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装常见通病.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9325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涂装常见通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涂装常见通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涂装常见通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涂装常见通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涂装常见通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涂装常见通病.docx

《涂装常见通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涂装常见通病.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涂装常见通病.docx

涂装常见通病

(一)涂层

1、油漆流坠(流挂、流淌)

(1)现象

在垂直被涂面上或线角的凹槽处,涂料产生流淌。

形成漆膜厚薄不均,严重者如挂

幕下垂,轻者如串珠泪痕。

(2)原因

①稀释剂过量,使粘度低于正常施工要求,漆料不能附在物体表面下坠流淌。

②施工场所温度太低,涂料干燥速度过慢,而且在成膜中流动性又较大。

③选用的漆刷太大、毛太长、太软或刷油时蘸油太多,使漆面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④刷涂面凹凸不平或物体的棱角、转角、线角的凹槽处,容易造成涂刷不均厚薄不一,较厚处就要流淌。

⑤被涂表面不洁,有油、水等污物,涂装后不能很好地附着而流淌。

⑥喷涂距离过近,喷涂角度不当。

⑦涂料中含有比重大的颜料且颜料分散不均。

(3)防治措施

①选用优良的油漆材料和适量的稀释剂。

②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应适宜。

③选用的漆刷、刷毛要有弹性,根粗而梢细。

鬃厚而口齐。

油刷蘸油应少蘸勤蘸。

④在施工中应尽量使基层平整,磨去棱角。

刷涂时,用力刷匀,先竖刷,后横刷,不要横涂乱抹。

在线角、棱角处要用油刷轻轻接一下,将多余的油漆蘸起顺开,以免漆膜过厚而流淌。

⑤应选择涂料的配套稀释剂。

⑥彻底清理干净被涂表面的磨屑、油、水等杂物。

⑦当漆膜未完全干燥,在一个边或一个面部分油漆流坠时,可用铲刀将多余的油漆铲除后,再涂刷一遍。

如漆膜已完全干燥,对于轻散的流坠,可用砂纸磨平。

对于大面积流坠,可用水砂纸磨平。

2、漆膜粗糙

(1)现象

涂料涂饰在物体表面上,漆膜中颗粒较多,颗粒形同痱子般的凸起物,手感粗糙、不光滑。

(2)原因

①有灰尘、砂粒等杂物混入涂料中。

②调配漆料时,产生的气泡在漆液内未经散尽即施工,尤其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气泡散不开的现象,使漆膜干燥后表面粗糙。

