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426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docx

炼油基础知识解析

8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

8.1石油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

8.2石油工业生产过程

 

8.3石油的一般性状及化学组成

石油与原油二者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它包括气体、液体及固体(煤炭除外),而原油是指从地下开采出来的液体油料。

不过,习惯上一般将石油与原油二词交换使用或相提并论。

8.3.1石油的一般性状

石油是一种主要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常温下多为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

大部分是有事暗色的,通常呈黑色、褐色或浅黄色。

相对密度在0.8—0.98之间。

我国主要油区原油的相对密度躲在0.85—0.95之间,凝点及蜡含量较高,庚烷沥青质含量较低,属偏重的常规原油。

许多石油含有一些有臭味的硫化合物,有浓烈的特殊气味。

我国原油一般含流量都较低,一般都在0.5%以下,只有胜利原油、新疆塔河原油和孤岛原油含硫量较高。

8.3.2石油的元素组成

基本上由碳、氢、硫、氮、氧五种元素所组成。

其中最重要的元素是碳和氢,占96%--99%,其余的硫、氮、氧和微量元素总含量不超过1%—4%。

氯、碘、磷、砷、硅等微量非金属元素和铁、钒、镍、铜、铅、钙、钠、镁、钛、钴、锌等微量金属元素。

这些微量元素在石油中的含量极低,但对石油加工过程,特别是对催化加工等二次加工过程影响很大。

石油中的各种元素不是以单质存在,而是以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形态存在。

8.3.3石油的馏分组成

馏分就是一定沸点范围的分馏馏出物。

馏分的沸点范围简称为馏程或沸程。

原油直接分馏得到的馏分称为直馏馏分,基本保留石油原来的组成和性质。

一般把原油中从常减压蒸馏开始馏出的温度(初馏点)到200℃(或180℃)的轻馏分称为汽油馏分或称石脑油馏分,常压蒸馏200℃(或180℃)—350℃的中间馏分称为煤柴油馏分或称常压瓦斯油(简称AGO)。

将常压蒸馏>350℃的馏分称为常压渣油或常压重油(简称AR)。

由于原油从350℃开始有明显的分解现象,所以对于沸点高于350℃的馏分,需在减压下进行蒸馏,将减压下蒸出馏分的沸点再换算成常压沸点。

一般将相当于常压下350℃—500℃的高沸点馏分称为减压馏分或称润滑油馏分或称减压瓦斯由(简称VGO);而减压蒸馏后残留的>500℃的馏分称为减压渣油(简称VR)。

我国原油馏分组成的一个特点是VR的含量都较高,<200℃的汽油馏分含量较少。

8.3.4石油的烃类组成

烃是碳氢化合物的简称,石油中的烃类包括烷烃、环烷烃、芳烃。

石油中一般不含烯烃和炔烃,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一定数量的烯烃。

8.3.4.1烷烃

烷烃是组成石油的基本组分之一,在常温常压下,C1—C4的烷烃是气态,C5—C15的烷烃是液态,C16以上的烷烃是固态。

8.3.4.2环烷烃

环烷烃是环状的饱和烃,也是时有的主要组分之一,含量仅次于烷烃。

环烷烃在石油各馏分中的含量是不同的,它们的相对含量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加,但在更重的石油馏分中,因芳香烃的增加,环烷烃则逐渐减少。

8.3.4.3芳烃

芳烃是苯环结构的烃类,在石油中的含量通常比烷烃和环烷烃少。

芳烃在石油馏分中的含量随馏分沸点的升高而增多。

8.3.5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

石油的主要组成是烃类,但石油中还含有相当数量的非烃化合物,尤其在重质馏分油和减压渣油中含量更高。

石油中的硫、氮、氧等杂元素总量一般占

1%—4%,但石油中的硫、氮、氧不是以元素形态存在而是以非烃化合物形态存在,它们在石油中的含量相当可观,高达10%—20%,直接影响石油加工过程及产品质量。

石油中的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

8.3.5.1含硫化合物

硫对石油加工、油品应用和环境保护的影响很大,多以含硫量常作为评价石油的一项重要指标。

含硫化合物在石油馏分中的分布一般是随着石油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其种类和复杂性也随着馏分沸程升高而增加。

大部分含硫化合物集中在重馏分油和渣油中。

石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给石油加工过程和石油产品质量带来许多危害:

