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42001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论文.docx

 浅谈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更是精妙的一种教学艺术。

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提问,更有必要掌握一些提问的技巧。

我认为可以在以下几点来考虑。

一、适时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掌握提问的时机,才会收到最佳的效果。

1.在教课文的重点、难点之时。

因为此时学生易产生胆怯畏难情绪,问题一出必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我教《信客》时,指导同学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他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再谈感受。

对于感受,大部分同学只是简单地下了一个“信客生活很苦”的结论。

此时我提了一个问题:

“你喜欢信客吗?

你愿意做一名信客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诚信是信客的生命,也是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道德准则。

”的主题自然地为学生所接受。

2.在将要得出规律时。

此时提问,可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索奥秘,发现规律,深层次地思考问题。

一次公开课上,听一位老师讲《故乡》。

他的提问恰到其时,使我大受启发。

他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

看到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说不出,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

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

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

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由于提问相机、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

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3.在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道不出时。

此类成功例证颇多,在此不再赘述。

二、适度

课堂提问的合理性原则告诉我们,设计问题的难易层次,应循序渐进,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力求问题圆满解决。

  

一位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造成孔乙己以读书人自居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回答是因为虚荣心太强、是因为懒惰、是因为封建的科举制度等。

老师紧接着又提问:

“造成这种原因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莫衷不一。

老师又要求学生细读课文。

学生们经过思考讨论,结果发现课文有多处内容可以说明造成这种原因是必然的。

由于问题难易程度适中,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跳一跳就够着了果子,从而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三、激趣

一个人如果对某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是这样。

以新颖独特的问题撩拨学生的好奇之心、好胜之心,可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还是上文提到的那位老师,还是那篇《故乡》,他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谁埋的碗碟?

”这个问题很新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线索。

教师同时又诱导学生对杨二嫂、闰土这两个人物的言行、品质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这比常规的人物形象分析要有效得多。

四、全面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堂公开课,上课的老师在课堂上问了很多很好的问题,可惜的是那位老师对一些学生似乎视而不见,提问的对象始终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哪怕是简单的问题,我留意了一下,那节课中,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八名,最多的一位学生回答了三次。

后来我了解到那位老师是怕别的同学回答不出来而影响教学效果。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回答和愿意回答每一道问题的,因此提问时选择适当的提问对象也是课堂提问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设置的问题有这么几个层次。

第一类是问“是不是”或“对不对”的判断型的问题。

这类问题是最简单的,只要稍微动动脑筋,一般每个学生都可以回答出来,因此,这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是或主要是差生。

第二类是问“是什么”和“怎么样”的描述型的问题。

第三类是问“为什么”的分析型问题。

这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识记有关 知识甚至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解释和分析其中的原因,一般来说这类问题对差生是比困难的,因此,这两类问题的提问对象应主要是中等生。

第四类是问“你有哪些不同意见”的创造型问题,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要较好地回答出这类问题很难,因此这类问题的回答只能由那些思维敏捷的优等生来完成了

五、肯定

课堂提问的激励原则告诉我们,教师在提问时要亲切,和悦,有耐心,要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在关键环节上一直处于应激状态,从而爱学,会学,乐学。

为达此目的,教师在提问时就必须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其次要评价回答得“好不好”。

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不置可否,就让学生坐下,并立即转入另一项活动。

学生到底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只有教师自己知道,这样怎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因此,评价要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要客观公正,鼓励学生参与。

只要我们掌握了科学的提问技巧,合理提问,激发兴趣,积极评价,使学生真正悟透了疑点,就一定会实际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