④基层处理不合要求,打磨不光滑,灰尘、砂粒未清除干净。

(3)防治措施

①调配好的涂料在刷涂前,必须经过筛网过滤,以除去杂物。

②漆油调配好后,应静置10—20分钟,待气泡散开后再使用。

③刮风天气或尘土飞扬的场所不宜进行施工,刚刷涂完的油漆要防尘土污染。

④基层不平处应用腻子填平,再用砂纸打磨光滑,擦去粉尘后再刷涂涂料。

⑤漆膜表面已产生粗糙现象,可用砂纸打磨光滑,然后再刷一遍面漆。

对于高级装修,可用砂纸或砂蜡打磨平整,最后打上光蜡、抛光、抛亮。

3、膜皱纹

(1)现象

漆膜在干燥过程中,由于里层和表面干燥速度的差异,表层急剧收缩向上收拢而形成许多高低不平的棱脊痕迹,影响漆膜表面光滑和光亮。

(2)原因

①刷完漆后,遇高温或太阳曝晒,使涂膜内外干燥不匀,表面已干燥结膜,内部尚未干燥,形成皱纹。

②干燥快和干燥慢的涂料掺合使用。

③刷涂不匀,底漆过厚未干透,漆膜表层先干结成膜,隔绝下层与空气的接触,导致外干里不干。

④涂料粘度过高。

(3)防治措施

①高温、日光曝晒及寒冷、大风的气候不宜刷涂涂料。

②不同品种的涂料不能混合使用。

③对于粘度高的涂料,可以适当多加稀释剂,但不能超过涂料说明书上规定的标准,使涂料易刷涂。

刷涂时应纵横展开,使涂膜厚薄一致。

④已产生皱纹的漆膜,待其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将皱纹打磨平整。

严重者将面层彻底清除,打磨平后再涂刷面漆,或用腻子找平凹陷处,磨光后刷涂一层底漆,然后再做一遍面漆。

4、针孔

(1)现象

针孔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

这种针尖状小孔就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2)原因

①涂料中夹带空气、木材含水率过高。

在刷涂和漆膜干燥过程中所夹带的空气未能逸出而在漆膜中形成气泡。

气泡一破即成针孔。

②木材中的空气受热膨胀,迁移到漆膜中,未能逸出而形成气泡而造成针孔。

③漆膜表层干燥过快,来不及逸出的溶剂蒸汽也能形成气泡而造成针孔。

④刷涂太薄,涂料的湿润性不好也是造成针孔的原因。

①在调配油漆时,应将漆液搅均匀,搅拌速度不宜过快过急,以免形成气泡,而且稀释剂应按产品说明书上规定的用量加入。

要控制涂料的合适粘度,否则漆膜太薄。

②被涂表面要清理干净,不能残留水气、油污。

木材要干燥到一定的含水率(一般在8—15%之间)再涂装,做底层处理时要仔细填闭木材管孔。

在刷涂时,要等上一道漆充分干燥后再涂下一道。

③配制使用涂料时,应防止水分混入。

风沙天,大风天不宜施工。

④刷涂时,刷子来回不宜用力过大,以利涂料中气泡的逸出。

⑤对已产生针孔的漆膜,待其干燥后,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后先局部喷上一道底漆后,再喷上一道面漆。

5、起泡

(1)现象

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

起泡产生于被涂表面与漆膜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原因

①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

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②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③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和孔眼等。

④操作者用手触摸被涂表面而留下油污、汗渍等。

⑤油漆配比不恰当。

(3)防治措施

①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的芳香油或松脂。

②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③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

④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不要用手触摸,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

⑤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涂面漆。

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6、刷纹

(1)现象

在漆膜上留有刷毛痕迹,干后出现一丝丝高低不平的刷纹,使漆膜厚薄不均。

(2)原因

①涂料的粘度过高、稀释剂的挥发速度过快。

②在木制品刷涂中,没有顺木纹方向平行操作。

③选用的油刷过小或刷毛过硬或油刷保管不善使刷毛不齐或干硬。

①调整涂料的施工粘度,选用配套的稀释剂。

②刷涂施工时,应先顺木纹方向进行刷涂头遍涂料。

③要选用较软的油刷,理油动作要轻巧。

油刷用后,应用稀释剂洗净。

妥善保管,刷毛不齐的油刷应尽量不用。

④用封闭底漆对基材进行封闭,然后再刷涂底漆和面漆。

⑤刷涂所选用的涂料应具有较好的流平性,选用合适挥发速度的稀释剂。

⑥发现有刷纹时,应用水砂纸轻轻打磨平整,并用干净的碎布清理灰尘,然后再刷涂一遍涂料。

7、发笑(鱼眼、跑油、缩孔)

(1)现象

发笑是涂膜表面上出现局部收缩,好像水洒在蜡纸上似的。

斑斑点点露出底层的花脸状的现象。

(2)原因

①在太光滑的基面上刷涂涂料,使面层涂料的表面张力不均匀而产生收缩。

②基材表面上有油垢、蜡质、潮气、残酸等,影响了漆膜的附着力,漆膜的表面张力使漆膜收缩“发笑”。

③涂层太薄或溶剂选用不当,挥发过快,涂层来不及流平。

④涂料粘度小,对底层润湿性差,刷涂时不易形成一层均匀的膜层,易发生收缩发笑现象。

(3)防治措施

①涂表面不宜过于光滑。

高光泽的底层涂料应先经砂纸打磨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②将基材表面的油垢、蜡质、潮气、残酸、残碱等清理干净。