腐蚀设备;

影响产品质量;

污染环境;

使催化剂中毒。

炼油厂常采用碱精制、催化氧化、加氢精制等方法去除油品中的硫化物。

8.3.5.2含氮化合物

石油中氮含量一般比硫含量低。

氮化合物含量随石油馏分沸点的升高而迅速增加,集中在渣油中。

石油中的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含氮化合物和非碱性含氮化合物两类,其中非碱性含氮化合物性质不稳定,易被氧化和聚合生成胶质,是导致石油二次加工油品颜色变深和产生沉淀的主要原因。

在石油加工过程中碱性氮化物会使催化剂中毒。

石油及石油馏分中的氮化物应精制予以脱除。

8.3.5.3含氧化合物

石油中的氧含量很少,随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主要集中在高沸点馏分中,大部分富集在胶状沥青状物质中。

石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包括酸性含氧化合物和中性含氧化合物。

其中酸性含氧化合物中的环烷酸可与很多金属作用而腐蚀设备。

环烷酸与金属作用生成的环烷酸盐留在油品中还将促进油品氧化,在石油加工过程中,通常用碱洗的方法将环烷酸等酸性含氧化物除去,但重馏分中的环烷酸在碱洗时易乳化而难于分离。

酸性含氧化合物中的酚能溶于水,炼油厂污水中长含有酚,导致环境污染。

石油中的中性含氧化合物含量极少,可氧化生成胶质,影响油品的使用性能。

8.3.5.4胶状—沥青状物质

胶状沥青状物质是结构复杂、组成不明的高分子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大量存在于减压渣油中。

胶质通常为褐色至暗褐色的黏稠且流动性很差的液体或无定形固体,受热时熔融。

胶质具有很强的着色能力,油品的颜色主要是由于交织的存在而造成的。

胶质是不稳定的物质,在常温下易被空气氧化而缩合为沥青质,是道路沥青、建筑沥青、防腐沥青等沥青产品的重要组分之一。

沥青质是石油中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含杂原子最多的物质。

石油中的沥青质全部集中在减压渣油中。

胶状—沥青状物质对石油加工和产品使用有一定的影响。

含有大量胶状—沥青状物质的减压渣油可用来生产沥青。

8.3.6渣油的组成

减压渣油是原油中沸点最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最大、杂原子含量最多和结构最为复杂的部分。

8.3.7石油中的微量元素

石油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一般都处在百万分级至十亿分级范围。

微量元素含量虽然很少,但是有些元素对石油的加工过程,特别是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

石油中的微量元素主要富集在>500摄氏度的减压渣油中,含量随着馏分沸程的升高而增加。

原油的几十种微量元素中,对石油加工影响最大的微量元素由钒(V)、镍(Ni)、铁(Fe)、铜(Cu),他们是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毒物,在重油固定床加氢裂化过程中也会造成催化剂减活;在燃气透平中,燃料油中金属钒的存在会对透平叶片产生严重的熔蚀和烧蚀作用。

为了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和保障装置的安全运行,必须尽可能降低催化加工原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8.4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

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是评定石油产品质量和控制石油炼制过程的重要指标,也是涉及石油炼制工艺装置和设备的重要依据。

8.4.1蒸汽压

在一定温度下,液相与其上方的气相呈平衡状态时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汽压,简称蒸汽压。

表示液体在一定温度下蒸发和汽化的能力,蒸汽压愈高的液体愈容易汽化。

8.4.1.1纯烃的蒸汽压

纯烃的饱和蒸汽压是温度的函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烃类具有不同的蒸汽压。

对于同一族烃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烃类蒸汽压较小。

8.4.1.2烃类混合物及石油馏分的蒸汽压

石油及其馏分是各种烃类的混合物,组成复杂,蒸汽压仍然是温度和组成的函数。

在一定温度下,馏分越轻,越易挥发,其蒸汽压越大。

馏分的组成是随汽化率不同而改变的,一定量的油品在汽化过程中,由于轻组分易挥发,因此当汽化率增大时,液相组成逐渐变重,其蒸汽压也会随之降低。

8.4.2沸程与馏分组成

石油馏分是一个沸点连续的多组分混合物,没有恒定的沸点,只有一个沸腾温度范围。

在外压一定时,石油馏分的沸点范围成为沸程。

石油馏分沸程数据因所用的蒸馏设备不同而不同,实验室常用恩氏蒸馏装置来测定石油馏分的馏程。

在使用恩氏蒸馏装置加热蒸馏时,当冷凝管流出第一滴冷凝液时所对应的气相温度称为初馏点。

继续加热,温度逐渐升高,组分由轻到重逐渐馏出。

蒸馏过程中气相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不再上升而开始回落,这个最高的气相温度称为终馏点。

