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9382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0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docx

重点医学统计学试题01学生用

单项选择题

5.关于随机抽样,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a)。

A.抽样时应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取

B.研究者在抽样时应精心挑选个体,以使样本更能代表总体

C.随机抽样即随意抽取个体

D.为确保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样本量应越大越好

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

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

C.两者均不变

D.两者均改变

7.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

A.变异系数

B.差

C.极差

D.标准差

8.以下指标中(

d)可用来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A.算术均数

B.几何均数

9.偏态分布宜用(

c)描述其分布的集中趋势。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中位数

D.四分位数间距

10.各观察值同乘以一个不等于0的常数后,(

b)不变。

A.算术均数

B.标准差

C.几何均数

D.中位数

11.(a)分布的资料,均数等于中位数。

A.对称

B.左偏态

C.右偏态

D.偏态

12.对数正态分布是一种(c)分布。

A.正态

B.近似正态

C.左偏态

D.右偏态

13.最小组段无下限或最大组段无上限的频数分布资料,可用(c)描述其集中趋势。

A.均数B.标准差

C.中位数D.四分位数间距

14.(c)小,表示用该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大。

A.变异系数B.标准差

C.标准误D.极差

15.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c)。

A.算术平均数B.中位数

 

16.变异系数CV的数值(

c)。

A.一定大于1

B.一定小于1

C.可大于1,也可小于1

D.一定比标准差小

17.数列8、-3、5、0、1、4、

-1的中位数是(b)。

A.2

B.1

C.2.5

D.0.5

19.关于标准差,那项是错误的

(D

)。

A.反映全部观察值的离散程度

B.度量了一组数据偏

离平均数的大小

C.反映了均数代表性的好坏

D.不会小于算术均数

20.中位数描述集中位置时,下面那项是错误的(C)。

A.适合于偏态分布资料B.适合于分布不明的资料

C.不适合等比资料D.分布末端无

确定值时,只能用中位数

21.5人的血清抗体滴度分别为1:

20、1:

40、1:

80、1:

160、1:

320欲描述其抗体滴度的平均水平,用那种指标较好(B)。

A.平均数B.几何均数

C.算术均数D.中位数

22.一组变量的标准差将(C)。

A.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大而增大

B.随变量值的个数n的增加而减小

C.随变量值之间的变异增大而增大

D.随系统误差的减小而减小

23.频数表计算中位数要求(D)。

A.组距相等B.

原始数据分布对称

C.原始数据为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D.没有条

件限制

24.一组数据中20%为3,60%为2,10%为1,10%为0,则平均数为(B)。

A.1.5B.1.9

C.2.1D.不知道数据的总个数,不能计

算平均数

25.某病患者8人的潜伏期如下:

2、3、3、3、4、5、6、30则平均潜伏期为(D)。

A.均数为7天,很好的代表了大多数的潜伏期

B.中位数为3天

C.中位数为4天

D.中位数为3.5天,不受个别人潜伏期长的影响

26.某地调查20岁男大学生100名,身高标准差为4.09cm,体重标准差为4.10kg,比较两者的变异程度,结果(D)。

A.体重变异度大

B.身高变异度较大

C.两者变异度相同

D.由单位不同,两者标准差不能直接比较

27.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与1

状越扁平。

D.右偏态

30.正态曲线下、横轴上,从均数-1.96倍标准差到均数的面积为

D.47.5%

32.标准误的英文缩写为:

B

33.通常可采用以下那种方法来减小抽样误差:

C.=0.10D.=0.20

B.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D.A、B均是

30个(各取两位数字)随机

,贝理论上D

C.为了可以使用t检验D.提高组间可比性

35.关于假设检验,下列那一项说法是正确的B

A.单侧检验优于双侧检验

B.采用配对t检验还是成组t检验是由实验设计方法决定的

C.检验结果若P值大于0.05,贝卩接受H0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小

D.用u检验进行两样本总体均数比较时,要求方差齐性

36.两样本比较时,分别取以下检验水准,下列何者所取第二类错误

最小D

A.=0.05B.=0.01

37.统计推断的内容是D

A.用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

C.AB均不是

38.甲、乙两人分别从随机数字表抽得数字作为两个样本,求得,,,

A.=,=

B.作两样本t检验,必然得出无差别的结论

C.作两方差齐性的F检验,必然方差齐

D.分别由甲、乙两样本求出的总体均数的95痢信区间,很可能有重叠

39.以下关于参数点估计的说法正确的是C

A.CV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

B.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准确

C.越大,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的可靠性越差

D.S越小,表示用该样本估计总体均数越可靠

40.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C)。

A.方差分析B.t检验

C.两者均可D.方差齐性检验

41.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配伍等于(D)。

A.总-

误差

B.总-处理

C.总-

处理+

误差

D.

