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985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docx

资格考试最新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四篇)

目录:

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一

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二

资格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三

资格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四

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一

Ø三、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内容所得税会计的基本内容是在计算应缴所得税时,确定企业的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的问题。

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类:

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一)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是指在某一会计期间,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由于计算口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本期产生,不能在以后各期转回,即永久存在,故被称为“永久性差异”分类:

1.企业确认为当期会计收益,但按税法规定不作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产生的差异。

2.按税法规定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而企业不确认为当期收益。

3、按合计准则核算确认的费用和损失,在计算应税所得时不允许扣除而产生的差异

(二)时间性差异  时间性差异是指企业的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虽然计算的口径一致,但由于二者的确认时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这种差异在某一时期产生以后,虽应按税法规定在当期调整,使之符合计税所得计算的要求,但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间,最终使得整个纳税期间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相互一致。

 

时间性差异有以下两种情况:

 

1.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  

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大于应税所得的时间性差异,在以后年度会产生应纳税所得。

其产生原因有以下两个:

(1)企业取得的某项收益,在会计上已于本期确认,而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确认应税所得。

如企业长期股权投资采用益法核算,按会计准则规定期末要按照被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及其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而按税法规定,当投资企业的所得税率高于被投资企业时,投资企业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利润要补交所得税,补交时间是以从被投资企业实际分得利润或于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利润时计算。

(2)企业发生的某些费用或损失,按税法规定已于本期计税时扣除,而在会计上可于以后期间确认。

如固定资产折旧,按税法规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方法,而会计上则采用直线法,在固定资产使用的初期,从应税所得中扣减的加速折旧数额会大于计入当期损益的直线折旧数额,因而会产生应纳税的时间性差异。

2.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 

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小于应税所得,在以后年度会产生可扣除数额,其产生原因有以下两个:

 

(1)企业取得前某项收益,按税法规定应于本期申报,计入应税所得,而会计上于以后期间确认。

如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如果包装物逾期一年尚未退回,按税法规定,就要确认为收益计入应税所得,而在会计上则可视具体情况于以后期间确认收益,这样就产生了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2)企业发生的某项费用或损失,在会计上已于本期确认,而税法规定应在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减。

如预提产品保修费用,会计上在销货时预提并列为费用,而税法上则等待实际发生时才作为费用如除,因而产生可抵减时间性差异 四、所得税会计的前提及其核算的方法

(一)所得税会计的前提:

所得税是费用还是利润分配?

 

如果所得税属于收益的分配,就不存在收益与费用的配比这一要求,在会计处理上只能采用当期计列法;如果把所得税作为企业的一项费用,在会计处理上才能采用递延法,进行跨期分摊。

所以所得税会计首先要解决所得税的属性问题。

 

在我国过去的会计制度中,始终把所得税作为利润分配的一项内容来处理,使所得税与股利的性质相同,都是作为权益的减少:

股利是支付给股东的利润,所得税是支付给政府的利润。

直到1994年6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首次确定将所得税作为企业的费用性支出来处理。

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的原因:

企业的费用性支出通常是指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而所得税正是企业为取得一定的收益而导致的资产流出,将其作为费用处理更有道理。

把所得税作为一项费用看待,真正反映了所得税的原始属性,体现了收入与相关费用配比的会计原则

(二)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1、当期计列法也称应付税款法,是将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本期作为应付项目处理,直接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

因此,采用本法时,只进行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调整,在账务处理上不考虑时间性差异影响税额的递延2、跨期所得税分摊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分别确认为负债或资产,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确认为各期的所得税费用2、跨期所得税分摊法下的具体做法:

主张所得税作跨期分摊的观点,在如何分摊,分摊到何种程度上,又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部分分摊法和全面分摊法。

 

第一,部分分摊法,是指对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即本期发生,以后不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才作跨期分摊,而对那些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即本期发生,以后各期还将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则不需要采用跨期所得税分摊。

因为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当旧的差异转回时,又有新的差异产生,予以抵消,而使原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永远不需要支付或不可抵减,会计确认今后不能转回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余额的影响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全面分摊法,是指在进行所得

税会计处理时,对所有的时间性差异都作跨期所得税分摊,即无论是重复发生的,还是非重复发生的时间性差异,都应确认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

  主张全面分摊法者认为:

时间性差异是一种暂时性差异,这种暂时性差异是可以转回的。

会计主要记录历史过程,以本期或过去交易或事项作为基础进行计量和确认,未来可以产生的交易或经济事项与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抵消,并不意味着这种暂时性差异的纳税影响不能确切计量,尽管两个经济事项的纳税影响可以互相抵消,但不足以否认每年有新发生的暂时性差异及差异转回的事实。

所以,所有已经存在的暂时性差异无论是重复发生的,还是非重复发生的,均应作跨期分摊。

职称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笔记完全版二

Ø第二章:

所得税会计第一节  所得税会计概述

【基本内容】 一、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应纳税金额:

指根据税法规定,将增加未来应税利润的金额,包括应纳税的收入、利得及不得列为扣除项目的费用和损失。

 

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指根据税法规定,将减少未来应税利润的项目金额,包括可作为应税利润扣除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损失,以及免税收入。

简称扣除金额。

 

计税基础:

指根据税法规定所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暂时性差异:

指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与其列示在财务报表上的帐面价值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年度当财务报表上列示的资产收回时,或者列示的负债偿还时,会产生应纳税金额或扣除金额。

 

递延所得税影响数:

指根据税法规定所衡量的暂时性差异、弥补亏损及所得税抵减等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资产:

指可扣除暂时性差异、弥补亏损及所得税抵减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负债:

指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影响数。

 

递延所得税费用(利益):

指递延所得税负债或资产在本期的变动数。

 

本期所得税利益:

指本期因弥补亏损及所得税递延而减少的应纳税额或应退税额。

}

本期所得税费用:

指本期根据应税利润所计算的应纳税额。

 

所得税分摊:

指将所得税费用(或所得税节省)与引起该所得税的收入(或节省所得税的费用)相配比的一种会计程序。

所得税分摊可分为跨期分摊及期内分摊两种。

 

所得税跨期分摊:

指将暂时性差异、弥补亏损及所得税抵减所产生的所得税影响数分别确认为负债或资产,并将此所得税影响数递延到以后期间分别确认为所得税利益或费用。

 

所得税期内分摊:

指将一定期间的所得税费用在同一期间的重要损益构成项目及前期损益调整项目之间加以分摊的程序。

   2、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

  

财务会计和税法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体现着不同的经济关系。

财务会计要遵循一般会计原则,符合会计的有关概念以及会计准则对实务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全面、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以及资金变动情况,为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可*的依据。

税法是以征税为目的,根据经济合理、公平税负、促进竞争的原则,依据有关税法,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征税。

 

财务会计和税法的根本差别在于确认收入实现和费用支出的时间,以及费用支出的范围和标准不同。

由于财务会计是按照一般公认的会计准则核算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和负债;税法是按照国家制定的法律规定确认收入、费用、利润、资产和负债,因此,按照财务会计方法计算的会计收益与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税收益之间结果不一定相同。

 

3、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一般说来,所得税会计是指研究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

所得税会计是以会计为工具,以税法和会计原则为理论和方法体系,将应税所得和会计所得通过帐簿加以科学核算和协调的会计程序和方法。

所谓会计收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税前会计利润;而应税收益,则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

资格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三

Ø一、股份公司和股份公司会计

1、注意我国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其特点:

A、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

B、上市公司要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

C、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交易。

我国上市公司应具备的条件:

(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

(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3)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

(4)持有股票面值达1000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1000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

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比例为15%以上。

(5)公司在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公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6)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条件

2、上市公司会计的特点

Ø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2002年下全简答32

Ø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应遵循的原则

可靠性、相关性、重要性、充分披露、统一性

Ø四、公司股票发行和上市阶段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

注意披露形式,内容不背

1、招股说明书:

招股说明书是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股份时,由发起人起草,向社会公众披露公司有关信息的书面报告。

2、上市公告书:

上市公告书是上市公司股票获准在证券交易所交易后,由公司管理当书向社会公众披露有关股票上市情况信息的书面报告。

3、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的异同:

招股说明书与上市公告书二者编制的主体和发布的方式相同,有时使用的资料也相同。

其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公布的时间不同,招股说明书在前,上市公告书在后;第二,标志不同,招股说明书的公布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即将上市,可向社会公众发行股票募集股份,而上市公告书的公布则标志着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上市公司;第三,编制目的不同,招股说明书面向股票一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募集股份;而上市面上公告书则面向股票二级市场,其目的是向社会公众宣布在一级市场发行的股票可以证券交易所流通交易。