蒸馏烧瓶底部最后一滴液体气化的瞬间所测得的气相温度成为干点,此时不考虑蒸馏烧瓶壁及温度计上的任何液滴或液膜。

由于终馏点一般在蒸馏烧瓶全部液体蒸发后才出现,故与干点往往相同。

从初馏点到终馏点这一温度范围叫做馏程。

而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蒸馏出的馏出物,称为馏分。

温度范围窄的称为窄馏分,温度范围宽的称为宽馏分,低温范围的称为轻馏分,高温范围的称为重馏分。

馏分仍是一个混合物,只不过包含的组分数目少一些。

馏出温度与馏出量(体积百分比)相对应的一组数据,称为馏分组成。

石油馏分恩氏蒸馏是间歇式的简单蒸馏,基本不具有精馏作用,石油馏分中的烃类并不是按各自沸点逐一蒸出,而是在温度从低到高的渐次汽化过程中,以连续增高沸点的混合物形式蒸出。

也就是说在蒸馏时既有首先汽化的轻组分携带部分沸点较高的重组分一同汽化的过程,同时又有留在液体中的一些低沸点轻组分与高沸点组分被一同蒸出的过程。

因此,馏分组成数据仅是粗略地判断油品的轻重及使用性质。

8.4.3密度和相对密度

石油及其石油产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与石油产品的化学组成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石油和石油产品的重要特征之一。

8.4.3.1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密度是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单位为g/cm3或kg/m3。

油品的体积随温度变化,但质量并不随温度变化,同一油品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密度,所以油品密度应标明温度,通常用ρt表示温度t℃时油品的密度。

我国规定油品20℃时的密度作为石油产品的标准密度,表示为ρ20。

液体石油产品的相对密度是其密度与规定温度下水的密度之比。

因为水在4℃时的密度等于1g/cm3,所以通常以4℃水为基准,因而油品的相对密度与同温下油品的密度在数值上是相等的。

油品在t℃时的相对密度通常用d4t表示。

我国及东欧各国常用的相对密度是d420。

8.4.3.2液体油品相对密度与温度、压力的关系

温度升高油品受热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和相对密度减小。

液体受压后体积变化很小,压力对液体油品密度的影响通常可以忽略。

只有在几十兆帕的极高压力下才考虑压力的影响。

8.4.3.3油品相对密度与馏分组成和化学组成的关系

对同一原油的各馏分,随着沸点上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相对密度也随之增大。

若原油性质不同,相同沸程的两个馏分的相对密度会有较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化学组成不同所致。

环烷基原油的馏分中环烷烃及芳烃含量较高,所以相对密度较大;石蜡基原油的相应馏分中烷烃含量较高,因而相对密度较小。

对于沸点范围相近的石油馏分,根据密度大小可大致判断其化学性质。

8.4.4特性因数

特性因数是表征石油及石油馏分化学组成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石油及其馏分平均沸点和相对密度的函数。

K=1.216×T1/3/d15.615.6

对同一族烃类,沸点高,相对密度也大,所以同一族烃类的特性因数很接近,在平均沸点相近时,相对密度越大,特性因数越小。

当相对分子质量相近时,相对密度大小的顺序为芳烃>环烷烃>烷烃。

所以,特性因数的顺序为烷烃>环烷烃>芳烃,烷烃的K值一般>12,环烷烃的K值11—12,芳烃的K值<11。

相对密度对特性因数的影响比平均沸点更大些,所以对同一族烃类的或同一原油的不同馏分,分子越大,馏分越重,特性因数越小。

特性因数不能准确表征含有大量烯烃、二烯烃、芳烃的馏分的化学组成特性。

9石油产品

9.1石油产品的分类

9.1.1石油产品总分类

石油产品种类繁多,用途各异。

我国制定了GB498—87标准体系,将石油产品分为6大类:

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蜡、沥青、焦。

9.1.2石油燃料分类

石油燃料占石油产品总量的90%以上,其中以汽油、柴油等发动机燃料为主。

表石油燃料分组

组别

燃料类型

使用范围

G

气体燃料

主要有甲烷或乙烷,或它们混合组成

L

液化气燃料

主要由C3、C4的烷烃、烯烃混合组成,并经加压液化

D

馏分燃料

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石油燃料,包括汽油、煤油和柴油,以及含有少量蒸馏残油的重质馏分油(锅炉燃料)

R

残渣燃料

主要由蒸馏残油组成

表馏分燃料的分类和使用范围

类别

种类

名称

使用范围

汽油机燃料

航空燃料

汽车燃料

航空汽油

车用汽油

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快速舰艇发动机

汽油机汽车、摩托车、舰艇汽油发动机

柴油机燃料

高速柴油机燃料

中速柴油机燃料

大功率低速柴油机燃料

轻柴油

军用柴油

重柴油

船用燃料

各种柴油机汽车及牵引机、坦克柴油发动机、拖拉机、内燃机车和舰艇柴油发动机

中速柴油机

大功率低速柴油机

喷气发动机燃料

喷气燃料

煤油型

宽馏分型

高闪点型

大密度型

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轴发动机、涡轮螺桨发动机、桨扇发动机

锅炉燃料

锅炉燃料

舰用燃料油

舰船锅炉

9.2汽油

汽油按其具体用途可分为车用汽油、航空汽油、洗涤汽油(属于溶剂类)和启动汽油(属添加剂类)。

这里提到的主要指车用汽油。

9.2.1车用汽油主要性能

9.2.1.1汽油的蒸发性

馏程能大体表示该汽油的沸点范围和蒸发性能。

9.2.1.2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的抗爆震能力称为抗爆性,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为辛烷值,汽油的辛烷值愈高,抗爆性愈好。

9.2.1.3汽油的安定性

汽油在常温和液相条件下抵抗氧化的能力称为汽油的氧化安全性,简称安定性。

9.2.1.3汽油的腐蚀性

汽油在使用和储运过程中均与金属相接触,为此要求控制汽油及其燃料产物对金属的腐蚀性。

汽油中会引起腐蚀的物质主要有硫及含硫化合物、有机酸和水溶性酸或碱等。

9.3柴油

在相同功率下柴油机比汽油机节约燃料近25%,主要用于农用机械、重型车辆、坦克、铁路机车、船舶舰艇等。

9.3.1柴油的主要性能

9.3.1.1柴油的流动性

为保证柴油机能正常工作,首先需保证及时定量给气缸供油。

良好的流动性有利于柴油的储存、运输和使用。

9.3.1.2柴油的雾化和蒸发性

为了保证燃料迅速、完全地燃烧,要求柴油喷入气缸即能尽快形成均匀的混合气,所以要求柴油具有良好的雾化和蒸发性能。

影响柴油雾化和蒸发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柴油的黏度和馏程。

9.3.1.3柴油的抗爆性

柴油的抗爆性,即柴油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时抵抗爆震的能力,换言之,就是柴油燃烧的平稳性。

柴油抗爆性通常用十六烷值表示。

一般十六烷值高(≤65)的柴油,抗爆性能好,燃烧均匀,不易发生爆震现象,使发动机热功率提高,使用寿命延长。

9.3.1.4柴油的安定性、腐蚀性和洁净度

评价柴油安定性的指标主要有总不溶物和10%蒸余物残炭。

总不溶物是表示柴油热氧化安定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柴油在受热和有溶解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变质的倾向。

10%蒸余物残炭值反应柴油在使用中在气缸内形成积炭的倾向,残炭值大,说明柴油容易在喷油嘴和气缸零件上形成积炭,导致散热不良,机件磨损加剧,缩短发动机使用寿命。

通过控制硫含量、酸度、水分、铜片腐蚀等指标来防止腐蚀。

柴油中含硫化合物对发动机的工作寿命影响很大,其中活性含硫化合物(如硫醇等)对金属有直接的腐蚀作用。

影响柴油洁净度的物质主要是水分和机械杂质。

精制良好的柴油一般不含水分和机械杂质,但在储运、运输和加注过程中都有可能混入。

9.3.1.5柴油产品的品种和牌号

我国生产的柴油品种分为轻柴油、重柴油和专用柴油,其中轻柴油产量约占柴油总产量的98%。

轻柴油按凝点划分为10号、5号、0号、-10号、-20号、-35号和-50号七个牌号;重柴油则按其50℃运动粘度(mm2/s)划分为10号、20号、30号三个牌号。