总-处理-误差

42.在均数为卩,

标准差为

(T的正态总体中随机

抽样,

(B)

的概率为5%。

A.1.96

(T

B.C.

D.

43.当自由度(1,2)及显著性水准都相同时,方差分析的界值比方差齐性检验的界值(B)。

A.大B.小C.相等D.不一定

44.方差分析中变量变换的目的是(D)。

A.方差齐性化B.曲线直线化C.变量正态化D.以上

都对

4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方差分析可以用于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B.完全随机设计更适合实验对象变异不太大的资料

C.在随机区组设计中,每一个区组内的例数都等于

处理数

D.在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内及区组间的差异都是

越小越好

46.随机单位设计要求(A)。

A.单位组内个体差异小,单位组间差异大

B.单位组内没有个体差异,单位组间差异大

C.单位组内个体差异大,单位组间差异小

D.单位组内没有个体差异,单位组间差异小

47.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的检验假设是(B)。

A.各处理组样本均数相等B.各处理组总体均数相等

C.各处理组样本均数不相等D.各处理组总体均数不相等

48.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区组设计的SS和及自由度各分解

为几部分(B)。

49.配对t检验可用哪种设计类型的方差分析来替代

(B)。

A.完全随机设计B.随机区组设计

C.两种设计都可以D.AB都不行

50.某病患者120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6人,分别占95%与5%,则结论为(D)。

A.该病男性易得B.该病女性易得

C.该病男性、女性易患率相等D.尚不能得出结论

51.甲县恶性肿瘤粗死亡率比乙县高,经标准化后甲县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比乙县低,其原因最有可能是(D)。

A.甲县的诊断水平高

B.甲县的肿瘤防治工作比乙县好

C.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小

D.甲县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比乙县大

52.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感染率,但甲乡人口女多于男,而乙乡男多于女,适当的比较方法是(D)。

A.分别进行比较

B.两个率比较的x2检验

C.不具备可比性,不能比较

D.对性别进行标准化后再比较

53.经调查得知甲乙两地的粗死亡率为40/10万,按年龄构成标化后,甲地冠心病标化死亡率为45/10万;乙地为38/10万,因此可以认为(B)。

A.甲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乙地年轻

B.乙地年龄别人口构成较甲地年轻

C.甲地冠心病的诊断较乙地准确

D.甲地年轻人患冠心病较乙地多

54.某地区某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a0,以后历年为al,

a2,……,an,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D)

A.B.

C.D.

55.某部队夏季拉练,发生中暑21例,其中北方籍战士为南方籍战

士的2.5倍,则结论为(D)。

A.

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B.

南方籍战士容易发生中暑

C.

北方、南方籍战士都容易发生中暑

D.

尚不能得出结论

56.

某地区某种疾病在某年的发病人数为

a0,以后历年为al,

a2,

,an,则该疾病发病人数的年平均发展速度为(C

A.

C.

B.

D.

57.相对比包括的指标有(D)。

A.对比指标B.计划完

成指标

C.关系指标D.以上都

58.X1、X2分别服从二项分布B(n1,pl)、B(n2,p2),且XI、

X2相互独立,若要X=X1+X2也服从二项分布,则需满足下列条件

(C)。

A.X1=X2B.n1=n2

C.p1=p2D.

59.二项分布B(n,p)

的概率分布图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为对称分布

 

B)

A.n=50

B.p=0.5

C.np=1

D.p=1

60.Poisson分布P(

)满足下列何种条件时近似正态分布N()

A)

C.=0D.=0.5

61.已知某高校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为50%,从该高校随机挑选3名学生,其中2人患近视眼的概率为(B)。

A.0.125B.0.375

D.0.5

C.0.25

62.某自然保护区狮子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00只,随机抽查其中一平方公里范围内狮子的数量,若进行100次这样的抽查,其中的95次所得数据应在以下范围内(B)。

A.5〜195

B.80.4〜119.6

C.95〜105

D.74.2〜125.8

63.关于样本率

p的分布正确的说法是:

C

A.

服从正态分布

B.

服从分布

C.

当n足够大,且p和1-p均不太小,p的抽样分布

逼近正态分布

 

D.

服从t分布A

64.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样本率比较可用u检验

B.

两样本率比较可用t检验

C.

两样本率比较时,有

D.

两样本率比较时,有

65.率的标准误的计算公式是:

D

A.B.C.D.

