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918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x

小学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春景》

单元教学内容:

1、聆听:

《致春天》、《春到沂河》

2、表演:

《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

3、音乐知识:

切分音

单元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本课汇编了一组描绘春意的音乐作品。

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沂蒙山风情,认识柳琴。

聆听《致春天》,感受乐曲对春天的描绘,尤其是第一与第三乐段,相同的曲调,不同的手法表现不同的情绪。

让我们在聆听过程中体验音乐丰富的表现力。

3.表演《小鸟小鸟》、《春雨蒙蒙地下》,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在学唱过程中学习切分节奏及乐句的重复、变化(相似)重复的创作手法。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和歌唱表达对春天的爱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

切分音的运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小鸟小鸟》

教学内容:

演唱《小鸟小鸟》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表演《小鸟小鸟》歌曲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小鸟小鸟》。

教学难点:

表演《小鸟、小鸟》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设问:

(1)歌曲是几拍子?

说出该拍号的含义?

(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设问: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

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设问: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设问: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

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有困难的班级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加唱一条辅助练习: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

(这个部分要多花时间练习)。

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二、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

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时中,首先应该把68拍的节奏跟学生复习一下,让学生重点聆听前奏部分,知道歌曲是第六拍起唱,像上学期的《晚风》,属于弱起小节。

接下来聆听钢琴伴奏,八六拍子的节奏在钢琴上很容易听出来,刚开始,可以由慢到快逐渐加快,反复练唱或分组,直到学生熟练背唱其中一段。

第二课时《致春天》《春到沂河》

教学内容:

欣赏《致春天》《春到沂河》

教材分析:

钢琴曲《致春天》格里格,爱德华·格里格,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为其包括六首小曲的钢琴曲集《抒情小品》第三集的最后一首。

也是作者所作六十六首抒情小品中最著名的一首。

乐曲采用三部曲式,热情的快板,乐曲首先在高音区轻轻地、连续地奏出用主和旋构成的两小节前奏,犹如春天轻轻地敲门声。

在这一和弦的衬托下,乐曲在低声部呈示悠长柔和的主题。

    主题A:

旋律犹如一首流丽的抒情独唱曲,纯朴而温暖,充满对春天的赞美和歌颂。

    乐曲进入中间部后整个音域向下移动。

主题B在高声部与低声部相隔八度同时出现,陪衬的和弦移至内声部。

主题B:

这一主题色彩略为暗淡,蕴涵着几分惆怅。

随后,渐渐增强力度,使乐曲情绪逐步激动起来。

接着,乐曲移至高音区,用八度再现主题A。

这一抒情旋律在分散和弦衬托下显得更为温柔,最后,在悠长的颂叹声中静静地结束。

演奏时间为3分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感受春天的变化和多姿多彩的景象。

了解乐曲结构以及三段体的不同情绪表现。

2、通过欣赏乐曲,加深对大自然的爱。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3、根据节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致春天》导入。

师:

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悄然而至,在这个早春的季节里,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

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音乐,听完说说音乐带给你什么感受?

(播放《致春天》开头一段)

生:

谈感受。

:

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去,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晶莹的水珠,宣告春天的来临。

师:

刚才我们聆听的音乐是挪威的作曲家格里格的《致春天》谁知道挪威这个国家在地球上的什么位置?

生讨论。

师出示挪威图片:

挪威是北欧的一个国家,挪威地处偏北,其最南点(北纬约58度)比中国最北点(不到北纬54度)还要北。

冬季漫长而黑暗,春天总是姗姗来迟。

如果你是挪威人民,春天来了,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生答)完整聆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完整聆听《致春天》,问:

这首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钢琴)

师:

是的,这是一首钢琴抒情小品。

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谱写春天的颂歌。

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

代表作有《致春天》《培尔金特》组曲等,其中有一首是《晨景》。

二、分段聆听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致春天》吧!

再次聆听,设问:

这首乐曲分为几部分,并说明原因。

1.(生答)聆听第一部分,这部分音乐给你什么感觉?

(平静地)你想象到怎样的场景?

(畅谈)音乐的什么要素让音乐有这种感觉?

(速度稍慢、节奏舒展)乐曲主题演奏了几遍?

(两遍)听听这两遍是一模一样的吗?

(主旋律音高不同)(聆听A1与A2)请你跟着主题音乐画一下旋律线(见课本)能边画旋律线,边哼唱一下主题音乐吗?

(旋律线画高些)

2、聆听第二部分1)这部分跟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旋律和伴奏音高都低了、速度渐快,力度渐强、节奏紧密了、旋律级进(播放B级进)2)给你什么感觉?

(激动、急迫、期待)

师:

是啊,这部分音乐旋律不断上移、力度、速度不断推进,情绪也益显激动,仿佛人们在向春天发出呼唤。

请你随着音乐画一下旋律线。

(参照课本)(旋律线画低些)

3、聆听第三部分

1)这部分的音乐跟第几部分是一样的?

(第一部分)是一模一样的吗?

2)在情绪上,与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

(更加热烈欢畅)音乐什么特点让情绪更加热烈?

(主旋律是八度弹奏,音高移高了、力度强了(播放A音高力度)、伴奏、音型更加丰富了(播放A2与A伴奏音型))

3)根据这些不同,你能画一下这部分音乐的旋律线吗?

(旋律线画低些,注意情绪更加热烈)

4)请你带着这样的情绪哼唱一下这部分旋律吧。

三、《春到沂河》导入

师:

下面老师请大家欣赏一首我们中国的描写春的歌曲。

1欣赏《沂蒙山好风光》。

2沂蒙山风光到底有多好呢?

我们来欣赏一下沂蒙山的美景。

3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是来源于《春到沂河》。

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介绍王惠然4、聆听《春到沂河》引子

5.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6、初听第一部分,熟悉主题音乐。

7、完整聆听乐曲。

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四、对比两首乐曲

五、小结

教学反思:

学生可以安静地聆听其中的一小段,主旋律在听过后就能感受得到哦,特别是对于《春》,主旋律很有激情,也很容易跟唱,加上图片教学学生理解“春”的生命力就更清楚了,大部分学生都能哼出主旋律。

第三课时《春雨蒙蒙的下》

教学内容:

演唱《春雨蒙蒙的下》

教学目标:

1、“春天”、“春雨”、“小鸟”都向人们“致春天”的来临,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进一步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2、表演歌曲《春雨蒙蒙地下》借景抒情,运用不同的节拍、节奏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教学重点:

表演歌曲《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难点:

音乐知识:

切分音

教学方法:

听唱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

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

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

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

“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音乐知识:

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下课。

教学反思: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单元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

2、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

单元教学目标:

1.我国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本课介绍了苗族、彝族、藏族、佤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音调风格及其风土人情,以激发我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拓宽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收集本地区民族歌舞,举行各族儿童联唱实践活动。

2.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从各种丰富多彩的音色中感受在少数民族村寨里,当喜讯传来时他们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

3.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巴塘连北京》、《迷人的火塘》,以表达藏族、侗族少年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学唱过程中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该地区的民族音乐风格。

3、编创与活动

教学重点:

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教学难点:

切分音型的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巴塘连北京》《北京喜讯到边寨》

教学内容:

1、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2、演唱《巴塘连北京》

教材分析:

《巴塘连北京》是一首流行于四川巴塘一带藏族聚居地区的民歌。

歌曲结构十分简练,曲调短小而又优美,节奏富于舞蹈的律动感,它又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领舞者用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