不同凝点的轻柴油适用于不同地区和季节,不同黏度的重柴油适用于不同类型和不同转速的柴油发动机。

注:

凝点为规定条件下,试样开始失去流动性的温度。

9.4喷气燃料(航空煤油)

目前广泛应用在军用或民航中。

9.4.1喷气燃料的主要性能

燃烧性能、启动性能、安定性、低温性能、腐蚀性、洁净度、起电性及着火危险性、润滑性。

9.4.2喷气燃料牌号

喷气燃料又称航空煤油,主要以加氢裂化煤油馏分和加氢精制的直馏煤油馏分加入适量添加剂调合而成。

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直馏喷气燃料和二次加工喷气燃料两类;按馏分的宽窄、轻重又可分为宽馏分型、煤油型及重煤油型,共分为1号、2号、3号、4号、5号、6号六个牌号。

3号喷气燃料为较重煤油型燃料,民航飞机、军用飞机通用,已逐步取代1号和2号喷气燃料。

9.5润滑油及润滑脂

润滑剂主要是为了减少摩擦,降低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润滑剂有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气体润滑剂四大类,其中润滑油和润滑脂为石油产品。

润滑油由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具备摩擦性能、适宜的黏度、极压性、化学安定性和热稳定性、材料适应性较好的纯净度等性能。

润滑脂是由基础油、稠化剂和添加剂组成的一种在常温下呈油膏状(半固体)的塑性润滑剂,被广泛地应用于航空、汽车、纺织、食品等工业的机械和轴承的润滑上。

9.6其他石油产品

9.6.1燃料油

燃料油俗称烧火油,主要作为锅炉燃料为家庭供暖、工业提供热能,广泛用于冶金、金属加工、炼焦、陶瓷、玻璃等工业。

大部分燃料油由渣油和柴油馏分调和构成,有些是减黏裂化产物,一般对颜色没有特别要求。

1号、2号油是馏分燃料油;4号轻、4号油是重质馏分燃料油;5号轻、5号重、6号、7号油是黏度和馏程范围递增的残渣燃料油。

燃料油应具有良好的泵送性能、雾化性能和燃烧性能,以及腐蚀性小、稳定不分层、闪电较高、安全性好等特性。

9.6.2溶剂油及化工轻油原料

溶剂油是对某些物质起溶解、洗涤、萃取作用的轻质石油产品。

主要由直馏馏分或铂重整抽余油等馏分和精制而成,不含裂化馏分。

馏程较窄,组分轻、蒸发性强,属易燃易爆轻质油品。

石油芳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溶剂,主要由催化重整生成油经芳烃抽提、精馏等工艺制得。

也可由乙烯裂解焦油、煤焦油经加氢精制、芳烃抽提、精馏等工艺制得。

石油芳烃均属易燃易爆危险品且均有毒性。

化工轻油原料是炼油过程中的中间产品。

9.6.3石油蜡

石油蜡包括液蜡、石油脂、石蜡、微晶蜡,是具有广泛用途的一类石油产品。

这里主要说石蜡和微晶蜡。

石蜡油城晶形蜡,是从柴油及石油减压馏分中经脱蜡和脱油精制而得到的固态烃类,主要性能指标是熔点、含油量和安定性。

微晶蜡(我国过去把微晶蜡称为地蜡,地蜡一词原指天然存在的矿地蜡,现这种资源已经枯竭,但有时仍沿用这个旧称)是石油减压渣油经丙烷脱沥青后进一步精制脱蜡得到的产品。

微晶蜡具有较好的延性、韧性和黏附性,其密度、黏度与折光率均明显高于石蜡,而化学安定性较石蜡差。

由于其耐水防潮绝缘性能好,因而广泛用于绝缘材料、密封材料和高级凡士林生产等。

9.6.4石油沥青

石油沥青是以减压渣油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类石油产品,它是黑色固态或半固态黏稠状物质。