③稀释涂料粘度要适中,选用挥发速度较慢的稀释剂。

④选用润湿性强的涂料,对双组份以上的涂料要拌均匀后才能施工。

⑤如在刷涂时发现有“发笑”现象,应立即停刷,并用溶剂将“发笑”部分洗净,待表面干后,重新刷涂一遍涂料。

8、透底

(1)现象

刷涂时涂层未能将基材表面或上道涂层表面覆盖严实,而露出基材颜色或底层涂料颜色的现象,称为透底。

(2)原因

①涂料太稀,遮盖力差,一次性刷涂量过少。

②基层表面太光滑或有油污等,漆膜难以覆盖。

③基层表面或上道涂层颜色较深,表面刷涂浅色涂料时覆盖不住,使底色显露。

(3)防治措施②清除干净基层表面的油污,底层应进行充分打磨。

③表层刷涂实色面漆时,底层涂层应尽量选用白色或浅色的底漆。

④对有透度的涂层,应用水砂纸进行打磨后,再涂上面漆。

9、慢干、回粘

(1)现象

油漆刷涂后,超过涂料技术要求的规定固化时间,漆膜仍未干燥称为慢干。

如漆膜已形成,过段时间后又出现粘手现象,称为回粘。

它使漆膜表面容易碰坏或玷污,使工期延长。

(2)原因

①涂层太厚会使氧化作用达不到漆层内部而造成底层涂料长期不干。

油性腻子刮得过厚也可引起漆膜慢干。

②被涂表面不洁,有油污、蜡质、碱或盐等,基层表面不干性树脂未清理干净。

③前遍漆未干透又涂刷第二遍漆层。

④漆料贮存过久,超过使用期限或密封不良,溶剂已挥发而胶化,这种涂料,虽加入稀释剂后能够进行涂饰,但漆膜不干燥或易回粘。

⑤在雨露、潮湿、黑暗、烈日曝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

(3)防治措施

①每遍涂膜不宜太厚,腻子也不应一次刮得太厚。

宁可多刮涂几遍,不要急于求成,一次涂得太厚。

②基层处理必须符合要求,应用封闭底漆对基层表面进行封后,再刷涂底漆或面漆。

③要等前遍漆膜干透后,再刷涂第二遍漆层。

④应避免使用过期的涂料。

对于超过使用期限的涂料,应首先进行小块试样,证明符合要求时才投入使用。

用不完的油漆应密封可靠。

⑤施工环境不得有酸、碱、盐、雾或其它化学气体,不在雨雾、潮湿、黑暗、烈日曝晒等恶劣气候条件下施工。

施工场所要保持空气流通。

⑥漆膜有轻微慢干或发粘时,可加强通风,适当升高环境温度,加强保护,观察一段时间,如确实不能干燥结膜,再做处理。

若慢干、回粘严重时要用强溶剂洗掉刮净,重新刷涂。

10、桔皮

(1)现象

涂膜表面呈现出许多半圆形突起,形似桔皮斑纹状。

(2)原因

①刷涂后,漆膜中挥发性溶剂急剧挥发,产生强烈对流,使膜层破裂成小穴,未及二度流平时表面已干结而形成桔皮。

②施工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可使漆膜产生桔皮现象。

②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时不宜施工。

③对于有桔皮的涂层,可用水砂纸将凸起部分磨平,凹陷部分抹补腻子,再刷涂一遍漆层。

11、发汗

(1)现象

基层的矿物油、蜡质、或底层涂料有未挥发的溶剂,把面层漆料局部溶解并渗透到表面的现象。

(2)原因

①涂膜氧化未充分,或长油度漆未能从底部完全干燥。

②施工环境潮湿,通风不良,漆膜表面水分凝聚而产生“发汗”。

(3)防治措施

①加强通风,促使涂膜氧化和聚合。

待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再涂上层涂料。

②对于有发汗的涂层,一般应将涂层铲除清理干净,重新进行基层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若是因为凝结水珠而发汗则用抹布轻轻将水抹干后,再进行涂装。

