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411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 声现象讲练解析版.docx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02声现象讲练解析版

专题02声现象讲和练

1.了解:

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会:

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类型。

3.理解: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4.掌握:

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5.能: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1.(2019·河南)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B.“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重锤敲鼓时,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2.(2019·福建)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A。

【解析】高声喧哗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大小,是响度,所以选A。

3.(2019·菏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相同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答案】A。

【解析】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A错误;

B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其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在液体中的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BD正确。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故选A。

4.(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

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答案】C。

【解析】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2019·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答案】音色。

【解析】解:

笛子、二胡、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一样,音色也不同,所以听众能够区分开。

故答案为:

音色。

6.(2019·泸州)在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描述声音的优美诗句,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大”“音调高”或“音色不同”);中考期间的考场周围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______处减弱噪声;小轿车倒车雷达的探头是利用______传感器工作的。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答案】响度大;声源;超声波。

【解析】

(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

(2)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常常设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3)小轿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感器工作的。

故答案为:

响度大;声源;超声波。

7.(2018•玉林)如图甲所示,蝙蝠靠发出  发现昆虫。

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此现象可推理得出 不能传声。

【答案】超声波;真空。

【解析】

(1)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

(2)由实验现象可知,把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当罩内空气接近真空时,虽然还能听到极微弱的声音,但可通过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

超声波;真空。

8.(2018·赤峰)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婉转悠扬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振幅较小;

C.考场附近禁止机动车鸣笛是阻断噪声传播;

D.声只能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是阻断噪声传播,故C错误;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A。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

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

(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2.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4.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三、声音的利用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四、噪声及其防治

1.广义上讲,凡是影响我们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活动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叫噪声。

2.噪声的控制主要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和噪声的接收三方面加以控制。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经典例题】(2019·湘潭)关于图所示的民族吹管乐器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了声音的音色;

D.唢呐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解析】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

B、用不同的力度吹奏,改变了空气柱的振动幅度,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

D、所有的声音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任何声音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考查此考点的考题较多。

通过一个乐器考查声的音调和响度,以及传播,同学们要留心生活。

(1)唢呐属于管乐,对于管乐依靠空气柱振动,空气柱的长度和粗细影响音调,吹力大小影响响度。

(2)喇叭可以减弱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的。

(3)声音是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

【趁热打铁】

1.(2019·濮阳市中考二模)如图所示,是一款电子噪声监测器,此时噪声分贝数为114.0,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

【答案】响度;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1)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故某一时刻该装置的显示屏显示59.1的数字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

(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太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声呐不能用于太空测距。

故答案为:

响度;真空不能传声。

【点睛】

(1)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

知道噪声监测器的用途,且能真正的理解响度的定义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019·随州市中考模拟)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答案】D。

【解析】A、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1)音调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儿处减弱;(4)据课本可知,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音调、响度的影响因素、减弱噪声的方式和次声波知识的理解,是一道综合题。

3.(2019·孝感市中考最后一模)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4)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2019·保定市莲池区中考一模)下列有关声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音调高;

B.声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且都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C.风吹树枝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茗茗回答问题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

【答案】C。

【解析】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不敢高声语”意思是不敢大声说话,所以“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故A错误;

B、声音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发出声音,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故C正确;

D、声音很大是声带振幅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度决定于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经典例题】(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

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答案】A。

【解析】声音的高低是指音调,这里说到的“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跟女高音、男低音的情况类似,所以指的是声音的音调。

故应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只要对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有深刻的认识,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便能找到答案。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

【趁热打铁】

1.(2019·武汉市武昌区中考一模)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可以探究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 )。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力度越大,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B.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力度越小,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力度越大,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力度越小,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答案】D。

【解析】AB、改变伸出桌边的钢尺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相同,改变钢尺的振动频率,改变音调高低。

可以实验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但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拨动力度越大,两个变量,所以不能探究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故AB错误。

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拨动力度越大,两个变量,所以不能探究声音的特性与哪些因素有关,故C错误;

D、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拨动力度越小,则钢尺振动的幅度越小,因此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探究声音特征的影响因素时,轻拨和重拨改变了振动物体的振幅,探究声音的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改变伸出桌面钢尺的长度,改变振动物体的难易,改变振动物体的频率,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

在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控制不变的量是什么,控制不变量影响哪一个物理量,改变是什么,改变的量影响哪一个物理量。

才能判断实验要研究的问题。

2.(2019·黔南州中考物理二模)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

A.

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

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

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答案】D。

【解析】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

响度跟振幅有关。

掌握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3.(2019·贵港市覃塘区中考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人体内结石发射超声波击碎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B.声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大山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是哪位同学在叫他;

D.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C。

【解析】A、向人体内的结石发射超声波除去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每个发声体的音色是不同的,可以根据音色来区别同学的声音,故C正确;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音的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声音的利用有两个:

一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二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4)控制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控制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4.(2019·常德市中考最后一模)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瓶子时,声音是由瓶子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C.用嘴吹气时,声音是由瓶子和水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高

【答案】B。

【解析】A、敲击瓶子时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错误;

B、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从左往右敲击瓶子时瓶子振动越来越快(即振动频率越来越高),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高,故B正确;

C、往瓶中吹气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空气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用嘴吹气时,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长,振动越来越慢,音调越来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1)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振动发声,水柱越高,越难振动;

(2)吹瓶口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特别要注意的是在敲击瓶子和吹瓶子的时候,发声体是不同的。

考点三:

声音的利用

【经典例题】(2019·武威)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一种波,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

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都无法听到,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传递能量;(4)噪声监测器不断检测噪声等级,此时噪声显示装置上的示数就表示此时的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与能量、次声波等知识,理解知识点解答简单。

【趁热打铁】

1.(2019·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因为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而振幅决定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听诊器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而真空不能传声;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是发声体频率的高低;(3)防止噪声的途径有: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声音不仅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和防止噪声的途径等几个方面去分析,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2019·潍坊市青州市中考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源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B.汽车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工作的;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D.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解答】A、声源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源的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A错误;

B、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的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物体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声音在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清洗眼睛就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理解以上问题,并多积累生活中声音的利用的例子就可很好的解答此题。

3.(2019·自贡市中考物理模拟)关于声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B.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具有能量

【答案】A。

【解析】A、使用电视机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A错误;

B、教室周围植树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故B正确;

C、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

D、把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里洗干净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故D正确;故选A。

【点睛】①声音有三个特征:

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分辨物体;②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有这样三个阶段: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

控制噪声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③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④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

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多个知识点,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考点四:

噪声与噪声防治

【经典例题】(2019·益阳)有关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其响度;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音调;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能分辨出《二泉映月》是用二胡演奏的,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声时音色不同

【答案】D。

【解答】A、弦乐器发声的音调高低是由弦的材质、长度、横截面积、松紧度来决定的;在材质、横截面积、松紧度一定的情况下,改变其长度,可以改变音调高低;所以,演奏弦乐时,手指在弦上的位置不断变化,改变了振动弦的长短,这是为了改变琴声的音调,故A错误。

B、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故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鼓面是为了改变其响度,故B错误;

C、摩托车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1)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2)减弱噪声的途径:

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趁热打铁】

1.(2019·白银市靖远县中考二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