66.以下关于检验的自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拟合优度检验时,(n为观察频数的个数)

B.对一个表进行检验时,

C.对四格表检验时,=4

D.若,则

67.

用两种方法检查某疾病患者120名,甲法检出率为60%,乙法检出率为50%,甲、乙法一致的检出率为35%,问两种方法何者为优?

法优于甲法

68.

已知男性的钩虫感染率高于女性。

今欲比较甲乙两乡居民的钩虫

A.两个样本率的比较可用u检验也可用检验A

B.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可用u检验也可用检验

C.对于多个率或构成比的比较,u检验可以替代检验

D.对于两个样本率的比较,检验比u检验可靠

70.以下检验方法之中,不属于非参数检验法的是(A)

A.t检验

B.符号检验

C.Kruskal-Wallis检验D.Wilcoxon检验

71.以下对非参数检验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参数检验方法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类型

B.应用非参数检验时不考虑被研究对象的分布类型

C.非参数的检验效能低于参数检验

D.—般情况下非参数检验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小于参数检验

72.符合方差分析检验条件的成组设计资料如果采用秩和检验,则

A.

B.第二类错误增大

D.第二类错误减小

B.秩和检验

—类错误增大

C.第一类错误减小

73.等级资料的比较宜用(B)

A.t检验

D.

C.F检验

四格表X2检验

74.在进行成组设计两样本秩和检验时,以下检验假设正确的是(C)。

A.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

B.H0两样本均数相同

C.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

D.H0两样本的中位数相同

75.在进行Wilcoxon配对法秩和检验时,以下检验假设正确的是

D)。

A.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均数相同

B.H0:

两样本的中位数相同

C.H0两样本对应的总体分布相同

D.以上都不正确

76.两个小样本比较的假设检验,应首先考虑(D)。

A.t检验B.秩和检验

C.任选一种检验方法D.资料符合哪种检验的条件

77.对于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假设为()。

A.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总体C

B.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非正态总体

C.样本的差数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

D.样本的差数来自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的总体

78.在配对比较的差数秩和检验中,如果有两个差数为0,则(D)。

A.对正秩和有0.5和1,对负秩和有-0.5和-1

B.对正秩和有2,对负秩和有-2

C.对正秩和有3,对负秩和有-3

D.不予考虑若随机化成组设计资料来自于正态总体,分别采用秩和检验与t检验、u检验,则它们检验效率关系正确的是(D)o

A.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B.u检验>秩和检验>t检验

C.t检验>秩和检验>u检验D.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

79.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的基本思想是:

如果检验假设成立,则对样

本来说(C)。

A.正秩和的绝对值小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B.正秩和的绝对值大于负秩和的绝对值

C.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不会相差很大

D.正秩和的绝对值与负秩和的绝对值相等

80.按等级分组资料的秩和检验中,各等级平均秩次为(C)。

A.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上界

B.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下界

C.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上界、下界的均数

D.该等级的秩次范围的上界、下界的之和

81.非参数统计应用条件是(D)。

A.总体是正态分布

B.若两组比较,要求两组的总体方差相等

C.不依赖于总体分布

D.要求样本例数很大

82.下述哪些不是非参数统计的特点(D)。

A.不受总体分布的限定B.多数非参数统计方法简

单,易于掌握

C.适用于等级资料D.检验效能总是低于参

数检验

83.设配对设计资料的变量值为X1和X2,则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

A.把X1与X2的差数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B.把X1和X2综合从小到大编秩

C.把X1和X2综合按绝对值从小到大编秩

D.把X1与X2的差数从小到大编秩

84.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其优点是(A)。

A.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B.公式更为合理

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

85.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检验,

等时(B)。

A.符号相同,则取平均秩次

C.符号不同,仍按顺序编秩

86.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中,其

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

为0

对差值编秩时,遇有差值绝对值相

B.符号相同,仍按顺序编

D.不考虑符号,按顺序编

H0假设为(B)。

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

C.口d工0D.Md^0

87.—组n1和一组n2(n2>n1)的两个样本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有(C)。

A.n1个秩次1,2,...,n1

B.n2个秩次1,2,...,n2

C.n1+n2个秩次1,2,...,n1+n2

D.n1-n2个秩次1,2,...,n1-n2

88.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描述不正确的是(C)。

A.将两组数据统一由小到大编秩

B.遇有相同数据,若在同一组,按顺序编秩

C.遇有相同数据,若不在同一组,按顺序编秩

D.遇有相同数据,若不在同一组,取其平均秩次

89.成组设计的两小样本均数比较的假设检验(D)。

A.t检验

B.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C.t检验或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D.资料符合t检验条件还是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条件C

