌功能。

  一、肾的形态

  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外侧两缘。

内侧缘中部凹陷,称为肾门,是肾动脉、肾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的部位。

出入肾门的所有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称为肾蒂。

肾蒂由前向后依次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至下依次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二、肾的结构

  在肾的冠状切断上,肾实质可分为位于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制裁。

肾皮质厚约1~1.5cm,新鲜标本为红褐色,富含血管,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

肾髓质色浅红,由15~20个肾锥体组成。

肾锥体组成。

肾锥体呈现锥形,底朝皮质,尖向肾窦。

2~3个锥体尖合关成肾乳头,被肾小盏包绕,肾乳头顶端有许多小孔称乳头孔,肾产生的终尿经乳头孔流入肾小盏内。

伸入至肾锥体之问的皮质称肾柱。

肾小盏有7~8个,承起始包绕肾乳头,接排出尿液。

在肾窦内,2~3个肾小盏汇合成一个肾大盏,2~3个肾大盏再汇合成一个肾盂。

肾盂出肾门,逐渐变细移行为输尿管。

  三、肾的被膜

  肾的外面包有三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

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纤维囊包裹于肾实质的表面,薄而坚韧,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构成,对肾实质起保护作用。

正常生理状态下,纤维囊与肾实质易于剥离,病理状态时则与肾实质粘连。

脂肪囊为较厚的一层脂肪组织,位于纤维囊的外面,包裹肾和肾上腺,临床上将其称为肾床,对肾起缓冲外力的弹性垫作用。

另外,临床上作肾囊封闭,就是将药液注入肾脂肪囊内。

肾筋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包在脂肪囊的外面,并发出一些结缔组织小梁穿脂肪囊与纤维囊相连,有固定肾脏的作用。

位于肾前、后面的肾筋膜分别称为肾前筋膜和肾后筋膜。

两层筋膜在肾及肾卜腺的上方和肾的外侧相互融合,下方及内侧两层间形成开放的间隙,有输尿管通过。

  一、输尿管的形态和位置

  输尿管为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左、右各一,位于腹后壁腹膜后方,起自肾孟,于腰大肌前方下行,到小骨盆下缘越过髂总动脉分叉处的前方,再沿贫腔侧壁下行,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底。

所以,根据输尿管的走行,其可分为腹段、盆段和壁内段三部分。

女性输尿管入盆腔后,在距子宫颈外侧约2cm处,有子宫动脉从外侧向内侧越过输尿管的前方。

  二、输尿管的狭窄部位及其临床意义

  输尿管全长有三个生理性狭窄:

第一个在肾盂与输尿管移行处;第二个在跨越小骨盆入口处;第三个在斜穿膀胱壁处。

这些狭窄处,常是结石滞留的部位。

  一、膀胱的形态和位置

  膀胱为一肌性囊状贮尿器官,成人容量为300~500m1。

膀胱空虚时近似锥体形,尖向前上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