Ø五、资产评估与初始股权界定的账务处理

1、资产评估的方法 多选

2、评估增减值调整资本公积。

3、如何计算折股倍数和折股比率。

折股比率是公司可折合的股本金额与股票发行前公司净资产总额的比率:

折股比率=可折合的股本金额/发行前公司净资产总额×100%

可折合的股本金额——是指在新组建的上市公司中原有股东或发起人占有的股本金额;

发行前公司净资产总额——是指原有股东或发起人的原有净资产经评估确认后的金额。

折股倍数是股票发行前公司净资产总额与可折合的股本金额的比率:

折股倍数=发行前公司净资产总额/可折合的股本金额×100%

国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公司时一般应以评估确认后的净资产折为国有股的股本,如不全部折股,折股比率不得低于65%。

例题:

华丰公司对现有资产按规定进行评估,有关数据如下表:

项目   账面价值  评估确认价值

原材料  

产成品  

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无形资产    

要求:

编制每项资产评估增值或减值的会计分录。

[解答]借:

原材料      

贷:

资本公积

借:

资本公积      240000

贷:

产成品         240000

借:

固定资产     

贷:

累计折旧      

资本公积      

借:

资本公积      708000

贷:

无形资产        708000

Ø六、招股说明书中会计信息的披露  2001下全简答31关于附注的内容

Ø七、盈利预测的报告注意预测时间要求和指标名称

(一)盈利预测报告的编制要求

资格考试之高级财务会计总复习四

Ø二、购买法核算的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

1.购买成本等于所获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账务处理。

借:

被购买公司的资产(公允价值)

贷:

被购买公司的负债(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购买成本)

2.购买成本大于所获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财务处理。

借:

被购买公司的资产(公允价值)

无形资产--商誉(被购买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额)

贷:

被购买公司的负债(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购买成本)

3.购买成本小于所获净资产公允价值的财务处理。

(1)作为负商誉处理

借:

被购买公司的资产(公允价值)

贷:

被购买公司的负债(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购买成本)

递延贷项--负商誉(被购买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购买成本的差额)

(2)按比例冲减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

1、首先应计算出分摊比例,即负商誉与除长期投资以外全部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之和的比例。

分摊比例=负商誉/(土地使用权房屋设备等)

2、然后计算各非流动资产应当分摊的负商誉=该非流动资产的公允价值×分摊比例

借:

被购买公司的流动资产(公允价值)

被购买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公允价值-该非流动资产应当分摊的负商誉)

贷:

被购买公司的负债(公允价值)

银行存款(购买成本)

参见2001年考题

第三节 企业合并权益集合法的财务处理

Ø一、权益集合法核算的原则

权益集合法——又称“权益法”,是指将企业合并视为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企业,通过股票的:

),使股权融为一体,实现双方股权集合的企业合并会计核算的方法。

基本原则——所有参与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都以账面价值转入合并后的企业。

所有参与合并的各企业的资产、负债,均依其原账面价值转给合并后的企业;留存收益也同样予以合并。

Ø二、权益集合法核算的财务处理

权益集合法一般适用于吸收合并和创立合并。

(一)吸收合并的财务处理

一个企业通过股票:

)方式实现对其他企业的吸收合并,会出现五种情况:

1.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小于被收购企业股本的账务处理。

借:

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项目(账面价值)

贷:

被购买企业的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的账面价值)

被购买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被购买企业资本公积面值股本-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

权益集合法其实是将被收购企业除股本和资本公积外的所有项目按面值转移,股本则按发行股票的面值处理。

2.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等于被收购企业股本的账务处理。

借:

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项目(账面价值)

贷:

被购买企业的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的账面价值)

被购买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被购买企业资本公积面值)

3、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大于被收购企业股本额而小于投入资本总额(即股本加上资本公积)时

借:

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项目(账面价值)

贷:

被购买企业的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的账面价值)

被购买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被购买企业资本公积面值-被收购企业股本-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

4、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等于被收购企业投入资本总额的账务处理。

借:

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项目(账面价值)

贷:

被购买企业的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股本(发行股票的账面价值)

被购买企业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账面价值) 

5、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大于被收购企业投入资本总额的账务处理。

借:

被购买企业的资产项目(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被收购企业股本—收购企业发行股票面值-被购买企业资本公积面值)

贷:

被购买企业的负债项目(账面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