90.对两样本均数作比较时,已知n1、n2均小于30,总体方差不齐且分布呈偏态,宜用()。

A.t检验B.u检验

C.秩和检验D.F检验

91.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中,如相同秩次过多,应计算校

正uc值,校正的结果使()。

A.u值增加,P值减小B.u值增加,P值增加

C.u值减小,P值增加D.u值减小,P值减小

92.符号秩检验(Wilcoxon配对法)中,秩和T和P值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

A.T落在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

B.T落在界值范围上界外,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

C.T落在界值范围下界外,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

D.T落在界值范围上,则P值大于相应概率

93.配对设计资料的符号秩检验中,如相同秩次过多,未计算校正uc

值,而计算u值,不拒绝曰0时(A)。

B.第一类错误减少

D.第二类错误减小

B.EY2—(刀Y)

D.E(X—)(Y—)

A.第一类错误增加

C.第二类错误增加

94.下列(D)式可出现负值

A.E(X—)22/n

C.刀(Y—)2

95.Y=14+4X是1~7岁儿童以年龄(岁)估计体重(市斤)的回归方

程,若体重换成国际单位

kg,则此方程(

C)。

A.截距改变

B.回归系数改

C.两者都改变

C

D.两者都不改变

96.已知r=1,则一定有(

)。

A.b=1

B.a=1

C.SY.X=0

D.SY.X=SY

97.用最小二乘法确定直线回归方程的原则是各观察点

A.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相等

B.距直线的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C.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相等

D.与直线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98..直线回归分析中,X的影响被扣除后,Y方面的变异可用指标(C)表示。

A.

B.

C.

D.

99.

直线回归系数假设检验,

其自由度为(

C)。

A.n

B

.n-1

C.n-2

D.2n

-1

100.应变量Y的离均差平方和划分,可出现(D)。

A.SS剩=SS回

B.

SS

总二SS剩

C.SS总=SS回

D.

上均可

101.下列计算SS剩的公式不正确的是(

B)。

A.

B.

C.

D.

102.

直线相关系数可用(

D)计算。

A.

B.

103.当r=0时,回归方程中有(D)。

A.a必大于零

B.a必

等于

C.a

必等于零

D

a必

等于

104.可用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配合适度检验是:

B

A.

检验

B.

检验

C.

检验

D.

Ridit

检验

105.

在多元回归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增加一个常数,

则相应

的偏回归系数:

A

A.

不变

B.

增加相同的常数

C.

减少相同的常数

D.

增加但数值不定

106.

在多元回归中,若对某个自变量的值都乘以一个相同的常数

k,

则:

B

B.

该偏回归系数不变

C.

该偏回归系数变为原来的1/k倍

D.

所有偏回归系数均发生改变

E.

该偏回归系数改变,但数值不定

107.作多元回归分析时,若降低进入的界值,则进入方程的变量一

般会:

A

A.增多B.减少

C.不变D.可增多也

可减少

108.在下面各种实验设计中,在相同条件下最节约样本含量的是。

(D)

A.完全随机设计B.配对设计

C.配伍组设计D.交叉设计

109.为研究新药“胃灵丹”治疗胃病(胃炎,胃溃疡)疗效,在某医院选择50例胃炎和胃溃疡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胃灵丹治疗,对照组用公认有效的“胃苏冲剂”。

这种对照在实验设计中称为(D)。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照

八、、

110.某医师研究丹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实验组用丹参,对照组用无任何作用的糖丸,这属于(C)。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

111.某医师研究七叶一枝花治疗胃溃疡疗效时,实验组服用七叶一枝花与淀粉的合剂,对照组仅服用淀粉,这属于(A)。

A.实验对照B.空白对照C.安慰剂对照D.标准对

八、、

112.实验设计的三个基本要素是(D)。

A.受试对象、实验效应、观察指标

B.随机化、重复、

设置对照

C.齐同对比、均衡性、随机化

D.处理因素、

受试对象、实验效应

113.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D)。

A.随机化、盲法、设置对照

B.重复、随机

化、配对

C.随机化、盲法、配对

D.随机化、

重复、设置对照

114.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的根本区别是(

D)。

A.实验设计以动物为对象

B.调查设计

以人为对象

C.实验设计可随机分组

D.实验设

计可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115.在(BC)中,研究者可以人为设置各种处理因素;而在

(A)中则不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

A.调查研究B.社区干预试验

C.临床试验D.实验研究

A.样本极差

116.在抽样调查中,理论上样本含量大小与(C)大小有关

B.样本变异系数

117.在计算简单随机抽样中估计总体均数所需样本例数时,至少需要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