12、木纹浑浊

(1)现象

透明漆涂饰后,显露木纹不清晰,涂膜不透彻,不光亮的现象称为木纹浑浊。

(2)原因

①底、面着色剂存放时间过长,颜料下沉。

造成上浅下深,操作时未搅拌均匀,刷涂时颜色较深处,覆盖了木纹而显浑浊。

②木板质地不同,着色不均匀,局部着色过深。

木材材质软者易着色。

材质硬者不易着色。

③操作技术不熟练,重刷处色深,刷毛太硬或太软也容易造成色泽不一致。

(3)防治措施

①使用底、面着色剂时,应将其搅拌均匀,以保证其颜色均匀一致。

②对于不同的材质基层,应选用不同施工方法着色,操作要熟练,防止重叠反复刷涂,个别部位可进行修色,取得色调一致。

③发现木纹浑浊,色泽深浅不一较严重时,必须将涂层全部清洗干净。

然后再重新刷色。

13、咬底

(1)现象

咬底,是指上层涂料中的溶剂把底层漆膜软化、膨胀,导致底层漆膜的附着力小,而起皮、揭底的现象。

(2)原因

①底漆未完全干燥就涂面漆,面漆中的溶剂极易将底漆溶解软化,引起咬底。

②刷涂面漆时操作不迅速,反复刷涂次数过多则产生咬底现象。

③对于油脂性漆膜以及干性油改性的一些合成树脂漆膜未经高度氧化和聚合层分开。

(3)防治措施

①应待底层涂料完全干燥后,再刷涂面层涂料。

②刷涂溶剂性的涂料时,要技术熟练、操作准确、迅速、防止反复刷涂。

③底层涂料和面层涂料应配套使用。

④对于严重的咬底现象,需将涂层全部铲除干净,待基层干燥后再选用同一种的涂料进行刷涂。

14、浮色

(1)现象

当含有两种以上颜料的复色涂料,在施工中,颜料分层高析。

造成干膜和湿膜的颜色差异很大,并在漆膜上出现不同色斑。

称为浮色。

(2)原因

①复色涂料的混合颜料中,各种颜料比重不同,产生浮沉现象,使用时未调和均匀就进行涂饰。

②油刷的毛太粗、太硬,在刷涂时易出现浮色现象。

(3)防治措施

①选择质量优良的涂料。

②使用含有比重大的颜料的涂料时,最好选用软毛油刷。

刷涂时经常将漆油搅拌均匀。

③对于已有浮色现象的涂层,可选用优良的涂料,用软毛刷刷一遍面漆。

15、倒光、失光

(1)现象

倒光是指漆膜干后有光泽,但在很短时间(数小时至数周)内光泽就减退消失的现象。

失光是指有光漆在固化成漆膜后没有光泽,或光泽不足的现象。

倒光与失光在现象上虽有差别,但产生的原因大致相同的。

(2)原因

①刷涂施工时,空气湿度过大或有水蒸汽凝聚,或刷涂工具中有水分带入涂料。

②木材基层含有吸水的碱性植物胶,刷涂硝基漆后产生白雾,以致失光。

③被涂表面或腻子层没有很好打磨,表面太粗糙,使漆膜光泽晦暗。

(3)防治措施

①阴雨、严寒天气或潮湿环境,不宜进行施工。

防止涂装工具把水分带入涂料里面。

②木材基层表面在刷涂前,应处理干净,不得有污物。

③被涂表面,打磨应彻底,并清理干净表面灰尘。

④发现漆膜倒光或失光现象,可用远红外线照射,促使漆膜干燥,若倒光或失光严重,应待表面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后,再刷涂一层面漆。

漆膜表面出现深浅大小各不相同的裂纹,如从裂纹处能见到下层表面,则称为“开裂”;如漆膜呈现龟背花纹样的细小裂纹,则称为“龟裂”。

(2)原因

①底漆与面漆不配套,涂膜受外界作用(机械作用,温度变化等而产生收缩应力,引起漆膜龟裂或开裂;)