主要性能包括感温性、高温变形性、低温抗裂性和抗老化性、抗疲劳性、黏附性及其他性能。

石油沥青产品中产量最高的主要是道路沥青和建筑沥青。

9.6.5石油焦

石油焦为黑色或暗灰色的固体石油产品,它是带有金属光泽、呈多孔性的无定形碳素材料。

主要性能有挥发分、纯度结晶度、抗热震性及颗粒度。

石油焦包括延迟石油焦(应用于冶金、机械、电子、原子能行业)、针状焦(主要用作制造炼钢用高功率和超高功率的石墨电极)和特种石油焦(是生产核反应推用石墨套管的原料)。

10原油分类及原油加工方案

不同油区所产的原油在组成和性质上差别较大,即使在同一油区,不同油层和油井的原油在组成和性质上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别。

不同组成的原油表现出的物理性质不同。

而不同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対原油的使用价值、经济效益都有影响。

对许多原油来说,它的各项性质指标间往往存在着利弊交错、优劣共存的现象,这样就需要对原油进行分析评价。

人们根据对所加工原油的性质、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加工技术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及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的分析,制订合理的加工方案。

10.1原油的分类

概括地说,原油可按地质、化学、物理及工业等观点分类。

一般倾向于化学分类,其次是工业分类。

化学分类法有关键馏分分类法、特性因数分类法、相关系数分类法、结构族组成分类法等。

10.1.1化学分类

原油化学分类以化学组成为基础。

化学组成不同是原油性质差异的根本原因,但原油的化学组成分析比较复杂,所以,通常是利用与化学组成有关联的物理性质作为分类依据。

10.1.1.1特性因数分类

 

表原油的特性因数分类

类别

特性因数

特点

石蜡基原油

K>12.1

密度较小,含蜡量较高,凝点高,含硫、含胶质量低。

这类原油生产的汽油辛烷值低,柴油十六烷值较高,生产的润滑油黏温性质好。

大庆原油是典型的石蜡基原油。

中间基原油

K=11.5~12.1

介于石蜡基和环烷基原油之间

环烷基原油

K=10.5~11.5

一般密度大,凝点低。

生产的汽油环烷烃含量高达50%

以上,辛烷值较高;喷气燃料密度大,凝点低,质量发热值和体积发热值都较高;柴油十六烷值较低;润滑油的黏温性质差。

环烷基原油中的重质原油,含有大量胶质和沥青质,可生产高质量沥青,如我国的孤岛原油。

10.1.1.2关键馏分特性分类

关键馏分特性分类以原油的两个关键馏分的相对密度为分类标准。

用原油简易蒸馏装置,在常压下蒸馏得250~275℃馏分作为第一关键馏分,残油用不带填料柱的蒸馏瓶,在5.3kPa(40mmHg)的残压下蒸馏,切取275~300℃馏分(相当于常压下395~425℃馏分)作为第二关键馏分。

测定两个关键馏分的相对密度,对照表1中的相对密度分类标准,确定两个关键馏分的类别,然后按表2确定该原油所属类型。

表1关键馏分的分类指标

关键馏分

石蜡基

中间基

环烷基

第一关键馏分

(250~275℃馏分)

(d420)<0.8210

相对密度指数>40

(K>11.9)

(d420)=0.8210~0.8562

相对密度指数=33~40

(K=11.5~11.9)

(d420)>0.8562

相对密度指数<33

(K<11.5)

第一关键馏分

(395~425℃馏分)

(d420)<0.8723

相对密度指数>30

(K>12.2)

(d420)=0.8723~0.9305

相对密度指数=20~30

(K=11.5~12.2)

(d420)>0.9305

相对密度指数<20

(K<11.5)

表2关键馏分分类类别

序号

第一关键馏分的属性

第二关键馏分的属性

原油类别

1

石蜡基

石蜡基

石蜡基

2

石蜡基

中间基

石蜡—中间基

3

中间基

石蜡基

中间—石蜡基

4

中间基

中间基

中间基

5

中间基

环烷基

中间—环烷基

6

环烷基

中间基

环烷—中间基

7

环烷基

环烷基

环烷基

10.1.2工业分类

原油工业分类也称商品分类,可作为化学分类的补充,在工业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分类的根据包括:

按密度分类、按硫含量分类、按氮含量分类、按蜡含量分类、按含胶质量分类等。

但各国的分类标准都按本国原油性质规定,互不相同。

原油密度低则轻质油收率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