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019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docx

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2008高考古诗鉴赏题型解读

一.      形象类型题

(一)  形象,在诗歌中即意象,它是综合了诗人感情的“景,物,人”的总和,考题中常以这样的方式出现:

1.      请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

2.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3.      诗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分析。

解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求考生找准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几个简练准确的词语概括其特点,最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内在联系或说明其在诗歌中说蕴含的意义。

答题示例:

瀑布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参考答案:

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聚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拒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前进,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的波涛。

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畏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08)全国统一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

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分)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参考答案:

8.(5分)

画面大概是:

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二.      语言类题型

(一)  鉴赏诗歌语言特色:

首先要求考生掌握表现诗歌语言整体风格的一些词语,比如: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介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其次要求考生对诗人本身的语言风格也有一些了解。

例如:

李白的豪迈奇特,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婉约细腻,王维的空灵,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直白等。

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这首诗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考生应从诗歌整体风格着手,先准确判定诗歌语言特色,从上述术语中挑选一两个点明,进而结合诗歌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可以指出借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再说明表现了诗人的怎样的情感。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参考答案:

此诗的语言特点时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时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情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朴实的语言表示了大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这样是非常自然了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二)  炼字:

这是语言类考查最常见的一种,它需要考生能够:

1.正确判断所考之字在诗中的意义(考生可在原诗基础上通过“组词法”确定该字在诗中的意义)。

2.了解不同词性的字在诗中可能产生的表达效果,如:

动词——使诗中所写内容表现更生动,更有动感,用词显得新颖,不落俗套;形容词——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准确生动的表达作者的感情,特别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多能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叠词——舒缓语气,增强韵律感,起强调作用营造特定意境等;数量词——准确具体表现所绘之物。

3.辨明语言运用的手法。

其考查形式主要为:

1.      请分析“”字的妙处。

2.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      诗的某联中的某字被认为是全诗的诗眼,你认为呢?

为什么?

4.      你认为该联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明原因。

解题分析:

此类题形式各异,但答题模式可谓“万变不离其宗”,无论题型如何,考生始终做到如下几点即可:

(1)弄清该字的本意;

(2)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含义;(3)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如原句中描述景象;(4)指出该字的表达效果;(5)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峰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你认为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

任选其一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连”和“拥”字用得最好。

“连”字展现了空间的广阔,突出距离感,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连塞烽火,雪光,火光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瑰丽景象。

“拥”字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云掩映中蓟城浮现其间的壮美景象。

 

(08)湖南卷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龙标野宴

李 白               王昌龄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

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

李白诗中的“愁”是怀人之愁;作者以“愁”衬托自己不以远谪为念,寄情山水的旷达之情。

(08)全国Ⅱ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3分)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答出由雨丝想到“网”的给1分,“网春”有留住春天意思的给1分,想象、比喻生动、新奇的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5分)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和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诗人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答出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情绪的,给2分,没能答出“政治上失意”的,最多给1分;能从一、二两句的分析中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从三、四两句的分析中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三.      表达技巧类题型

考查表达技巧,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等。

考生遇到这类考题不必紧张,只要平时积累了足够的鉴赏术语,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现将各类表达技巧简要总结如下:

(1),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事抒情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白描,细节描写,烘托或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景与情,抑扬等;(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通感,对比,借代,设问,反问,双关,对偶。

(4),艺术构思——首尾相应,开门见山,曲笔如题,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考生在熟记这些表达技巧的同时,一定要掌握每种技巧所带来的表达效果。

其考查形式如下:

1.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 情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艺术特色,或写作手法)

3. 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解题分析: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因此,答题是应该包括

(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

(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对于表达作者或诗中主人公情感的好处。

答题示例:

玉楼春   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

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杏花红处青山缺。

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前人论欧词,有的说他“深婉”有的说他“层深”,总离不开一个“深”(即蕴含有余味)字。

请以上片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诗是通过那些艺术手法体现这个“深”字的。

  参考答案:

(1)以乐景写哀景。

开头两句作者对“离情”只字未提,实则通过洛阳城内美丽,热闹的春天景象,反衬了离情;

(2)拟人手法,三,四两句写游丝和垂柳,想象它们“苦相萦”“争赠别”,间接的表现出离情的深厚。

(3)移情入景。

作者不直写离情,而是将离情渗透到眼前的春天景物中,使游丝和垂柳等景物有了人的思想情感,从而使离情表达含蓄而充分。

(08)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吕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分)

   ⑵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5分)   

参考答案:

(1)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2)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08)福建卷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这首诗景中含情。

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

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

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

  (言之成理即可)

四.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类型题

 在高考古诗鉴赏题的问答类型中,有一类是针对诗歌本身或其中的词句加以分析的内容型题目,其考查方式主要为:

1.      这首诗(或两首诗歌)描写了哪些内容?

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与其他诗相比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2.      某诗(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      前人认为,某诗(句)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有何看法?

解题分析:

在做题是应该清楚,诗言志,即总是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一定的志向追求。

认定诗词的内容,并与作者的观点,态度等相联系。

在方法上做到:

(1)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内容;

(2)该词句在句中或在诗中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3)抒发了什么情感;(4)如果两诗比较,还要找出它们的异同。

答题示例:

秋夜独坐(节选)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      两首诗中均写了夜景,有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首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王维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虫鸣的现象;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王诗描写的是动景,周诗描写的是静景。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

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的是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凉。

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

一二句写的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人夜读是的投入和专注。

 

(08安徽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

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

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

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

                      

参考答案: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教、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莽”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