②底漆未干透即涂覆(喷、刷、辊涂)面漆;或第一层面漆过厚,未经干透又复涂第二层面漆,使两层漆内外伸缩不一致;

③室内用漆用于室外或金属表面底漆用于木材。

④木质底材含有松脂未经清除和处理,日久会渗出漆膜,造成局部龟裂;⑤水泥底层未充分干燥;PH值过大(碱性过大);表面有浮尘、油污等;⑥涂装前未将油漆充分搅匀;

⑦环境恶劣,温差大,漆膜受冷热而伸缩,引起龟裂;

(3)防治措施

①底漆与面漆应配套,底漆与基材要配套。

②底层干透后再涂装下道漆;面漆第一层宜稀宜薄,干后再涂第二层;③选用合适的涂料品种,尤其是室外和漆,要选择耐候性好的涂料。

④要将木质底材的松脂铲除,用酒精揩干净,并用封闭底漆作封闭处理;⑤水泥底层应充分干燥,碱性不能过大(PH值控制在8以下)。

⑥水泥基底最好用搞碱性封闭底漆封闭;

⑦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施工,涂装前充分搅拌油漆。

17、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

(1)现象

由于漆膜层间附着、结合不良,会产生漆膜脱落、剥落、起鼓、起皮等病态现象。

(2)原因

①底、面漆不配套,造成层间附着力欠佳;

②物面不洁,沾有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

③物面处理不当。

如水泥或木材表面未经打磨就刮腻子或上漆,使面漆的油分被其吸收而造成脱落;木材或水泥表面未经有效的封闭;

④底层未干透即涂面漆,日久因底层面层收缩率不一致而开裂从而影响其间附着力。

底漆太坚硬或底漆很光滑,未经打磨就直接涂装面漆。

⑤水泥基材表面残留脱膜剂,PH值高,含水率高;

⑥室外用漆的耐候性,耐水性,抗高、低温循环性差;

⑦施工温度过低;

(3)防治措施

①选择配套的底漆、面漆;

②基材表面处理时要把油污、水分或其它污物彻底清除;④去除水泥(混凝土)基材表面脱模剂,降低表面的碱性。

⑤水泥基材应用抗碱性封闭漆进行封闭;

⑥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适宜施工水溶性涂料如乳胶漆。

18、粉化

(1)现象

涂膜表面出现粉层,用手触之即粘在手上的现象称为粉化。

(2)原因

①涂料耐候性差,强烈的日光曝晒、水、霜、露、冰、雪的侵蚀,使涂料的粘接性变差而粉化。

②误将室内用涂料用于室外;

③漆液粘度低或漆膜层太薄;

④白色颜料及磁性调和漆(尤其是室外)极易粉化;

⑤施工时油漆未充分搅拌;

⑥水泥(混凝土)基材处理不良,未充分干透或表面碱性过大。

(3)防治措施

①选用耐候性好的涂料,在日光、水、霜、雪、露的作用下稳定好;②室内用涂料不宜用于室外,已涂上的应复涂用室外的同类型面清或清漆。

③漆膜粘度要适中,如室内涂两层,室外需涂外用漆三层;

④室外最好不用或少用白色漆;应使用油性调和漆而不用磁性调和漆;⑤施工前应充分搅拌,使漆液中树脂、颜料等成份均匀一致;

⑥水泥(混凝土)基材应干燥,碱性不能过大。

⑦用抗碱性封闭底漆对水泥底材进行封闭。

⑧对产生粉化的涂层,应清除粉化层,然后重新涂装。

19、生锈

(1)现象

涂膜的生锈即被涂物表面产生锈蚀的现象。

这一现象发生的早期,涂膜透出黄色,而后涂膜破裂出现点蚀、丝状腐蚀,直至孔蚀。

(2)原因

①基材表面铁锈,酸液等未彻底清除,日久锈蚀蔓延;

②漆膜总厚度不够,水分或腐蚀性气体透过漆层而腐蚀金属;

③涂刷不均匀,有漏涂或漆膜有针孔;

(3)防治措施

①表面处理时要彻底清除铁锈、余酸等;

②漆膜总厚度要符合技术要求,不可太薄;

③涂膜要均匀一致,注意不要漏涂,并避免漆膜产生针孔。

20、分线不直,超越边界,污染相邻

可用弹线法划直,用分色纸隔开,再行施工。

向生产厂商订购相应产品。

22、钉头不见

将外露钉头打入涂饰物内,再用实色或与白坯木材颜色接近的腻子填平,待上完漆后,即不明显。

23、反碱

(1)现象

局部涂膜表面发霉起毛,似一层白霜,严重时涂膜脱落。

抹在白灰基层上的漆膜,常显露络,改变面漆颜色,统称反碱。

(2)原因

①碱主要是因为底层碱性大,又遇环境潮湿,涂刷后,在涂膜干燥过程中漆面析出一层碱霜,破坏了涂膜;若涂膜较厚时会使其脱落;

②使用的涂料耐碱性差也会产生反碱现象。

(3)防治措施

①底层必须干燥,达到低含水率的要求;

②基材(尤其是混凝土)表面碱性不能太大,使PH<8;

③碱性基材(如混凝土)必须先用抗碱性封闭漆封闭表面,然后再涂装;④选择使用抗碱性较好的涂料。

24、渗白

25、发白

26、跑油

27、变色

28、鬼影

29、砂纹

30、哑光变亮

(一)颜色不均匀

1、现象

在刷涂内墙涂料时如果羊毛刷(排笔)蘸取涂料过少,刷涂过薄,上下接头不好,本身涂刷不均匀,底层吸收涂料程度不一,底层颜色不一,调色时,色浆未能充分搅匀,少装时均会出现颜色不均匀。

2、解决方法:

熟练刷涂技巧,留意刷涂时涂料的均匀程度,如吸收涂料程度不一的坯底,可先涂刷一层底得宝,做好底层封闭后再涂刷内墙涂料。

注意内墙涂料在涂刷前应充分搅拌,将其色浆分散均匀;如果出现颜色不均匀的现象可重新将内墙涂料刷涂一至二遍,使之颜色均匀。

(二)掉粉

1、现象

内墙涂料如果本身树脂粘力差,或涂料中树脂含量过少都会再现掉粉现象。

2、防治措施

选择粘合力好的内墙涂料配制墙涂料时掌握好树脂。

如出现该现象可将掉粉漆层磨去后重新涂刷。

(三)花纹不规则

1、现象

辊涂:

底层处理不平整,涂层厚薄不均,用力不匀,辊轴偏移;辊筒未清理干净,压力过高。

喷涂(多彩喷涂):

粘度不适当,空气压力不稳定;压力过高;喷涂不均匀。

2、防治措施

将压辊顺平,轻轻支于墙面,由下而上或按斜对角线方向滚动,用力要均匀,将涂料均匀辊涂于墙面并注意保持辊间干净。

喷涂时,调整合适的粘度。

将空气压力控制稳定;走枪均匀。

(四)接茬明显

1、原因

底层封闭差,接头表面施工间隔时间过长,已做好毛头的表面干燥,施工衔接不当等,均会造成接茬明显。

2、防治措施:

作好底层封闭;在同一平面上拉毛施工时,应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涂装面积过大,应将接口接于明显处。

(一)起皮、涂膜部分开裂或有片状卷片

1、现象

水泥地面未充分干燥;地面有浮尘、杂物、油污等涂料内部应力较大,涂层底面不配套;施工保养措施不力。

2、防治措施:

水泥地面必须充分干燥;清除地面浮尘,杂物、油污等,充分干燥后,方可施工;对于内应力较大涂料,如不饱和聚酯,可采用加分格条的方法,降低内应力;涂层底面涂料应合理配置;涂饰面层涂料前应对底层进行打磨,以增强面间附着力;对于掺有水泥作为粘结成份的涂层,施工后注意洒水养护。

(二)腻子裂缝

1、现象

水泥地面未充分干燥,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内应力作用产生开裂使腻子产生裂缝,腻子调配时粘结剂与粉料比例不当。

2、防治措施:

应使水泥地面充分干燥后再嵌刮腻子;调配腻子时,不能使粘剂含量过少。

(三)水泥基材涂装前处理

水泥基材(如水泥地面、内墙、外墙等)在装修领域占有相当的比重。

水泥制品内部含有碱性物质和水分,会直接影响涂层的附着力,甚至产生变色、起泡、脱皮、开裂、粉化、反碱等一系列质量问题。

所以对水泥表面进行必要的处理是克服上述弊病的重要步骤。

对水泥基材前处理必须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水泥基材必须充分干透方可施工。

(2)基材表面沾染的油污、灰尘或其它污物必须彻底清除。

(3)将底材打磨平整,清除尘屑后,方可嵌刮腻子进行涂装。

(4)基材碱性不能过大,PH值须控制在8以下,新制水泥基材须自然干燥,20天以上方可涂装施工,期间要经常洒水保养,并可使水泥表面碱性有效降低。

对于紧急工程,可用15—20%硫酸锌(或氯化锌)溶液涂刷表面数次,待干后除去表面析出的粉质和浮粒,(亦可用5—10%稀盐酸溶液刷洗表面),然后用清不洗涤干净。

可有效地除去水泥表面残留的脱模剂、降低基材碱性。

(5)用抗碱性封闭漆封闭底材表面。

(一)划宽、窄、纵横油线和粉线涂饰时线条不直顺、粗细不均匀。

1、原因

划宽、窄、纵横油线和粉线时如刷子蘸涂料过多;用力不均匀;手法不稳定等,均可能造成不直顺、粗细不均匀。

2、防治措施:

划宽、窄、纵横油线和粉线时先用刷子蘸取少量涂料,均匀用力,沿线向后方刷涂;注意手法稳定,刷子不能一高一低。

(二)仿木纹图案时断纹

1、原因

拉纹时用力不匀,时轻时重;刷子或橡皮刮等与被涂物的角度时大时小;一组条纹未画到边,随后又从中开始涂画等,通常都会产生断纹。

2、防治措施:

拉纹时用力要均匀;刷子或橡皮刮与被涂物的角度须保持一致;一组条纹要一次性涂画完整。

如涂画时有断纹现象,则从头到边重新涂画即可。

(三)仿木纹图案时纹形模糊

1、原因

面油过于干燥,用力太轻,刷毛、橡皮刮弹性太小;底面色差太小;面色涂层过厚且粘度过低时涂画出的木纹纹形都会模糊。

2、防治措施

掌握好面色油干燥速度;控制好用力大小;选用弹性小的毛刷或橡皮刮;底面色差不能太小。

(四)仿木纹图案时分块颜色深浅不一

1、原因

在涂画木纹时,面色油涂刷不均匀;拉纹工具附着过多面色油;用力大小不一等,均会使分块颜色深浅不一。

2、防治措施:

面色油涂刷时应做到颜色均匀;拉纹时应保持拉纹工具不附着过多面色油。

(五)仿大理石涂饰时纹形模糊

做纹的面色漆过稀;喷涂过厚;喷完做纹面色漆的时间与取下丝棉的时间间隔过长或过短等,都会形成纹形模糊。

(六)仿大理石涂饰分块颜色不一

做纹面色漆喷涂不均匀;丝棉布置不均匀;通常使分块颜色不一。

(七)石膏xx涂饰时毛头不均匀

1、原因

石膏拉毛腻子刮涂不均匀,刮涂石膏拉毛腻子的底层吸水性能不一致,拉毛时用力不均匀,表面干硬前没有用力沿毛头轻轻往下刮一遍等,都可能造成毛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